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3 毫秒
1.
赵新颖  郭淑元  陈凡  屈锋  罗爱芹 《分析化学》2013,41(8):1204-1208
基于毛细管区带电泳考察了不同离子液体的阳离子母核、烷基侧链碳原子数目和阴离子组成对牛血清白蛋白的影响,以及离子液体[C4mim]BF4与肌红蛋白、牛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牛凝血酶和转铁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利用亲和毛细管电泳法比较了[C4mim]BF4与上述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并计算得到结合常数Kb分别为1.24×107 L/mol,1.23×106 L/mol,5.75×104 L/mol和5.60×104 L/mol。结果表明,转铁蛋白、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牛血清白蛋白与离子液体的相互作用依次减弱,存在1~2个数量级的差异。结合毛细管区带电泳和亲和毛细管电泳模式可实现离子液体与多种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定性与定量表征。  相似文献   

2.
毛细管电泳(CE)被认为是核酸适配体筛选的高效方法,其无需介质固定,在溶液相中完成筛选,分离高效,样品用量少,筛选成本低。但由于小分子靶与核酸的结合位点少,且小分子的核酸复合物与核酸库的电泳迁移率差异小,通常认为CE-SELEX不适用于筛选小分子靶标的适配体。本研究建立了基于CESELEX的盐酸克伦特罗靶标的的适配体筛选方法。将80 nt的ssDNA库与盐酸克伦特罗特混合孵育,通过CZE-UV分离混合物。收集ssDNA库峰前的馏分,通过PCR扩增和ssDNA制备,完成第一轮筛选。将次级核酸库经过3轮筛选,获得10条ssDNA序列。选择3条亲和力较强的序列Apt 4、Apt 7、Apt 12,通过CE-LIF测定其与盐酸克伦特罗的K_d分别为9.315×10~(-7)mol/L、1.040×10~(-6)mol/L和1.143×10~(-5)mol/L。软件分析表明,上述3条序列均可形成茎环二级结构,其中Apt 4茎环结构的自由能最低,结构最稳定。以沙丁胺醇为对照,验证了3条序列,具有较高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3.
姚之  张浩波  武艺  郭怀忠 《色谱》2007,25(6):930-933
利用亲和毛细管电泳法对牛血清白蛋白(BSA)与加替沙星(GT)间的结合反应及其相互作用做了初步探索,并应用淌度比(M)作为指标测定了两者的结合常数。以20 mmol/L pH 7.4的磷酸盐缓冲液作为运行缓冲液,分别以GT和BSA作为添加剂,另一组分为进样样品,内标为二甲基甲酰胺,于214 nm波长下检测。两种测定条件下得到的结合常数分别为4.4×104 L/mol和4.2×104 L/mol,与传统的荧光淬灭法测得的结果基本一致。该方法具有简单、高效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毛细管电泳研究抗癌药物紫杉醇与人血清蛋白结合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毛细管区带电泳(CZE)技术, 研究了天然抗癌药物紫杉醇(Paclita-xel)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结合机制. 在以硼砂-碳酸钠(pH 10, 50 mmoL)为运行缓冲溶液, 运行电压21 kV, 进样时间5.0 s, 紫外检测器(214 nm)的条件下检测, 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在298和310 K分别为K298 K=1.7×104 L/mol, n298 K=4.1, K310 K=3.4×104 L/mol, n310 K=3.0.  相似文献   

5.
将荧光染料分子标记的含29个碱基的可识别凝血酶的DNA适配体非特异吸附到纳米金表面,荧光发生猝灭,加入凝血酶后,凝血酶与适配体特异性结合,使适配体空间结构发生改变,荧光染料分子远离纳米金表面,荧光恢复,因此可以实现对凝血酶的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检测方法简便、快速、特异性强,检出限为0.54 nmol/L(对应样品体积为200μL)。  相似文献   

6.
丁里  张新祥  常文保  林伟  杨铭 《色谱》2004,22(6):624-626
采用毛细管区带电泳紫外检测方法,在pH 8.0、浓度50 mmol/L的磷酸盐缓冲溶液及运行电压15 kV的条件下,测定了4种新合成的具有抗HIV-1活性的化合物(IG3,iso-C3,C3,MC3)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的结合常数。在缓冲溶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BSA,通过测定化合物迁移时间的变化,计算得到了上述4种化合物与BSA的结合常数分别为1.07×104, 1.34×104, 8.51×103和9.45×103 L/mol。该方法简单、快捷,可用于研究结合比为1∶1的小分子与生物大分子的  相似文献   

7.
采用电喷雾离子阱质谱研究了七叶皂苷钠(SA)与人血清白蛋白(HSA)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七叶皂苷钠与人血清白蛋白形成的复合物的稳定常数K为6.18×104mol/L,最大表观化学结合计量比为5∶1。考察了进样液pH值以及质谱仪毛细管温度、锥孔电压对药物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影响,以及根据温度变化对复合物热力学常数ΔH、ΔS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七叶皂苷钠与人血清白蛋白间的作用力主要为疏水作用。  相似文献   

8.
FAM荧光基团标记的凝血酶适配子通过π-π相互作用、疏水作用等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与氧化石墨烯(GO)结合;通过向反应体系中加入0~50mmol/L K~+,使用荧光分光光度计记录FAM基团的荧光变化,研究凝血酶适配子在氧化石墨烯表面的吸附行为。不存在K~+时,凝血酶适配子以单链形式吸附在氧化石墨烯表面;随着K~+的加入,凝血酶适配子形成G-四聚体结构,脱离氧化石墨烯表面;当K~+浓度从0mmol/L增加到50mmol/L,K~+屏蔽G-四聚体与氧化石墨烯之间的静电斥力,凝血酶适配子重新吸附到氧化石墨烯表面。研究结果证实,K~+影响下,凝血酶适配子在氧化石墨烯表面存在吸附-解吸-再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9.
应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在生理条件下:pH为7.30的0.1 mol/L的NaCl溶液中抗坏血酸(AA)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抗坏血酸与BSA形成了一种非电活性的生物超分子化合物,二者的结合常数为1.38×107L/mol,结合位点数为2。  相似文献   

10.
改进荧光光谱法研究药物与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韬  黄锐  夏之宁 《分析化学》2007,35(10):1415-1420
为了解决蛋白与药物分子的荧光光谱相互作用分析存在的缺点,采用小分子为荧光检测对象,以血清白蛋白(SA)为猝灭剂,研究了模拟生理条件(pH=7.4)下伯氨喹、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西酞普兰与SA的相互作用。测得伯氨喹、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西酞普兰与SA的结合常数Kb分别为8.16×104L/mol、4.14×106L/mol和6.08×107L/mol。这种改进荧光光谱法能更准确和全面地表达出SA与药物的相互作用信息。通过紫外吸收光谱相互作用分析法对改进方法进行了验证。并推测出药物与蛋白之间存在一种"点对面"的作用方式。  相似文献   

11.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配合物{[Cu(Phen)(Nap)_2]_2·(EtOH)_2·(H_2O)_2}(Phen=1,10-菲咯啉,Nap=1-萘甲酸,EtOH=乙醇)。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等测试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同时用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其晶体结构,其配合物为双核铜结构。利用循环伏安法和发射光谱研究了该配合物的电化学和发光性能;采用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配合物为不可逆氧化还原过程,其荧光发射光谱为416 nm,与小牛胸腺DNA(ct-DNA)以沟面结合方式相互作用,配合物结合常数Kb1=4.68×10~3L/mol。  相似文献   

12.
生物分子之间的特异性相互作用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研究这些现象,对揭示生物化学作用机理、药物研究等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常数Kb是描述生物分子之间特异性相互作用最主要的参数,测定结合常数的传统方法包括平衡透析、凝胶过滤色谱和分光光度法等[1].亲和毛细管电泳(Affinitycapillaryelectrophoresis,简称ACE)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毛细管电泳的一个分支,在研究生物分子之间特异性相互作用等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2~5].与上述传统方法相比,ACE具有测定速度快,样品用量少,有多…  相似文献   

13.
具有谷胱甘肽(GSH)结合部位的鼠抗体3H4(IgM)经胃蛋白酶水解,产生分子量为25000的抗体Fv片段,用荧光滴定法测定了它与GSH的亲和常数Ka=1.17×107L/mol.该片段经苯甲基磺酰氟活化,再经NaHSe作用,其结合部位的丝氨酸被突变为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的催化基团硒代半胱氨酸.突变后的Fv片段表现出很高的GPX活性,其活力高达2500U/μmol,称为Fv抗体酶.动力学分析表明,Fv酶的最适温度为55℃,最适pH为7.0,催化机制为乒乓机制,米氏常数分别为:Km(GSH)=4.16×10-3mol/L,Km(H2O2)=2.8×10-4mol/L.  相似文献   

14.
赵富荣  郭明  邵东伟  夏琪涵 《色谱》2020,38(8):975-983
利用毛细管电泳(CE)技术在体外条件下建立了苦参碱(MT)与血清白蛋白(SA)相互作用的分析方法。生理条件下通过淌度移动法和前沿分析法(FA)研究苦参碱与血清白蛋白的结合状况,构建配体(MT)-受体(SA)相互作用模型。其中,淌度移动法采用非线性拟合方法获得苦参碱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结合参数;FA运用非线性回归方程、Scatchard方程、Klotz方程3种方程获得苦参碱与人血清白蛋白结合参数,分析其相互作用状况进而分析模型适用度。利用淌度移动法可知,人血清白蛋白与苦参碱表观结合常数KB为8.072×103 mol/L;利用FA法可知,采用非线性回归方程、Scatchard方程、Klotz方程3种方程获得苦参碱与人血清白蛋白表观结合常数KB分别为1.434×103、1.781×103和2.133×103 mol/L,且二者结合位点数在1.0左右,说明苦参碱与人血清白蛋白作用只有单一类型的结合位点。通过计算分析得到3个方程的相关系数(r),关系为rKlotz > r非线性 > rScatchard。结果表明:淌度移动法和FA法均适用于分析MT-HSA体系的结合状况;由于FA法可以计算出表观结合常数的同时又能计算出结合位点数,因而更适合MT-HSA体系的分析研究;分析比较得出3种方程之中Klotz方程为最适理论模型。结合参数表明,MT-HSA相互作用体系之间发生的结合反应为单一类型的结合位点且结合稳定。相关工作阐明了典型生物碱与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机制,可为生物碱的血液输运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5.
合成了5,10,15-三(4-羧基-苯基)咔咯铁配合物(FeTCPC), 采用紫外-可见光谱、 荧光光谱、 圆二色光谱和黏度法研究了FeTCPC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相互作用, 并用琼脂糖凝胶电泳研究了氧化剂参与下FeTCPC对pBR22 DNA的氧化断裂能力. 结果表明, FeTCPC与DNA的作用方式为外部结合模式, 其结合常数Kb=1.96×105 L/mol. 在过氧化氢(H2O2)或叔丁基过氧化氢(TBHP)为氧化剂条件下, FeTCPC展现出良好的DNA氧化断裂能力, 且TBHP的氧化断裂效率比H2O2好. 用H2O2和TBHP为氧化剂时, FeTCPC可能是通过活性Fe-oxo机制对DNA氧化断裂.  相似文献   

16.
氯化钾介质中铈(Ⅲ)的荧光特性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Ce3+在pH<6.2的KCl介质中受252.4nm的紫外光激发时,发射出的353.8nm荧光可用于痕量铈的测定.在pH5~6时,用Al2(SO4)3可消除Fe3+的干扰.在0~3.0×10-6mol/L范围内,荧光强度与Ce3+的浓度遵守ΔF=2.37×106C-0.001方程(n=10,r=0.9999),检测限为6.0×10-9mol/L.用于GWB07103(GSR-1)岩石成分分析的回收率为95.0%~103.2%,变异系数是4.18%(n=10);用于水系沉积物和土壤标准物质中铈含量分析,结果与标准值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抗癌光敏剂ZnPcSP在溶液中的存在状态及其对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两亲性抗癌光敏剂磺基邻苯二甲酰亚胺甲基酞菁锌(ZnPcSP)单体与聚集体的可见吸收光谱特征以及溶剂组成对其聚集平衡的影响,得到了ZnPcSP在一系列溶剂中的聚集平衡常数.进而研究了存在状态对ZnPcSP的S180肿瘤抑瘤率的影响.ZnPcSP在生理盐水中主要以三聚体形式存在,而在CEL溶液中,则主要以单体形式存在,后者对S180的抑瘤率是前者的8倍  相似文献   

18.
Two alkynyl functionalized 3D frameworks with different structures were successfully synthesized for selective and sensitive detection of Fe3+ ions and nitroaromatic compounds through fluorescence quenching.  相似文献   

19.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two trinuclear Ru(II) complexes and calf thymus DNA(CT DNA) were studied via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reverse salt titrations, binding stoichiometry, DNA melting experiments, as well as viscosity measurement.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complexes 1 and 2 bind to DNA via the interaction of the planar π-delocalized system of the complexes with intrinsic binding constants of 4.18 × 10^5 and 3.85 × 10^6 L/tool, respectively, and non-electrostatic binding free energy makes a predominant contribution to the binding free energy. The in vitro cytotoxic activity of complexes 1 and 2 was evaluated by the MTT[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 2H-tetrazolium bromide] method. Complex I shows higher anticancer potency than complex 2 against four tumor cell lines. Further mechanism study indicates that complexes 1 and 2 can cause cell cycle arrest in the G2/M phase.  相似文献   

20.
Ring-opening polymerization of ε-caprolactone catalyzed by rare earth chloride dissolved in N,N-dimethylformamide and adding a small amount of propylene oxide was studied.The optimum conditions for the ring-opening polymerization of CL are as follows.In the bulk polymerization: n(DMF)/n(LaCl3)=10,n(PO)/n(LaCl3)=20,aging temperature: 30 ℃,aging time: 1 h,c(CL)=7.91×10-3 mol/L,c(LaCl3)=1.58×10-5 mol/L,the polymerization carried out at 30 ℃ for 1 h,yield=83.3%,Mν=1.93×104.In the solution polymerization: n(DMF)/n(LaCl3)=10,n(PO)/n(LaCl3)=20,aging temperature: 30 ℃,aging time: 1 h,toluene as the solvent,c(CL)=4.22×10-3 mol/L,c(LaCl3)=8.43×10-6 mol/L,the polymerization was carried out at 30 ℃ for 2 h,yield=62.9%,Mν=1.21×10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