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二丁基氧化锡与杂环羧酸反应,合成8个有机锡化合物二{氧合-二[杂环羧酸二丁基锡(Ⅳ)]}.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锡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二{氧合-二[2-噻吩甲酸二丁基锡(Ⅳ)]}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该化合物是以Sn2O2四面体为中心的,中心对称的二聚体结构,内、外环锡原子均为六配位的畸变八面体构型.该化合物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n,a=1.3721(10)nm,b=1.7297(13)nm,c=1.3721(10)nm,β=93.709(8)°,Z=2,V=3.249(4)nm3,Dc=1.505g/cm3,μ=1.695mm-1,F(000)=1480,R=0.0480,ωR=0.0978.  相似文献   

2.
以二苄基氧化锡和2-呋喃基羧酸反应,合成了新的化合物二[氧合-二[2—呋喃甲酸二苄基锡(IV)]}.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具有较强的体外抗癌活性.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表明,配合物是以Sn2O2四元环为中心的、中心对称的二聚体结构,内环锡为六配位的畸变八面体结构,外环锡为五配位的加帽畸变三角双锥结构.  相似文献   

3.
用二丁基氧化锡与 2 吡啶甲酸反应 ,合成了二 {氧合 -二 [2 吡啶甲酸二丁基锡 (IV) ] },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锡谱表征 .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表明 ,化合物是以Sn2 O2 四面体为中心的 ,中心对称的二聚体结构 ,内环锡为五配位的畸变三角双锥构型 ,外环锡为六配位的畸变八面体结构 .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 ,该配合物具有较强的体外抗癌活性 .  相似文献   

4.
利用二丁基氧化锡和3,5-二硝基水杨酸在苯-乙醇中反应合成了新配合物乙醇合二丁基锡3,5-二硝基-2-氧苯甲酸酯(n-C4H9)2Sn(2-O-3,5-(NO2)2C6H2COO)(C2H5OH)(1),通过元素分析、IR、1H NMR和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了其结构。化合物1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a=1.363 33(10)nm,b=1.861 90(14)nm,c=0.841 51(6)nm,β=93.311(1)°,Z=4,V=2.132 5(3)nm3,R1=0.033 6,wR2=0.090 0。该化合物为由羧基桥联配位和分子间氢键形成的新型一维链状有机锡配合物,锡原子具有六配位[SnC2O4]畸变八面体构型。化合物1对2种人癌细胞A549和CoLo205增殖均有强的抑制作用,对乙酰乙酸乙酯与醇的酯交换反应具有高选择性和良好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5.
以二苄基氧化锡和2-呋喃基羧酸反应,合成了新的化合物二{氧合-二[2-呋喃甲酸二苄基锡(Ⅳ)]}.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具有较强的体外抗癌活性.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表明,配合物是以Sn2O2四元环为中心的、中心对称的二聚体结构,内环锡为六配位的畸变八面体结构,外环锡为五配位的加帽畸变三角双锥结构.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n-Bu)2Sn(4-Fc-C6H4COO)]2O}2 (1)和{[(n-Oct)2Sn(4-Fc-C6H4COO)]2O}2(2)(Fc=ferrocenyl)两种新的配合物, 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 并用IR, NMR(1H, 13C, 119Sn)进行了谱学表征. 单晶X射线衍射法测定表明, 配合物1的晶体属单斜晶系, P21/c空间群, 晶胞参数a=1.298 8(1) nm, b=2.465 5(1) nm, c=3.450 6(1) nm, β=91.556(2)°, V=11.045 4(1) nm3, Z=4, 最终可靠因子Rf=0.071, Rw=0.070. 分子1为具有一个Sn2O2四元中心内环的二聚结构, 桥氧原子又各连接一个外环Sn原子, 呈三配位. 内环锡和外环锡采用略有不同的加帽三角双锥配位几何. 4个羧酸酯基具有两种不同的配位方式, 其中两个羧酸酯基通过其两个氧原子以桥式双齿分别跨接于一个内环锡和一个外环锡, 而另外两个羧酸酯基则以单齿配位方式各与一个外环锡相连接. Sn2O2中心内环与苯甲酸酯基、茂环等共轭体系之间相互未能共平面. 整个分子结构中无对称中心.  相似文献   

7.
胡炳成  吕春绪 《有机化学》2004,24(6):697-701
利用 2 ,3 丁二酮与丙二腈缩合形成双甲基双氰基环并内酰胺 ,经酸性水解得到双甲基环并内酯 ,然后和 (S) ( -) ( 1 苯基乙基 )胺反应生成 1,5 二甲基 2 (S) ( 1′ 苯基乙基 ) 2 氮杂 8 氧杂 -双环 [3 .3 .0 ]辛烷 3 ,7 二酮 ,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质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目标产物的晶体结构 ,结果表明 ,晶体属单斜晶系 ,P2 1 空间群 ,a =0 8777( 18)nm ,b =1 0 10 2 ( 2 )nm ,c =0 90 0 9( 18)nm ,β =118 75 ( 3 )° ,V =0 70 0 3 ( 2 )nm3 ,Dc=1 2 96g·cm-3 ,μ =0 0 89mm-1 ,F( 0 0 0 ) =2 92 ,Z =2 ,R1 =0 0 3 93 ,wR2 =0 0 95 5 .  相似文献   

8.
二苄基二氯化锡三苯基氧膦的合成及晶体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彩霞  高宗华  马春林  张军红 《合成化学》2004,12(3):263-266,308
利用二苄基二氯化锡与三苯基氧膦反应 ,合成了目标化合物二苄基二氯化锡三苯基氧膦 ,其结构经元素分析表征。用X 射线单晶衍射测定其晶体结构属于三方晶系 ,空间群为P2 1,a =2 .0 2 7( 4 )nm ,b =0 .9714 ( 17)nm ,c =1.5 5 9( 3)nm ,α =90° ,β =90° ,γ =90° ,Z =4 ,V =3.0 4 9( 10 )nm3 ,Dc =1.4 0 7mg·m-3 ,u =1.0 81mm-1,F( 0 0 0 )=1312 ,R1=0 .0 370 ,wR2 =0 .0 6 88,晶体中心的Sn原子为五配位的畸变三角双锥构型  相似文献   

9.
通过4,4’-一氧二(异氰酸苯酯)与异丙醇加成反应,合成标题化合物 4,4’-一氧二(苯胺灵)(Ⅰ) (C20H24N2O5, Mr=372.41),并用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13C核磁共振、电子轰击质谱和元素分析对标题化合物进行表征. 晶体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晶体学参数为: a=0.85107(17), b=0.91164(18), c=1.45701(3) nm, α=80.44(3)°, β=85.25(3)°, γ=62.88(3)°, V=0.9922(3) nm3, Z=2, Dc=1.247 g•cm-3, μ(Mo Kα)=0.90 cm-1, F(000)=396.两个苯环平面之间的夹角为62.06° (0.06°). 晶体结构经全矩阵最小二乘法修正,最终偏离因子R=0.0520, wR=0.1434(对可观察点).此化合物应具有广谱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0.
靛红及其衍生物与丙二腈缩合得中间体2-(2-氧代吲哚-3-叉基)丙二腈及其衍生物(2l~2t);苯甲酸及其衍生物与水合肼缩合得苯甲酰肼及其衍生物(4a~4l);2和4分别经环合反应合成了20个螺{二氢吲哚-3,2'-[1,3,4]噁二唑}-2-酮类似物(5a~5t),其中5b~5t为新化合物,其结构经1H NMR和ESI-MS表征。  相似文献   

11.
双(二苄基锡杂环羧酸酯)氧化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二苄基氧化锡与杂环取代羧酸反应,合成了8种新的双(二苄基锡杂环羧酸酯)氧化物{[(PhCH~2)~2SnO~2CR]~2O}~2(R=2-呋喃基,2-呋喃乙烯基,2-噻吩基,3-吡啶基,4-吡啶基,2-吡啶基,3-吲哚甲基,3-吲哚丙基)。生物活性测试表明,部分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抗癌活性。  相似文献   

12.
利用二丁基氧化锡与N,N-二甲基氨荒酸基乙酸以及N,N-二乙基氨荒酸基乙酸反应,合成了二聚体有机锡化合物{[n-Bu2Sn(O2CCH2CS2NMe2)]2O}2 (1)和{[n-Bu2Sn(O2CCH2CS2NEt2)]2O}2 (2).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及核磁共振谱对它们进行了表征.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这两个化合物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1为单斜晶系,C2/m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3584(5) nm, b=1.9242(7) nm, c=1.4640(5) nm, β=102.505(5)°, Z=2, V=3.736(2) nm3, μ=1.490 g/cm3, F(000)=1704, R1=0.0492, wR2=0.1159. 2为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1960(14) nm, b=1.3612(16) nm, c=1.3684(16) nm, α=90.969(18)°, β=105.241(17)°, γ=103.954(16)°, Z=1, V=2.078(4) nm3, μ=1.429 g/cm3, F(000)=916, R1=0.0459, wR2=0.0957.它们都是以Sn2O2四元环为中心对称的二聚体结构.但锡原子的配位方式不同,在1中,内外环锡原子均为五配位的畸变三角双锥构型;而在2中,内环锡原子为五配位的畸变三角双锥构型,而外环锡原子为六配位的加帽三角双锥构型.  相似文献   

13.
利用三苄基氧化锡与 2 吡咯甲酸反应 ,合成六聚体一苄基锡氧 2 吡咯甲酸酯簇合物 .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X射线单晶衍射测试结果表明 :化合物为三斜晶系 ,空间群P 1,a =1 2 64 4( 3 )nm ,b =1 7416( 4 )nm ,c =1 92 85 ( 4 )nm ,α =90 0 2 1( 4 )° ,β =94 5 85 ( 4 )° ,γ =90 0 2 1( 4 )° ,Z =2 ,V =4 2 3 3 0( 16)nm3 ,Dc=1 715g/cm3 ,μ =1 93 6mm-1,F( 0 0 0 ) =2 13 6,R =0 0 5 2 7,wR =0 0 70 8.该化合物为鼓型簇状结构 ,锡原子为畸变的八面体构型 .  相似文献   

14.
从黑沙蒿植物中分离得到3,5-二羟基-7,4′-二甲氧基黄酮,其结构通过核磁共振氢谱、碳谱、X射线单晶衍射进行了表征.该化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a=0.479 0(2)nm,b=1.434 5(7)nm,c=2.124 9(10)nm,V=1.429 1(12)nm~3,Z=4,M_r=314.28,D_c=1.461g/cm~3,F(000)=656,μ=0.112mm-1,S=1.088,R_1=0.097 2,wR_2=0.277 7.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表明,两个黄酮分子通过分子间氢键以头-尾相连的方式形成一个共平面的二聚体.  相似文献   

15.
通过UV-Vis光谱和氧电极实验证明2,3-二氨基丙酸(DAPA)钴(Ⅱ)配合物在水溶液中具有良好的吸氧性能和吸氧-放氧可逆性. 根据配合物光谱随pH值变化的pH-A曲线可知, 该配合物在pH值高于6.5后发生氧合反应, 在pH=7.0~10.0范围内生成稳定的形态; 在pH=8时用等摩尔比法及量气法对氧合配合物的组成比进行了测定, 得出n(Co)∶n(DAPA)∶n(O2)=1∶2∶1; 在波长384 nm和pH=7.0条件下, 利用UV-Vis光谱考察了配合物在室温、 水溶液中的吸氧-放氧反应动力学, 结果表明, 该配合物在85 h内连续吸氧-放氧可逆循环150次后仍具有5%的氧合能力.  相似文献   

16.
氧化双[三(2-甲基-2-苯基)丙基]锡分别与酒石酸、乙二酸反应,合成了2个二[三(2-甲基-2-苯基)丙基锡]二元羧酸酯[CH(OH)COOSn(CH2Me2CPh)3]2(1)和[COOSn(CH2Me2CPh)3]2·2Me OH(2)。经元素分析、IR、1H和13C-NMR以及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结构。化合物中,锡原子均为畸变四面体构型,分子间通过O-H…O和C-H…O氢键作用,化合物1和2分别形成一维无限链结构和二维网状结构。在空气氛下化合物有较好的热稳定性;除草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1和2对马齿苋、稗草、反枝苋、决明子、狗尾草和藜等农作物杂草显示出一定的生物活性,特别是对马齿苋、狗尾草和藜的茎和根的作用较明显,化合物2在25 mg·L-1的较低浓度下选择性、高效地抑制马齿苋的茎和根的生长,为马齿苋的除草剂研究提供了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7.
用二-2-吡啶酮作为配体与羧酸钴在溶剂热中反应,得到两个新型连二-2-吡啶酮三核钴簇合物--Co3(Py2CO2H)2(PhCO2)5]·MeCN(1)和Co3(Py2CO)2(PhCO2)6(2),其结构经XRD, IR和元素分析表征.1属单斜晶系,P(2)1空间群,晶胞参数:a=1.068 7(3) nm, b=2.258 0(5) nm, c=1.163 9(3) nm, α=90.000°, β=104.805(5)°, γ=90.000°, V=2 715.6(4) nm3, Z=2, Dc=1.497 g·cm-3.2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1.133 5(3) nm, b=1.140 8(3) nm, c=1.181 8(3) nm, α=85.59 8(6)°, β=75.973(5)°, γ=69.519(5)°, V=1 388.8(2), Z=1, Dc=1.521 g·cm-3.  相似文献   

18.
利用三苄基氧化锡与2-噻吩甲酸和2-唑甲酸反应, 合成了六聚体苄基锡氧2-噻吩甲酸酯(1)和六聚体苄基锡氧2-唑甲酸酯(2) 鼓形簇合物. 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测试结果表明: 化合物1属三斜晶系, 空间群P1, a=1.276 0(3) nm, b=1.305 6(3) nm, c=1.334 3(3) nm, α=105.65(3)°, β=96.27(3)°, γ=97.20(3)°, Z=1, V=2.099 7(7) nm3, Dc=1.809 g/cm3, μ=2.097 mm-1, F(000)=1 116, R=0.065 1, wR=0.129 2. 化合物2属三斜晶系, 空间群P1, a=1.224 0(4) nm, b=1.367 3(4) nm, c=1.374 4(4) nm, α=107.760(4)°, β=98.069(5)°, γ=91.480(5)°, Z=2, V=2.163 1(12) nm3, Dc=3.373 g/cm3, μ=3.799 mm-1, F(000)=2 136, R=0.038 2, wR=0.079. 它们均为鼓形簇状结构, 锡原子呈畸变的八面体构型. 化合物1通过分子间S…S近距离作用, 形成一维链状结构.  相似文献   

19.
李超  覃章兰  李秀文  张欣 《有机化学》2005,25(5):587-590
合成了12个未见文献报道的4-甲基-苯磺酸2-氧-2-[3-(5-芳基-[1,3,4]噁二唑-2-基)-硫脲]-乙基酯, 其结构经元素分析、1H NMR和IR确证. 初步活性测试结果表明: 部分化合物有较好的杀菌活性.  相似文献   

20.
测定了配合物{[(n-Bu)2Sn(FcCH=CHCO2)]2O}2(Fc=Ferrocenyl)晶体结构,它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胞参数a=1.3943(3)nm,b=1.4635(3)m,c=1.2792(3)nm,α=94.32(3)°,β=116.27(3)°,γ=109.08(3)°,Z=2,V=2.1362(8)nm^3,Dc=1.542g/cm^3,F(000)=1004。最终偏差因子R=0.0401,Rw=0.1076。该分子中存在着内环锡和外环锡配位单元,锡原子均形成具有假六配位的单加帽畸变三角双锥配位构型。Sn2O2中心内环与丙烯酸酯基茂环等共轭体系之间相互未能共平面。配合物中四个羧基配体划分为两类:两个为桥式双齿配位(μ-COO),跨接于一个内环锡和一个外环锡;另两个仅以单齿配位方式各连接一个外环锡。根据核磁共振谱信息表明分子在溶液中存在着配位互变异构体之间的快交换。我们提出振动模式的假说,认为可能是羧酸酯基氧在其平面内快速摇摆建立了动态平衡之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