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首次报道了将敏化和猝灭同时偶合在同一体系中的敏化/猝灭室温磷光新方法。体系中, CTAB胶束一方面增强α-溴代萘的室温磷光发射、α-溴代萘和联乙酰的三重态-三重态能量转移效率, 另一方面起到猝灭α-溴代萘敏化联乙酰发射的室温磷光的作用。CTAB对联乙酰的猝灭反应由三重态-三重态能量转移速率限制,求得α-溴代萘敏化联乙酰的三重态-三重态能量转移速率常数为1.76×10^9(mol.dm^-^3)^-^1s^-^1, CTAB对联乙酰的猝灭常数为7.82×10^7(mol.dm^-^3)^-^1s^-^1。详细研究了实验条件, 实现了猝灭法测定联乙酰,检测限达2.8×10^-^8mol.dm^-^3。  相似文献   

2.
谢剑炜  许金钩  陈国珍 《化学学报》1995,53(10):972-977
本文首次报道了将敏化和猝灭同时偶合在同一体系中的敏化/猝灭室温磷光新方法。体系中, CTAB胶束一方面增强α-溴代萘的室温磷光发射、α-溴代萘和联乙酰的三重态-三重态能量转移效率, 另一方面起到猝灭α-溴代萘敏化联乙酰发射的室温磷光的作用。CTAB对联乙酰的猝灭反应由三重态-三重态能量转移速率限制,求得α-溴代萘敏化联乙酰的三重态-三重态能量转移速率常数为1.76×10^9(mol.dm^-^3)^-^1s^-^1, CTAB对联乙酰的猝灭常数为7.82×10^7(mol.dm^-^3)^-^1s^-^1。详细研究了实验条件, 实现了猝灭法测定联乙酰,检测限达2.8×10^-^8mol.dm^-^3。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了AOT-C_6H_(12)-H_2O反相胶束介质中α-萘乙酸(α-NAA)敏化双乙酰(BIAC)的室温燐光.详细讨论了琥珀酸二(2-乙基己基)酯磺酸钠(AOT)浓度和水泡大小(W值)对敏化燐光的影响.吸收、发光性质和微粘度性质的实验表明AOT浓度对敏化燐光强度的影响由敏化燐光寿命、能量转移效率和Poisson分布决定;一定范围内,随着水浓度增大,由于粘度下降和内腔半径增大作用的相互抵销,水泡大小仅有微弱影响.当W([H_2O]/[AOT])大于20后,内腔半径增大起主要作用,敏化燐光强度快速下降.与普通SDS胶束相比,燐光强度约增强13倍,检出限约下降一个数量级.建立了灵敏的测定α-萘乙酸和双乙酰的敏化室温燐光法,检出限分别达2.0×10~(-8)mol·dm~(-3)(α-NAA)和8.5×10~(-9)mol·dm~(-3)(BIAC).  相似文献   

4.
环己烷存在下环糊精诱导a-溴代萘室温燐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微量环己烷存在下,β-环糊精能诱导α-溴代萘发射强的室温燐光.发光光谱、燐光寿命和荧光偏振的实验证实了β-环糊精一环已烷一α-溴代萘三元包络物的形成.测定了三元包络物的表观形成常数,讨论了环已烷对β-环糊精诱导α-溴代萘室温燐光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5.
该文合成了2,3-二氢-9,10-二羟基-1,4-蒽醌(R),并借助核磁共振谱、红外光谱、质谱及紫外光谱等方法确定其结构.基于R在醋酸纤维素膜固体基质上能产生强而稳定的固体基质室温燐光(SS-RTP),α,α'-联吡啶可活化Hg2+催化H2O2氧化R转化成无燐光化合物,导致固体基质室温燐光急剧猝灭,建立了催化H2O2氧...  相似文献   

6.
基于硼砂缓冲液中聚丙烯酰胺(PAM)存在下,邻苯三酚红(PGR)于滤纸固体基质上能发射强而稳定的室温燐光,PAM可活化钴离子催化H2O2氧化PGR反应,使PGR的室温燐光猝灭,从而建立了测定痕量钴的新方法。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4.8~960(×10-18g/斑)Co2+(浓度范围0.012~2.40×10-9g/L,0.4μL/斑),工作曲线的回归方程ΔIp=12.76+0.1248 mCo2+(×10-18g/斑),n=7,相关系数r=0.9993;检出限为1.2×10-18g/斑(对应浓度为3.0×10-12g/L)。对4.8和960(×10-18g/斑)Co2+重复测定11次(0.4μL点样量),RSD分别为3.6%和4.7%。用PAM比不加PAM时ΔIp增加4.6倍。本方法灵敏、准确、简便快速、重现性好,用于党参、当归、川芎、金银花和VB12中的痕量钴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对β-环糊精(β-CD)溶液中4种多环芳烃α-溴代萘(α-BrN)、β-溴代萘(β-BrN)、菲、敏化丁二酮(BIAC)的室温光(RTP)进行了研究,β-CD能有效地增强敏化光强度,并从三重态能量、主客体分子几何尺寸大小等方面讨论了各种因素的影响。方法的线性动态范围上限受能量受体浓度的限制,其检出限达 10-8mol/L。  相似文献   

8.
基于水杨基荧光酮羧甲基纤维素铅发光分子微球(Pb(CMC)2-THBF)在滤纸基质上可发射强而稳定的室温燐光,由此建立了Pb(CMC)2-THBF固体基质室温燐猝灭测定痕量汞的新方法.Hg2 的含量在2.5~100.0(pg/mL)内与ΔIp值成线性关系,其线性回归方程为ΔIp=12.73 0.4699CHg2 (pg/mL),r=0.9991,检出限为3.2×10-13g/mL.该方法用于人发和水样中痕量汞的测定,结果满意.同时探讨了固体基质室温燐光猝灭测定痕量汞的机理.  相似文献   

9.
胶束介质中萘敏化双乙酰的室温磷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SDS胶束介质中萘敏化双乙酰有室温磷光,认为SDS增加了萘与乙酰的能量转移效率,敏化磷光强度与Poisson分布有关,并由胶团中含较少给(受)体的Pi3sa^A×Pless^D决定。选择了最佳实验条件,该法简便、快速、萘的检出限达6.5×10^-8mol/L。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Brij35胶束介质中α-溴代萘的燐光分析法,并与十二烷基 硫酸钠SLS体系作了比较。方法特点如下:α-溴代萘在低浓度的Brij35胶束溶液中即产生 RTP发射,具有良好的分析特性。甲醇、乙醇等的加入,体系不会使燐光达到稳定的时间增长,测量操作简便。TlNO3的存在使背景降低,精密度提高。Brij35体系比 SLS体系具有较大 的粘度,较小的丙酮猝灭影响。  相似文献   

11.
环糊精诱导二苯甲酮敏化α-溴代萘室温磷光分析法谢剑炜,许金钩,陈国珍,刘长松(厦门大学化学系现代分析化学研究所,厦门,361005)(山西大学化学系,太原)关键词二苯甲酮,敏化室温磷光,α-溴代萘,环糊精胶束、环糊精等有序介质能有效地使能量给体和受体...  相似文献   

12.
牟兰  陈小康  李隆弟 《分析化学》1999,27(5):509-512
以TINO_3作重原子微扰剂,Na_2SO_3作化学除氧剂,在无需加入任何保护介质条件下,仅需仪器光源适当照射,1-氨基4-萘磺酸盐、1-氨基5-萘磺酸盐、2-氨基1-萘磺酸盐水溶液均能产生强而稳定的室温燐光信号(RTP)。3种氨基萘磺酸盐浓度分别在4.0×10~(-8)~1.2×10~(-5)mol/L;1.2×10~(-6)~1.6×10~(-5)mol/L;1.6×10~(-7)~8.0×10~(-6)和8.0×10~(-6)~2.5×10~(-5)mol/L范围内与RTP信号呈良好线性关系。检出限分别为3.8×10~(-9_、1.4×10~(-7)和2.8×10~(-8) mol/L。1-氨基 7-萘磺酸盐和1-氨基 8-萘磺酸盐在相同条件下则不能产生RIP信号,表明取代基位置对RTP发射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高春光  谢剑炜 《分析化学》1998,26(12):1424-1227
对β-环糊精(β-CD)溶液中4种多环芳烃α-溴代萘(α-BrN)、β-溴代萘(β-BrN)、菲、Qu敏化丁二酮(BIAC)的室温磷光(RTP)进行了研究,β-CD能有效地增强敏化磷光强度,并从三重态能量、主客体分子几何尺寸大小等方面讨论了各种因素的影响。方法的线性动态范围上限受能量受体浓度的限制,其检出限达10^-8mol/L。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经实验发现6-苄氨基嘌呤吸附在滤纸基质上能够发射出室温燐光。较详细地研究了其室温燐光特性。实验表明,在弱碱性条件下,以KI-NaAc作混合重原子微扰剂时,6-苄氨基嘌呤能产生较强的燐光发射,在此条件下,6-苄氨基嘌呤浓度与室温燐光发射强度之间在1×10~(-5)~9×10~(-4)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8ng/斑点。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增溶于胶束内部的HA诱导的DPBF光敏氧化动力学。测定了DPBF在不同胶束中光敏氧化总速率常数,分别为5.12×10~9(SDS),2.31×10~9(Triton X-100)和6.21×10~9L/mol·s(TDPB)。实验证明胶束可有效猝灭单重态氧却不猝灭HA的激发三重态,从而导致DPBF光敏氧化双分子反应可按假一级动力学规律处理,可求出表观速率常数为1.52×10~(-3)s~(-1)(SDS)或1.54×10~(-3)s~(-1)(Triton X-100),相应的半寿命为7.5min。这些结果为HA在水溶液中的光动态行为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合成了以共价键相连的荧光素-卟啉二元分子.研究了荧光素酯与卟啉分子间和分子内的能量及电子转移过程.分子间的荧光猝灭实验表明,当激发荧光素时,荧光素的单重态能量有效地传给卟啉,动态荧光猝灭速度常数(k_d)为1.3×10~(12)s~(-1)·mol~(-1)L.吸收光谱和NMR谱结果表明荧光素与卟啉间有基态相互作用,其静态荧光猝灭速度常数(k_s)为3.6×10~(12)s~(-1)·mol~(-1)·L.在二元分子中,当激发荧光素时,从荧光素到卟啉的单重态能量传递效率在0.90以上,速度常数为 1.2×10~(10)S~(-1)·mol~(-1)·L,溶剂极性对其影响不大.当激发卟啉时,在极性溶剂中发生了电子转移,其转移效率为0.51,速度常数为2.3×10~8s~(-1)·mol~(-1)·L.  相似文献   

17.
白小红  魏雁声  刘长松 《分析化学》1999,27(11):1292-1295
在β-环糊精溶液中,环氧溴丙烷(EBH)或环氧氯烷(ECH)能够诱导α-溴代萘(α-BrN)和β-溴代萘(β-BrN)强的室温燐光(RTP).结果证明,EBH比ECH有更强的重原子增强效应(HAEE);α-BrN/ECH/β-CD三元包接合物的稳定性比β-BrN/ECH/β-CD稳定性更强.  相似文献   

18.
无保护流体室温燐光法同时测定α-萘乙酸和吲哚-3-乙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重原子效应(HAE)的选择性,建立了一种仅用TlNO3和KI为重原子微扰剂(HAP)、Na2SO3为除氧剂的无保护流体室温燐光(NP-RTP)同时测定α-萘乙酸(NAA)和吲哚-3-乙酸(IAA)的方法。吲哚-3-乙酸(KI为HAP)、α-萘乙酸(TlNO3为HAP)和α-萘乙酸(KI为HAP)的最大激发/发射峰分别位于280/448nm、280/490nm和280/490nm,线性范围分别为2.5×10-7~1.0×10-5mol/L、1.0×10-7~6.5×10-6mol/L和6.5×10-7~1.0×10-5mol/L,检出限分别为6.5×10-8mol/L、7.1×10-8mol/L和1.98×10-7mol/L。该方法已用于商品萘-吲可湿性粉剂中α-萘乙酸和吲哚-3-乙酸的同时测定,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95.3%~104.7%和1.8%~4.6%。  相似文献   

19.
许慧君  沈淑引 《化学学报》1985,43(8):757-760
本文研究了曙红敏化NAD(P)H的模型化合物-1-苄基-1,4-二氢吡啶菸酰胺(BNAH)光还原二苯乙二酮的反应机制及光敏剂曙红的激发态行为。用三重态猝灭剂蒽猝灭反应的结果表明,曙红的激发单重态与激发三重态都参与了敏化反应。计算了单重态与三重态反应的量子产率及它们的反应速率常数。从氧化还原电位及激发能的数据可以预计,能量转移敏化不可能反生,而受激发的曙红将电子转移至受体二苯乙二酮这一步则很可能是光敏还原反应的起始过程。  相似文献   

20.
纸基质室温燐光法测定痕量黄嘌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嘌呤在0.1mol/HCl溶液中,以NaI-NaCit为重原子,在滤纸基质上能产生强而稳定的室温燐光(RTP)。在适宜的条件下,黄嘌呤的线性范围为1×10~(-5)mol/L至5×10~(-4)mol/L,检出限为4.6ng。在实验室条件下,RTP信号可以稳定10min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