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日,笔者教授了高二理科班一堂解析几何期末考试的复习课.这节课的主题是“解析几何中的定点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近几年的高三数学复习教学中一直有这样的困惑:一个数学题目自认为讲清楚了,但下次遇到同类型的问题学生还是束手无策;也有些题目,知识点学生是明白的,老师也认为没问题,但一做还是错.常听见学生这样埋怨:我数学题做得不是不多,数学成绩却迟迟得不到提高!这就引起笔者的反思,特别是课堂上的题目讲评值得反思,必须讲得透彻.数学题目是知识由产生到应用的关键一步,然而很多时候只是简单讲解,解后并没有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因而学生的学习也就停留在题目表层,做题只会简单地模仿,那么出现上述情况也就不奇怪了.解后反思是一个知识小结、方法提炼的过  相似文献   

3.
在复习课的课堂中,如何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得,如何实施有效的课堂内外教学策略,保持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感觉到每节数学课都有惊喜,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复习课不仅仅是对知识的回顾与整理,更多承载着的是思想方法的沟通.因此,复习课应该首先做到有所侧重,集中力量解决某一块知识或某一类问题.  相似文献   

4.
周斌 《数学通报》2008,47(3):51-52
在一堂解析几何复习课上,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 问题过点P(2,1)作直线l,分别交x轴和y轴正半轴于A,B两点,O为坐标原点,若△AOB面积最小,求直线l的方程?  相似文献   

5.
初中数学复习课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1)教师讲的多,学生动的少,甚至是教师一讲到底,满堂灌;(2)课前发一张练习卷去做,第二天课堂上逐一讲解;(3)课堂上先让学生想几分钟,然后由会的学生讲,不会的学生听,或由教师讲,其余学生听,讲完后继续下一个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思考如何才能提升初中数学的复习效益?  相似文献   

6.
在提倡教师通过教学反思不断提高自己教育教学水平,努力成为一个研究型学者的今天,教师作为反思的主体,通过教学反思,使自身得到了提高.那么,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是否也应该积极反思,成为反思型学习者呢?笔者曾被这样的问题困扰过:这个问题我在课堂上强调过N次了,可还是有不少学生出错,或者听学生诉苦:"老师,你课堂上讲的我都听懂了,作业也会做,怎么考试时就不会了呢?"这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反思,原因可能是:(1)学生没有反思意识或不知道如何反思,以致很多学生到了高中甚至大学也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2)过重的学习负担,使学生没有时间反思;(3)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与讲解,忽视了学生反  相似文献   

7.
在解析几何复习课上,同学们与我一道从一个简单的题目入手,进行问题研究,得出一般性结论,既解决了问题,同时也向同学们展示了一个问题发现、研究、解决的过程,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8.
在数学教学中,很多老师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对于某一类问题,在老师先后教给学生的几种方法中,学生在每种方法单独使用时往往都可以掌握得比较好,甚至很熟练,但是当需要学生自己在解题时从学过的各种方法中选择一种最恰当的方法时,学生往往就很难做到最好,也就是不会选择最简易的解法.那么在教学中,教师究竟该怎样合理地处理这样的问题呢?笔者以初三数学"求锐角三角比的复习课"课堂教学的片段加以说明.这是一节单元复习课,所以笔者先带领学生复习了求锐角三角比的三种常用方法:(1)直  相似文献   

9.
中考复习时间紧,任务重,学生普遍是疲于应对众多科目的备考复习,有人计算假如每科教师布置一张练习试卷的话,学生完成它们需要3个小时,那么学生还有多少时间去思考总结,拓展提高?笔者认为如何在复习课堂上让学生得到高效学习的研究是必须的,师生做好中考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的提出在经过了对知识、技能、方法逐点复习和梳理的第一轮复习后,师生进入以综合提升为目标的第二轮复习,期间经常会遇到一些困境.如:学生有题就做,不对知识与方法进行梳理,不对解题方法进行优化,不对错误进行矫正,不对已解决问题进行消化;学生经过频繁和反复的训练,反而造成解题思维僵化,很多问题的方法联想不起来或方法选择不合理.而教师的教学停留在一轮复习的重复再现,而不是一轮复习的深化与提升,感觉一轮复习后学生定型,  相似文献   

11.
对试题的研究是教师在教学和复习中经常做的一件事,通过研究把蕴含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揭示出来,挖掘出隐含的问题的本质属性,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技能,优化数学的思维品质,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能力.在2014年10月初中数学"90学时"培训中,笔者领略了台州市椒江区举办的为期2天的特级教师初中教学观摩活动,受益匪浅,其中一道试题给笔者留下深  相似文献   

12.
汤香花 《数学通讯》2005,(12):10-11
最值问题涉及到函数、不等式、三角、解析几何、立体几何等内容,特别是导数知识的介入,求最值成为近几年高考的热点.我在高考复习中讲一个最值问题时却引起了意外的探究.  相似文献   

13.
不同阶段的中考复习,在教学任务上有着较大的差异.与二轮专题复习的综合性相对应,一轮复习应凸显基础性,一般以知识点的梳理为教学任务.因此,在一轮复习课上,我们应以概念回顾为主要教学目标,通过适量的解题训练帮助学生梳理初中阶段所学的知识,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网络.近期,笔者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为题开设了一节“起点和终点都是概念”首轮复习课,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将这节课和笔者的些  相似文献   

14.
二轮复习是离中考最近的复习,它是基于一轮复习基础之上的专题复习,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二轮复习的综合性,决定了其教学设计必须与首轮复习有着明显的差异.从目标的确定,到例题的选择,再到教学过程的设计,每一个环节都应该具备二轮复习自己独有的"特色".那么,如何才能设计出有效的二轮复习课呢?笔者认为,同步中考最为关键.我们应将课堂教学的目标指向中考,按照中考的要求设计课堂教学,从学生成功解题的体验入手,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高三复习大体可分四个阶段:基础知识复习阶段、思想方法专题复习阶段、综合复习阶段、冲刺阶段.每一个阶段的复习方法与侧重点都各不相同,层层加深,因此,在每一个阶段都制定了不同的复习方案,采用不同的方法和策略. 第二轮复习承上启下,是学生把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与灵活运用的关键时期,是深化学生数学思想素质,提高数学能力的关键时期,因而对“讲练”“检测”“分析”要求较高,故有“二轮看水平”之说.“二轮看水平”概括了第二轮复习的思路,目标和要求.  相似文献   

16.
叶纪元 《中学数学》2012,(14):20-21
复习课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提高复习的效率是一线老师不懈的追求.传统的复习模式——面面俱到的"复印式"知识整理,使学生没有新信息刺激,思维难以兴奋,使学生疲于理解,被动地接受和记忆,使学生自主意识等逐渐弱化.所以,学生直言:复习课枯燥、乏味、无激情.教师感叹:讲过三遍学生还是错!"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教学理论的精髓,强调了"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作为教师"我们要在做上教","拿做来教,乃是真  相似文献   

17.
进入高三,老师一般要组织学生进行二轮或三轮复习.一轮重点抓基础,重在知识梳理;二轮通常是专题复习,重在方法技巧训练,也就是通过对一些重点知识、基本技能、重要思想方法的再认识,实现对问题认识的突破,使学生对重点知识更加清晰,对基本技能更加熟练,对重要思想方法能够灵活运用.通过第二轮复习,使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研究问题的方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数学复习课,一般都是教师先罗列一下知识点,然后准备大量的例题、习题,让学生去做,以求在考试中能考到同类型的题型或题目,致使学生成了“解题的机器”.试卷一发下来学生先找是否有做过的题目,如有则喜形于色,如稍发生变化或碰到没有做的题目则变得无所适从.这种为考试而复习、为考试而训练的复习课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根本提不起学习的兴趣,更谈不上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学习效果自然不理想.笔者尝试从5个方面去设计复习课.  相似文献   

19.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是《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中规定的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内容,据此,苏科版九年级教材也在对称图形——圆这章中做了重点安排.前段时间在准备圆的复习课时,考虑到学生在学习圆的内容是对于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掌握得不同,呈现了比较严重的两极分化,那么怎样在复习课中使所有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经过本节课的复习后都能有所进步,这是笔者这节课的出发点之一;其次,如何为一节复习课选择一个好的起点,也是重要的原因.带着这样两个问题,结合苏科版的教材,笔者准备了一节课.  相似文献   

20.
二次函数及其相关的问题经久不衰,可以说是接触时间最早,出现频率最多的问题,在各级各类考试中层出不穷.所以在高三的复习中,二次函数的复习要提到相当的高度,要花大力气引领学生复习,针对二次函数的复习,笔者结合对这个问题的深入思考以及具体的问题,就二次函数复习的四个层次做一些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