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函数最值(1)"是笔者高一第一学期一堂比赛课的选题.在初中学习阶段,学生对函数(主要是二次函数)求最值已具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对概念的深层次分析能力尚有欠缺,对解决含字母的一类函数求最值的问题所知甚少,所以本节课围绕如何数学地认识概念以及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两个方面展开.1课例再现1.1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实例引入,帮助学生理解函数最  相似文献   

2.
怎样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智慧冲浪的海洋, 一直是笔者关注的一个课题,下面的课堂教学实 录为本人所作的众多探索中的一个典型案例. 师: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来研究一个最值 问题.(用视频展示台投影). 问题:求函数f(x)=x2+4x-1(x>1)的最 小值.(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问题,让学生“跳 一跳”摘桃子,享受成功的喜悦.问题过易不能 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过 难则不能让学获得成功). 师:请同学们认真思考,八仙过海,各显神 通地解决这个问题(教师要努力营造和谐民主 的课堂氛围.荷兰教育家费赖登塔尔说,学习数 学的正确方…  相似文献   

3.
<正>在距离高考还有100天之际,笔者所带的班有一位学生来找笔者谈心,他说:"老师,复习了那么长时间的解析几何,做了那么多解析几何试题,但是我现在还是很恐惧解析几何,模拟卷的解析几何题我都逼着自己尝试着做,有时会做,有时一点思路都没有,我该怎么办?"听了这位学生的话,笔者陷入了沉思:在解析几何的复习过程中,教师该如何带领学生在制高点获得突破?带着这个问题,笔者精心准备了第二天上课的内容:解析几何中的最值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近几年的高考中,求参数的取值范围问题成了高考的热点,对于学生来说也是难点,求参变量的取值范围是高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其中不少问题靠传统方法不容易求解,下面笔者结合一些教学实践谈谈其应用.一、利用函数最值求参数的取值范围解题中遇到形如"要使f(x)>a成立"或"要使f(x)a恒成立或f(x)_max0,b∈R,函数f(x)=4ax~3-2bx-a+b.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最值问题成为中考复习中的热点、难点,2022年南通中考25题第三问的直线型轨迹的最值问题全面考查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计算能力,轨迹处理的多样性决定了解决途径的多样化,不同的思考方式决定了不同的处理方式.笔者在教学时尝试以大单元微专题的教学模式,训练学生以“图形构造”的方式进行思考,进而训练学生的高阶逻辑思维能力,以切实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真正掌握最值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本节课是在讲过了等差与等比数列之后的一节专题复习课,学生已掌握了数列的定义及与函数的关系,理解等差数列的通项与前n项和公式,及其一般形式.这节课的重点是利用函数的相关性质、图像等求解数列的最值问题,掌握判断数列单调性的一般方法,以及利用an解决Sn的最值问题,帮助学生梳理数列中常见的几个最值问题的类型,让复习更有针对性和系统性.  相似文献   

7.
数学概念是中学数学教学中至关重要的内容,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核心.正确理解概念是学好数学的基础.数学的问题解决是学好数学的具体体现,是学生有兴趣学习数学的动力源泉.在平常的教学中,可以通过解题训练,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当下普遍的是重解题训练,轻概念教学.这样虽可短期内提高学生平时数学成绩,但其淡化了对知识本质的理解,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以"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为课例(下文简称为"课例"),分析如何通过概念教学提高学生数学问题  相似文献   

8.
徐维东 《中学数学》2014,(22):35-37
"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是"建立和求解模型的过程"的必经环节.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重视数学问题中生活情境的"剥离",让学生在经历问题数学化的过程中,充分感知丰富情境背后的数学模型,积累"净化"数学问题解决环境的经验,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将结合"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的教学片断谈谈笔者的做法及感悟,希望能给你带来启示.一、"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教学片断及分  相似文献   

9.
"函数"可以说是整个初中数学中最抽象、最复杂的一个概念.如何通过具有函数关系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经历和体验变量与函数产生的过程中,建立函数基本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归纳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我们一直探索的问题,本文结合笔者参加南通市区青年教师优课评比(一等奖)的一节课来说明.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函数最值的求法"教学为例,介绍了"提出问题—学习理论—解决问题"的微课教学设计思路.以实际问题引入新课,介绍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理论知识,最后利用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1.
1 课题的提出 函数的最值是函数基本性质的重要部分,求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是高中数学中一个重要内容,在历年高考中屡见不鲜.笔者在备课时对此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并适度的拓展,本节教学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化归的数学思想以及函数思想,使学生真正掌握两类问题的解法.  相似文献   

12.
在最近一次中考复习教研活动中,笔者有幸执教了一节"坐标系中三角尺滑动"的教学研讨课,得到与会老师的好评,本文呈现这次活动的教学流程和预设意图,与更多同行研讨交流.一、课例教学流程活动一:三角尺摆放到坐标系.操作与思考:将一条直角边落在坐标轴上,且使其中一个顶点与原点重合,求落在第一象限内的那个顶点的坐标.预设意图:通过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下摆放特殊直角三角形,让学生复习坐标系下特殊点的坐标的求法;由  相似文献   

13.
<正>试题已知点P(x,y)到原点的距离为1,则m=(x+y-2)/(x-y+2)=的最大值为_______.这是笔者所在中学高三复习模拟测试中的一道试题,命题者匠心独运,研究与x和y这两个变量有关的二元函数最值问题.这类问题能全面考查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思维能力,也是高考的热点问题,不少学生处理这类问题不知如何下手,找不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处理多元变量最值问题的基本思路是"减元"思想,而"减元"主要有"代入消元"和"集中变元"两种方式,笔者从函数与方程和解析几何两个视角,利用  相似文献   

14.
应鲁嘉 《数学通讯》2024,(2):54-56+60
在新高考改革的背景之下,解题教学应充分挖掘题目背后的数学本质,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与运用,为从“知识训练”向“素养提升”的转变搭建好桥梁.核心素养就是在复杂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品质,核心素养很难“教”出来,需要靠学生“悟”出来,本文结合“ω的取值范围与最值问题”,尝试通过对数学问题本质的探究,达成解题教学中核心素养的落实.  相似文献   

15.
重视在"知识的交汇处命题"是高考数学命题的原则,知识的交汇处体现了知识的内在联系,是高考考查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命题点.线性规划是新教材新增加的内容,随着教学的深入,线性规划不断地成为各知识模块的交汇点,成为求范围或最值问题的工具.……  相似文献   

16.
数学教育是以教会学生解答数学问题为重要目标,数学教育离不开解题教学,老师在学生研究、思考、理解的基础上,可以给学生总结一些特征题型的特定解法,让学生能够专题专解,既快又准地解题,高中数学的恒成立问题是高考重要题型,它涉及到数列,不等式,二次函数,函数最值、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和图像分析.笔者就高三复习常见的恒成立问题做几个范式化的解题研究.  相似文献   

17.
林婷 《数学通讯》2015,(4):57-59
在高三复习教学中,许多教师在课堂上一贯注重的是一个"讲"字,而忽视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忽视了学习方法和数学能力的培养,导致复习课的效率总是不尽如人意.事实上,高三复习课除了巩固高一、高二所学的知识、弥补不足之外,更重要的是利用课堂的黄金时间,让学生通过对典型问题的主动探索,不断把学生带入"思"的状态过程,引导学生学会"数学地思维",从而自觉地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解决问题,提升思维深度,发展思维品质,最大限  相似文献   

18.
<正>基本不等式在求函数最值(或值域)和证明不等式方面有着很大的运用空间,极具简捷功能,备受师生青睐.然而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学生往往缺乏对基本不等式结构及其变形、变式的深入剖析,常在适用范围、配凑整理、取得最值条件等关键地方出现差错.加上相关题目经常创新,尤其遇到多元式求最值或取值范围,更让学生一筹莫展、无从下手.为此,笔者通过若干典例谈谈其化解策略.  相似文献   

19.
数学问题的推理和演算过程都应该有理有据,也正因为如此,人们把数学当作"思维的体操",用数学来培养人严谨的逻辑思维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在解决含参数的绝对值函数的双重最值问题时,由于求解思维的高度浓缩,学生在理解上障碍重重,如同雾里看花,看似有道理但又说不清确切的理论来支撑.针对这一现象,笔者对这类问题进行了仔细斟酌,试图以直观形象的图象来诠释解题过程,以便帮助学生解开心中的谜团,还数学以本真.  相似文献   

20.
邵艳 《中学数学》2016,(4):17-18
近读《中学数学》,严冬梅老师在文1中对专家教师李庾南老师"余角与补角"新授课的教学设计进行了解读和赏析,感受到专家教师辨识学段特征的功夫,同时在初中几何起始教学阶段就重视对学生的推理表达能力的训练,让笔者深受教益.恰好在最近一次教研活动中,笔者有机会执教七年级"余角与补角"新课,借鉴了上述课例中的很多观点和立意,研讨课取得较好的反响和好评.本文整理该课的教学设计,并整体阐释教学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