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肖谷清  王姣亮  龙立平  蔡玲 《应用化学》2010,27(12):1451-1456
采用分步悬浮聚合法制备了聚二乙烯基苯/聚丙烯酸甲酯(PDVB/PMA)大孔互穿聚合物网络,将其中的聚丙烯酸甲酯转化为聚丙烯酸,得到具有疏水/亲水性能的聚二乙烯基苯/聚丙烯酸(PDVB/PAA)大孔互穿聚合物网络(IPN),研究了这类疏水/亲水大孔PDVB/PAA IPN对苯胺的吸附热力学和吸附动力学,测定了该树脂的孔结构、含水量、弱酸交换量和溶胀性能;测定了该树脂对苯胺在不同温度下的吸附等温线,利用热力学函数关系计算了吸附焓、自由能和熵。 红外光谱显示,成功合成了疏水/亲水PDVB/PAA IPN,与PDVB、PDVB/PMA IPN树脂相比,其BET表面积以及孔容均减小,含水量为62.73%,弱酸交换量为1.91 mmol/g;对苯胺的吸附为放热、自发的过程;溶胀实验、静态解吸实验表明,PDVB/PAA IPN树脂中疏水性的PDVB网具有疏水作用吸附能力,亲水性的PAA网具有氢键作用吸附能力。 对苯胺的吸附在90 min时即可达到吸附平衡,树脂吸附苯胺符合一级速率方程,吸附速率主要受颗粒内扩散的控制,同时还受液膜扩散的影响,吸附动力学可采用HSDM模型描述。  相似文献   

2.
采用分步悬浮聚合法制备了聚二乙烯基苯/聚丙烯酸甲酯(PDVB/PMA)大孔互穿聚合物网络,将其中的聚丙烯酸甲酯用乙二胺氨解,合成了具有疏水/亲水性能的聚二乙烯基苯/聚(N-2-氨基乙基丙烯酰胺)(PDVB/PNAEAM)大孔互穿聚合物网络(IPN);测定了该树脂的孔结构、含水量、弱碱交换量和溶胀性能;测定了该树脂对水杨酸在不同温度下的吸附等温线,利用热力学函数关系计算出了吸附焓、自由能和熵.推测PDVB/PNAEAM IPN树脂中疏水性的PDVB一网具有疏水作用吸附能力、亲水性的PNAEAM一网具有氢键作用吸附能力.动态吸附及脱附实验表明湿态PDVB/PNAEAM IPN树脂对水溶液中水杨酸的饱和吸附量达到46.1mg/mL.树脂可以通过4%NaOH溶液再生.PDVB/PNAEAM IPN树脂在分离工业废水中水杨酸等芳香有机酸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采用分步悬浮聚合法制备了具有疏水性能的聚二乙烯基苯(polydivinylbenzene, PDVB)为第一网, 具有亲水性能的聚丙烯酰乙二胺(polyacrylethylenediamine, PAEM)为第二网的疏水/亲水大孔聚二乙烯基苯/聚丙烯酰乙二胺(PDVB/PAEM)互穿聚合物网络(interpenetrating polymer networks, IPN), 研究这类疏水/亲水IPN组成的树脂对吸附质的吸附热力学和吸附动力学; 测定了该树脂对香兰素在不同温度下的吸附等温线, 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 利用热力学函数关系计算出了吸附焓、自由能和熵变. 实验表明, PDVB/PAEM IPN树脂中疏水性的PDVB网具有疏水作用吸附能力, 亲水性的PAEM网具有氢键作用吸附能力. 吸附动力学数据符合Lagergren二级速率方程, 颗粒内扩散是吸附速率的主要控制步骤, 可采用HSDM模型加以描述.  相似文献   

4.
用国产非离子型大孔网状树脂CAD—45吸附提取麦迪霉素,取代了传统的溶媒萃取法.试验确定了提取工艺条件:吸附最佳pH为8.3~8.5,流速为1/6ml/min;解吸前先用1%氨水1:1(V/V)洗柱;最佳解吸剂为醋酸丁酯,流速为1/12ml/min。收率可达84.8%。  相似文献   

5.
通过改变苯乙烯-二乙烯苯共聚物的交联度和使用不同结构的二乙烯苯,合成了树脂Ⅰ-Ⅵ,在工业二乙烯苯共聚体系中加入少量丙烯酸甲酯合成了树脂Ⅶ;交联聚苯乙烯经Friedel-Grafts酰化反应在其苯环上引入乙酰基制备了树脂Ⅷ。用物理技术和化学方法表征了树脂的结构。树脂对叶绿素铜的吸附量不仅与其二乙烯苯含量有关,还与二乙烯基的位置(间-,对-)异构有关,树脂骨架极性的增加,不利于树脂对叶绿素铜的吸附。  相似文献   

6.
探讨了大孔吸附树脂提取青蒿素的方法。以青蒿素的吸附量,青蒿素含量,青蒿素收率和提取率为考察指标,确定大孔吸附树脂提取青蒿素的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ADS-17树脂对青蒿素的吸附量大,解吸容易,可用于提取黄花蒿中青蒿素的工业化生产,其工艺条件为:青蒿素最大吸附量为112.30mg/g,吸附流速为2BV/h,洗脱剂为90%乙醇,解吸流速为2BV/h,青蒿素含量大于99%,收率高达0.3%,提取率高达75%以上。  相似文献   

7.
采用静态法研究了HD-8阳离子交换树脂对铜的吸附速率、吸附温度和吸附量等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在0.1~0.5mol·L~(-1)盐酸溶液介质中铜的吸附率在95%以上,用3mol·L~(-1)盐酸溶液3mL可将吸附于柱上的铜(Ⅱ)完全洗脱下来。在优化的试验条件下,该HD-8阳离子交换树脂微柱对铜的富集限为2μg/200mL,富集倍数为67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阳离子交换树脂分离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样中痕量铜的方法。该方法用于测定鄱阳湖水中痕量铜,测得平均回收率为101.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n=5)为1.82%。  相似文献   

8.
离子交换法提取L-苯丙氨酸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一种用离子交换树脂提取L-苯丙氨酸的方法,针对本研究体系得出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用001×7阳离子交换树脂吸附L-苯丙氨酸,以浓度为0.5%氨水进行洗脱,收集的流份经D354阴离子交换树脂脱色,浓缩结晶后得L苯丙氨酸成品,总提取收率为80%。  相似文献   

9.
采用分步悬浮聚合法制备了由大孔聚二乙烯基苯和聚丙烯酸甲酯组成的聚合物互贯网络(Interpenetrating polymer networks IPN),经过乙二胺氨解,得到由疏水性的大孔聚二乙烯基苯和亲水性的聚丙烯酰乙二胺组成的聚合物互贯网络(polydivinylbenzene/polyacrylethylenediamine IPN即PDVB/PAEM IPN),测定了合成的IPN的物理和化学结构,研究了PDVB/PAEM IPN对pH 6.5的水溶液中双酚A (Bisphenol A即BPA)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合成的PDVB/PAEM IPN是含有氨基和酰胺基的多孔性IPN;树脂对水溶液申双酚A的等量吸附焓在20kJ/mol~50kJ/mol之间;动态吸附及脱附实验表明,湿态PDVB/PAEM IPN树脂对水溶液中双酚A的饱和吸附量达到约30mg/mL.树脂可以通过乙醇再生.  相似文献   

10.
通过改变苯乙烯-二乙烯苯共聚物的交联度和使用不同结构的二乙烯苯,合成了树脂I-Ⅵ,在工业二乙烯苯共聚体系中加入少量丙烯酸甲酯合成了树脂Ⅶ;交联聚苯乙烯经Friedel-Grafts酰化反应在其苯环上引入乙酰基制备树了树脂Ⅷ,用物理技术和化学方法表征了树脂的结构。树脂对叶绿素铜的吸附量不仅与其二乙烯苯含量胶有关,还与二乙烯基的位置(间-,对-)异构有关,树脂骨架极性的增加,不利于树脂对叶绿素铜的吸附  相似文献   

11.
铜印迹螯合树脂对金属离子的吸附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铜印迹螯合树脂与非印迹螯合树脂对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铜印迹树脂对Cu^2 、Ni^2 、Zn^2 的吸附量比非印迹树脂有显著增大,两者对Cu^2 的吸附速率均较快,其表观吸附速率分别为0.044s^-1和0.040s^-1;印迹树脂对Cu^2 的吸附可用Langmuir或Freundlish等温式来描述;其动态吸附曲线与离子的起始浓度相关;用0.5mol/L HCl即可快速洗脱吸附的Cu^2 ,树脂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可以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12.
以丙烯酸(AA)为单体,EDTA二钠为改性添加剂,过硫酸铵(APS)/亚硫酸钠为氧化还原型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NMBA)为交联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合成EDTA改性高吸水树脂。发现使用改性添加剂EDTA二钠能够使改性高吸水树脂的吸附铜离子性能明显增强。通过正交实验和单因素实验进行条件优化,得出改性高吸水树脂对重金属铜离子吸附性能最佳的工艺条件为:以15 mL的丙烯酸为基准,反应温度为65℃,单体质量分数为23.08%,中和度为65%,改性添加剂质量为0.4 g,交联剂和引发剂质量分别为聚合单体质量的0.9%和1.5%。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的改性高吸水树脂常温下在0.1mol·L~(-1)的硫酸铜溶液中吸附铜离子量达到225.18 mg·g~(-1)。  相似文献   

13.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香椿叶总黄酮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比较了AB-8、S-8、X-5、NKA-9、D-3520、NKA、聚酰胺、硅胶8种吸附剂对香椿叶黄酮类化合物的吸附及脱附性能.在静态吸附试验的基础上,筛选出效果较好的X-5树脂进行动态试验研究.结果表明,X-5树脂在约15℃下对香椿叶总黄酮动态吸附-脱附较优的工艺参数为:上柱液pH值5~6,上柱速度3BV/h,溶液处理量6BV/次;脱附剂为70%乙醇,脱附剂的流速3BV/h,脱附剂用量6BV/次.此工艺条件能够分离纯化香椿叶黄酮类化合物,树脂使用1次时,总黄酮的收率达95.5%,总黄酮的纯度由7.2%提高到43.5%;树脂重复使用5次时,总黄酮的收率仍达80%以上,总黄酮的纯度可由7.2%提高到20%以上.  相似文献   

14.
大孔阳离子交换树脂对井冈霉素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比较了5种大孔树脂与常用的001×4凝胶树脂对井冈霉素的静态和动态吸附的性能实验,并选择了其中几种有代表性的树脂,研究其对井冈霉素的吸附特性及其机理.采用正交试验筛选出具有较大吸附量的大孔强酸性阳离子树脂HD-8,并对其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其较优吸附能力为15.34mg/ml树脂h;同时考察了HD-8树脂的解吸行为,发现用1mol/L的氨水:80%乙醇=1:1洗脱率为98.8%,洗脱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5.
新型硅胶-聚合胺树脂从氯化钴电解液中深度净化除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P-C是一种新型硅胶-聚合胺复合材料树脂,对铜具有较好的选择吸附性能.本文研究了该树脂在模拟氯化钴电解液中深度净化除铜工艺.在Co2 ~80g/L、Cu2 0.5g/L~2.0g/L、pH 2~4、温度20℃~60℃的氯化钴电解液中,考察了该树脂对铜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随料液pH增大以及温度升高,铜的交换容量增大;料液Cu2 浓度对交换容量影响较小;最佳吸附条件为:料液pH 4、接触时间30min,温度60℃.对比研究了盐酸、硫酸两种解析液,硫酸显示出更好的解析效果,最佳解析条件为H2SO4 2mol/L、解析接触时间40min.最佳工艺条件下,每亳升湿树脂对铜的工作交换容量及饱和交换容量分别0.439mol和0.508mol,铜的解析液峰值浓度为28g/L.  相似文献   

16.
香菇多糖脱色工艺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6种大孔吸附树脂和2种离子交换树脂对香菇多糖提取液中色素脱除的影响,在静态吸附试验研究的基础上,筛选出效果较好的树脂进行动态试验研究.研究发现,采用树脂DA201-C,在pH值4~6,温度40℃,流速3BV/h的工艺条件下,香菇多糖提取液中的色素脱除率达到87.8%,多糖保留率为85%,蛋白质的去除率为42%,树脂吸附后可先用1%NaOH和5%NaCl溶液浸泡,再用80%乙醇浸泡淋洗再生.  相似文献   

17.
SP-C是一种新型硅胶-聚合胺复合材料树脂,对铜具有较好的选择吸附性能.本文研究了该树脂在模拟氯化钴电解液中深度净化除铜工艺.在Co2 ~80g/L,Cu2 0.5g/L~2.0g/L、pH2~4、温度20℃~60℃的氯化钴电解液中,考察了该树脂对铜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随料液pH增大以及温度升高,铜的交换容量增大:料液Cu2 浓度对交换容量影响较小;最佳吸附条件为:料液pH 4、接触时间30min,温度60℃.对比研究了盐酸、硫酸两种解析液,硫酸显示出更好的解析效果,最佳解析条件为H2SO42mol/L、解析接触时间40min.最佳工艺条件下,每毫升湿树脂对铜的工作交换容量及饱和交换容量分别为0.439mol和0.508mol,铜的解析液峰值浓度为28g/L.  相似文献   

18.
用离子交换法提取发酵液中的聚苹果酸,比较了不同型号的阴离子树脂对聚苹果酸的静态吸附量,其中以D296树脂对聚苹果酸的吸附量最大.通过静态和动态方法,考察了不同操作条件对固定床分离工艺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液经预处理后,调pH至9.5,以lBV/h流速上柱吸附,上柱量为4BV;用0.5mol/L NaCl洗脱,速度为1BV/h.该工艺能够将发酵液中大部分杂质去除,PMLA样品的纯度达到 93.2%,提取收率为79.46%.  相似文献   

19.
双环戊二烯苯酚树脂的合成新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双环戊二烯(DCPD)和苯酚为原料,甲磺酸为催化剂,合成了双环戊二烯苯酚树脂。适宜工艺条件:苯酚与DCPD摩尔比为5、反应温度120 ℃、反应时间5 h、催化剂质量分数为1.5%,收率89%。所得的双环戊二烯苯酚树脂(DPR)经催化加氢法在H2气压力1.5 MPa、催化剂Pd/Al2O3用量为原料质量分数的0.5%、反应温度80 ℃条件下对树脂进行脱色处理。 得到浅黄色双环戊二烯苯酚树脂,收率89%,经IR和1H NMR表征分析其为目的产物,产物指标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20.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异甘草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研究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异甘草素的工艺条件及参数。通过研究HPD-600、D4020、D101、AB-8、NKA-II、AL-2和NKA-9树脂对异甘草素的吸附和解吸附能力,筛选最佳树脂为AB-8,并研究了其对异甘草素的吸附和解吸附性能,确定了最佳的吸附与解吸附工艺参数,吸附:pH=5,室温,流速1.5BV/h,溶液处理量为5BV;脱附:洗脱剂为70%的乙醇溶液,流速1BV/h,洗脱剂用量4.5BV。异甘草素样品溶液经AB-8树脂吸附与脱附后回收率为76.7%,纯度由2.02%提高到29.1%,提高了14.4倍。实验结果表明,AB-8树脂对异甘草素的吸附量大,脱附容易,可以应用于异甘草素的分离纯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