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蛋白质是一类重要的生物大分子,其定量分析是生命科学、临床检验及生化研究等领域的重要课题.以金属络合物为光谱探针测定蛋白质的含量,可获得更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1,2].本法研究表明,在pH 2.0~2.4介质中,蛋白质与铜(Ⅱ)-偶氮胂Ⅲ络合物发生作用,生成三元复合物,其λmax为635 nm.研究了该体系的光谱变化,试验了影响因素及最佳条件,建立了以该金属络合物作为光谱探针测定蛋白质的方法.用于人血清样品中蛋白质总量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钇(Ⅲ)-对乙酰基偶氮胂配合物与蛋白质的作用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蛋白质与钇(Ⅲ)-对乙酰基偶氮胂配合物的结合反应,确定了反应的最佳条件,建立了以钇(Ⅲ)-对乙酰基偶氮胂配合物为光谱探针,分光光度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新方法。在pH3.7~4.0 HAc-NaAc缓冲介质中,蛋白质与钇(Ⅲ)-对乙酰基偶氮胂(AsA-pA-Y(Ⅲ))配合物发生作用,使配合物褪色。当以配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653 nm)为检测波长时,蛋白质(以人血清白蛋白为例)的质量浓度在0~20 mg/L范围内与配合物吸光度的降低值,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其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653=1.98×106L.mol-1.cm-1。该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抗干扰能力强,应用于人血清样品中蛋白质总量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偶氮胂Ⅲ-Ba(Ⅱ)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三体系复合物的吸收光谱,建立了一种新的蛋白质定量分析方法。研究发现,在表面活性剂阿拉伯树胶(gum arobic)存在下的酸性溶液中,偶氮胂Ⅲ-Ba(Ⅱ)配合物与BSA发生反应形成三元复合物,引起吸收光谱发生红移,吸收峰明显增高。摩尔吸光系数为ε611=1.01×106L.mol-1.cm-1,BSA的质量浓度在0~67 mg/L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用摩尔比法研究了此配合物与BSA的最大结合数为51。该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用于实际血清样品总蛋白的测定,与双缩脲法相关性良好。  相似文献   

4.
在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pH4.4)中,以Cu(Ⅱ)催化抗坏血酸还原三氯偶氮胂褪色为指示反应,建立了测定痕量Cu(Ⅱ)的新方法.测定了反应级数和表观活化能.在70℃水浴中加热6min,测定的灵敏度为3.1×10~(-12)g·ml~(-1),线性范围为0~70ng/25ml.用于测定几种中草药样品中的铜,结果满意,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  相似文献   

5.
在H2SO4介质中,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为增敏剂,微量Cu(Ⅱ)对桑色素的荧光具有明显的增强作用,据此建立了测定微量Cu(Ⅱ)的新方法。当最大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分别为417nm和497nm时,Cu(Ⅱ)在4.0~20ng/mL浓度范围内与桑色素荧光强度变化值(△F)呈线性关系,其检出限为0.39ng/mL。对12ng/mL Cu(Ⅱ)进行12次平行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0.76%。方法可用于不同环境水样中微量Cu(Ⅱ)的测定,回收率在96.1%~102.9%之间。  相似文献   

6.
以二茂铁甲酸、甘氨酸(H-Gly-OMe)、脯氨酸(Boc-Pro-OH)、精氨酸(H-Arg(NO2)-OMe)等为原料,苯并三唑-1-四甲基六磷酸酯(HBTU)和1-羟基苯并三唑(HOBT)为缩合剂,采用液相法合成了二茂铁-肽Fc-Gly-Pro-Arg(NO2)-OMe(简称Fc-GPR),其总收率为48.1%.并对目标产物进行了红外(IR)光谱、核磁共振氢谱(1H-NMR)、质谱(ESI-MS)等表征.通过电化学方法研究了目标产物与Cu(Ⅱ)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目标产物在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表现为可逆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和还原峰电位分别为0.624和0.552V(vsAg/AgCl),氧化和还原峰电流之比Ipa/Ipc为1.13,电极反应过程为扩散控制.目标产物与Cu(Ⅱ)形成配位比为2∶1的配合物.Fc-GPR与Cu(Ⅱ)的电极反应过程符合电化学-化学-电化学(ECE)历程.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Cu(Ⅱ)和Cd(Ⅱ)在血清白蛋白上的结合位点,并用紫外光谱法研究了二者与血清白蛋白之间的结合竞争。研究结果表明:Cu(Ⅱ)和Cd(Ⅱ)对血清白蛋白的色氨酸残基和酪氨酸残基均具有荧光猝灭作用,Cu(Ⅱ)的猝灭程度远远强于Cd(Ⅱ)。Cu(Ⅱ)只与214位色氨酸残基发生作用,而Cd(Ⅱ)与牛血清白蛋白的214位和135位色氨酸残基均发生作用。Cu(Ⅱ)与Cd(Ⅱ)同时存在时Cu(Ⅱ)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占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偶氮胂Ⅲ-镧(Ⅲ)褪色光度法测定蛋白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pH 2.5的酸性介质中, 蛋白质与偶氮胂Ⅲ-镧(Ⅲ)络合物能够相互作用, 形成超分子复合物而使溶液褪色. 最佳条件下, 在650 nm处吸光度的降低值, 与加入的牛血清白蛋白(BSA)或人血清白蛋白(HSA)、溶菌酶(Lyso)质量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 BSA在0.5~35 mg/L、 HAS在1~40 mg/L, 溶菌酶(Lyso) 1.7~45 mg/L, 相对标准偏差为0.82% (n=7). 方法用于人血清总蛋白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9.
血清蛋白质与氯磺酚K反应及其分析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发现有机小分子氯磺酚K与生物活性物质蛋白质能发生染色反应 ,在pH4.30的缓冲溶液中 ,红色的氯磺酚K与无色的牛血清白蛋白形成蓝紫色复合物 ,其最大吸收波长为624nm ,较试剂本身红移约74nm ,表观摩尔吸光系数达2.49×105L·mol -1·cm -1,线性范围为0~240μg/mL。实验制定的几种蛋白质的工作曲线 ,其灵敏度和线性范围与牛血清白蛋白基本一致 ,用于临床中人血清蛋白质的测定 ,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0.
在pH 3.80~4.20的Clark-Lubs缓冲介质中,蛋白质与Cu(Ⅱ)-ARS络合物作用,其吸收光谱发生大幅度变化,生成的深红色三元复合物,λmax为538 nm,比试剂本身红移118 nm,比络合物λmax红移30 nm。研究了有生物大分子参与的三元复合物反应体系的光谱性质及其影响因素,解释了初步机理,在确定的最佳实验条件下,建立了以Cu(Ⅱ)-ARS络合物为光谱探针光度法测定人血清蛋白质的新方法。蛋白质在0~300 mg/L的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表观摩尔吸光系数5ε38=2.37×105L.mol-1.cm-1(人血清白蛋白)。用于实际人血清样品的测定基本无干扰,灵敏度比茜素红S探针法高23.7倍。  相似文献   

11.
偶氮胂Ⅲ-镝(Ⅲ)反射散射光度法测定蛋白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微晶石蜡吸萃蛋白质—偶氮胂Ⅲ-镝(Ⅲ)复合物的条件,并设计了固相反射散射分光光度直接测定石蜡相中牛血清白蛋白(BSA)的方法,所拟定的方法有较好的选择性,可以用于25—300μg/25mLBSA的测定.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 Cu( )以溶液状态稳定存在于乙酸铵介质中及其铜的氧化性 ,借助一定量的硫氰酸铵的作用 ,能定量氧化还原性物质。拟定了用 Cu( ) -乙酸铵试剂作为标准溶液 ,电位滴定法测定对苯二酚、抗坏血酸、羟铵、联铵、苯肼碳偶氮苯、米吐尔、1 -氨基 - 2萘酚 - 4磺酸等还原性物质的含量方法。该法快速、简便 ,结果满意。1 试验部分1 .1 仪器与试剂p H- 3C型酸度计2 32 C型甘汞电极和 2 1 3型铂电极Cu( ) -乙酸铵标准溶液 :0 .1 mol· L-1,称取纯铜 6.3540 g于 2 50 ml锥型烧杯中 ,加入盐酸 (2 1 ) 2 5ml,分数次加过氧化氢 1 5ml,摇动 ,…  相似文献   

13.
铜的水相分光光度测定,大都借助表面活性剂对其二元络合物的胶束增溶作用。除卟啉类试剂以外,络天青S等三苯甲烷染料与表面活性剂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但选择性一般不及其萃取光度法。因此,发展灵敏度、选择性俱佳的微量铜的水相光度测定法,是分析化学有意义的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4.
关于腐植酸与金属的配合作用的研究已有不少报导,但至今对腐植酸的结构还不清楚,一般认为它是兼有邻苯二甲酸和水杨酸型的大分子化合物。至于应用上如何选择各种腐植酸产物也无充分依据。我们用凝胶过滤法考察了黄腐酸分子大小对配合量  相似文献   

15.
本文用紫外光谱研究Ca(Ⅱ)-BSA和Ni(Ⅱ)-BSA配合物的结构随BSAL浓度的变化,发现当浓度增大并>2×10~(-4)-3×10~(-4)mol·dm~(-3)时,这两种配合物从五配位的四方锥构型转变成四配位的四方平面构型,首次提供了BSA的Asp羧基氧参与同Cu(Ⅱ)和Ni(Ⅱ)配位的证据.计算并讨论了Cu(Ⅱ),Ni(Ⅱ)和有关配体轨道的光学电负性.  相似文献   

16.
曾坚贤  贺勤程  孙霞辉  郑立锋 《应用化学》2010,27(12):1444-1450
以聚丙烯酸钠为配合剂,研究了Hg(Ⅱ)、Cu(Ⅱ)和Cd(Ⅱ)混合溶液配合-超滤分离行为。考察了pH值和负载比LR对混合体系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pH=5适宜分离;当LR从0.01增大至2时,金属离子分离系数SHg-Cd和SHg-Cu逐渐增大,LR=2时达到最大值。在pH=5、LR=2、体积浓缩因子为15和各金属离子的初始质量浓度为30mg/L时,截留液中金属离子的质量浓度ρr,Hg、ρr,Cu和ρr,Cd分别为435.3、42.6和34.2mg/L;SHg-Cd、SHg-Cu和SCu-Cd基本不变,依次为229.3、184.3和1.2,即Hg(Ⅱ)得到选择性浓缩。浓缩液的洗涤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洗涤液体积增大,ρr,Hg基本不变,ρr,Cu和ρr,Cd分别下降至12.54和4.73mg/L。收集含Cu(Ⅱ)和Cd(Ⅱ)的各渗透液,调节LR=0.033和pH=5,浓缩16倍时,ρr,Cu从27.34mg/L升高至430.9mg/L,ρr,Cd从27.83mg/L仅升高至61.5mg/L,SCu-Cd为95.8,Cu(Ⅱ)获得选择性浓缩。  相似文献   

17.
通过静态吸附和动态吸附研究系统分析了螯合树脂S930对单组分与双组分体系中Cu(Ⅱ)、Pb(Ⅱ)、Cd(Ⅱ)的吸附行为,经结构表征(FT-IR、XPS)与软硬酸碱理论(HASB)深入探讨了3种金属离子在S930树脂上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树脂吸附金属离子的最佳pH值为5.0左右,且对Cu(Ⅱ)、Pb(Ⅱ)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方程,而对Cd(Ⅱ)的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方程。吸附过程在6h左右达到平衡,且符合Lagergren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表明化学作用是吸附速率决定步骤。Cu(Ⅱ)、Pb(Ⅱ)的动态吸附过程符合Thomas模型。FT-IR、XPS及HASB同时证明树脂对Cu(Ⅱ)、Pb(Ⅱ)的作用包括离子交换与配位作用,而对Cd(Ⅱ)的作用以离子交换为主,是树脂对Cd(Ⅱ)吸附选择性较差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在pH4.1醋酸盐缓冲溶液及100℃加热条件下,痕量铜(Ⅱ)对结晶紫(CV)(Ep=-0.65V)氧化次亚磷酸钠的缓慢反应有很强的催化作用,采用固定时间法借自来水冷却中止反应,拟定了测定铜的催化反应-伏安法,线性范围为3~60ng/mLCu,检出限为1ng/mLCu,方法应用于植壮素中铜的分析,获得较好结果.  相似文献   

19.
牛血清白蛋白与偶氮胂Ⅲ-镱(Ⅲ)结合反应及其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研究了在酸性溶液中BSA与偶氰胂Ⅲ-镱(Ⅲ)络合物的结合反应。发现加入BSA后偶氮胂Ⅲ-镱(Ⅲ)的吸收光谱产生减色效应和红移,探讨了实验条件对结合反应的影响。随着BSA量的增加,650nm吸收峰线性下降,基于此建立了蛋白质定量分析方法,并运用于实际样品的测定,结果与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得的结果吻合。用分光光度法研究BSA与偶氮胂Ⅲ-镱(Ⅲ)之间的结合模型,发现结合反应符合Scatchard模型。进一步的研究发现BSA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偶氮胂Ⅲ-镱(Ⅲ)-镱(Ⅲ)之间的作用机理相类似。  相似文献   

20.
采用紫外、荧光、粘度法研究了白杨素-6-磺酸钠、白杨素-6磺酸双核锌及白杨素-6-磺酸四核钙与小牛胸腺DNA的结合常数分别是KNa=1.52×104L.mol-1、KZn=3.56×104L.mol-1和KCa=1.54×104L.mol-1。实验结果表明,白杨素-6-磺酸双核锌和白杨素-6-磺酸四核钙;白杨素-6-磺酸钠与DNA间的作用方主要为静电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