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初中几何学习了《全等三角形》后,有这样两道习题:1.如图1,△ABC和△ADC是公共斜边AC的等腰直角三角形,E、F分别在AD和CD上,∠EBF=45°,试判断线段AE、EF、FC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相似文献   

2.
<正>如图1,⊙O1与⊙O2交于A、B两点,延长O1A交⊙O2于点C,延长O2A交⊙O1于点D,过点B作BE∥O2A交⊙O1于点E,若DE∥O1A,求证:DC⊥CO2.这是2014年中国女子数学奥赛第一题,笔者从多角度来添设辅助线证明本题,供同学们参考.证法一如图1,分别连接DB、O1O2、AB,延长EB交⊙O2于H,连接AH.∵∠ABH=∠EDA=∠O1AO2=∠DAB,  相似文献   

3.
<正>题目如图,在锐角三角形ABC中,∠BAC≠60°,过点B、C分别作三角形ABC的外接圆的切线BD、CE,且满足BD=CE=BC.直线DE与AB、AC的延长线分别交于点F、G.设CF与BD交于点M,CE与BG交于点N.证明:AM=AN.这是2014年全国高中数学联合竞赛加试的第二题.组委会提供的两种解法中,一种是多次利用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得证,技巧性较强;另一种是利用余弦定理,通过计算线段长度求得.本文给出两种比较基础的证明方法,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1.题目呈现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简单地说,就是研究数和形的科学.数形结合的基本思想,就是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注意把数与形结合起来考查,斟酌问题的具体情形,把图形性质的问题转化为数量关系的问题,或者把数量关系的问题转化为图形性质的问题,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化难为易,获得简便易行的成功方案.(2012年扬州)如图1,线段AB的长为2,C为AB上一个动点,分别以AC、BC为斜边在AB的同侧作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ACD和△BCE,那么DE长的最小值是.  相似文献   

5.
<正>一个好的数学命题,往往大有来头.究其命题背景,要么取自于教材中的素材(包括定理、例题或习题等),要么取材于以往的典型考试(竞赛)题,还有一类就是取材于数学中的经典名题.因为数学中的经典名题是命题的不竭源泉,不断的深入探究可以编拟万千数学问题.本文从一个几何竞赛题的求解过程中衍生出的一些命题,试图揭示这些命题的一个共同背景,与读者分享.  相似文献   

6.
王航 《中学生数学》2014,(14):18-19
图1文[1][2][3]中都有如下一道几何题:如图1,△ABC中,E、F分别在边AB、AC上,BF与CE相交于点P,且∠1=∠2=12∠A,求证:BE=CF.文[2]中用共角定理给出证明,方法简洁、巧妙,文[3]中利用三角法结合正弦定理证明线段相等.这两种方法难度都较大,本文拟给出两种学生容易接受的常规证法并证明两个变式.图2证法1如图2,过点B作BG∥CE,过点C作CG∥BE,BG、CG相交于点G,连结GF,则∠4=∠2=∠1=12∠A,∠ACG=180°-∠A,四边形BGCE是平行四边形,∴CG=BE,∵∠FBG+∠FCG=∠1+∠4+∠ACG=12∠A+12∠A+180°-∠A=180°,  相似文献   

7.
题目(2014年全国初中数学联赛试题)如图1,在△ABC中,AB=AC,D为BC的中点,BE⊥AC于E,交AD于P,已知BP=3,PE=1,则AE=().(A)61/2/2(B)21/2(C)31/2(D)61/2对于这道题,组委会给出的解法是,四点共圆再结合相似从而完成求解.本文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以下四种解法.  相似文献   

8.
温故而知新,中考复习中,我们教师如果能够充分挖掘教材,整合资源,尤其是关注习题中蕴含的思想方法和内在价值,并进行拓展创新,那么对学生知识的巩固,数学思维品质及学习能力的培养都有着及为重要的意义.苏科版教材八年级数学下册第9章《中心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复习题"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9.
在平面几何中,有些典型命题的结论,虽然非常优美,也非常奇特,但它的证明却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证明思路也难于发现.如果我们能真正地走近它,并结合具体的几何图形,对命题的题设和结论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和研究,那么命题内在的隐含规律就能及时地被我们所发现,往往把我们的证题思维升华到一个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揭示其证明的奥妙,从而可达到巧夺天工、创造奇迹般的证题效果,下面不妨请看一例,笔者用几种不同的证法呈现给广大读者,以彰显其各自的风采与魅力.  相似文献   

10.
周五七 《数学通讯》2010,(10):27-27
题目在△ABC中,若sin^2A+sin^2B+sin^2C〈2,则△ABC必定是 ( ) (A)直角三角形. (B)等腰三角形. (C)锐角三角形. (D)钝角三角形.  相似文献   

11.
特殊平行四边形是初中几何的重要内容,近年来以特殊平行四边形为背景的试题,设计巧妙、形式多样、颇富新意.  相似文献   

12.
<正>韩舒婷同学在《从平面到立体:意想不到的解答》(2007年2月(上)P39)一文中,用几何方法讲述了一道平面几何题的证明,方法十分巧妙.我试着用代数方法  相似文献   

13.
<正>1992年第九届全国初中联合竞赛试题第二试的第2小题是:题目1如图1,在△ABC中,AB=AC,D是底边BC上一点,E是线段AD上一点,且∠BAC=∠BED=2∠CED,求证:BD=2CD.这是一道较难的平面几何题,究其原因在于所给的条件不是很容易联系在一起,组委会所提供的证明方法借助于△ABC的外接圆.在对这个题目的证法研究中,我们意外地发现BD=2CD等价的结论:BE=2AE.  相似文献   

14.
对试题的研究是教师在教学和复习中经常做的一件事,通过研究把蕴含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揭示出来,挖掘出隐含的问题的本质属性,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技能,优化数学的思维品质,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能力.在2014年10月初中数学"90学时"培训中,笔者领略了台州市椒江区举办的为期2天的特级教师初中教学观摩活动,受益匪浅,其中一道试题给笔者留下深  相似文献   

15.
贵刊2010年9月下智慧窗栏目刊登的《巧作圆,妙求值》中的原题:如图1,在△ABC中,AB=AC,BA⊥AP,AP交BC边于点P,求  相似文献   

16.
一、试题再现题目如图1,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ACB=90°,D是AB上任意一点(不与点A重合),连接DC,作DE⊥DC,EA⊥AC,DE与AE交于点E,则DE、DC有什么数量关系?请给出证明.本题既能反映学生对特殊图形性质的掌握程度,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的运用能力,还能考查学生从特殊到一般进行探索、猜想、验证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在复杂图形中提炼基本图形的能力.题目表述相对简约,  相似文献   

17.
2011年武汉市中考数学第22题是来源于课本(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02页第5题)又高于课本的一道好题.它突出基本方法和思维能力的考查,解法发散,能够让考生从不同的角度探求问题的解法,对中考备考有着良好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学生数学》2009年第11期(下)课外练习初二年级第3题是:如图1,△ABC中,∠B=90°,AM=BC,CN=BM,AN、CM交于P点,求∠APM的度数.这是一道较有思考性的好题,由于问题的条件与结论表面上风马牛不相及,似有"山重水复疑无路"之困.仔细揣磨,结合图形特征、  相似文献   

19.
题目如图1,在四边形ABCD中,已知∠BAD=60°,∠ABC=90°,∠BCD=120°,对角线AC,BD交于点S,且DS=2SB.求证:AD=DC这是2011年全国初中数学联赛第二试第二题(B卷),命题组提供的参考答案用三角形全等来证明.下面再提供三种有别于参考答案  相似文献   

20.
刁琴  石勇国 《中学数学》2023,(20):63-64
几何问题是中考热点题型的重难点问题,涉及数学知识面宽,变量多,图形复杂.结合2021年孝感孝南区二模初中数学压轴题的点评,给出教学上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