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1-十二烯为起始原料,通过Sonogashira反应、Suzuki偶联反应等制得未见文献报道的2,2’-二(十二烷基嘧啶)乙炔(5);5与四芳基环戊二烯酮经Diels-Alder环加成反应合成了新型含嘧啶环的六芳基取代苯,总收率7.7%,其结构经1H NMR和13C NMR表征。  相似文献   

2.
阳离子型UV光引发剂--三芳基硫鎓盐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凌华招  谢川 《合成化学》2006,14(2):170-171
以硝基苯、浓硫酸、六氟磷酸钾和碘酸钾为原料,经氧化、取代、置换反应得到3,3′-二硝基二苯基碘六氟磷酸盐(2)。2与苯硫醚在苯甲酸铜的催化下合成了3-硝基苯基二苯基硫六氟磷酸盐(3)。3是一种新型的三芳基硫鎓盐阳离子UV光引发剂,其结构经UV,1H NMR,IR及MS确证。  相似文献   

3.
以邻氨基二苯甲酮为原料,经两分子环化缩合反应制得6,12-二芳基二苯并[b,f][1,5]二氮杂环辛四烯(2a~2d);2a~2d经LiAlH4还原制得6,12-二芳基-5,6,11,12-四氢二苯并[b,f][1,5]二氮杂环辛(3a~3d);3a~3d与醛(或酮)反应,合成了一系列新型的多取代Tr(o)ger's base衍生物(4a~4d和5a~7a),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 HR-MS(ESI)和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通过分析架桥前后3a(CCDC: 1498564)和6a(CCDC: 1498555)的晶体结构,解释了该类化合物1H NMR中NCH质子及桥上取代基质子裂分的原因,并进一步证实了4~7为非C2轴对称结构.  相似文献   

4.
以邻氨基二苯甲酮为原料,经两分子环化缩合反应制得6,12-二芳基二苯并[b,f][1,5]二氮杂环辛四烯(2a~2d);2a~2d经Li Al H4还原制得6,12-二芳基-5,6,11,12-四氢二苯并[b,f][1,5]二氮杂环辛(3a~3d);3a~3d与醛(或酮)反应,合成了一系列新型的多取代Trger’s base衍生物(4a~4d和5a~7a),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HR-MS(ESI)和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通过分析架桥前后3a(CCDC:1498564)和6a(CCDC:1498555)的晶体结构,解释了该类化合物1H NMR中NCH质子及桥上取代基质子裂分的原因,并进一步证实了4~7为非C2轴对称结构。  相似文献   

5.
以5-二甲氨基水杨醛和2-溴-4'-氟苯乙酮为原料,经缩合和取代反应制得中间体6-二乙氨基-2-[4'-(N-哌嗪基)苯甲酰基]苯并呋喃(2);2与卤代烃反应合成了6个新型的N-芳基哌嗪取代苯并呋喃衍生物(4a~4f),收率76%~93%,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HR-MS(ESI-TOF)表征。  相似文献   

6.
以醋酸钯、1,1’-联萘-2,2’-双二苯膦(BINAP)为催化剂,二甲苯为溶剂,氟代偕二醇砌块在碳酸钾的作用下,脱三氟乙酸后与溴代芳烃发生芳基化反应,于130℃反应7 h,合成了一系列α-氟代芳基酮类化合物,收率最高可达96%,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19F NMR和HR-MS(ESI)表征。  相似文献   

7.
采用氨基清除树脂辅助合成方法,由6-氨基-7-氟-4-取代基-3(4H)-酮与取代邻苯二甲酸酐在冰醋酸中加热反应制备了2-(7-氟-3-氧-3,4-2H-苯并[b][1,4]噁嗪-6-基)异吲哚-1,3-二酮类化合物,纯度86%~95%.其结构经^1H NMR,IR和MS表征。  相似文献   

8.
通过使用二醋酸碘苯(IBD)氧化N,N'-二芳基苄基脒,合成了一系列取代苯并咪唑.该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便.产物结构通过1H NMR,13C NMR,MS,IR进行了确定.根据实验结果对该反应提出了可能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9.
以5-溴-2-十二烷基嘧啶为原料,经Sonogashira偶联等反应制得1,2-双(2-十二烷基嘧啶-5-基)乙炔(4); 1-溴-4-(2-(2-(2-甲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苯(5)与双频哪醇合二硼反应制得化合物(6); 4,4′-二溴苯偶酰与1,3-二苯基丙酮经羟醛缩合反应制得四芳基环戊二烯酮衍生物(7); 化合物4与7经Diels-Alder反应制得化合物8; 8与6〖STBZ〗通过Suzuki-Miyaura偶联反应合成新型两亲性氮杂六芳基苯(9),化合物6~9为新化合物,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和HR-MS(MALDI-TOF)表征。  相似文献   

10.
在三甲基氯硅烷(TMSCl)的催化作用下,取代苯甲醛与邻(芳胺甲基)苯酚经N杂缩醛化反应生成了一系列2,3-二芳基-1,3-苯并噁嗪类化合物。 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用IR、1H NMR、13C NMR和元素分析等技术手段进行了表征。 对所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初步杀菌活性测试,部分表现出良好的杀菌活性,化合物6e对菌核病菌的抑制活性为79.0%,化合物6a和6d均为74.8%,化合物6e对灰霉病菌的抑制活性为77.9%。  相似文献   

11.
设计合成了三类C(2)酰胺基取代的1,5-苯并硫氮杂衍生物:2-酰胺基(N-芳基)-4-芳基-1,5-苯并硫氮杂、2-酰胺基(N-烷基)-4-芳基-1,5-苯并硫氮杂和2-酰胺基(N,N-二烷基)-4-芳基-1,5-苯并硫氮杂,其结构用元素分析,IR,MS及1H NMR确证.测定了目标化合物的抑真菌活性,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对新生隐球菌具有中等强度的抑真菌活性.还研究了2-酰胺基-4-芳基-1,5-苯并硫氮杂的合成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12.
胺类化合物与4,4’-二氟苯偶酰的亲核取代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胺类化合物与4,4'-二氟苯偶酰的亲核取代反应合成了多种对称或不对称的4,4'-双(二烷氨基)苯偶酰.结构经元素分析,IR,1H NMR和MS确定.其中伯胺与4,4'-二氟苯偶酰的反应得到了一边取代、另外一边形成亚胺结构的产物,并对此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通过α-萘基、α-噻吩基和取代苯基苯乙炔与Co_2(CO)_8的络合反应以及对氨基苯基苯乙炔六羰基二钴与乙酰氯的N-乙酰化反应,合成了十二个新的二芳基乙炔六羰基二钴络合物。实验表明,氨基对位的钴碳簇核PhC_2Co_2(CO)_6对苯胺的亲核活性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N-(3-氯-4-氟苯胺基)-7-(3-氯丙氧基)-6-甲氧基喹唑啉-4-胺与一系列取代二唑类化合物经取代反应合成了6个新型的二唑类4-氨基喹唑啉衍生物(3a~3f),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IR及元素分析表征。用MTT法初步测定了3a~3f对前列腺癌细胞(PC-3)和人乳癌细胞(Bcap-37)的抑制率。结果表明:N-(3-氯-4-氟苯基)-6-甲氧基-7-{3-[5-(4-硝基苯基)-1,3,4-噻二唑-2-巯基]丙氧基}喹唑啉-4-胺和N-(3-氯-4-氟苯基)-7-{3-[5-(4-氯苯基)-1,3,4-噁二唑-2-巯基]丙氧基}-6-甲氧基喹唑啉-4-胺在用药量为10μmol·L-1时对PC-3的抑制率分别为66.8%和72.2%。  相似文献   

15.
用三氟甲磺酸(TfOH,5 mol%)催化查尔酮环氧化物(1a~1j)在氯苯中开环-重排,然后KOBut作碱与邻氨基苯甲醛通过Meinwald-Friedlnder反应,"一锅"合成了3-芳基取代喹啉,收率51%~74%。TfOH(5mol%)催化1在二氯甲烷中发生Meinwald重排,生成相应的开环产物3-氧代-2,3-二芳基丙醛,收率48%~89%。化合物的结构经NMR和MS确证。  相似文献   

16.
樊玲玲  刘永淑  罗忠福  汤磊  李永 《化学通报》2021,84(8):847-852,863
为了探索具有较高潜力的新型植物病原真菌抑制剂,本文以取代芳胺、3,3-二甲基-2-丁酮和乙酸乙酯为起始原料,采用Claisen缩合、氯代、重氮化、亲核取代等反应合成了16个新型的芳基肼类衍生物(4a~4p),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及ESI-MS确证。初步抑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4d、4g和4j具有潜在的广谱性抑菌作用,其对9种植物病原真菌的平均抑制率分别为64.7%、71.2%和67.8%,显著优于阳性对照药物噁霉灵(50.1%)和百菌清(60.0%)。构效关系研究表明,保持羰基α位氯原子不变,在芳基肼结构中引入甲基、氯、氟、三氟甲氧基等基团能有效提高其抑菌作用。此研究为基于芳基肼骨架的农用抑菌剂结构优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2-嘧啶氧基-N-芳基苄胺类化合物结构经过两次骨架结构优化后得到2-苯甲酰基嘧啶类化合物二次先导结构.在二次先导结构基础上,共设计并合成了36个化合物,所有化合物结构经1H NMR、13C NMR、HRMS确认,并进行了室内杀菌活性筛选,对各部位取代基进行了逐次优化.结果表明2-苯甲酰基嘧啶类化合物中R1取代基以2位卤素或烷基取代的苯环或杂环活性最好;中间苯环6位引入氟原子活性保持;嘧啶环4,6位甲氧基取代活性较好,5位甲基取代活性大大降低;羰基被还原为羟基后活性消失.其中2,3-二氯-N-[2-(4,6-二甲氧基嘧啶-2-甲酰基)苯氧基]-N-甲基苯甲酰胺(4AHl)、2,5-二氯-N-[2-(4,6-二甲氧基嘧啶-2-甲酰基)苯氧基]-N-甲基苯甲酰胺(4AHn)及N-[2-(4,6-二甲氧基嘧啶-2-甲酰基)-3-氟苯氧基]-N,2-二甲基苯甲酰胺(4AFd)对黄瓜白粉病的杀菌活性与对照样苯菌酮相当.  相似文献   

18.
设计合成了薁2/6-位芳基取代的六个模型化合物1~6,化合物1~3和4~6分别为薁2-位和6-位取代的化合物,其取代基顺序均分别为五氟苯、苯和α-噻吩.对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电化学以及质子响应等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研究,并结合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研究了2/6-位不同取代芳基对于薁衍生物的基本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吸收光谱研究表明,在薁的2/6-位引入不同取代芳基均可以使其S0→S2跃迁吸收峰红移(Δλ=6~68nm),2/6-位引入给电子的噻吩基团发生明显红移(Δλ=68/48nm),其中2-位引入给电子噻吩基团红移更加明显(Δλ=68nm).荧光光谱研究表明,在薁6-位引入强拉电子的五氟苯,所得化合物4荧光强度最强(φF=0.082);质子化后,同样含有五氟苯基的化合物1-H~+的荧光强度最强((φF=0.359).电化学和DFT理论计算表明,在薁2/6-位引入拉电子的五氟苯基可显著降低分子的最高已占分子轨道(HOMO)和最低空分子轨道(LUMO)能级(1和4的ΔEHOMO/ΔELUMO分别为-0.23/-0.18和-0.20/-0.15 eV).这些研究结果为基于薁的有机功能分子的设计合成及性质研究提供了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了发现新的农药先导化合物,以氯酰亚酞和苯氧羧酸酯结构为基础,通过活性亚结构拼接方法,设计合成了一系列新型的N-(2-氟-4氯-5-取代苯基)异吲哚-1,3-二酮衍生物6a~6f和7a~7k.目标化合物以2-氯-4-氟-5-硝基苯酚为原料,经4步反应制得,其结构经过1H NMR,13C NMR,HRMS确证.初步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大部分化合物在1500 g/ha剂量下,对双子叶杂草苘麻、反枝苋具有优异的芽前芽后除草活性.进一步活性筛选发现,化合物6d在750g/ha剂量下对苘麻、反枝苋具有100%抑制活性,化合物7a,7i在22.5 g/ha剂量下对苘麻的芽后抑制率大于80%,远高于对照药剂三氟羧草醚.  相似文献   

20.
余明新  康君辉  郑建鸿 《有机化学》2008,28(8):1393-1397
芳基伯胺与芳基溴在Pd(dba)2/P(t-Bu)3催化下于80 ℃甲苯溶液中反应生成芳基仲胺, 芳基仲胺再与3-溴苯并[de]蒽-7-酮在Pd(OAc)2/P(t-Bu)3催化下于120 ℃邻二甲苯溶液中反应生成苯并[de]蒽-7-酮类叔芳胺有机电致发光材料; 3-二苯基氨基苯并[de]蒽-7-酮与丙二腈反应生成2-(3-二苯基氨基)苯并[de]蒽-7-基亚基丙二腈. 产物的结构经1H NMR, 13C NMR, 13C (DEPT), HRMS光谱所证实. 用UV-Vis, PL, DSC测定了化合物的发光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