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稀土能明显地改善电热合金的抗氧化性和延长使用寿命,并为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稀土对耐热钢性能影响的研究,尤其是对抗氧化性能影响的研究虽也不少,但实际应用于工业生产并列入各国标准的含稀土耐热钢号并不普遍。本文研究了稀土对铬钢、铬镍钢及铬镍氮钢等不同类型耐热钢的抗氧化性、高温强度及热塑性等的影响。试验用钢是在高频炉或中频炉  相似文献   

2.
通过腐蚀失重和电化学试验,研究了不同铈含量的铸造高镍铬不锈钢在还原性酸中的耐蚀性能。测定了钝化膜的自活化时间,分析了钝化膜表层的结构、元素含量和分布及其氧化物的组态。结果表明,当钢中铈含量超过0.1%时,在钝化膜表层由于铈的富集,使耐蚀元素铬、钼含量减少,降低其稳定性,削弱钼对钝化膜的修补作用,增加膜表层活性点,从而破坏了钢的钝化,降低其耐蚀性能。  相似文献   

3.
针对不同稀土Ce含量的低镍铬锰氮奥氏体不锈钢,采用电化学动电位再活化法和Cu-CuSO4-16%H2SO4热酸浸泡法研究了两种热处理状态下不同铈含量试样的晶间腐蚀程度。研究结果表明:两种热处理状态下,未添加稀土试样腐蚀最严重。不同稀土含量的试样750℃敏化处理2 h比650℃敏化处理2 h腐蚀程度略重。从两组试验的金相显微组织照片和EPR活化率数据来看,两种热处理状态稀土Ce含量为0.053%时奥氏体不锈钢抗晶间腐蚀能力最强,但当铈含量增加到0.067%时,试样腐蚀又开始恶化。  相似文献   

4.
采用电子显微镜、扫描电镜(SEM)、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EIS)等方法研究了Y对管线钢在3.5%Na Cl(%,质量分数)溶液中抗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Y的试验钢比未添加Y的试验钢抗腐蚀性好。分析其原因是:一方面是因为Y有变质夹杂的作用。Y可以将大尺寸、尖角状的Al2O3夹杂变质为小尺寸、球状的稀土类夹杂,导致夹杂物评定级别降低。另一方面是因为两种管线钢形成的腐蚀内锈层对钢基有不同的作用:1#试验钢内锈层对钢基有保护作用,而0#试验钢内锈层可以起到加速腐蚀的作用。因此,在生产管线钢时向其中加入Y可以起到减弱腐蚀的作用,从而提高管线钢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5.
铈对低铬铁素体不锈钢晶粒和碳化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冶炼不同铈含量的低铬铁素体不锈钢, 锻造后采用不同的热处理制度进行热处理, 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其组织. 实验结果表明: 铈可抑制试验钢的静态再结晶, 提高再结晶温度, 细化晶粒, 晶粒平均尺寸由50 μm下降到19 μm;添加铈后不锈钢中的碳化物更细小、弥散. 分析其机理: 固溶铈在晶界的偏聚可起到对晶界的拖拽作用, 降低晶界的迁移速度, 影响再结晶行为;碳化物容易在晶界析出, 细晶造成晶界增加, 使得碳化物更细小、弥散.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钇、镧、铈及混合稀土金属对801和31.0合金瞬时拉伸性能、高温持久性能、高温抗氧化性能及抗硫酸铝溶液腐蚀性能的影响。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电子探针、离子探针和X-射线衍射研究了氧化膜的形态、结构和组成。测定了801合金在硫酸铝溶液中的极化曲线。结果表明,稀土元素能提高310和801合金的持久寿命;明显改善其高温抗氧化性能;对室温瞬时性能影响很小。结果还表明,稀土元素使801合金的点蚀倾向增大;降低801合金在硫酸铝溶液中的耐腐蚀性。  相似文献   

7.
ICP-AES法测定钢中微量镧铈镨钕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钢中加入微量的稀土元素(主要是镧、铈)可明显优化铸坯质量,提高钢的塑韧性。由于稀土元素的性质很近似,难以分离,一般化学分析只能测定稀土总量。ICP-AES法具有检出限低,基体效应小,元素间干扰小等特点而被广泛地应用在冶金分析中。文献[1,2]分别报道了采用摄谱仪,ICP-AES分析钢中的镧、铈,显然它们在分析手段、分析对象的范围,分析灵敏度等方面有待提高。本文介绍了二种寻找元素灵敏线的方法,通过选择最佳波长,溶样条件和分析条件,提高了分析的精度和灵敏度,还能同时测定钢中的硅、锰、磷、铜、铝、钛、钒、镍、钼、铬、钴。 1 试验部分  相似文献   

8.
对Q235碳钢片和D310硅钢片表面表面镍-磷-硅酸锌纳米复合化学镀层,用SEM观察外貌,称重法测定厚度;10%NaCl、1%H2S加速腐蚀试验,10%CuSO4溶液点滴试验循环伏安(CV)、抗粘性及抗高温氧化试验等测定其性能。用X-射线电子谱(XPS)及俄歇电子能谱(AES)测定其价态及组成。结果表明其性能优镍-磷镀层和其它微米复合化学镀层,表面的镀层Q235碳钢片优于D310硅钢片表面的镀层,镀层的原子百分组成为:D235碳钢片:Ni79.00,P10.06,Zn2.01,Si1.88,O5.87,C1.18;D310硅钢片:Ni80.50,P10.67,Zn1.70,Si1.52,O4.83,C0.78.  相似文献   

9.
钇对激光熔覆钴基合金组织和高温腐蚀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研究了在2Cr13和1Cr18Ni9Ti钢表面激光熔覆并含钇的钴基合金层的组织和表面涂盐的高温腐蚀行为,同时着重探讨了钇的作用。结果表明,添加钇的钴基合金覆层组织更细密,且与基体结合牢固;在表面涂有75%Na_2SO_4+25%NaCl盐膜条件下,其耐高温腐蚀性能获得极大提高;添加0.874%Y后,其表面能形成连续致密的保护性氧化膜,可阻碍氧、硫的扩散浸入,使其性能更佳。同时,添加钇后,内氧化层浅而细密,对内层合金元素向外表面扩散迁移起屏障作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向重轨钢中添加Ce来改变重轨钢组织,研究其组织对抗大气腐蚀的影响。用中频感应炉冶炼实验用U71Mn,轧制后空冷。SEM测量了实验钢的珠光体片层距,在浓度为(1.0±0.05)×10~(-2)mol·L~(-1)的NaHSO3溶液中模拟了工业大气环境下实验钢的腐蚀,利用热力学计算、失重率、SEM、XRD和电化学方法研究了珠光体组织对抗大气腐蚀的影响。经过热力学计算,含Ce的U71Mn在1600~800℃析出的主要物相Ce_2O_2S,从而减少了MnS的析出,减少了钢中的有害夹杂析出。随着Ce加入量的增加,U71Mn钢珠光体片层间距先减小后增加,在40×10~(-6)时珠光体片层间距达到最小值0.2480μm。随着腐蚀周期的增加,失重量增加,在腐蚀的后期失重速率基本恒定,失重与时间呈线性关系,斜率分别为1.3755,1.0008,1.3396 g·(m~2·h)~(-1)。加入40×10~(-6)Ce和加入80×10~(-6)Ce相比与不含Ce的U71Mn钢耐腐蚀性能分别提升了12.50%和10.4%。电化学实验分别加入铈0,40×10~(-6),80×10~(-6)的三个样品在第五周期的电流分别为1.93×10~(-4),3.71×10~(-9),2.01×10~(-7)A。XRD物相半定量分析三组样品的稳定产物和不稳定产物的比值分别为0.670,1.625,1.110。对腐蚀样品的表面形貌进行分析,在腐蚀样品的表面均为花状γ-FeOOH,加入40×10~(-6)Ce的晶粒最大,不含Ce的U71Mn钢最小,加入80×10~(-6)Ce居中。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试验了在醋酸缓冲液介质中,以少量锡(Ⅱ)作戴体,用铜试剂-氯仿萃取分离钨中微量釩的条件,经萃取分离获得的釩于20N硫酸介质中用2,2′-二2羧基二苯胺显色,于610毫微米处,进行光度测定。釩在5—50微克/25毫升范围内服从比耳定律,测定灵敏度为0.08微克/毫升。50毫克锡(Ⅳ)、1毫克钼(Ⅵ),500微克铜(Ⅱ)、镍(Ⅱ)、钴(Ⅱ)、铁(Ⅲ)不干扰。铬、铈等干扰,可在萃取时分离之。氧化还原性物质干扰,如过氯酸、硝酸等必须事先用硫酸冒烟赶尽。本法可测定三氧化钨中0.0005—0.03%釩,相对误差为±7—±12%,手续简便、快速。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咪唑及其衍生物配合CuCl对甲醇液相氧化羰化合成碳酸二甲酯的催化性能。筛选出溶解性好、腐蚀性小且催化活性高的多功能助催剂。实验结果表明,反应体系中加入N-甲基咪唑后,CuCl可以完全溶解。当催化剂的浓度为0.2 mol/L, N-甲基咪唑与CuCl的量为4∶1,反应温度为120 ℃,反应压力为2.40 MPa,CO与O2的进气比2∶1,反应3 h的条件下甲醇的摩尔转化率为15.4%,选择性为98%以上。从腐蚀性试验结果看,50 ℃时,加入N-甲基咪唑化合物后,Q235钢在CuCl/CH3OH/H2O/CO/O2体系中的腐蚀速率为0.22mm/a,缓蚀效率为94.5%。动力学研究表明,反应近似为一级,加入N-甲基咪唑后,反应速率常数为0.15 min-1。  相似文献   

13.
中国稀土科技文献索引(1999)应用 589 天然植物铁芒萁体内稀土元素的分布及其叶绿素镧的结构表征,洪法水等,植物学报, 1999, 41(8), 851. 590 稀土元素对酸雨胁迫小麦活性氧清除系统响应的作用,严重玲等,作物学报, 1999, 25(4), 504.    分析化学、物理检测和环境保护 591 稀土银合金显微组织观察与分析,王继周等,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1999, 28(4), 252. 592 红外光谱研究铕酸性Mo/HZSM-5催化剂的表面酸性,刘自力等,石油化工, 1999, 28(10), 690. 593 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植物中痕量稀土元素,曹心德等,环境化学, 1999, 18(3), 274. 594 铝-钕-钛三元合金中钕的测字-草酸盐质量法,安宝兰等,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1999, 28(5), 333. 595 Cu(Ⅱ), Eu(Ⅲ)单核、双核隔室配合物的XPS研究,张祖德等,化学学报, 1999, 57(5), 510. 596 稀土永磁测试中几个主要问题的讨论,刘亚丕等,磁性材料及器件, 1999, 30(5), 60. 597 稀土对电沉积Ni-W-B-SiC复合镀层组织结构及性能的影响,朱诚意等,化工冶金, 1999, 20(3), 225. 598 锰铈联合滴定法测定稀土试样中的锰含量,古映莹等,稀土, 1999, 20(6), 25. 599 金属铽蒸馏速度的实验测定及理论计算,姜银举等,稀土, 1999, 20(6), 11. 600 金属镝、钬、铒蒸馏提纯效果的研究,郝占忠等,稀土, 1999, 20(6), 14. 601 金属镝、钬、铒的平均蒸馏速度测定,郝占忠等,稀土, 1999, 20(5), 65. 602 稀土硅铁合金中硅、钙、锰、稀土总量的快速分析,徐敏,山东冶金, 1999, 21(4), 47. 603 ICP-MS的仪器参数对稀土元素离子信号强度的影响,刘鹏宇等,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1999, 21(4), 376. 604 CeO2包覆TiO2的XPS研究,张梅等,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1999, 21(4), 331. 605 二溴对氯偶氮甲磺(DBCMSA)光度法测定铈组稀土的研究,方国臻等,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1999, (3), 64. 606 鲁米诺化学发光熄灭法测定铈的研究,朱智甲等,化学试剂, 1999, 27(6), 367. 607 储氢材料中稀土元素的测定,许光惠等,分析化学, 1999, 27(1), 117. 608 铈(Ⅲ)-氯化碘酚-S络合吸附及分析应用,张朝晖等,分析化学, 1999, 27(4), 402. 609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生物样品中稀土元素,曹淑琴等,分析化学, 1999, 27(6), 621. 610 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土壤中微量稀土元素,曹心德等,分析化学, 1999, 27(6), 679. 611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氧化钇,刘湘生等,分析化学, 1999, 27(7), 782. 612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高纯氧化镨中稀土杂质,尹明等,分析化学, 1999, 27(3), 304. 613 示波计时电位滴定法测定铈,屈建莹等,分析化学, 1999, 27(11), 1364. 614 聚乙烯吡咯啉酮对稀土变色酸双偶氮类试剂显色反应的褪色作用,郭红岩等,分析化学, 1999, 7(12), 1438. 615 CL-P507-HCl体系柱色层分离提纯高纯氧化钕的研究,李义久等,化学试剂, 1999, 21(2), 65. 616 C型稀土氧化物的Raman光谱研究,薛理辉等,武汉工业大学学报, 1999, 21(6), 9. 617 稀土交换硅胶防锈颜料的研究,周琴等,腐蚀与防护, 1999, 20(8), 352. 618 铈(Ⅳ)离子和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OP)对锌的缓蚀协同效应,木冠南等,材料保护, 1999, 32(10), 25. 619 稀土磁致伸缩材料的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卜赛斌等,稀有金属, 1999, 23(6), 454. 620 金属钕及氧化钕中稀土杂质光谱测定,李楠,稀有金属, 1999, 23(2), 117. 621 Mo-La2O3阴极丝的AES深度剖析,聂祚仁等,稀有金属, 1999, 23(2), 156. 622 金属钕及镨中钕、镨和钐的ICP测定,王春梅等,稀有金属, 1999, 23(2), 159. 623 稀土氟化物中氟含量的测定,袁蕴璞等,江西冶金, 1999, 19(2), 46. 624 α-Fe/Nd2Fe14B稀土永磁合金定量相分析,张敏刚等,稀土, 1999, 20(3), 27. 625 PLS-原子吸收光谱法同时测定稀土氧化物中的Eu和Cu,袁明华等,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1999, 19(1), 84. 626 PSO萃取色层分离原子发射光谱测定氧化钇中十四个稀土杂质,李武帅等,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1999, 19(1), 53. 627 HEH[EHP]萃取色层分离-原子发射光谱测定超高纯氧化钬、氧化铒中痕量稀土杂质,李武帅等,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1999, 19(1), 57. 628 微波等离子体炬离子/原子荧光光谱研究—稀土元素铕离子/原子荧光光谱,弓振斌等,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1999, 19(3), 356. 629 用红外光谱研究阳离子对镧甘氨酸配合物结构的影响,徐木生等,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1999, 19(4), 556. 630 稀土氟碳酸盐矿物的拉曼光谱研究,洪文兴等,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1999, 19(4), 546. 631 铽-EDTA-槲皮素荧光体及槲皮素的测定,刘春等,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1999, 19(4), 569. 632 NaCl-KCl(1∶1)-ScCl3体系电导率及初晶温度的测定,孙本良等,稀土, 1999, 20(2), 26. 633 La(Ⅲ), Nd(Ⅲ), Tb(Ⅲ), Er(Ⅲ)与二溴水杨醛缩乙二胺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及溥层色谱研究,王秋分等,稀土, 1999, 20(2), 16. 634 用草酸钙共沉淀法分离富集骨中稀土元素,申治国等,分析测试学报, 1999, 18(4), 20. 635 稀土Yb(Ⅲ)对luminol-H2O2-Cr(Ⅲ)体系的化学发光熄灭效应,朱智甲,分析测试学报, 1999, 18(1), 75. 636 二安替比林-(3,4)-二甲氧基苯基甲烷与铈显色反应的研究及应用,周仁等,理化检验 (化学分册), 1999, 35(8), 361. 637 荧光光度法同时测定稀土氧化物中的铈钆铽,刘春英等,理化检验 (化学分册), 1999, 35(8), 348. 638 氧化邻苯三酚红褪色光度法测定微量铈,黄典文等,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1999, 35(7), 302. 639 镝-钆-钛铁试剂体系荧光光度法测定镝,王磊,锂化检验 (化学分册), 1999, 35(7), 298. 640 离子色谱法测定钇镝镱中微量氯,周海收,分析试验室, 1999, 18(5), 89. 641  胶束增敏分光光度法测定大豆根茎叶中的镧,曹玉华等,分析试验室, 1999, 18(5), 31. 642 光度法测定铂合金及银合金中的铕和钕,金娅秋等,分析试验室, 1999, 18(4), 42. 643 ICP-MS法测定高纯氧化铕中稀土杂质的研究,尹明等,分析试验室, 1999, 18(3), 1. 644 络合吸附波极谱法测定稀土钢中微量稀土,毛善成等,分析试验室, 1999, 18(2), 80. 645 铽-钆-钛试剂体系荧光光度法测定铽,王磊等,分析试验室, 1999, 18(1), 73. 646 稀土催渗离子渗氮层中晶体缺陷的研究,萧莉美等,物理测试, 1999, 97(1), 18. 647 用辉光放电光谱技术分析稀土离子氮化层中的元素,张津,理化检验 (物理分册), 1999, 35(11), 499. 648 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稀土精矿各组份,德喜等,冶金分析, 1999, 19(1), 26. 649 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Dy2O3及其杂质Eu2O3, Gd2O3, Tb4O7, HO2O3, Er2O3和Y2O3,宋永清等,冶金分析, 1999, 19(4), 47. 650 分光光度法测定焊锡中痕量稀土元素,戴凤英,冶金分析, 1999, 19(4), 45. 651 3-苯基偶氮-5-磺基水杨酸与过渡金属(Ⅱ),稀土(Ⅲ),钼(Ⅵ)的络合物稳定性,储艳秋等,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 38(1), 29.      稀土专利文献 652  稀土铁系永久磁铁的制造用成形材料和制造方法,住友金属工业株式会社, ZL 94107632.6. 653 采用氢氧化物共沉淀法制备氧化钇—氧化钇陶瓷闪烁体的方法,通用电气公司, ZL 92101172.5. 654 细晶粒NaY沸石的制备方法,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 ZL 96103409.2. 655 稀土铁超磁致伸缩材料,北京科技大学, ZL 93106941.6. 656 稀土深层渗碳钢,太原工业大学, ZL 95115127.4. 657 稀土电解萃取方法及电解萃取反应器,新疆大学, ZL 94100721.9. 658 一种掺钕、铈、铬的钇铝石榴石晶体,电子工业部第十一研究所, ZL 94119660.7. 659 装有掺以稀土或过渡金属的光纤产品,美国电话及电报公司, ZL 93117056.7. 660 钕铁硼永磁和软磁混合磁极电机,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ZL 91101072.6. 661 共沉淀还原扩散法制备钕铁硼永磁合金,天津市肯达工贸公司, ZL 97104333.7. 662 基于钕铁硼的生产永久磁铁的方法, YBM麦格奈克斯公司, ZL 93109275.2. 663 超磁致伸缩稀土铁合金棒的制造方法,冶金工业部钢铁研究总院, ZL 94100919.X. 664 晶型碳酸稀土的制备方法,冶金工业部长沙矿冶研究院, ZL 94110881.3. 665 二氧化铈微晶聚集体,生产方法及其应用,罗纳*布朗克化学公司, ZL 93121422.X. 666 双光束钇铝石榴石激光器,华中理工大学, ZL 96119606.8. 667 大比表面积稀土氧化物及其制备方法,上海跃龙有色金属有限公司, ZL 96116316.X. 668 含稀土的重油制城市煤气催化剂,天津大学, ZL 93102722.5. 669 一种从混合型稀土矿制取稀土的方法,北京科技大学, ZL 94105919.7. 670 FeY沸石的制备方法,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所, ZL 93109205.1. 671 稀土掺杂磁粉的制造方法,中国科技大学, ZL 93111535.3. 672 稀土显色剂及制备方法及在测定微量铈组稀土中的应用方法,宝山钢铁(集团)公司, ZL 96100802.4. 673 含铜镧氧化物和铂铑的三效催化剂及其制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ZL 93115083.3. 674 一种耐湿铁基稀土永磁体的制造方法,沈阳三联特种磁性材料有限公司, ZL 92109915.0. 675 用含镧系元素原料煅烧水泥熟料工艺,华南理工大学, ZL 94115830.6. 676 从氧化铈和氟化物的固体混合物中回收铈的方法,友联石油公司, ZL 93105197.5. 677 220毫米长的大尺寸氟化铈晶体的生长技术,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ZL 94112080.5. 678 稀土类-铁-钴-硼系各向异性磁体,三菱麻铁里亚尔株式会社, ZL 92100957.7.  相似文献   

14.
固体物理、 固体化学与新材料 358〓稀土元素(Ce, Nd和Eu)掺杂Bi4Si3O12晶体生长与性能, 费一汀等, 人工晶体学报, 1999, 28(1), 37. 359〓纳米级Li2+xGdxSi1+xO3的溶胶-凝胶合成及离子导电性研究, 陈汝芬等, 电化学, 1999, 5(3), 273 360〓新物相Eu2P2Se6的合成与表征, 黄种乐等, 厦门大学学 1999, 38(3), 413. 361〓Nd3+∶Er3+∶YAlO3激光晶体中能级结构, 冯 钶等, 厦门大学学报, 1999, 38(6), 826. 362〓BaCe0.8Ln0.2O2.9(Ln=Gd, Sm, Eu)固体电解质的低温制备及其燃料电池性质, 蒋 凯等, 中国科学 (B辑), 1999, 29(4), 355. 363〓纳米晶LaCoO3和La1-xSrxCoO3的制备及催化氧化性能研究, 刘 源等, 天津大学学报, 1999, 32(2), 229. 364〓钕离子注入单晶硅合成硅化合物研究, 肖志松等,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1999, 35(2), 200. 365〓钕铁硼磁体的AlCl3+LiAlH4有机溶液镀铝研究, 张守民等, 南开大学学报, 32(2), 14. 366〓钕铁硼磁体在有机电解质中电镀铝研究, 张守民等, 南开大学学报, 1999, 32(4), 63. 367〓掺Sm, Pr的MnBi合金薄膜的磁结构和磁光性能研究, 方庆清, 南京大学学报, 1999, 35(4), 443. 368〓闪光灯泵浦Nd∶YCOB自倍频激光器, 侯学元等, 光学学报, 1999, 19(6), 862. 369〓Nd∶GdCOB晶体1331 nm基频光运转和自倍频红光的观察, 孙渝明等, 光学学报, 1999, 19(9), 1296. 370〓短腔Er/Yb光纤光栅激光器, 许远忠等, 光学学报, 1999, 19(10), 1327. 371〓以陶瓷厚膜为绝缘层的红色ZnS:Sm, Cl电致发光件, 唐春玖等, 光学学报, 1999, 19(10), 1430. 372〓GaP(100)表面硫钝化与稀土金属Gd界面形成的同步辐射光电子能谱研究, 孙玉明等, 半导体学报, 1999, 20(1), 19. 373〓Eu2(3,4-DMBA)6 (PHEN)2的晶体结构及HRS研究, 王利亚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1999, 20(7), 1110. 374〓纳米晶(CeO2)1-x(Bi1.5)x固溶体的水热合成与离子输运性质研究, 李广社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1999, 20(5), 684. 375〓四极质谱法研究激光烧蚀Y1Ba2Cu3O1-δ产物的分布, 唐永新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1999, 20(2), 286. 376〓CoFe2-xRExO4(RE=Tb, Dy)纳米晶薄膜的化学合成及磁性, 程福祥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1999, 20(4), 503. 377〓量子顺电体La1/2Na1/2TiO3纳米晶的制备与谱学表征, 张伟凤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1999, 20(4), 515. 378〓La1-xLixMnO3体系的输运特性及EPR研究, 周险峰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1999, 20(4), 629. 379〓Bi2Sr2Ca1-xPrxCu2O8+δ系列超导体的电子结构研究, 李 旗等, 中国科技大学学报, 1999, 29(1), 55. 380〓LaAlO3单晶中一种晶体缺陷的观测, 周圣明等, 中国科技大学学报, 1999, 29(3), 341. 381〓贮氢合金的表面处理, 孙春文等, 稀土, 1999, 20(4), 57. 382〓Nd含量对稀土储氢合金REB5性能的影响, 祈永新等, 稀土, 1999, 20(4), 39. 383〓Sr4Al14O25: Eu, Nd夜光粉的晶体结构, 吴振国等,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1999, (3), 18. 384〓Mn含量对RxR′1-xFey三元合金磁致伸缩性能影响的研究, 文先哲等,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1999, (2), 11. 385〓NdFeB磁体防腐蚀研究, 张守民等, 材料保护, 1999, 32(9), 28. 386〓正离子尺寸离散度对掺杂La2CuO4超导电性的影响, 戴 闻, 物理, 1999, 28(6), 376. 387〓(La, Ca)MnO3中电荷有序条纹的配对, 戴 闻, 物理, 1999, 28(2), 127. 388〓高功率钕玻璃激光放大器优化设计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张 华等, 物理, 1999, 28(2), 79. 389〓掺铒硅的发光特性及机理, 万 均等, 物理, 1999, 28(3), 157. 390〓AB5型储氢合金性能波动的原因探析, 郑青军等, 稀有金属, 1999, 23(4), 279. 391〓MmNi5-x(CoAlMn)x/Mg纳米晶复合储氢合金的吸氢性能, 朱文辉等, 稀有金属, 1999, 23(3), 167. 392〓热处理对贮氢合金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崔 舜, 稀有金属, 1999, 23(3), 201. 393〓双核Gd(Ⅲ)配合物[Gd2(C12H8N2)2(C6H5COO)6]的晶体结构的磁性, 牛淑云等, 科学通报, 1999, 44(24), 2635. 394〓氟氧化物玻璃陶瓷中Y3+和Er3+的强交叉弛豫过程, 张光寅等, 科学通报, 1999, 44(23), 2489. 395〓Sc的掺杂对La0.7Sr0.3MnO3磁电阻性能的影响, 严纯华等, 科学通报, 1999, 44(23), 2493. 396〓Ba2ErCl7晶体的生长、 结构和激光上转换机制, 韩建儒等, 科学通报, 1999, 44(21), 2268. 397〓HDDR工艺各向异性Nd(Fe,Co)B粘结磁体的磁性与取向磁场的关系, 孟宪洪等, 材料导报, 1999, 13(5), 59. 398〓高性能的尼龙1010粘结NdFeB永磁材料的制备, 刘颖等, 复合材料学报, 1999, 16(3), 7. 399〓钕离子作用下的镍电沉积初期行为的研究, 黄 令等, 材料保护, 1999, (2), 1. 400〓原子连接性指数与对镧元素理化性质的预测, 冯长君等, 无机化学学报, 1999, 15(5), 625. 401〓Ba0.95Ce0.90Y0.10O3-α固体电解质的质子导电性, 马桂林等, 无机化学学报, 1999, 15(6), 798. 402〓Tm(0.1)Yb(10.9)氟氧化物玻璃陶瓷的直接上转换敏化发光, 陈晓波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1999, 19(5), 655. 403〓DCS-偶氮胂与稀土元素显色反应研究, 李北罡等, 稀土, 1999, 20(2), 69. 404〓LaF3纳米微粒的摩擦学行为研究, 梁 起等, 稀土, 1999, 20(2), 32. 405〓纳米晶交换耦合稀土粘结永磁体磁性能与制备工艺参数间关系的研究, 杨仕清等, 稀土, 1999, 20(2), 36. 406〓钕铁硼永磁材料防护镀层, 饶厚曾等, 稀土, 1999, 20(2), 40. 407〓La2(C2O4)3纳米微粒的摩擦学行为研究, 梁 起等, 化学通报, 1999, 6, 48. 408〓合金元素Cu,Nb对烧结Nd-Fe-Co-B永磁材料力学性能影响的研究, 曾振鹏等,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 1999, 35(5), 202. 409〓ZrO2陶瓷中Zr4+和Y3+的近邻结构与相对稳定性, 郑秀华等, 材料研究学报, 1999, 13(2), 171. 410〓稀土贮氢合金结构的生长特性, 王超群等, 物理测试, 1999, 97(6), 11. 411〓La-Na-Mn-O纳米颗粒的磁卡效应, 陈 伟等, 材料研究学报, 1999, 13(5), 552. 412〓La2/3Ca1/3Mn(O1-x, Fx)3的晶体结构和巨磁电阻特性, 刘耀诚等, 材料研究学报, 1999, 13(5), 519. 413〓用Y2O3-Al2O3-SiO2-Si3N4钎料连接氮光硅复相陶瓷, 周 飞等, 材料研究学报, 1999, 13(5), 514. 414〓(MnZnCo) W和(MnZnCo) Y型复合铁氧体材料吸收微波特性的研究与比较, 姚学标等, 功能材料, 1999, 30(4), 361. 415〓钕铁硼永磁粉对高密度聚乙烯结晶行为的影响, 彭 懋等, 功能材料, 1999, 30(4), 353. 416〓长余辉蓄光陶瓷SrAl2O4∶Eu,Dy的性能及发光机理, 张中太等, 功能材料, 1999, 30(3), 295. 417〓不同掺杂对Yb半导的(Ba,Sr)TiO3系PTCR材料性能的影响, 米 庆等, 功能材料, 1999, 30(3), 290. 418〓用溅射法合成Nd-Fe-B薄膜中的交换耦合作用的研究, 赵 强等, 功能材料, 1999, 30(3), 249. 419〓溶胶-凝胶法制备(Pb,Cd,La)TiO3薄膜及其特性, 唐新桂等, 功能材料, 1999, 30(2), 177. 420〓施受主杂质La,Mn共掺BaTiO3陶瓷PTC特性的研究, 赵九蓬等, 功能材料, 1999, 30(2), 170. 421〓TbxDy1-xFe1.95合金不同晶体方向的磁致伸缩应变, 赵 青等, 功能材料, 1999, 30(2), 152. 422〓用组合靶溅射制备Nd2Fe14B薄膜的研究, 赵 强等, 功能材料, 1999, 30(2), 150. 423〓Yb掺杂(Ba,Sr)TiO3系PTCR材料的研究, Ⅱ.耐压特性, 张中太等, 功能材料, 1999, 30(6), 629. 424〓Yb掺杂(Ba,Sr)TiO3系PTCR材料的研究, Ⅰ.表面受主态密度的计算, 张中太等, 功能材料, 1999, 30(6), 627. 425〓茂基稀土配合物催化纳米镁粉的加氢反应, 范荫恒等, 催化学报, 1999, 20(5), 491. 426〓稀土大磁致伸缩材料研究, 应启明等, 稀土, 1999, 20(1), 72. 427〓c取向YBa2Cu3O7-δ超导外延膜进脱氧过程, 蔡 震, 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 1999, 5(2), 152. 428〓YBa2Cu3O7-δ外延薄膜中的二维钉扎效应, 王智河等, 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 1999, 5(2), 103. 429〓La0.67Ca0.33MnO3-δ体材料的巨磁电阻特性, 祝向荣等, 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 1999, 5(3), 229. 430〓Gd-Ba-Cu-O超导膜的XPS研究, 赵良仲等, 物理化学学报, 1999, 15(5), 398. 431〓Si3N4-MgO-CeO2陶瓷烧结过程中的致密化及相变, 杨海涛等,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 39(5), 126. 432〓腔内石英晶片产生的Nd:YAG激光纵膜分裂现象, 焦明星等, 清华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1999, 39(2), 62. 433〓掺镱氟磷酸钙(Yb:FAP)晶体的生长, 杨培志等, 硅酸盐学报, 1999, 27(2), 219. 434〓NdxY1-xAl3(BO3)4和NdxGd1-xAl3(BO3)4晶体中的孪晶结构, 胡小波等, 硅酸盐学报, 1999, 27(4), 483. 435〓名义组成2SrO*3Al2O3∶Au2+高效磷光体基质的相组成和结构研究, 王民权等, 硅酸盐学报, 1999, 27(6), 763. 436〓含Nb2O5和La2O3系统玻璃形成区, 陈树彬等, 硅酸盐学报, 1999, 27(5), 575. 437〓La0.7Sr0.3SrO3粉体粒度影响因素的研究, 姚思童等, 硅酸盐学报, 1999, 27(5), 597. 438〓Ti对(La2/3Ca1/3)(Mn1-yTiy)O3体系巨磁电阻效应和电特性的影响, 徐明祥等, 硅酸盐学报, 1991, 27(3), 270. 439〓CaS:Sm3+中Sm3+的发光特性与其格位对称性的相关性, 赵学庆等, 南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1999, 32(3), 88. 440〓钕铁硼磁体在有机电解质中的电镀铝研究, 张守民等, 南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1999, 32(4), 63. 441〓钕铁硼磁体的AlCl3+LiAlH4有机溶液镀铝研究, 朱常英等, 南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1999, 32(2), 18. 442〓二茂钐(Ⅱ)的热分解反应研究, 周锡庚等, 复旦学报 (自然科学版), 1999, 38(4), 415. 443〓Eu3+∶Y2SiO5晶体的格位选择光谱研究, 薜绍林等, 复旦学报 (自然科学版), 1999, 38(4), 401. 444〓纳米晶LaFeO3的合成及湿敏特性的研究, 吴凤清等, 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1999, (1), 83. 445〓Dy3+和Tb3+离子掺杂的稀土硼酸盐玻璃的光谱性质, 王晓君等, 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1999, (3), 49. 446〓La1-xSrxMnO3阴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刘晓梅等, 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1999, (4), 44. 447〓纳米YSZ:Eu3+粉末的制备及光谱研究, 王彦起等, 材料科学与工程, 1999, 17(1), 12. 448〓酞菁铕及其C60共混复合体系的发光特性研究, 陈江征等, 材料科学与工程, 1999, 17(1), 15. 449〓Bi2Sr2Ca1-xPrxCu2Oy单晶的穿透深度和钉扎行为, 李晓光等, 自然科学进展, 1999, 9(9), 783. 应用 450〓用溶胶-凝胶方法制备Tb3+掺杂的硅基发光材料, 谢大韬等, 物理学报, 1999, 48(9), 1773. 451〓钙钛矿型La1-xSrxFeO3和LaNiO3纳米晶在双功能氧电极上的应用, 池玉娟等, 电源技术, 1999, 23(5), 275. 452〓声光调QNd∶YAG激光对硅划片的研究, 齐 军等, 材料工程, 1999, (3), 45. 453〓长脉冲Nd∶YAG激光器的实验研究, 王立新等, 应用激光, 1999, 19(4), 159. 454〓Nd∶YAG激光治疗血管运动性鼻炎36例报告, 毛荣清等, 应用激光, 1999, 19(4), 191. 455〓Nd∶YAG激光治疗小儿舌系带过短, 仇荣星, 应用激光, 1999, 19(4), 192. 456〓Sol-Gel法和微波辐射法合成亚纳米级Zn2SiO4:Mn2+, Er3+高效绿色荧光体, 张迈生等, 发光学报, 1999, 20(3), 258. 457〓Ho∶YAG激光治疗肺部疾病5例, 张美珏等, 应用激光, 1999, 19(1), 42. 458〓掺稀土多孔硅中稀土光学活化的新方法—微波热法, 石建新等, 化学学报, 1999, 57(8), 901. 459〓高矫顽力的低钕Nd9(FeCoZrAl)85B6纳米晶合金的制备, 刘颖等,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1999, 9(2), 259. 460〓高性能烧结钕铁硼磁体的成分设计, 何叶青等, 磁性材料及器件, 1999, 30(6), 1. 461〓钐钴稀土永磁的工艺技术与市场开发, 姚海滨, 磁性材料及器件, 1999, 30(6), 37. 462〓高性能Nd-Fe-B烧结磁体制作工艺近况, 吴安国, 磁性材料及器件, 1999, 30(5), 32. 463〓采用新工艺生产高性能烧结NdFeB永磁, 梁树勇等, 磁性材料及器件, 1999, 30(2), 29. 464〓径向取向的稀土永磁磁环生产工艺探讨, 陈茂明, 磁性材料及器件, 1999, 30(4), 38. 465〓富有生命力的世界铂铈品市场, 罗雁波, 世界有色金属, 1999, (3), 30. 466〓稀土长余辉发光粉生产工艺的研究, 黄世炎等, 广东有色金属学报, 1999, 9(2), 122. 467〓硼—稀土共渗石油钻机泥浆泵单金属缸套的研制, 曹文杰等, 河北冶金, 1999, (6), 19. 468〓溶胶-凝胶法合成La0.7Sr0.3MnO3, 邵忠宝等, 东北大学学报, 1999, 20(2), 220. 469〓稀土作业环境γ辐射致空气吸收剂量率与分析, 苗金萍等, 稀土, 1999, 20(6), 68. 470〓我国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生产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 林河成等, 稀土, 1999, 20(6), 70. 471〓稀土灯粉的质量控制以及与制灯工艺的配合, 曾少波等, 稀土, 1999, 20(6), 75. 472〓稀土对Al、Zn及其合金11年大气腐蚀的影响, 冯法伦等, 稀土, 1999, 20(6), 36. 473〓铈对Ti-44Al合金组织和晶粒尺寸的影响, 刘昌明等, 稀土, 1999, 20(6), 40. 474〓稀土冶金过程计算系统的开发, 吴文远等, 稀土, 1999, 20(6), 46. 475〓1990年~1998年我国稀土研究进展, 宋洪芳等, 稀土, 1999, 20(6), 52. 476〓稀土元素定位在生物体系中的应用, 周晓波等, 稀土, 1999, 20(6), 55. 477〓电解过程中非稀土杂质的行为, 王林生等, 稀土, 1999, 20(6), 16. 478〓Ni/海泡石及Ni-Sm/海泡石催化剂的研究, 罗来涛等, 稀土, 1999, 20(6), 21. 479〓用喷雾反应法制备实心球形氧化铈超细粉末, 徐华蕊等, 稀土, 1999, 20(6), 29. 480〓SO2脱除黑色风化物中锰及回收稀土的研究, 朱国才等, 稀土, 1990, 20(6), 8. 481〓稀土高温超导体开发应用进展, 杨遇春, 稀土, 1999, 20(5), 67. 482〓铈(Ⅲ)-氨基酸二元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 吴惠霞等, 稀土, 1999, 20(6), 1. 483〓稀土在医学领域中应用研究现状, 程上穆等, 稀土, 1999, 20(5), 59. 484〓脂肪酸稀土用作PVC热稳定剂的热稳定性和透明性递变规律, 吴茂英, 稀土, 1999, 20(5), 41. 485〓根施La对大豆幼苗根中Ca、K分布的影响, 黄碧霞等, 稀土, 1999, 20(5), 45. 486〓稀土金属冶炼用新型钨钼材料的研制, 曾建辉, 稀土, 1999, 20(5), 19. 487〓稀土金属的制备与提纯研究进展, 侯庆烈等, 上海有色金属, 1999, 20(3), 132. 488〓Cr4+:YAG对于重复频率100 Hz的二极管泵浦板条Nd:YAG激光管的被动调Q, 周 昕等, 四川大学学报, 1999, 36(3), 594. 489〓关于Nd:YAG泵浦掺铬镁橄榄石激光器研究, 范安辅等, 四川大学学报, 1999, 36(4), 768. 490〓天然植物体中稀土元素结合的DNA, 王玉琦等, 中国科学(B辑), 1999, 29(4), 373. 491〓维甲酸稀土金属配合物对Vero细胞体外作用及其在动物体内毒性研究, 刘颖梅等, 兰州大学学报, 1999, 32(4), 133. 492〓茜素黄GG稀土配合物的合成及其抗菌性能研究, 宋之刚等, 兰州大学学报, 1999, 39(1), 111. 493〓氯化稀土与苯并咪唑配合物合成及生物活性, 赵天成等, 西北大学学报, 1999, 29(6), 543. 494〓采用不同方法制备CeO2超细粒子—溶胶凝胶法, 侯文华等, 南京大学学报, 1999, 35(4), 48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