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薰衣草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彩和毛细管气质联用法薰衣草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共确认了其中21种成分,占精油总含量的96.55%,其主要化学成分为芳樟醇(Linalool),乙醇芳樟酯(Linalyl acetate),4-甲基-1-(1-异丙基)-3-环已烯-1-醇(3-Cclohexen-1-o1,4-mthey1-1-1(1-methylethyl)-),乙酸薰衣草酯(Lavandal acetate)等。  相似文献   

2.
黑种草籽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毛细管气质联用法对黑种草籽挥发油化学进行了研究,共确认了其中20种成分,占精油总含量的94.2%,其主要化学成分为异长叶烯(Isolongifolene),桧萜(Sabinene),百里醌(Thymoquinone),4-甲基-1-(异丙基)-3-环己烯-1-醇(3-cyclohexn-1-ol,4-methly-1-(1-methylethyl)-)等。  相似文献   

3.
超临界CO2萃取-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烟丝化学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SF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提取测定了烟丝中的挥发性成分.对超临界萃取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包括萃取压力、温度、萃取夹带剂等条件结合萃取物测定得到的气相色谱-质谱图进行综合考察,确定了适宜的萃取条件.与传统的蒸馏萃取法比较,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提取物中含较多的松油醇、烷烃、烟碱等物质.  相似文献   

4.
青木香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及抗菌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GC-MS技术利用3种不同极性的毛细管柱分析了青木香挥发油的化学组成,确定了26种成分的化学结构与相埘含量,结果表明其挥发油主要由单萜组成,其中莰烯(23.98%)、异甲酸龙脑脂(19.40%)、Selina-1,3,7(11)-trien-8-one(10.24%)和龙脑(6.82%)是主要成分.对3种真菌和13种细菌(包括7种临床致病菌)的药敏实验表明,挥发油埘大部分微牛物均具有很好的抗菌作用,尤其埘革兰氏阳性菌的抗菌活性更强,其最低抑菌浓度(MIC)为0.04~0.31g/L,最低杀菌浓度(MBC)为0.08~2.5g/L.  相似文献   

5.
采用顶空蒸汽蒸馏萃取法提取龙井茶的香气成分,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结合气相色谱-嗅闻(GC-O)技术,对龙井茶的特征香气成分进行了分离鉴定.共鉴出75种香气成分,其中醇类24种,醛类8种,酮类10种,酯类6种,杂环类16种,其他11种.采用气相色谱-嗅闻(GC-O)结合芳香萃取物稀释分析(AEDA)技术分离出49种活性香气成分,其中对龙井茶香气贡献较大的有橙花叔醇、二氢猕猴桃内酯、2-乙基吡嗪、2-乙酰基呋喃、芳樟醇、1-乙基-2-甲酰基吡咯、环氧芳樟醇、水杨酸甲酯、苯甲醇、苯乙醇、吲哚、2-乙基-3,5-二甲基吡嗪、β-紫罗兰酮、顺式茉莉酮、茉莉酮酸甲酯、香豆素.  相似文献   

6.
通过将千层塔挥发油经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首次研究其化学成分.结果表明:千层塔挥发油成分复杂,含量较高的为3-羟基-2-甲基戊二酸二甲酯、苹果酸二甲酯、3-羟基-正丁酸甲酯、3-(4-羟苯基)-2-丙烯酸甲酯与4-羟基-α,α,4-三甲基-环己甲醇.此外,还鉴别到一种石松生物碱.千层塔挥发油中分子量较小的酯类与醇类物质较多,并含有一种生物碱Luciduline.  相似文献   

7.
采用滤纸片琼脂平板扩散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了锈苞蒿挥发油对2种真菌和10种细菌(包括5种临床致病菌)的体外抑菌杀菌活性,结果显示,挥发油对大部分微生物均具有很好的抗菌作用,尤其对酵母菌、革兰氏阳性菌的抗菌活性更强,其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为0.02~0.31 g/L,最低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为0.04~1.25 g/LI其次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技术分析了锈苞蒿挥发油的化学组成,确定了28种成分的化学结构与相对含量,约占挥发油总组分的81.41%,主要由单萜和倍半萜组成,其中Vulgarnoe B(26.58%)、1,8-桉叶素(19.89%)和樟脑(7.91%)是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8.
采用GC—MS技术,利用2种不同极性的毛细管柱分析了羽裂蟹甲草挥发油的化学组成,确定了31种成分的化学结构与相对含量,结果表明其挥发油主要由单萜、氧化单萜和倍半萜组成,其中倍半萜的含量32.1%尤其显著α-姜烯(13.49%)、大牦牛儿烯D(10.76%)、α-蒎烯(8.54%)、顺式丁香烯(6.36%)、芳樟醇(6.16%)、β-月桂烯(4.89%)、顺式β-罗勒烯(4.40%)和顺式罗勒烯酮(3.58%)是其主要成分.同时采用滤纸片琼脂平板扩散法和肉汤稀释法测试了其挥发油对2种真菌和12种细菌(包括6种临床致病菌)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挥发油对大部分微生物均具有很好的抗菌作用,尤其对酵母菌、革兰氏阳性菌作用更强,其最低抑菌浓度(MIC)为0.16~5.00g/L,最低杀菌浓度(MBC)为0.16~5.00g/L.  相似文献   

9.
比较不同提取方法对黄心夜合鲜叶挥发油成分的提取效果,为黄心夜合挥发油提取方法的选择与药材的采集提供科学依据。分别以水蒸汽蒸馏法、CO2超临界萃取、静态顶空法提取黄心夜合鲜叶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静态顶空萃取法获取的成分种类最多,主要成分有3-蒈烯(5.15%)、2-甲基2-丁烯-1-醇(5.26%)、2-乙基-1-甲基-3-丙基-环丁烷(5.03%)、甲氧基环庚烷(3.24%)、柠檬烯(3.27%)、别香橙烯(2.96%)、2-十一烯-4-醇(2.85%)、环己基甲基硅烷(2.69%)、1,2,3-三甲基-,(1α,2β,3α)-环己烷(2.76%)、1-丁烯基三甲基硅烷(2.73%)、角鲨烯(2.57%)、三甲基[4-(1,1,3,3,-四甲基丁基)苯基]硅烷(2.35%)等;CO2超临界萃取法次之,主要成分有亚油酸(20.04%)、三十六烷(10.49%)、棕榈酸(7.22%)、叶绿醇(5.32%)、5,7,8-三甲基-二氢香豆素(5.67%)、α-芹子烯(2.46%)等,水蒸汽蒸馏法提取的成分种类最少,主要成分有β-罗勒烯(14.58%)、β-蒎烯(10.71%)、β-反式-罗勒烯(7.75%)、香芹烯(6.53%)、[1R-(1α,3α,4β)]-4-乙烯基-α,α,4-三甲基-3-(1-异丙烯基)-环己甲醇(5.91%)、α-蒎烯(4.75%)、γ-依兰油烯(4.47%)、大根香叶烯(4.47%)、蓝桉醇(3.98%)等。3种提取方法没有共同的挥发油成分,只是水蒸汽蒸馏法和CO2超临界萃取法有3种萜烯类化合物、3种醇类化合物相同。相对而言水蒸汽蒸馏法更适于提取分析常温下黄心夜合鲜叶释放的挥发油成分。  相似文献   

10.
印染废水水量大、成分复杂、污染物浓度高,属于难处理的工业废水之一.以浙江某污水处理厂各处理单元废水为研究对象,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了印染废水处理中有机物的降解过程.结果表明,初沉池、二沉池、终沉池水样中分别含有50、40、30种有机物,其中三氯甲烷、1,2-二氯乙烷、1,1,2-三氯乙烷等8种有机物属于环境优先控制污染物;筛选出苯乙酮、三氯甲烷、2-氯-2-甲基丁烷等5种物质作为印染废水的特征污染物.该结果对印染废水的处理与回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子午岭野菊花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抑菌活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GC—MS联用法对野菊花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在最佳分析条件下.共分离出39个化学成分.鉴定出了其中的38个.主要成分为:萜类、酚类、有机酸及其酯等化合物.对挥发油的抗菌活性进行了初步研究.为今后对野菊花药理活性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乌骨鸡脂肪油中脂肪酸组成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乌骨鸡脂肪油是乌骨鸡重要的营养成份之一,其脂肪酸组成更是影响肉质风味的重要化学成分。以氯仿:甲醇(2:1)超声提取乌骨鸡中脂肪油,皂化后,用三氟化硼-甲醇法甲酯化,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乌骨鸡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分离和鉴定了22种脂肪酸,并以面积归一法,计算各脂肪酸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表明,乌骨鸡脂肪油中含有饱和脂肪酸:棕榈酸、硬脂酸、豆蔻酸、十七烷酸、花生酸、山嵛酸、十五烷酸、十九烷酸,其含量分别为22.02%、12.89%、0.80%、0.36%、0.33%、0.16%、0.14%、0.13%,占总脂肪酸的36.83%;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总脂肪酸的63.17%,其中油酸29.18%、亚油酸21.19%、棕榈油酸4.82%、花生四烯酸3.86%、11-二十碳烯酸0.82%、EPA 0.75%、DHA 0.69%、10,13-二十碳二烯酸0.63%、7,10,13-二十碳三烯酸0.55%、γ-亚麻酸0.18%、7,10-十六碳二烯酸0.17%、15-甲基-11-十六碳烯酸0.12%、11-十四碳烯酸0.12%、10-十九碳烯酸0.09%。多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含量的28.02%。  相似文献   

13.
尖海龙提取物抗癌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制备尖海龙提取物,再将其分别作用于Hela,SK-RB-3细胞系,从细胞形态变化,细胞计数,集落形成率,细胞分裂指数变化观察体外药效,结果表明,尖海龙提取物可改变肿瘤的正常生活形态,又可显著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降低集落形成率,减少分裂指数,从而证实尖海龙提取物具有抗癌活性,其在癌症的治疗与预防方面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