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玲琳 《物理通报》2002,(11):15-16
楞次定律表明,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就是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它的实质是能量守恒定律在电磁感应现象中的体现,核心字眼是"阻碍".感应电流的效果总是要反抗(或阻碍)产生感应电流的原因.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可以将楞次定律"阻碍"含义加以推广,得到四种理解,有时应用推广含义解题比用其本身直接解题要方便得多.以下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2.
楞次定律是电磁感应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其内容"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的关键词是"阻碍"。笔者以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选修3-2》第四章第3节《楞次定律》为例,通过实验探究和理论探究相结合的方式重点阐述"感应磁场是怎样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以及"感应磁场为什么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将"阻碍"的本质归结于"能量守恒"这一核心思想。从而在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体现出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比同名磁铁相互作用的方法来引导学生理解楞次定律,同时说明排斥和吸引的物理本质是线圈产生的感应电流要阻碍磁通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楞次定律的内容: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这里"阻碍"二字的内涵非常丰富,能否准确把握这两个字的涵义,关系到在遇到具体问题时能否正确分析有关问题,能否迅速得到相关结论.下面从两个方面来加以阐述"阻碍"二字: 一、从磁通量变化的角度来看: 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原磁通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楞次定律告诉我们,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既然闭合电路中有感应电流,电路中就一定有感应电动势.如果电路不闭合,这时虽然没有感应电流,电动势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6.
苏缦  熊建文 《物理通报》2017,36(11):86-91
楞次定律这一节课对感应电流方向的判断要求很高, 学生较难通过现行教材中的实验设计对感应电流 方向进行直观判断. 为此, 笔者通过自制教具, 使学生能在磁通量变化过程中直观地观察线圈中感应电流方向和感 应磁场方向, 使楞次定律在学生思维信息加工过程中更容易被概括  相似文献   

7.
1电磁感应的两个实验定律一、楞次定律 此定律回答闭合导线回路中感应电动势的方向问题,其表述为:感应电流的磁通总是力图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的变化。 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动势方向的“四步法”, 1.确定原磁通的方向. 2.确定原磁通的增减. 3.用楞次定律确定感应电流的磁通的方向,即:增时,与反向;减时,与同向. 4.确定感应电流的方向(即感应电动势的方向):感应电流的方向与成右手螺旋关系. 例:如图1所示,当矩 形线图向古运动时,确定 线圈中感应电动势方向. 我们看到:原磁通方 向垂直纸面向里,而且当 线圈运动时,减小,由楞 次定律可判断感…  相似文献   

8.
楞次定律作为电磁学的重要定律,由于它所包含的内容比较抽象,涉及到电和磁间的相互关系,加上定律本身的表述又较难理解,给物理教学带来了困难.因此,充分发挥好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对讲好这一课来说就显得十分重要.工技师要对教学难点的"症结"要成竹在胸楞次定律的教学关键是对"阻碍"含义的正确理解,它也是教学难点的"症结"所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容易产生两种错误的认识,一是把定律中的"阻碍"理解成"阻止";二是把"阻碍"理解成"相反".这就给掌握这条定律设置了认识误区.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尽量把定律中的"阻碍"含…  相似文献   

9.
徐镜明 《物理实验》2004,24(9):17-17
楞次定律的内容: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阻碍”的含义主要有:1)它“阻碍”的是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与该磁通量原来的大小没有关系;2)“阻碍”不是“阻止”,它不能改变磁通量变化的趋势,仅起到一种延缓作用;3)“阻碍”不等于“相反”,当磁通  相似文献   

10.
楞次定律是中学物理教学中的重、难点.定律中“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有多种外在的表现形式.在平时的教学中,“阻碍相对运动”、磁场强度的“增反减同”等强调较多.笔者还有一种关于电磁感应中判断电流方向的“增反减同”的方法,是与2003届学生共同探讨所得,该方法在后来历届教学中屡克难点.愿借贵刊一角与大家交流.  相似文献   

11.
1831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经过十年不懈的研究得出结论:一个闭合线圈,当穿过它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就产生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本实验要求分析感应电流的方向和磁通量变化之间的关系.为此,我们用两种方法使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并观察相应的感应电流的方向.最后综合归纳出闭合线圈中原磁通量变化时,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原磁通量变化的作用规律——楞次定律.  相似文献   

12.
程柏 《物理通报》2016,35(10):91-100
楞次定律表述感应电流的方向十分抽象, 规律十分隐蔽, 直接通过教材里的“ 螺线管四组实验”很难会 想到利用“ 中介” — — — 感应电流的磁场来揭示规律, 并且实验中没能将“ 中介”方向直观地显示出来, 这对于学生理 解感应电流的磁场与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变化之间的关系带来认知负荷的超标, 从而难以发现或者描述其中的 规律. 为此, 笔者特别制作了教具 — — — 新型楞次定律闪光演示仪, 通过延长发光二极管闪光时间, 引发学生的视觉 享受, 直观地展现“ 增反减同”的规律, 迅速突破“ 表述”的难点, 同时极大提高了学生对电磁感应现象探究的乐趣  相似文献   

13.
初学楞次定律的学生,由于对定律的物理意义理解不够深刻,对于定律中表述的那些电流、磁场的方向关系,以及用于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一套程序,往往感到复杂、抽象,导致判断失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套口诀,有助于楞次定律解题,口诀如是:叉多生点,叉少生叉,点多生叉,点少生点.  相似文献   

14.
就《楞次定律———感应电流的方向》一节的教学 ,提出从观察实验 ,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自己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 ,大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15.
吴宗华 《技术物理教学》2010,18(4):20-20,23
俄国物理学家楞次经过大量实验于1833年发现了楞次定律,楞次定律是中职各校物理教育教学的重要定律,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重在它是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法则,是从磁与电联系的"桥";  相似文献   

16.
李子浩  高雯 《物理通报》2024,(1):101-104
本文对新旧教材进行了对比,通过自制的教具创设真实情境,对楞次定律的教学进行了创新设计.在验证楞次定律的实验中,通过电子秤上可视化的数据,展示了楞次定律的另一种表述“来拒去留”,深化学生对楞次定律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利用圆柱形强磁铁在铜管中下落并与同尺寸圆柱形铁块自由下落相对比以验证感应磁场对强磁铁的阻碍作用,再利用螺线管配合发光二极管演示强磁铁进出螺线管时感应电流方向的变化,从两方各面验证了楞次定律.另外,利用本装置还可测量闭合回路中的感应电流等物理量.装置结构简单且可拆卸,具有组装快捷,操作方便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楞次定律对感应电流方向的判断及问题的提出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传统方法是用楞次定律.应用这一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时,用到了三个“方向”,即:原磁场方向、感应电流磁场方向、感应电流方向.而这三个方向之间的关系须由“阻碍”和“右手螺旋定则”来确定”.此外,该...  相似文献   

19.
 按照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当某一回路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回路中将出现感应电动势。如果回路是导体回路,则回路中将出现感应电流。感应电流的出现又将产生阻碍回路中磁通量的变化。A为圆柱形磁铁,B为金属圆管。  相似文献   

20.
柳佳 《物理通报》2024,(4):106-109
很多教师在“探究影响感应电流方向的因素”实验中对于如何有效引导学生提出感应电流磁场这一概念,归纳形成简洁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心存疑惑.在POE教学策略和PBL问题导向下,从物理规律出发,巧妙改进教材中实验情境,利用力学知识,深度分析楞次定律的内涵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