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格氏试剂的形成机理、组成、结构以及某些经由单电子转移的反应,对于深入了解这方面内容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单电子转移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跃法 《有机化学》1991,11(4):360-371
本文对重要有机反应之一的单电子转移过程作了综述。单电子转移反应与极性反应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每次只发生一个电子的转移,而后者通常每次发生一对电子的转移。影响这二种历程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的立体因素,电子结构及氧化还原能力。单电子转移按其反应方式又被细分(?)inner-sphere ET (?) outer-sphere ET 二种历程。一些典型的单电子转移反应已被分类介绍。  相似文献   

3.
全氟烷基芳基酮与苯基溴化镁电子转移反应的EPR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酮与格氏试剂反应的自由基历程早有报道,运用EPR手段已经获得了自由基中间体存在的证据,但一直认为极性历程是该反应的主要途径.文献指出,二芳基酮的格氏反应是按单电子转移引发的自由基历程进行的,龚跃法等曾以2,5-二甲氧基苯基烷基酮(ArCOR)与叔丁基格氏试剂作用,发现亦由SET引发的自由基反应.本文运用ESR手段研究了全氟烷基芳基酮与苯基溴化镁的反应历程,证实了中间体阴离子自由基的存在。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以邻苯二甲酰亚胺为电子受体,以肽链为电子给体的新型分子内给受电子体系化合物1a~1h在甲醇溶液中的光反应,发展了合成三环异吲哚酮并环肽类化合物的方法.化合物1a,1b,1d~1h在甲醇溶液中经连续的光诱导单电子转移(SET)历程生成了三环异吲哚酮并环肽化合物2a,2b,2d~2h.所有新化合物的结构均经核磁共振谱、高分辨质谱所确定.  相似文献   

5.
烯基Grignard试剂与二苯基卤甲烷的单电子转移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海山  刘有成 《化学学报》1987,45(5):521-524
作者曾报道,乙烯基溴化镁与二苯基氯甲烷的反应经历单电子转移过程,生成二苯甲基和乙烯基自由基对,导致反应产物四苯乙烷的苄基质子出现CIDNP效应。为了更详细地阐明反应机理,本文报道(Z)-丙烯基溴化镁(1)与二苯基溴甲烷(2)反应的产物,立体化学,并讨论离去基对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邻苯二甲酰化的二肽(1)在光照下,经过单电子转移形成分子内双自由基(5),自由基(5)分子内耦合成环得到含哌嗪酮的化合物.此反应产率较好,可以成为合成哌嗪酮类化合物的新方法.所有新化合物均经NMR和MS确定其结构.  相似文献   

7.
利用激光闪光光解方法研究了一系列胺类、酚类、醇类在脱氧乙腈中猝灭噻吨酮(TX)三重态的反应,得到了相应的瞬态吸收光谱和猝灭速率常数(kq).通过对光谱演变特性的分析,推断出三重态噻吨酮与不含有活泼氢的胺发生了电子转移反应,与含有活泼氢的胺发生了电子-质子转移反应.三重态噻吨酮与酚类、醇类反应中观察到噻吨酮加氢自由基的生成,据此推断出三重态噻吨酮与酚类、醇类发生了氢转移反应.胺类的猝灭速率常数随着反应自由能变(ΔG)的增大而减小,说明电子转移影响了噻吨酮三重态的猝灭.酚类的猝灭速率常数先随ΔG增大而减小,后随酚阳离子的酸性增强逐渐增大,可能是猝灭过程中电子转移影响减弱的同时氢转移影响逐渐增强.醇类的猝灭速率常数随着醇的α-C—H键能的增大而减小,说明α-C—H键能是影响噻吨酮三重态猝灭的关键因素.比较以前研究的胺类、酚类、醇类与三重态呫吨酮(XT)、芴酮(FL)反应的结果可知,由于分子结构差异性的影响,相关的猝灭速率常数按照呫吨酮、噻吨酮、芴酮的顺序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8.
以脯氨酸为起始原料合成了四个光反应底物N-(末端三甲基硅苄基脯氨酸肽链)邻苯二甲酰亚胺(4),并在甲醇溶剂中进行了光反应.结果表明,4的光致激发态分子内发生单电子转移反应,生成双离子自由基8,电子沿着化学键在给电子杂原子问转移,达到共振平衡,离去基团离去使平衡向末端杂原子方向移动,高选择性地生成分子内端位双自由基9,自...  相似文献   

9.
磷酰化肽链中电子转移的ESR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生命科学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从对核酸的深入研究开始过渡到对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注意,尤其是近年来基因调控研究的重大进展是发现非组蛋白具有高度的磷酸化的特性[1],研究证明,核内蛋白磷酸化和去磷酸化则是基因表达调控的重要方式之一[2,3],它是酶活性调节、基因表达调控、细胞转化恶变的关键环节;同时在解决肿瘤的发生和治疗、病毒的感染和诊治、辐射损伤、抗衰老等实际问题上有突出意义,如1992年Krebus和Fisher因为在蛋白的可逆磷酸化方面的突出贡献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而电子转移是一切化学变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杨第伦  赵文轶  金景  刘有成 《化学学报》1993,51(12):1185-1190
测定了α-氰基苄基碳负离子钠盐与碳酸二乙酯缩合反应产物的结构及其分布,反应中间体的EPR谱,反应过程中产物和溶剂的CIDNP效应和反应动力学,为这一缩合反应提出了单电子转移-负离子自由基分解-自由基偶合的非链式自由基机理  相似文献   

11.
单电子转移反应是物理有机化学中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现已发现许多有机反应中都存在着单电子转移过程。探讨不同的单电子转移反应体系,了解其中电子给、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不仅对深入了解反应机理有理论  相似文献   

12.
在一般情况下,格氏试剂与酰卤偶合反应难以控制在酮阶段,往往得到叔醇。在较低温度下有机铜试剂与酰卤偶合可高产率地得到酮,所以用固体铜盐CuX(X=Cl、Br、I)作为格氏试剂与酰卤偶合的催化剂,可以提高反应的选择性,从而提高酮的产率。但固体铜盐的催化反应仅适合于空间位阻较大的脂肪酮和某些芳香酮的制备,对于直链脂肪酮的制备则产率很低。我们采用可溶性铜络合物Li_2Cucl_4(四氯合铜酸锂)等作催化剂,在均相溶液中反应,有效地提高了催化效果及反应的选择性,从而使格氏试剂与酰卤的偶合反应成功地用于直链脂肪酮的制备,产率良好。  相似文献   

13.
蔡余  王永健  王健  宋婵  于奡 《化学进展》2011,(9):1959-1972
抗氧化剂在化工、食品以及生命科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更是由于其在解决与人类健康相关问题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而受到广泛重视。本综述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利用电子顺磁共振(EPR)技术测定抗氧化剂活性的原理和方法,系统总结了近年来在天然抗氧化剂以及合成抗氧化剂化学活性方面的EPR研究最新进展,特别是定量测定表征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4.
Fullerene chemistry has been one of the most exciting research subjects in the recent decade1,2. However, the predominant hydrophobic character and the spherical carbon allotrope of C60 hinder its solubility in an aqueous solution. In order to efficiently slow down charge recombination in the PET system containing C60, water was selected as optimal polar media to stabilize charge separation state. Accordingly, solubility of fullerene in water had to be achieved by incorporating it into th…  相似文献   

15.
2,5-二甲氧基苯基烷基酮1_(a-d)(烷基分别为甲基、乙基、异丙基和叔丁基)与t-BuMgCl反应后,主要生成了1,2-加成产物、1.6-共轭加成产物及还原产物,产物及其分布在不同程度上受酮的结构、反应介质以及金属镁中过渡金属杂质的含量等因素的影响。据此,提出了反应的可能机理。  相似文献   

16.
2,5-二甲氧基苯基烷基酮1_(a-d)(烷基分别为甲基、乙基、异丙基和叔丁基)与t-BuMgCl反应后,主要生成了1,2-加成产物、1.6-共轭加成产物及还原产物,产物及其分布在不同程度上受酮的结构、反应介质以及金属镁中过渡金属杂质的含量等因素的影响。据此,提出了反应的可能机理。  相似文献   

17.
The reactivity of Grignard reagents towards imines in the presence of catalytic and stoichiometric amounts of titanium alkoxides is reported. Alkylation, reduction, and coupling of imines take place. Whereas reductive coupling is the major reaction in stoichiometric reactions, alkylation is favored in catalytic reactions. Mechanistic studies clearly indicate that intermediates involved in the two reactions are different. Catalytic reactions involve a metal–alkyl complex. This has been confirmed by reactions of deuterium‐labeled substrates and different alkylating agents. Under the stoichiometric conditions, however, titanium olefin complexes are formed through reductive elimination, probably through a multinuclear intermedia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