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总结达那唑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成人慢性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治疗19例慢性难治性ITP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显效,4例良效,1例进步,2例无效.随访3~38个月,均存活.结论 达那唑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成人慢性难治性ITP疗效满意,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脾大部栓塞在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6例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行脾大部栓塞治疗,术后1周、1月、3月、半年、1年、2年复查血象,观察疗效。结果46例中,术后显效32例(70%),良好7例(15%),进步3例(7%),无效4例(9%)。结论脾大部栓塞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扳减少性紫癜疗效好,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小板生成素注射与脾大部栓塞两种方法对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方法对15例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皮下注射血小板生成素,用药期问和用药后1月、3月、半年、1年、2年分别复查血常规,观察疗效。与我科之前报道的脾大部栓塞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作一比较。结果两组有效率相当,血小板生成素注射副作用少,脾大部栓塞则疗效持续时间长。结论对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人首选血小板生成素,无效时再选择脾大部栓塞。  相似文献   

4.
采用ELISA法对25例ITD患者、32例其他血小板减少症以及15例正常人血清TPO浓度进行圈定。结果表明,ITD与正常对照组相比,TPO含量无明显增高(P>0.05);再生障碍性贫血(AA)及白血病化疗后(L组)急者TP0显著升高(P<0.01);而肝硬化患者TP0水平则下降(P<0.05)。TP0含量与血小板数量在从组及L组中呈负相关(P<0.05),而ITP患者则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  相似文献   

5.
脾切除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64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脾切除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养活性紫癜(ITP)的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64例ITP病人的治疗。结果 56例治愈,治愈率56/64,随访率100%,平均随访时间6.2a。结论 选择性脾切除术是治疗ITP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如何对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进行临床护理。方法:通过对我院小儿科2000年9月~2006年9月间31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积极的护理,深入分析其实际效果。结果:通过合理的护理措施能让患儿良好地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结论:通过对住院患儿进行有效的护理措施及出院后的健康宣教,对增强患儿的医从性、积极预防感染、增强患儿的自信心及预防并发症有着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殷平玲 《甘肃科技》2009,25(15):159-160
观察小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由疗效;将46例IT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3例,予地塞米松每日1.5mg/kg,连用5d后改用强的松,每日1.0mg/kg,顿服,总疗程4—6周;治疗组2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每日0.2g/kg,连用5d;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血小板上升速度明显高于对照,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小剂量静脉丙球联合地塞米松治疗ITP较单纯应用地塞米松能够更快地升高血小板,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如何对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进行临床护理.方法 通过对我院小儿科2000年9月~2006年9月间31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积极的护理,深入分析其实际效果.结果 通过合理的护理措施能让患儿良好地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结论 通过对住院患儿进行有效的护理措施及出院后的健康宣教,对增强患儿的医从性、积极预防感染、增强患儿的自信心及预防并发症有着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如何对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进行临床护理。方法通过对我院小儿科2000年9月~2006年9月间31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积极的护理,深入分析其实际效果。结果通过合理的护理措施能让患儿良好地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结论通过对住院患儿进行有效的护理措施及出院后的健康宣教,对增强患儿的医从性、积极预防感染、增强患儿的自信心及预防并发症有着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对于小儿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治疗,不断推出各种新疗法。笔者就各种疗法治疗ITP的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ITP)患者胸腺近期输出功能的状态,评价其T细胞潜能.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TaqMan)方法检测15例ITP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T细胞受体重排删除DNA环(TRECs)的含量,17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正常人外周血中每1 000个PBMCs中TRECs拷贝数为(3.76±3.42),ITP患者TRECs水平变化较大[每1000个PBMCs中TRECs拷贝数为(2.60±2.99)],4例病人未能检测到TRECs,病人平均TRECs水平与正常人的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女性病人TRECs水平略高于男性(P=0.499),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多数ITP患者外周血初始T细胞水平和胸腺近期输出功能保持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2.
 为评价蒙药组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疗效,招募稳定期患者153例,94例给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或茚达特罗格隆溴铵(西药组),59例给予加味阿嘎日、赞丹-20、清肺润泽丸等(蒙药组)。治疗3个月,蒙、西药组肺功能和6 min步行试验(6MWT)结果无显著差异;圣乔治呼吸问卷(SQGR)症状评分组间差异显著(校正后P=0.021)。与基线相比,蒙药组慢阻肺评估测试(CAT)评分下降6分,显著高于西药组(校正后P<0.001); CAT评分下降2分及以上比例与降低或不变比例显著高于西药组(P△CAT≤-2=0.001,校正后P 降低/不变=0.035);蒙药组SQGR疾病影响评分降低11.19分,西药组降低6.98分,蒙药组的下降值显著高于西药组(P=0.014)。证实了蒙药组方可显著缓解慢阻肺稳定期患者呼吸道症状,改善心肺功能。  相似文献   

13.
针对皮肤科中常见但治疗难度大的黄褐斑,提出基于聚乳酸微针的外用药物治疗方案。纳入12例黄褐斑患者,对照侧皮损处仅外用0.1 mL 2.9%氨甲环酸精华液,实验侧皮损处先使用聚乳酸微针预处理皮肤,然后外用0.1 mL 2.9%氨甲环酸精华液,治疗共持续8周,从黄褐斑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MASI)评分、患者满意度、黑素指数和红斑指数、CBS相关参数、不良反应方面比较了对照侧和实验侧的临床疗效。结果表明,与仅外用氨甲环酸精华液相比,聚乳酸微针联合氨甲环酸精华液治疗黄褐斑的效果更佳,能够更大程度地降低黑色素水平、改善血管病变,但对局部炎症没有进一步改善作用;患者对实验侧治疗的满意率(83.33%)远大于对照侧(41.67%),并且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速碧林联合纳络酮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速碧林0.4ml皮下注射每天1次,纳络酮1.2m g 0.9%NS250ml静点,1次d/。结果联合用药疗效优于单一用药组(P<0.01)。结论速碧林联合纳络酮治疗急性脑梗死治愈率高,显效及肌力开始恢复的时间明显提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速碧林联合纳络酮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速碧林0.4ml皮下注射每天1次,纳络酮1.2mg+0.9%NS250ml静点,1次/d.结果联合用药疗效优于单一用药组(P<0.01).结论速碧林联合纳络酮治疗急性脑梗死治愈率高,显效及肌力开始恢复的时间明显提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速碧林联合纳络酮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速碧林0.4ml皮下注射每天1次,纳络酮1.2mg+0.9%NS250ml静点,1次/d.结果联合用药疗效优于单一用药组(P<0.01).结论速碧林联合纳络酮治疗急性脑梗死治愈率高,显效及肌力开始恢复的时间明显提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胸腔闭式引流联合尿激酶灌注对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治疗效果。方法75例初治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在规范抗结核药物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及闭式引流联合尿激酶灌注组(治疗组),对照组反复胸腔穿刺抽液,每周2-3次;治疗组行胸穿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胸水,并每日尿激酶胸腔冲洗。比较两组病人胸水消失时间、住院治疗时间、胸膜粘连(包裹性胸腔积液)出现机会及治疗3个月后胸膜厚度。结果治疗组胸水消失时间(6.5±213)d,住院时间(11.8±5.2)d,没有病例出现胸膜粘连,3个月后胸膜厚度(1.8±0.7)mm;对照组胸水消失时间(11.4±5.1)d,住院时间(15.2±6.9)d,8例出现胸膜粘连,3个月后胸膜厚度(4.2±1.2)mm。结论胸腔闭式引流联合尿激酶冲洗治疗初治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可以加快胸水消失,缩短住院治疗时间,预防胸膜增厚粘连,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胸腔闭式引流联合尿激酶灌注对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75例初治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在规范抗结核药物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及闭式引流联合尿激酶灌注组(治疗组),对照组反复胸腔穿刺抽液,每周2~3次;治疗组行胸穿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胸水,并每日尿激酶胸腔冲洗.比较两组病人胸水消失时间、住院治疗时间、胸膜粘连(包裹性胸腔积液)出现机会及治疗3个月后胸膜厚度.结果 治疗组胸水消失时间(6.5±2.3)d,住院时间(11.8±5.2)d,没有病例出现胸膜粘连,3个月后胸膜厚度(1.8±0.7)mm;对照组胸水消失时间(11.4±5.1)d,住院时间(15.2±6.9)d,8例出现胸膜粘连,3个月后胸膜厚度(4.2±1.2)mm.结论 胸腔闭式引流联合尿激酶冲洗治疗初治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可以加快胸水消失,缩短住院治疗时间,预防胸膜增厚粘连,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