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埋设在复合材料层板中的多方位多模光纤网络的特点,提出了检测层板内部发生多处横向冲击损伤的重构算法.根据光纤损伤图像检测系统获得的图像信号,可实时、定量、直观重构并显示出层板内部各处损伤的位置和各处的损伤程度.在复合材料多点冲击损伤检测试验中,屏幕显示的损伤图示与对半透明试件同时做反向照明检测的结果相一致,证实了重构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埋设在复合材料层板中的多方位多模光纤网络的特点,提出了检测层板内部发生多处横向冲击损伤的重构算法.根据光纤损伤图像检测系统获得的图像信号,可实时、定量、直观重构并显示出层板内部各处损伤的位置和各处的损伤程度.在复合材料多点冲击损伤检测试验中,屏幕显示的损伤图示与对半透明试件同时做反向照明检测的结果相一致,证实了重构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3.
空心光纤网络埋入复合材料中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空心光纤网络可用来进行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监测,同时又可对材料的损伤进行自修复。空心光纤网络与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主要有三方面:1)复合材料对空心光纤的影响;2)空心光纤对复合材料的影响;3)空心光纤与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匹配。本文测试了三种规格的空心光纤埋入复合材料中受到的影响,依据国家有关的复合材料测试标准,对树脂基复合材料埋与不埋大直径空心光纤进行了对比实验,并论证了光纤与材料力学性能匹配点存在的必然性。从而为空心光纤网络用于复合材料的自诊断与自修复提供了研究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陈堃  朱启荣  沈维亮 《实验力学》2016,31(4):475-482
将光纤光栅传感网络埋入玻璃纤维复合材料试件后,通过无损试件与有损试件的准静态弯曲对比试验研究,分析了测量过程中反映损伤位置以及损伤程度的光纤光栅参数。然后使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其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并将数值模拟的结果与试验测得的结果相对比,验证了应用光纤光栅传感网络利用准静态加载方法测量损伤的可行性以及准确性。本文研究结果可为利用FBG光纤传感网络对实际工程中复合材料结构的在线健康监测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5.
光纤机敏复合材料与结构及其信号处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建良  郭照华 《力学进展》1998,28(2):189-197
简述了机敏复合材料与结构中光纤传感技术的工作原理与应用,复合材料内结构监测与损伤估计用光纤传感阵列及其输出信号的人工神经网络处理原理与技术,并讨论了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光纤智能化复合材料及其监控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杜善义  冷劲松 《力学进展》1992,22(4):496-502
本文简要评述了一种新型功能材料——电流变体,和由它制造的超先进智能复合材料及其应用原理和前景。着重介绍了埋有光导纤维的复合材料——“敏感的皮肤”及纤维光学检测系统的原理、可行性及应用。提出了将光导纤维埋入含电流变体的超先进复合材料中而形成光纤智能化复合材料,并简述由其制成的监测系统的研究现状和展望。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内埋未封装光纤光栅传感器(Fiber Bragg Grating,FBG)的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进行力学实验分析,得到不同试件层间的应变曲线与试件断面的微观截面图.探讨了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固化过程中温度和压力对FBG传感器的传感性能的影响,深入分析了FBG传感器与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的融合度以及弯曲实验中FBG传感器检测精度.在试件三点弯曲实验中,与传统电测方法不同,应用新型未封装FBG传感器进行复合材料的层间应变测量,得到的层间应变与载荷数据,拟合直线的线性相关系数均在0.99以上,并且传感器在监测不同试件同一层的层间应变的相对误差不超过5%.为应用FBG传感器检测实际的复合材料构件内部应变以及形成FBG传感网络损伤监测系统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8.
针对人工难以实现熊猫型保偏光纤的缺陷检测问题,提出了一种小样本下基于卷积特征的图像检测方法。首先针对光纤缺陷特征将Inception V3模型微调,使用微调后模型提取光纤的2048维卷积特征;其次使用主元分析法将2048维特征降为74维;最后使用降维后的特征训练支持向量机分类器,同时使用粒子群算法对分类器参数寻优,实现对光纤缺陷的识别与分类。经实验证明,该方法对光纤涂覆层微小缺陷的识别率达到97%,涂覆层局部损伤和严重破损的识别率达到100%,对降低光纤环绕制中原纤损失、提升光纤环的精密性、研究光纤缺陷对光纤陀螺精度的影响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针对光纤陀螺内部光纤在装配后光路闭合,无有效手段进行光纤缺陷检查,对光纤陀螺长期稳定可靠工作带来潜在危险的问题,提出利用红外视觉检测技术检查光纤缺陷,分析光纤缺陷图像特征,采用最大熵法进行图像分割,提出了结合直方图特征、缺陷区域形状特征、缺陷边界形状特征提取方法,采用改进的神经网络分类方法,用两层网络进行缺陷分类,识别判断不同类别的光纤缺陷。针对光纤缺陷图像的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检测光纤缺陷,对不可接受的缺陷能够100%地正确判断。  相似文献   

10.
对SiCp/ZL101Al复合材料进行了层裂损伤演化实验,得到了试样的层裂损伤演化图像.通过对这些微损伤演化图像的微观观察和对微损伤的统计定量分析,发现在层裂损伤演化过程中,微损伤的形成和发展不仅与应力水平、作用时间相关,而且还与材料中的微结构分布密切相关.通过层裂损伤演化实验,得到了在这种复合材料中,微裂纹在基体中的扩展速度及其与宏观应力水平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对SiCp/ZL101Al复合材料进行了层裂损伤演化实验,得到了试样的层裂损伤演化图像.通过对这些微损伤演化图像的微观观察和对微损伤的统计定量分析,发现在层裂损伤演化过程中,微损伤的形成和发展不仅与应力水平、作用时间相关,而且还与材料中的微结构分布密切相关.通过层裂损伤演化实验,得到了在这种复合材料中,微裂纹在基体中的扩展速度及其与宏观应力水平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抑制电磁干扰是解决光纤陀螺尤其是轻小型光纤陀螺低速灵敏度的关键问题,为了从电源完整性角度研究光纤陀螺检测电路干扰传导特性,需要对光电探测组件的电源抑制比进行测试。针对光纤陀螺微弱信号检测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锁相放大器的光电探测组件电源抑制比测试方案,通过测量普通运算放大器的电源抑制比并与手册给定的典型值进行对比,校验了测试系统的准确性。以中低精度光纤陀螺调制-解调频率范围为例,利用该测试系统测量了光电探测组件100 k Hz~3 MHz内电源抑制比频率特性曲线。实验结果表明,光电探测组件的电源抑制比呈明显的高通特性,在100 k Hz频率点处+PSRR约为29.5 d B,到达3 MHz处衰减为17.8 d B,为后续计算电源传导干扰抑制要求和优化电源退耦网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数字闭环光纤陀螺频率特性分析与测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系统的闭环带宽严重影响光纤陀螺在振动、急转弯等环境条件下的测试精度,闭环光纤陀螺的实际带宽高达几kHz,无法采用一般的角振动台进行全频带频率特性测试,因此,频率特性的分析与测试成为了闭环光纤陀螺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针对这种需求,根据系统的结构框图及工作原理,建立了数字闭环光纤陀螺的动态模型,推导出了系统的传递函数;在此基础上对数字闭环光纤陀螺的频率特性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改善系统动态特性的方法;最后,利用数字闭环光纤陀螺的闭环工作原理,通过在反馈阶梯波上直接叠加激励信号,实现了光纤陀螺阶跃响应和频率响应的测试,得出了系统闭环带宽高达9kHz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魏俊  韩耘 《实验力学》1997,12(2):228-234
本文利用低速冲击装置冲击四周简支复合材料板试样,用以模拟低速低能量冲击而造成的分层损伤;用中心钻孔复合材料板试样用以模拟因高速冲击而造成穿透性损伤。探讨利用内埋康铜电阻丝阵列构成检测网络实现对复合材料中损伤位置和损伤程度检测。这种方法可利用较成熟的电测技术,装置简单,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光纤陀螺高速检测电路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缩短光纤长度是光纤陀螺降低成本、实现小型化的重要手段,中介绍了一种适用于短光纤的光纤陀螺高速检测电路,并针对高速检测电路的几项关键技术进行了讨论。测试结果表明:高速检测电路比普通检测电路具有更高的性能,其应用于短光纤陀螺的方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埋入式光纤传感器中,光纤与复合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影响整个结构的力学性能。根据材料表界面学知识,光纤埋入复合材料中,与复合材料结构形成界面,该界面对复合材料的性能产生影响,因此光纤与复合材料之间形成的界面强度的研究意义重大。为了从本质上研究光纤埋入复合材料后对复合材料结构产生的影响,可采用单丝模型法等微观力学方法对光纤与复合材料之间形成界面的强度进行研究。根据理论,界面的剪切强度与光纤自身的拉伸强度有关,因此首先需要对光纤的力学性能进行研究。研究时探讨了两种试验方法,第一种为将光纤两端埋入环氧树脂槽的方法,采用此试验方法可得到光纤的弹性模量约为15GPa,第二种为缠绕的方法。并自制了小型拉伸试验机,在此试验机上进行大量拉伸试验,得到光纤拉伸强度为4.07GPa。  相似文献   

17.
低温环境下光纤位移传感器测试系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进行了光纤位移传感器在低温环境下的实验研究,分析了传感器的原理,测试了其室温、液氮温度下的静态传输特性,并进行了标定。实验时采取的参考光强度补偿的措施,消除了光源、光纤衰减等波动对测试结果的影响。利用本传感器系统测试了19芯纯Ag包套的高温超导带材Bi222在液氮温度下的应力-应变关系,以及应力-临界电流之间的关系,结果与理论分析相一致。实验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可以在液氮温度下正常工作,且具有测量范围大、测试精度高等优点,同时还克服了低温应变片仅能测试出复合材料基体或者包套应变的缺点。  相似文献   

18.
智能结构中光纤智能夹层力学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光纤自诊断系统模块化、集成化要求,制作出光纤智能夹层,它可以铺设于复合材料结构表面或埋入复合材料结构内部。对智能夹层试件的轴向拉伸试验和层间拉伸试验表明,光纤智能夹层的埋入对复合材料结构的强度性能无显著影响,可以埋入复合材料结构内部并实施健康监测。试验还表明,在一定应变范围内,单膜交错光纤中光强—应变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可以在埋入复合材料之前进行标定。  相似文献   

19.
复合材料结构内埋光纤网络测试其内部损伤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良新  徐宁光 《实验力学》1996,11(3):321-326
本文介绍了在复合材料层板内埋入光纤网络,用于测试层板冲击损伤的试验方法和结果。试验表明该法探测损伤是有效的,具有广阔的发展前途。  相似文献   

20.
干涉型光纤应变测试方法的感应光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讨论了干涉型光纤应变测试方法中感应光纤的基本测量原理,对直线形和圆弧形栅状感应光纤进行了分析,同时介绍了直线形栅状感应光纤的制作方法。利用马赫-泽德干涉光纤应变测试系统和直线形栅状感应光纤测量了等强度悬臂梁的应变,测试结果与理论应变值进行了比较,相对误差为1.6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