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个非比例循环粘塑性本构模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提出地一个考虑材料非比例循环附加强效应,非比例循环加载历史产应和应变幅值历史效应的粘塑性体构模型。在该模型中,引入了对加载过程非常弹性应变幅值的记忆变量q;定义了新的非比例度;引入了考虑材料非比例度的循环饱和各向同性变形阻力参量Qs;对各向同性变开引入了具有先前加载历史记忆的演化方程,将本文模型用于1Cr18Ni9Ti不锈钢高温循环变形行为描述,其预言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得很好,表明该模型能很好 相似文献
2.
SnPb钎料合金的粘塑性Anand本构方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统一型粘塑性本构 Anand方程描述了电子封装焊点 Sn Pb钎料合金的非弹性变形行为 ,基于 Sn Pb 合金的弹塑性蠕变本构方程和实验数据 ,确定了6 2 Sn36 Pb2 Ag、6 0 Sn40 Pb、96 .5 Sn3.5 Ag和 97.5 Pb2 .5 Sn四种钎料合金 Anand方程的材料参数 ,验证了粘塑性 Anand本构方程对 Sn Pb合金在恒应变速率和稳态塑性流动条件下应力应变行为的预测能力。结果表明 ,Anand方程能有效描述 Sn Pb钎料的粘塑性本构行为 ,并可应用于电子封装 Sn Pb焊点的可靠性模拟和失效分析 相似文献
3.
在作者已建立的软岩三维非线性统一弹粘塑性软化本构模型基础上,讨论了软岩三维非线性统一弹粘塑性本构模型有限元分析过程,即推导了软岩三维非线性统一弹粘塑性屈服面(破坏面)的流动矢量表达式,便于编程与通用的有限元程序接口,进行二次开发;利用张量求导的原则,导出了流动矢量对应力求导公式中关键矩阵的具体表达式,并结合平面应力、平面应变和轴对称问题的特点进行了简化,得出了适合于分析二维问题的关键矩阵的表达式;采用流动矢量奇异性的统一处理方法,有效地处理了各种角点奇异性问题;最后给出了有限元分析的流程图,便于编制有限元程序. 相似文献
4.
弹/粘塑性三维应力的参数变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符合Bridgman假设和简单加载条件的弹/粘塑性材料,本文引用坐标变换的三个参数σm、μσ、j′2将非线性弹/粘塑性本构方程线性化。用这些参数构造三维基本方程,用Laplace变换方法可以求解。本文用这一方法分析了弹/粘塑性力学典型问题。 相似文献
5.
试验表明,大多数工程材料在冲击载荷作用之下的变形一般都同时包含有可恢复的瞬态性弹性变形和不可恢复的粘滞性塑性变形,即其本构关系可以用弹粘塑性模型来描述。本文从内变量理论出发,探讨了时率相关材料的弹粘塑性本构关系的一般特性,建立了增量型的弹粘塑性本构关系的一般理论框架和普适的表达式,并且对两种最常用的本构模型——Bodner-Partom模型和Johnson-Cook模型给出了在一维应变条件下的具体形式。通过计算和讨论一维应变粘塑性靶板中冲击波的衰减机制和应力波的演化规律,特别是考察各种粘塑性本构模型中的材料参数对冲击波的衰减和应力波的演化的影响,得出了一些可以直接应用或具有一定借鉴价值的结果,为研究应力波的其他衰减机制以及在人防工程中智能防护层设计时新材料的选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粘弹塑性本构理论及其应用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本文综述粘弹塑性材料力学行为的研究概况和近期进展,探讨粘弹塑性本构关系的研究途径和表达形式,阐述粘弹塑性理论研究的重要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含损伤材料的热粘塑性本构关系和柱壳破裂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含内变量的本构关系理论为基础 ,结合材料损伤演化方程 ,并考虑了温度和损伤对材料参数的影响 ,得到了增量形式的热粘塑性本构关系的普适显式表达式。然后使用Bodner幂函数型粘塑性模型 ,具体推导了其增量形式的热粘塑性本构方程。接着结合在实践中有重要意义的内部爆炸载荷作用下的柱壳破裂问题 ,建立了含损伤热粘塑性柱壳破裂问题的完备方程组 ,使用有限差分方法 ,完成了对问题的数值模拟 ,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8.
非等温条件下非比例循环粘塑性本构描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描述在非等温非比例循环加载下的循环变形行为,本文提出了一个考虑材料非比例循环附加硬化效应、非比例循环加载历史效应和温度历史效应的粘塑性本构模型.在该模型中,引入了具有三种不同演化速率的背应力演化方程;定义了新的非比例度;为了反映非比例循环历史和温度历史的影响,引入了表现各向同性变形阻力Qasm,并对各向同性的表现变形阻力引入了具有先前加载历史记忆的演化方程.将本文模型用于1Cr18Ni9Ti不锈钢高温循环变形行为描述,其预言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9.
基于物理变量的热粘塑性本构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位错的运动和产生与塑性变形的一般关系及考虑到热激活与粘性阻尼效应的位错集体运动的统一理论基础上,通过对结构参量的演化规律的具体建议,提出了一种基于物理变量的热粘塑性本构模型。在此模型的基础上,讨论了金属材料动态力学行为的微观机理。 相似文献
10.
一个考虑循环应变幅值历史效应的粘塑性本构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一个考虑材料应变幅值历史效应的粘塑性本构模型。在该模型中,引入了三个具有不同演化速率的背应力演化方程;建立了非弹性应变幅值历史记忆模型,对各向同性变形阻力,引入了具有先前加载历史记忆的演化方程。将本文模型用于1Cr18Ni9Ti不锈钢循环变形行为描述中,其预言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得很好,表明该模型能很好地描述材料的循环应变幅值历史下的循环变形行为。 相似文献
11.
混凝土黏塑性动力损伤本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静力弹塑性损伤本构关系的基本框架出发, 综合考虑塑性应变与损伤
演化的率敏感性, 建立了能够较为全面地描述混凝土在动力加载条件下非线性性能的混凝土
黏塑性动力损伤本构模型. 为了考虑塑性应变的率敏感性, 基于Perzyna理论推导了有效应
力空间黏塑性力学基本公式, 采用改进的Perzyna型动力演化方程, 将损伤静力演化方程推
广到动力加载情形. 基于并联弹簧模型, 从概率论的角度推导给出了一维损伤静力演化方程,
并基于能量等效应变的基本概念将其推广到多维损伤演化. 利用数值模拟, 计算得到了
混凝土在不同应变率下的应力应变全曲线, 同时得到了一维动力提高因子和二维动力强度包
络图, 数值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对比表明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考虑损伤的内变量黏弹-黏塑性本构方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Rice 不可逆内变量热力学框架,在约束构型空间中讨论材料的蠕变损伤问题. 通过给定具体的余能密度函数和内变量演化方程推导出考虑损伤的内变量黏弹-黏塑性本构方程. 通过模型相似材料单轴蠕变加卸载试验对一维情况下的本构方程进行参数辨识和模型验证,本构方程能很好地描述黏弹性变形和各蠕变阶段.不同的蠕变阶段具有不同的能量耗散特点. 受应力扰动后,不考虑损伤的材料系统能自发趋于热力学平衡态或稳定态. 在考虑损伤的整个蠕变过程中,材料系统先趋于平衡态再背离平衡态发展. 能量耗散率可作为材料系统热力学状态偏离平衡态的测度;能量耗散率的时间导数可用于表征系统的演化趋势;两者的域内积分值可作为结构长期稳定性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3.
形状记忆合金的热力学本构方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形状记忆因子,直观地描述了形状记忆合金(SMA)实现其超弹性与形状记忆效应的热力学宏观过程.根据热力学基本原理并假设SMA为各向同性材料,建立了描述复杂应力状态下SMA热力学行为的三维本构方程.该本构方程具有直观的表述形式且所含材料常数均可以通过宏观实验测定,克服了现存SMA三维本构方程由于表述形式复杂和材料参数不易测定等因素而不便于描述复杂应力状态下SMA热力学行为的局限性.该本构方程还克服了现存SMA三维本构方程不能描述含初始应力和初始应变SMA热力学行为的局限性.数值结果表明,该本构方程能有效地描述复杂应力状态下SMA在实现超弹性和形状记忆效应过程中的热力学行为,为SMA的工程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对于含有微损伤的多孔介质,由于微裂纹和微孔洞的存在,从宏观角度看,非弹性体应变会随着外载荷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即非弹性体应变不应为零。本文修正了计及损伤效应的Bodner-Partom本构模型。并以修正的本构模型对LY-12硬铝材料受到电子束辐照时产生的热击波及材料的创伤破坏效应进行了理论计算,将计算值同实验结果比较表明,两者基本上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5.
岩石材料的一种蠕变损伤方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大量的岩石蠕变试验研究,总结出了以能描述损伤历史的蠕变模量为参数的岩石蠕变损伤方程,由该方程能方便地定出任意蠕变时刻的损伤状态和进行蠕变损伤的测定。 相似文献
16.
针对准脆性材料的非线性特征,在热动力学框架内,建立了准脆性材料的弹塑性与各向异性损伤耦合的本构关系.对准脆性材料的变形机理和损伤诱发的各向异性进行了诠释,并给出了损伤构形和有效构形中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在有效应力空间内,建立了塑性屈服准则、拉压不同的塑性随动强化法则和各向同性强化法则.在损伤构形中,采用应变能释放率,建立了拉压损伤准则、拉压不同的损伤随动强化法则和各向同性强化法则.基于塑性屈服准则和损伤准则,构建了塑性势泛函和损伤势泛函,并由正交性法则,给出了塑性和损伤强化效应内变量的演化规律,同时,联立塑性屈服面和损伤加载面,给出了塑性流动和损伤演化内变量的演化法则.将损伤力学和塑性力学结合起来,建立了应变驱动的应力-应变增量本构关系,给出了本构数值积分的要点.以单轴加载-卸载往复试验识别和校准了材料常数,并对简单试验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所建本构模型对准脆件材料的非线性材料性能有良好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7.
Miao Xiexing Chen Zhida 《Acta Mechanica Solida Sinica》1994,7(4):318-322
In this paper,based on many experimental results,a creep damageequation for rocks with a creep modulus that can describe the history of damage hasbeen deduced.According to the equation,a creep damage model for rock materials isconstructed,and it is shown that the extent of their damage,or damage degree,duringcreep can be determined by means of simple experiments. 相似文献
18.
混凝土静力与动力损伤本构模型研究进展述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混凝土材料在静力和动力载荷作用下的损伤本构关系模型进行了评述.梳理了混凝土本构关系研究的历史脉络和逻辑脉络;归纳总结了在混凝土本构关系研究发展过程中具有代表性意义、并且对重大工程建设具有参考意义的若干混凝土静力和动力损伤本构模型.基于对混凝土材料非线性及随机性的理解和诠释,阐述了混凝土静力和动力本构关系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含缺陷粘弹性材料的序参量本构方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缺陷演化期形成的局域温度场的实验成果,用该内部温度场定义缺陷场。然后对统计相关细观缺陷的演化过程结合这些缺陷的生成速率和概率进行分析,认为含缺陷粘弹性材料的动态破坏过程可以用热波传播的程序按通常方法定量描述。 相似文献
20.
CONSTITUTIVE EQUATION WITH ORDERED PARAMETERS FOR VISCOELASTIC MATERIAL CONTAINING DEFECT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Yuan Longwei 《Acta Mechanica Solida Sinica》1997,10(1):11-27
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local temperature field formed in the evolution pc-riod of defects,the defect field is defined by this internal temperature field.The evolutionary processesof statistically correlative meso-scopic defects are analysed with Ihe growth rate and nucleation rate ofthe meso-defect,and it is deemed that the dynamic failure process of the viscoelastic material with de-fects can be quantitatively described by the normal method of the procedure of heat wave transmission.The defect field is regarded as a complex system of the union of the real sets and null sets,its maincharacteristics depending on the stratum hypothesis about the activities of the subsystems of the higheststratum described by ordered parameters.The fluctuation of ordered parameters is demonstrated bymeans of the projection operator method.The constitutive equation with ordered parameters for themeso-defect evolutionary state of viscoelastic material with defects is deduced from the nonlinear rheo-logical dynamic approach,and its solution is obtained.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