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
应用McAb检测31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T细胞及其亚群的改变。结果表明总T细胞(T_1)、T辅助细胞(T_4)和T抑制细胞(T_8)百分率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0.001),且伴有T_4:T_8值的下降(P<0.05)。经化疗缓解后,部分缓解组T细胞及其亚群均恢复正常,完全缓解组T_4细胞仍稍低于正常值(P<0.05)。化疗无效组T细胞及其亚群的改变与未治疗组类似(P>0.05)。急淋T-ALL型时,外周血T细胞及其亚群的改变与一般白血病表现不同,其T细胞标记及T_4:T_8值反而增高。病情缓解时逐渐恢复正常急淋其它型患者,其T细胞及亚群的改变与急非淋患者类似。结果提示,动态观察T细胞及其亚群变化,有助于对白血病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判定。 相似文献
3.
发酵抑制物对树干毕赤酵母戊糖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常见发酵抑制物(甲酸、醋酸和乙醇)对树干毕赤酵母(Pichia stipitis)P2生长和发酵木糖的影响.结果表明:树干毕赤酵母P2具有良好的抗发酵抑制物能力.当发酵液中含有4.0 g/L的醋酸时,树干毕赤酵母P2生长和发酵木糖情况良好;当发酵液中含有5.0g/L的甲酸时,树干毕赤酵母P2对木糖的利用率降低,但对酵母生长的影响并不明显;另外,树干毕赤酵母P2耐受乙醇的浓度约为40.0 g/L. 相似文献
4.
许秋霞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0(5):100-101
目的:探讨经鞘内注射化疗药物治疗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护理。方法:对进行鞘内注射化疗药物的患者实施有效的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结果:认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术中做好体位护理,密切观察病情,术后注意穿刺点处皮肤护理及疼痛护理是鞘内注射治疗成功的保证。结论:对鞘内注射化疗药物患者的良好护理有助于提高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绒毛膜促性腺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在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同位素示踪法体外观察HCG以人外周T淋巴细胞转化增殖反应的影响。结果:HCG浓度在7.5-125U/mL时对植物凝集索刺激的T淋巴细胞转化增殖反应有显著抑制作用(P<0.001)。结论:HCG作为一种负性调节因子,通过对T淋巴细胞的抑制作用,可能在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中起重要作用,不仅参与妊娠时机体对胎儿的免疫相容机制,而且与肿瘤患者体风的免疫抑制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内源抑制物质对加拿大紫荆(Cercis canadensis)种子萌发的影响,为揭示加拿大紫荆种子的休眠原因及其解除机制提供依据。【方法】以加拿大紫荆种子为试验材料,先采用80 ℃热水预处理,再经低温层积处理解除种子的生理休眠,对不同层积阶段的种子进行发芽率和生物活性测定。结合气质联用(GC-MS)、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与标准品有效半抑制浓度(IC50)方法,分析加拿大紫荆种子内源抑制物种类及休眠解除过程中内源抑制物含量的变化。【结果】内源抑制物是引起加拿大紫荆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随着层积时间延长,休眠逐渐解除。加拿大紫荆种子种皮和胚乳各分离相提取液对白菜籽发芽抑制作用由大到小依次为乙醚相>甲醇相>水相≈乙酸乙酯相>石油醚相,表明种皮和胚乳中的内源抑制物主要存在于乙醚相、甲醇相、乙酸乙酯相提取液中。采用GC-MS技术测得加拿大紫荆种皮和胚乳分离相提取液中主要有油酸、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2,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邻苯三酚6种可能对加拿大紫荆种子具有抑制作用的物质。对6种物质标准品进行有效半抑制浓度(IC50)测定发现:油酸对白菜籽发芽无抑制作用,较高浓度的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才能抑制白菜籽发芽,而较低浓度的BHT和邻苯三酚对白菜籽发芽就有很强的抑制作用。种子休眠解除过程中,亚油酸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而棕榈酸、硬脂酸、BHT、邻苯三酚的含量逐渐下降,层积后的4种物质含量下降幅度分别为42.43%、52.00%、5.77%、96.14%。【结论】结合IC50及层积过程中内源抑制物含量的变化,认为邻苯三酚可能是引起加拿大紫荆种子休眠的主要抑制物质。 相似文献
7.
在木糖培养基上分别研究7种已知存在于半纤维素水解物中的微生物代谢抑制物(甲酸、乙酸、糠醛、苯甲醛、香草醛、愈创木酚、对羟基苯甲酸)对热带假丝酵母细胞生长及木糖醇发酵性能的影响,并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试验中毒性最强的甲酸与香草醛、苯甲醛这3种代表性抑制物共存条件下的抑制效应.结果表明,这些抑制物在低浓度条件下虽然对酵母细胞生长有抑制作用,但是却能使木糖醇比生成速率略有提高.随着抑制物浓度的提高,它们最终均能完全抑制酵母细胞生长,使木糖醇发酵完全不能进行.对酵母细胞生长而言,甲酸与醛类抑制物之间存在毒性相互拮抗作用;对于木糖转化率和木糖醇比生成速率,甲酸和苯甲醛之间存在明显的拮抗作用;对所有考察指标,醛类化合物之间均无显著的拮抗作用,它们之间对酵母细胞的抑制作用呈累加效应. 相似文献
8.
病毒对造血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用乙.丙烯肝炎病毒血清加入培养的正常细胞的上清中,研究其对淋巴细胞集落形成的作用,结果提示:乙、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对有分裂原ConA和PWM激活的辅助T淋巴细胞和非T淋巴细胞,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植物凝集素PHA激活的总T淋巴细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不显著。乙-丙型肝炎病毒可能是引起某些造血细胞抑制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bcl-2基因反义核酸对HL-60和K562白血病细胞生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bcl-2基因反义核酸对白血病细胞生存的影响。方法:主要应用细胞培养和细胞克隆的方法,检测了bcl-2基因反义核酸对HL-60和K562白血病细胞系生存的影响。结果:bcl-2基因反义核酸浓度在2~8μmol/L和6~12μmol/L分别对HL-60和K562细胞的生存有明显的抑制效应,呈剂量-效应关系,二者起效应时间均为第3d;bcl-2基因反义核酸浓度为4μmol/L时,对HL-60和K562细胞集落形成都有明显抑制效应。结论:bcl-2基因反义核酸对白血病细胞生存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对小鼠衰老进程中骨髓造血干祖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由足月新生儿脐带分离间充质细胞(MSC)作供体,6月龄Balb/c小鼠为受体,将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输注MSC(5×10~5/只),每月1次,共4次;对照组输注生理盐水.干预开始后第3个月和第6个月分别比较两组的单侧股骨骨髓有核细胞计数(BMNC)、造血祖细胞集落培养(CFU-GM、CFU-E、CFU-MK)和外源性脾集落形成单位计数(CFU-S).结果:干预后第3个月时,实验组BMNC、CFU-GM和CFU-MK高于对照组,而CFU-E和CFU-S无明显差别;干预后第6个月时,实验组的上述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着衰老出现下降的速度明显慢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定期输注hUC-MSC可以相对增加宿主自身造血干祖细胞的生物学活性,从而延缓小鼠造血组织的自然衰老进程. 相似文献
11.
应用细胞培养和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脐带血,成人外周血,成人骨髓的T淋巴细胞集落形成情况及培养前后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表明:脐带血的CFU-TL显低于成人外周血(P〈0.01),略低地成人骨髓(P〈0.05);培养前脐带因的CO3、C含量均显低于成人外周血(P〈0.01),成成人骨髓相近似。脐带血的CD8细胞含量与成人外周血和成人骨髓相似(P〈0.05);培养后的CFU-TL中的CT3细胞含量 相似文献
12.
白细胞介素21(IL-21)是一种新近发现的、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细胞因子,可通过多途径影响CD4+T细胞的应答,增强CD8+T细胞介导的抗HIV/SIV作用,具有潜在的抗HIV/SIV的临床应用前景。血清IL-21水平测定有望作为确定HIV感染者AIDS病程以及HI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反应的重要免疫学参数。近年来关于IL-21免疫调节HIV/SIV感染者T淋巴细胞的研究日益增多,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相似文献
13.
8日龄雏鸡(免疫组)每只接种3×103个堆型艾美尔球虫(Eimeria.acervulina)早熟株孢子化卵囊,在第16日龄免疫组和不免疫攻毒组每只攻毒堆型艾美尔球虫强毒株孢子代卵囊5×104个,用а 醋酸萘酯染色法计数T淋巴细胞数量,得T淋巴细胞所占淋巴细胞的百分率。t检验结果表明,免疫攻毒组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与不免疫攻毒组和空白对照组的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差异极显著,显示该早熟株具有较好的免疫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4.
BFA对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BFA对动物免疫细胞增殖的影响,以伴刀豆球蛋白(Con A)作为阳性药,用MTT法检测了BFA对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极低浓度的BFA对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就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促进效果与Con A相似.且不同浓度的BFA的促进作用在一定范围内显示正量效关系.在过高浓度的BFA作用下,虽然量效关系不明显,但未出现抑制作用.证明BFA在淋巴细胞转化阶段对于细胞免疫有显著的增强作用.而且BFA的毒性极小,大量使用不易出现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中药制剂在热应激条件下对雏鸡T淋巴细胞转化率和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分析其对雏鸡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选择120只1周龄的海兰褐商品代蛋用雏鸡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30只。其中,1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2,3,4组饲喂添加了中药制剂的基础日粮,其中中药制剂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005,0.010,0.015。于4周龄时采用MTT法测定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转化率和法氏囊、脾脏和胸腺的器官指数。结果表明,2,3,4组鸡的T淋巴细胞转化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P〈0.01),各实验组间没有明显差异,但有随添加量增加而升高的趋势。2,3,4组鸡的免疫器官指数均高于对照组的,其中,第3组鸡的脾脏器官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因此,日粮中添加一定剂量的“热消”对雏鸡的免疫功能有一定的增强作用,能增强雏鸡的抗热应激能力。 相似文献
16.
应用淋巴细胞体外活化模型和流式细胞分析技术,观察异体角膜体外对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CD28分子表达的调节和FK506对T淋巴细胞CD28表达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T淋巴细胞CD28表达为21.3%;受异体角膜或PDB刺激后,T淋巴细胞CD28表达分别为52.4%和81.4%,同时加入FK506的实验组,T淋巴细胞CD28表达分别为24.5%和41.9%·结果表明异体角膜体外能够刺激T淋巴细胞CD28分子表达,FK506体外能够明显抑制T淋巴细胞CD28分子表达和活化. 相似文献
17.
慢性热应激对猪肠道CD3^+T细胞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猪肠道CD3+T细胞为研究对象,旨在观察慢性热应激对猪肠道黏膜免疫功能的影响。12头小型猪随机平均分成热应激组和常温对照组两组。人工气候室内,热应激组模拟夏季炎热气候,气温从26~39℃24h循环变温,在39℃时维持4h;常温对照组在24℃下饲养。试验持续10d,热应激10d后39℃高温持续期结束剖杀试验猪,取其十二指肠中段、空肠及回肠中段进行固定、石蜡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十二指肠、空肠及回肠中CD3+T细胞数量的变化。结果显示:实验猪十二指肠黏膜上皮层、固有层及十二指肠肠腺均呈CD3强阳性,与对照组相比,CD3阳性面积系数显著上升(P〈0.05);空肠和回肠黏膜上皮层的CD3阳性细胞数量也显著增加(P〈0.05),而固有层中的CD3阳性细胞数量则无明显变化,增加的幅度小于十二指肠。慢性热应激中实验猪肠道结构严重受损,消化吸收功能严重下降,而肠道CD3+T细胞的增多,可能是机体肠道黏膜免疫功能的一种代偿性增强反应。 相似文献
18.
邮电企业人员结构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先锋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10(4):53-57,76
利用数学规划原理,确定的优化次序,详细讨论了邮电企业人员的结构中,职务,年龄,学历和专业结构的最优化模型,由模型解的含义,得出邮电企业人员结构中,职务,年龄,学历和工资结构的理想分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