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正>随着珠心算教育教学活动的持续发展,珠心算已逐渐得到了社会的接受和认可,并在普及和发展中更好地发挥着启智作用,吸引着更多儿童积极参加到学习珠心算的行列中来。那么,如何让他们更有效地掌  相似文献   

2.
《珠算与珠心算》2005,(4):34-36
珠心算自20世纪80年代初诞生以来,已经历了20余个春秋,可以说,已形成星火燎原之势,全国有300多万儿童少年在学习珠心算。孩子们的脑力得到增强,智力得到开发,心算能力大幅提高。全国脑珠速算最高记录,加减算朱庆瑛创造每秒钟计算24个数码;乘算李智慧创造每秒钟计算4.3067个数码;除算王青创造每秒钟计算6.12个数码。这三位最优秀的珠心算选手出自吉林、黑龙江和浙江,并经过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经济学院深造。上世纪80、90年代学习珠心算的幼儿和小学生,许多在上大学、读研究生,有的已经参加工作。本文以珠心算教育实践与体会,对珠心算的实用价值略述一、二,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随着《最强大脑》节目中速算天才的出现,神秘的珠心算也慢慢浮出水面。本文通过儿童学习珠心算对数学思维及意志品质的影响进行了初步探究,具体从"珠心算是怎样成就速算神童的"、"珠心算对数学学习有什么益处"、"珠心算要怎么学"这三个方面对珠心算进行了诠释。最后得出珠心算对儿童智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珠心算对数学学习有着积极意义;要根据儿童个体差异选择科学的珠心算教学与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4.
我校开展珠心算普及教学实验20余年,已取得了一定成绩。文章就是对实验以来珠心算学习评价的研究、整理和提炼。认为:对学生珠心算学习的评价,能正确全面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反映教师教学效果,有效提高珠心算学习质量。本文主要从评价时段分类,就不同的学习评价类型和方法加以阐述,并提出一些具体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5.
<正>《数学课程标准》认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珠心算教学正是遵照这一出发点,将其独特优势,融入到数学教学之中,不但使儿童的形象思维逐步转化为抽象思维,也使其综合能力和素养得到全面提高。我从事珠心算教学已经六年了,尝尽了酸甜苦辣,也经历了从一名门外汉到今天完全能够胜任教学工作的艰辛历程,更亲身见证和参与了我校珠心算的发展历程,可以说经过六年的不懈努力,目前我已成为齐齐哈尔市龙沙区珠心算学科带头人,在学习、进取、挑战和超越中,真切感受到了喜悦、欢笑、激动和掌声,以及  相似文献   

6.
<正>多年前,台湾各个珠心算团体,不约而同针对珠心算教学内容,开始探究更多在生活应用上更实用的学习必要。其中将珠心算应用于数学,渐为各个珠心算社团的推动之共同目标。本文主要针对现阶段珠心算学习与数学学习辅导的实际施行上,进行访问,以了解目前台湾珠心算教育加入数学辅导的现况。一、珠心算课程导入数学辅导在1980-1990年间,台湾的珠心算教育,空  相似文献   

7.
<正>珠心算作为一门开智学科,对儿童提高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等智力因素具有显著的作用。学生是珠心算学习的主体,作为学生学习珠心算这一过程的引领者、组织者和亲密伙伴的珠心算教师,该如何在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给予珠心算课程更多的具  相似文献   

8.
迁移是学习中的普遍现象,同时也在珠心算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学习迁移理论为基础,梳理了珠心算学习中的迁移规律,探讨了影响珠心算学习迁移的重要因素,并结合珠心算教学实际,提出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迁移能力的策略,为广大珠心算教师教学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这篇文章主要是经由儿童脑部发育的介绍,来说明e时代珠心算教学所具有的重要性,并如何经由科技多媒体的辅助来增加教学的多元化及学生的学习效果。由于时代演变科技日新月异,人们仰赖珠算的计算功能已不如往昔.但社会各界专家、学者反而更重视珠算教育的功能性,而且学习年龄也逐渐下降,所有幼儿的课外学习几乎都有珠心算课程,学习心算似乎已渐渐得到家长的认同与支持。根据国内学者研究指出:学习珠算有助长脑力发展的作用,尤其在智力、学业及提高成绩方面均有相辅相成的表现,但是不当的学习会产生负面的影响。因此,如何避免幼儿产生学习上的障碍是珠心算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正>国内外的实践证明,珠心算有它自己的生命力,持之以恒,总能以理服人。珠心算对数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对集中注意力,都有着明显的优越性,确实不应被忽视。有了计算机,也不能丢掉算盘,幼儿教育还得要学写字、算数。浙江省一批聋哑人学了珠心算,其中不少人当了财会人员;有些弱智儿童数概念长期不能形成,学习珠心算后,计算能力大大提高。由此看来,聋哑人、弱智儿童学习了珠心算,职业素养和能力大有改  相似文献   

11.
《珠算与珠心算》2010,(5):47-47
(2010年8月27日)为确保珠心算教育质量,提升开发儿童智力水平,推进珠心算事业健康发展,根据黑龙江省珠算协会珠心算教师任职资格规定,经学习培训合格,两年以上实验教学评估合格和参加珠心算全省开智鉴定验收合格,王博等155名教师已具备从事珠心算教学资格,  相似文献   

12.
珠心算与数学教学整合的目的,是通过提高数学教学效率,进而达到开发学生智力,提高综合能力。科学实验证明,珠心算与小学数学整合这一教学行为,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脑的发展和认知能力的提高。整合教学离不开教师的教学指导和学生的大量练习,信息技术应用其中,对解决学生学习珠心算数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供了可能性。本文结合珠心算与小学数学整合内容,分析了小学生学习珠心算数学的心理特征;讨论了利用信息技术能够提高珠心算与数学整合的课堂教学质量和加速提升数学核心素养;促进珠心算与数学整合教学的模式改革和珠心算教师专业成长等方面的作用,以及信息技术在小学珠心算数学教育的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山东老年大学珠心算课程开课一个学期,13周的教学实践证明老年人学习珠心算对于手、耳、脑、眼等多器官都有良好运动效果;通过借鉴上海地区珠心算老年教育的先进经验,对未来老年珠心算课程有了初步的规划和展望;通过社会力量创新发展老年珠心算,构建"三位一体"联动发展新模式。  相似文献   

14.
<正>一年级是小学生学习珠心算的起始年级,依据首因效应原理,学生这时形成的学习珠心算的态度对后续二、三年级乃至更高年级学习都会产生影响。积极的首因效应就是要让学生学习珠心算的积极情感态度先入为主,使学生对珠心算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为后续学习注入持久的动力。由于小学一年级学生刚结束幼儿园的生活,处于形象思维为主的发展阶段,性格活泼好动,  相似文献   

15.
珠心算自20世纪80年代初诞生以来,已经历了20余个春秋,在我国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全国有300多万儿童少年在学习珠心算。  相似文献   

16.
珠心算教学的开智作用已得到社会的认可,如何提高珠心算教学的实效性,实现珠算、心算双赢,我经过多年的教研摸索与实践.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小学数学教学中强调数形结合,让学生从直观上体验数学理论。珠心算就从一个侧面解决了小学数学教学中这一重点难点。把珠心算与小学数学内容融合在一起进行教学,不但能够提高孩子们的计算速度,还能更好地完成数学教学任务,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进而挖掘学生的潜力,促其综合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学习珠心算的最终目的在于开发儿童智力潜能。多年来,我始终坚持将珠心算与数学教学有机融合,每次质量检测,我所带的班级数学成绩,均在80分以上,  相似文献   

18.
<正>珠算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传承弘扬珠算文化,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一些小学综合素质教育的发展主流。几年来,弓棚小学始终坚持走特色办学之路,全方位、宽领域、多角度开展活动,因材施教,让学生练就特长。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张扬个性,实现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目标,2012年3月,学校开发校本课程,珠心算教学以其神奇的魅力走进孩子们的课堂。学校利用乡村少年宫开设珠心算社团,多渠道学习,多渠道辅导,多形式活动,多途径展示,不断突破,得到了长足发展。珠心算像一株朝气蓬勃的幼苗在  相似文献   

19.
正在小学数学中,计算占有较大比重,所以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非常重要。珠心算与小学数学课堂融合,不但切实可行,而且还有很多优越性。两者结合,相得益彰,既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又丰富了数学课堂,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效率;既能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掌握一门实用的心算技能,提高计算能力,又能促进学生的智力发育,使其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一、珠心算与小学数学课堂融合的可行性(一)珠心算与小学数学算理相通有人认为笔算和珠算是矛盾的,学生容易产生混  相似文献   

20.
<正>珠心算师资是传承珠算文化,普及珠心算教育的根本保障,抓好师资培养,是推广普及珠心算教育的基础,师资素质、能力,是确保珠心算健康、持续发展的基本要素。加强师资培训,扩大珠心算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师资专业技能,是推广普及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从珠心算师资队伍现状看,由于历史的原因,珠心算教师多是半路改行,一部分是由珠算老师过渡到珠心算教师,一部分是由小学数学教师发展到珠心算教师。再有就是80、90后从小学习珠心算的学生,走入了珠心算教师的行列。在多年的珠心算师资培训过程中,的确会有遇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