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在铝镁氢氧化物上的吸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PHPA)在具有永久正电荷的铝镁氢氧化物(AMH)上的吸附,考察了水解度(α)、pH、离子强度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发现水解度增大,吸附量降低,pH增大,水解度低的样品PHPA1(α=2.4%)的吸附量增大,而水解度高的样品PHPA2(α=10.8%)和PHPA3(α=41.2%)的吸附量降低.电解质使PHPA1的吸附量降低,而使PHPA2的吸附量升高.温度升高,PHPA的吸附量也升高,说明吸附是吸热过程.对吸附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XPS分析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在石英砂上的静态吸附行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部分水解聚丙烯烯酰胺(HPAM)在石英砂表面的吸附量与HPAM浓度的关系,结果表明,HPAM在石英的吸附基本符合Langmuir吸附模式,并且是不完全可逆吸附,XPS分析表明,N/Si原子比基本反映了HPAM在石英砂表面上的吸附量,N1s结合能的升高反映了HPAM和石英砂表面间的氢键作用。 相似文献
3.
聚丙烯酰胺在油砂上吸附量和吸附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聚合物在固-液界面上的吸附对石油开采和环境治理等方面都很重要。因此,前人在此方面已进行了不少研究[1-3]。然而,聚合物的吸附受温度、盐类、pH值等许多因素的影响。到目前为止,聚合物在固/液界面的吸附规律和机理仍是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对分子量很高的聚合物的研究很少。本文用静态法测定了S525聚丙烯酰胺在河南油田S312油砂上的吸附行为。研究了温度、不同盐对吸附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聚丙烯酰胺在硅胶表面上的吸附及其抑制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聚丙烯酰胺(PAM)具有强极性,对硅胶等极性固体表面具有强烈的吸附作用,陈九顺等用4%的NaCl水溶液为淋洗液和Adamson用0.1mol/L的吗啡啉水溶液为淋洗液虽能部分解决硅胶担体对PAM样品的吸附,但他们对吸附的实质问题未进行研究,PAM等高分子化合物在固体表面上的吸附问题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5.
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在多孔介质中的静态吸附研究——水解度对吸附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在多孔介质中的静态吸附研究———水解度对吸附量的影响杨继萍李惠生黄鹏程(北京理工大学化工与材料学院北京10008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北京100083)关键词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水解度,多孔介质,静态吸附聚合物作为... 相似文献
6.
7.
粘度法测定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的分子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 2 5℃、浓度为 1mol L的NaCl水溶液中 ,测定了聚合度 (DP)为 1 48× 10 3~ 3 79× 10 4的聚丙烯酰胺 (PAM)及其水解度 (h)在 0 %~ 70 %之间的部份水解聚丙烯酰胺 (HPAM)的特性粘度 ([η]) .根据聚电解质理论和Kowblansky的研究结果 ,建立了特性粘度 [η]与聚合度DP、水解度h之间的定量关系式 :[η]=0 1113DP0 83 2 9+0 9973DP0 753 1 (1- 0 81h1 2 )h .用该式处理方献数据 ,其平均误差为 13 74% 相似文献
8.
化学驱油过程中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的二级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分子量聚丙烯酰胺水溶液因其显著的增粘作用与粘弹性而在三次采油中得到广泛应用 .多年来大庆油田采用注入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 (HPAM)水溶液驱油 ,实践证明 ,此法可大幅度提高原油采出率[1,2 ] .关于聚丙烯酰胺及其部分水解产物 (结构上等价于丙烯酰胺与丙烯酸的无规共聚物 )的链结构评价及其同高价离子的络合作用已有一些报道 [3~ 6] .在聚合物驱油过程中 ,HPAM水溶液在地下岩层中流动时间较长 ,实验室难以模拟 ,有关 HPAM流经地下岩层后的结构研究尚未见报道 .评价化学驱油油田矿场采出液中 HPAM的链结构 ,并探讨其结构变化机理… 相似文献
9.
采用环己烷及乳化剂EA合成了分子量(■≥1200万)的速溶型、粉状聚丙烯酰胺(PAA),采用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观察了其微细结构,对其速溶性作出了解释。给出了该产品的综合性能数据,与进口样品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0.
经敏化的氨选择气敏电极(NH,3-ISE)由于其测定的高选择性和精密度,较适用于石油开产过程中对聚合物溢流液中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PHPA)浓度的动态监测.试样按凯氏定氮法进行消化处理.在硫酸的作用下,PHPA 分子中的酰胺基转化为 NH ,4离子,于试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调节其 pH 至 11 左右,使NH ,4转化为NH,3 后用 NH,3-ISE 进行检测.适宜的 PHPA 的测定范围为 6.00~45.00 mg·L-1;在此范围内,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 4.1%,几乎所有无机离子对测定无干扰或干扰甚微,但挥发性胺有明显干扰.此法也能用于去离子水及矿泉水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亚砜类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上的吸附I: 硅胶/水溶液界面上的吸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了癸基和辛基-甲亚基亚砜在硅胶/水溶液界面的吸附以及溶液在石英界面的接触角. 研究了温度和pH值对吸附的影响. 吸附等温线似应归入Giles分类的L4型. 饱和吸附层的平均分子面积为27-30A^2. 二个同系物的γ/γ-c/cmc曲线彼此重叠. 吸附温度系数在低浓度范围是负性的在高浓度范围是正性的. 接触角的测量表面吸附使硅胶表面疏水. 从实验结果考虑到吸附过程由二个阶段组成: 一是在低浓度范围由固体表面和亚砜基之间的相互作用, 另一过程是在高浓度范围中, 被吸附的表面活性剂分子及其在溶液中的疏水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测定了15℃和30℃时炭黑自水和环己烷中吸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TritonX-100和Triton X-305的等温线;计算了吸附过程的标准热力学函数;测定了石墨/水/环己烷和石墨/水/空气的接触角与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关系, 分析所得结果,可得结论:在炭黑/水或石墨/水界面上,Triton型表面活性分子形成单分子吸附层,分子以憎水的iso-C8H17C6H4基团附着在表面,而以亲水的聚氧乙烯链伸入水相的方式取向;在炭黑/环已烷或石墨/环己烷界面上,分子是通过聚氧乙烯链吸附到表面上的,当浓度增加时分子在表面可能通过聚氧乙烯链间的相互作用而发生聚集,即可能形成表面反式胶团。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在不同PH、浓度、时间、温度、离子强度和螯合剂的条件下, 用不同浓度的硝酸预处理的氧化铝吸附剂自锌(II)-硫氰酸根配合水溶液中吸附Zn^2^+及SCN^-的特性, 并与自简单锌盐、硫氰酸盐水溶液中的吸附特性相比较, 结果表明配合物体系中的吸附作用不同于非配合物体系, 除了主要以离子交换机理进行外, 还可能在氧化物/水界面上发生配位吸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用精密自动绝热量热计测定了在220-320K范围内, 不同含水量的H2O/NaY吸附体系的热容. 结果表明, 在这些吸附体系的Cp-T曲线上均没有水的固-液相变峰. 这说明即使在饱和吸附的情况下, 水分子仍以单分子层的形态存在于NaY表面上, 它们没有形成聚集态. 此外, 还测定了往饱和吸附的H2O/NaY中再加入不同量水后所组成的H2O/NaY体系的热容. 在这些Cp-T曲线上都出现了明显的相变峰. 所加之水一旦脱出, 则相变峰又消失. 这些水存在于分子筛颗粒之间只与外表面接触. 但仍受分子筛表面的影响. 所以它们的熔化热、熔化温度均比正常水的 相似文献
16.
17.
18.
用计量置换吸附模型研究液-固色谱中的溶质保留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表面物理化学吸附模式为基础, 推导出液-固色谱中溶质计量置换保留模型. 与其他模型进行比较的结果证明本模型为最佳. 提出用参数j作为区别反相色谱和液-固色谱的判据. 相似文献
19.
二氧化硅悬浮体和水解聚丙烯酰胺体系的流变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二氧化硅悬浮体的流变性。在固体含量较少的情况下, 体系呈Newton型;固体含量达到一定程度以后, 产生三维结构, 为假塑性体系。三维结构的固体含量与pH值有关。实验证实, 在等电点(i,e, p)附近三维结构最为疏松。还研究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对悬浮体流变性能的影响。HPAM破坏了二氧化硅粒子聚集体结构, 呈絮凝体结构, 并出现触变性。当高聚物在固体表面覆盖一半时, 具有最大触变性和动剪切力。HPAM的水解度达到一定程度, 由于对固体粒子由“强”吸附转变为“弱”吸附, 固体粒子“屏蔽”了高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出现了负触变性现象。在流动时粒子会脱附, 静止以后又产生吸附, 这种吸附与脱附是产生负触变性的主要原因。HPAM水解过度或用量过多, 均会减弱负触变性现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