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杨东晓 《物理》2013,(10):736-742
李复几,原名李福基,字泽民,江苏吴县人。李复几是第一位出国学习物理学并获得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是中国近代物理学先驱者之一。他早年就读于长沙习武学堂,后入上海南洋公学。1901年,李复几南洋公学中院毕业,获该校奖学金资助,去英国留学,1904年从伦敦大学毕业。1906年,李复几赴德国波恩皇家大学学习,在著名物理学家、大气中氦的发现者H.Kayser指导下,进行光谱学研究。李复几的博士论文完成于1907年1月,题目是《关于勒纳碱金属光谱理论的分光镜实验研究》,主要内容是通过拍摄钠的火焰光谱图来验证P.勒纳(Lenard)提出的火焰中心发射说。为了验证勒纳的理论,李复几在其导师凯瑟尔指导下,在波恩大学物理研究所做了实验研究。他将钠放入两根碳棒电弧之中,用摄谱仪拍下火焰照片。其摄谱仪是当时最好的光谱仪,可以在百分之一秒的曝光时间内拍下清楚的铁弧光谱。李复几拍摄了大量照片,即使以高倍放大镜在毛玻璃上观察,也没有看到中空火焰的形状,甚至连一丝痕迹都不存在。李复几又进一步采用加大光圈或延长曝光时间的方法,通过反复实验发现:"加大一倍光圈,第一副线系谱线的图像和正常光圈时主线系一样大;再加大光圈,第一副线系的图像还可以大于最小光圈时主线系的图像。"因此,李复几得出结论:火焰图像大小实际上是与其强度相关的。最后,李复几在论文中断言:"我相信,这足以证明勒纳关于光弧由大量相互包裹的中空火焰组成、每一个都是一个发射中心,每个中心发射一个线系的假说是不正确的。"同时他也分析了勒纳假说产生错误的原因。波恩大学认为李复几的论文做得非常优秀。勒纳因阴极射线的实验研究于1905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是当时德国物理学大权威,后来成为20世纪科学领域的主将的爱因斯坦曾于1903年提出申请要做他的助手,被他拒绝。这样一位物理大师所建立起来的理论,却被一个年仅25岁的中国青年人所推翻,足见我国第一位物理学博士出手不凡。然而,令人遗憾的是,除了其博士论文扉页上关于求学经历等少量信息外,其余关于李复几的生平鲜有人知。李复几回国后从事何职业,何年而卒?没有人知道他的行踪。就连他的儿女,也不知道父亲是一位怎样的人。在上海交大发掘出的历史材料基础上,2007年起,李复几的儿子——82岁的李正修决定寻找父亲的踪迹。他凭着自己对父亲的一点记忆,并综合亲属访谈,进行了调查研究。李复几(1881-1947年)几年来,李正修分别给武汉、萍乡、南京、自贡等有关单位和人士写信,请求帮助查找有关父亲的情况。他参照相关历史档案,文字资料等等,补充了父亲在四川自贡盐井工作和生活直到病逝的大致情况。他深深感谢给予各种帮助的单位和个人。虽然李复几回国后没能继续在国外的研究工作,但他与其他几位中国早期物理学者首开中国人研究物理学之先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来者,成为中国近代物理学发展史的"起点"人物。本刊转载杨东晓记者于2012年第8期在《看历史》上发表的《物理学史上失踪的中国人》,让更多的物理学者了解我国第一位物理学博士李复几的生平和对物理学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郑杭 《物理》2007,36(11):868-868
上海交通大学和德国波恩大学于2007年10月10日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隆重集会,纪念中国首位物理学博士李复几毕业100周年.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院士与波恩大学校长Matthias Winiger教授出席纪念会并致辞.波恩大学向上海交通大学赠送李复几博士学位论文的副本和博士学位证书的副本.  相似文献   

3.
丁铎尔(旧译田大里,John Tyndall,1820-1893)。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英国物理学界的中心人物之一.他在热辐射和磁性材料等领域卓有建树;他的优秀的科学讲座闻名于世;他的众多著作风靡欧洲各国,并传至美国、日本、印度和中国.在中国清朝末年的洋务运动中,他的三部著作《声学》、《光学》和《电学纲目》相继传入中国.这三部著作最早在中国较为系统地介绍了近代声学、光学和电磁学.下面对丁铎尔的生平及上述三部物理学译著作一扼要介绍. 一、丁铎尔生平及主要的物理学贡献 丁铎尔1820年8月2日生于爱尔兰[1].幼年时在家…  相似文献   

4.
 1914年李耀邦以《以密立根方法利用圆体球粒测定e值》论文,获得美国芝加哥大学物理学博士,成为中国第一位物理学博士.他的成功,标志中国现代物理科学的诞生.1917年北京大学在国内率先设立物理学系;1919年丁西林从英国回国,长期主持该系工作;1920-1925年颜任光任该系教授,创办上海大华科学仪器公司.1922年饶毓泰创办南开大学物理系,同年胡刚复创办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改为东南大学)物理系,还首次在国内建立物理学实验室,培养一大批包括严济慈、吴有训、赵忠尧等在内的物理新人.  相似文献   

5.
美国物理学会于1984年3月26日至30日在密西根州底特律市召开(凝聚态)年会,其中物理学史分会于28日晚上举行.会议主席洪德森(L.Hoddeson)博士(女),简述了国际固体物理学史研究进展;麻省理工学院史密斯(C·S·Smith)教授回顾了固体物理学有史以前的情况;物理学会物理学史中心主任伟尔特(S.Weart)博士介绍了1930到1960年间固体物理团体的形成过程;依里诺衣大学辛姆柏斯基(K·Szymbor-ski)博士演讲了实验与理论的发展概况;他们的发言引起了与会者的兴趣. 中国复旦大学校长著名固体物理学家谢希德教授也参加会议.美国物理学会暨物理学史分会…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近代物理学史上,最早的物理学论文是什么内容,作者是谁,早在什么时候?本文对此作一简略介绍,以飨读者. 一、1881年徐寿的声学短文 最早在国外杂志上发表的有关物理学内容的文章,大概要算1881年徐寿(1818—1884)在英国《自然》(Nature)周刊上发表的声学短文. 管口校正问题是中国历史上音乐家和数学家争论的一大难题.两支成倍半关系的律管能否八度和谐,历代有关著述汗牛充栋.明代王子朱载■提出,两支成八度和谐的律管,其长度不能成倍半关系,而必需将半长管缩短长度或减少内径.徐寿对此作了实验验证,并且发现成八度和谐的同径律管,其长…  相似文献   

7.
关洪 《物理》2004,33(6):458-460
评述了阿伯拉罕·派斯的生平及其在理论物理学和物理学史上的贡献 ,介绍了他的著作InwardBound的新出版的中译本《基本粒子物理学史》 .  相似文献   

8.
 42年前,周培源先生在中国物理学会首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开幕词中指出:“在旧社会里,我们受到帝国主义文化侵略的影响是很深的,许多人可以说出外国物理学家生平的小故事,但很少知道墨子在几何光学上的发现,也很少知道指南车和火箭的发明……要肯定我们祖先在物理学上有伟大的贡献.”“中国物理学工作者的业务努力是有成果的;在整个物理学的发展中,中国物理学工作者的贡献也有它一定的地位,值得我们感觉到骄傲.”  相似文献   

9.
《光谱实验室》2007,24(1):109
密立根1891年毕业于奥柏林学院。主修希腊语,对物理学仅略感兴趣。然而在毕业之后改变了志向,他在中学教了几年物理,便决定攻读物理学硕士学位,从此深深爱上了这门学科。后来,在浦品等人的指导下,于1895年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物理博士学位,是该大学造就出来的第一名博士。他以博士身份赴德国工作,归国之后,1910年被芝加哥大学聘请为教授,在该校与迈克尔孙合作。1906年,密立根开始测定单一电子上的电荷大小。  相似文献   

10.
正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核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由原四川大学、原成都科技大学、原华西医科大学与物理相关的系所及教研室于2001年7月合并组建而成。其中,原四川大学物理系于1926年建立,是全国最早建立的物理系之一,并先后孕育、发展出了学校的无线电电子学、光电技术和材料科学等学科,培养了包括4位两院院士在内的近万名物理学专门人才。学院现设有三个系(物理学系、核工程与核技术系、微电子学系)、两个研究所(原子核科学技术研究所、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所)、两个教学中心(基础物理教学中心、基础物理实验教学中心)。现有教职员工202名,其中院  相似文献   

11.
 玛丽亚·戈伯特·迈耶,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本文记述了她的生平以及在受到歧视几十年里对科学的执着追求.为当代物理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成为世界妇女的楷模.  相似文献   

12.
<正>作为一位著名的核物理学家,王普曾在核物理学发展的早期作出了贡献,特别是在美国工作期间,他与俄罗斯裔物理学家伽莫夫有一段交往,在此作一简要的介绍。并且,今年正值王普先生诞辰120周年,特此写下这些文字作为对他的纪念。1.生平王普(1902~1969)(图1)是山东省沂水县南乡人,于1928年拿到北京大学物理学的学士学位后,  相似文献   

13.
<正>打哈欠在成年人中有感染性,对婴儿则毫无影响。美国佐治亚昆内特学院(Georgia Gwinnett College)副教授  相似文献   

14.
《大学物理》2006,25(9):F0003-F0003
华中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源于华中大学1903年创立的理学院物理系,历经百年,经过几代学人的共同奋斗,已发展成为具有基础理论研究优势、工科应用研究亮点的特色学院。学院拥有教育部批准挂牌的国家理科(物理学)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物理学博士后流动站、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主要在理论物理、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凝聚态物理、光学、无线电物理、原子与分子物理、天体粒子物理二级学科招收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以及电子科学与技术(工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主要在电路与系统、物理电子学、电磁场与电磁波二级学科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拥有物理学科教学论(教育学)、天体物理(天文学)、材料物理与化学(工学)、通信与信息系统(工学)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拥有湖北省重点学科“理论物理”、“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湖北省重点实验室“高能物理实验室”、“湖北省教育信息化研究中心”。挂靠学院的单位有中南地区理论物理学术交流中心。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设有物理学系、电子与信息工程系、粒子物理研究所、纳米科技研究院、湖北省教育信息化研究中心和信息资料中心。学院还设有复杂性科学研究中心、数字空间研究所、天体物理研究所、应用物理研究所、物理教育研究所、光电集成技术研究中心、电子与计算机研究所等科研机构。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拥有物理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三个本科专业。国家物理学基础科学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班(择优保送硕博连读)学生主要从这三个专业中选拔。学院培养的学生综合素质高、科研能力强。1999年,96级基地班受到教育部、团中央联合表彰,被评为“全国先进优秀班集体标兵”。  相似文献   

15.
一百年前1),德国物理学家赫兹在实验上发现了电磁波.这是物理学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人类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因为它确定了麦克斯韦电磁理论的正确性,开辟了物理学的新领域,也为电磁波的应用打开了大门,导至了无线电通信和电视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生活.为了纪念这一重大发现的一百周年,我们在这里对赫兹生平和他发现电磁波的经过,作一简单介绍. 一、赫兹生平简介 赫兹(Hertz,Heinrich Rudolf)于 1857年2月22日生于德国汉堡的一个比较富裕和有文化的家庭里.他六岁上小学,成绩优秀,名列第一.他爱好做实验,十二岁时家里给了他一些木工工…  相似文献   

16.
 吴大猷先生,1907年9月29日生于广东,于2000年3月4日在台北逝世,享年93岁.海内外的华人物理学工作者无不为失去了一位对物理学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的中国现代物理学的先驱而感到十分悲痛.吴大猷教授学识渊博,学术造诣精深,是国际上著名的物理学家.他1929年毕业于南开大学,1931年赴美国密歇根大学在塞缪尔·高德斯密特(SamuelA.Goudsmit)教授的指导下,从事研究工作,1933年取得物理学博士学位.他有关重元素的工作指出了自然界存在超铀元素.他1934年27岁从密歇根大学学成回国,到北京大学任教授,是中国历史上最早获得美国大学物理博士的三人之一.  相似文献   

17.
198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给了美国实验物理学家菲奇(V·Fitch)和克罗宁(J·Cronin).下面是这两位物理学家的简历.菲奇·维尔·洛格斯登(Fitch Val Logsdon) 1923年3月10日生于内布拉斯加.1948年在麦克迪尔大学获工程学士,1954年在哥伦比亚大学获物理学博士.1946—1947年在洛斯阿  相似文献   

18.
瑞典皇家科学院于1992年10月宣布,1992年诺贝尔物理奖单独授于法国物理学家乔治·恰帕克(GeogesCharpak)教授,表彰他多年来在粒子探测器方面,特别是在多丝正比室的发明和发展方面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恰帕克1924年8月1日生于波兰.他在1955年获得巴黎法兰西学院的物理学博士学位,1959年以来一直在瑞士日内瓦的欧洲核子中心(CERN)工作.在CERN,他发明了多丝正比室,最早的开创性工作发表在1968年.在这一新型的探测器中,恰帕克采用了现代电子学技术,并把探测器直接联通计算机采集数据.同原有记录带电粒子径迹的照相方法相比,新探测器在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9.
<正>《物理学报》原名《中国物理学报》,创刊于1933年,至今已走过了90年艰难而光辉的历程.它是我国最早创刊的几种科技期刊之一,到现在,《物理学报》(以下简称“学报”)已成为我国物理学界最具有权威性的综合性中文学术期刊之一,发表文章的内容涵盖物理学各个学科及其交叉学科. 90年来,历届学报主编、副主编、编委和编辑部人员认真地执行办刊方针,  相似文献   

20.
招生招聘     
《物理》2022,(2)
南京大学物理学院诚聘海内外优秀人才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是我国高等院校中创立最早的物理学科之一.百年来.追求卓越.名家辈出,为我国物理学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成为我国最有影响的物理学科之一。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7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7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5人.现有"物理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