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胡升华 《物理》1997,26(10):631-636
结合大量第一手资料,对原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的工作作了全面评介。30年代初,物理学研究在中国还几乎是空白,严济慈在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倡导一心一意做研究的精神,立志在中国作出真正的物理学研究成果,在短短的20年间,该所发表研究论文近百篇,成为国内最活跃的物理学研究机构之一,为物理学在中国的植根作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20世纪20~30年代,是中国近代物理学发展的本土化时期,成立了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和镭学研究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一些著名高校也先后建立了物理研究机构,并且开展了具有一定水平的科学研究,从此结束了单纯的引进或传播,开始比较系统的物理学研究。这标志着中国物理学研究体制的形成。中国这一时期的物理学科带头人已经基本俱备,在20世纪30年代,不少中国物理学家受到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的指导,如居里夫人指导施士元(1929~1933年)、卢瑟福指导张文裕(1935年)、布拉格指导余瑞璜(1935年)、劳伦斯指导吴健雄(1936年…  相似文献   

3.
正编者按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物理所")前身是成立于1928年的国立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和成立于1929年的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1950年在两所合并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1958年9月30日启用现名.物理所是以物理学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性研究机构,研究方向包括凝聚态物理、光物理、原子分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软物质与生物物理、凝聚态理论和计算  相似文献   

4.
20世纪20~30年代,是中国近代物理学发展的本土化时期,成立了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和镭学研究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一些著名高校也先后建立了物理研究机构,并且开展了具有一定水平的科学研究,从此结束了单纯的引进或传播,开始比较系统的物理学研究。这标志着中国物理学研究体制的形成。中国这一时期的物理学科带头人已经基本俱备,在20世纪30年代,不少中国物理学家受到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的指导,如居里夫人指导施士元(1929~1933年)、卢瑟福指导张文裕(1935年)、布拉格指导余瑞璜(1935年)、劳伦斯指导吴健雄(1936年)、约里奥-居里夫妇指导钱三强(1937年)、密立根  相似文献   

5.
1988年的6月9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迎来了六十周年华诞.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的前身是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和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新中国诞生后,上述两院物理研究所于1950年8月正式合并为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1958年更改为现名. 在所庆日中,数百名曾在这里工作过的老中青科技工作者、管理干部和工人,与所里的全体职工欢聚一堂,忆昔抚今,共同庆贺我国最早创建的物理学研究园地的发展壮大.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所长杨国桢在庆祝会上作了题为“努力建设具有国际水平的开放型研究所”的讲话.中国科学院院长周光召和我国著名物理学家…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的前身是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和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建国初期合并后曾命名为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1958年10月改为现名.物理所是以研究物理学基础与应用基础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性科研机构.目前主要研究领域有:凝聚态物理与材料、激光物理、原子分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和理论物理,以及激光、电子技术等,并按上述学科成立相应的学术片.等离子体物理物理所等离子体物理研究始于1958年,目前正在运行的实验装置有托卡马克CT-6B和场反角收缩装置FRP-1.  相似文献   

7.
赵岩  陈伟  王玉鹏  孙牧 《物理》2008,37(6):363-371
1 引言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是我国最早成立的国立科研机构之一,其前身是1928年6月成立的国立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和1929年9月成立的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新中国诞生后,中国科学院将两所接收,1950年8月正式成立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1958年10月更名为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相似文献   

8.
胡升华 《物理》2015,44(10):688-691
中国国内的物理学高等教育始于民国初年(以1913 年北京大学开办物理学门为标志),国内的物理学研究则始于20 世纪20 年代后期。中国物理学初创时期有三条很显著的发展轨迹:第一条是清华大学物理系培养栋梁之才,着眼于“提高”的轨迹:有叶企孙、吴有训的长期经营,稳定的庚子赔款办学经费,强大的师资、高质量的生源及填补学科空白的精心设计;第二条是燕京大学物理系心怀苍生, 着眼于“ 普及” 的轨迹:谢玉铭(谢希德院士的父亲)、班威廉(William Band) 的长期经营, 稳定的教会办学经费,以宗教的热忱、服务大众的理想,进行有效的播种;第三条是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的轨迹,开辟研究道路,让物理学研究从无到有:严济慈的长期经营,研究人员心无旁骛,一心一意做研究,能做什么就做什么。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汪承灏教授最近获得第五届饶流泰物理奖,1997年8月24日在京举行了授奖。为纪念我国物理学界老前辈胡刚复、饶阔泰、叶企孙、吴有训四位先生在开创我国物理事业和建立中国物理学会所作出的卓越贡献,为鼓励在发展中国物理事业,在科学技术上作出突出贡献的中国物理学工作者,中国物理学会设立了”胡刚复、饶统泰、叶企孙、吴有训物理奖”。其中的饶网泰物理奖是授予在光学、声学、原子和分子物理方面作出突出贡献者.该奖项每两年评选一次,每次一般评选一人一项。这次汪承团教授是以”对压电晶体中弹性波场和力学振动…  相似文献   

10.
 中国著名物理学家卢鹤绂,字合夫,1914年生,1932年考入燕京大学理学院,1936年获物理学学士学位,同年9月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研究院留学,1939年获硕士学位,1941年获博士学位,同年8月回国,历任中山大学、广西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教授,还担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副所长、上海物理学会理事长、中国物理学会理事、物理学名词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相对论天体物理学会理事、中国科学院物理学数学学部委员、  相似文献   

11.
中国医学物理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逸民 《物理》2007,36(1):51-54
医学物理(medical physics,MP)是把物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应用于人类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保健的一门交叉学科,是物理学与医学实践相结合的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它是研究人类疾病诊、治过程中的物理现象,并用物理方法表达这种现象.医学物理包括放射肿瘤物理(rsdiation oncdogy physics,ROP)、医学影像物理(medical imaong physics,MIP)、核医学物理(nuclear medicine physics,NMP),其他非电离辐射如核磁、超声、微波、射频、激光等物理因子在医学中的应用,和保健物理(heath physics,HP)等分支内容.医学物理学和生物医学工程学(biomedical engineefing,BME)是一对栾生的兄弟学科,分别从物理学的角度(前者)和工程学的角度(后者)研究人类疾病诊断、治疗及健康保健过程中的生命现象和采取相应的物理措施和工程手段。医学物理学与物理医学(physical medicine,PM)是完全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物理学的分支,后者是医学的分支.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医学物理学有了很大的进展,推动了中国现代放射肿瘤学、核医学和医学影像学的发展;成立了自己的学术组织,并成为国际医学物理组织(IOMP)的成员国组织.随着中国逐步奔入小康社会,为适应人民大众对健康的需求和现代化医院发展的需要,中国医学物理应该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12.
彭桓武 《物理》2005,34(6):392-394
值此庆祝世界物理年之际,请允许我谈谈我对物理学和理论物理的理解.2004年6月10日联合国全体会议作出决议将2005年定为“世界物理年”.决议指出:“物理学是认识自然界的基础,物理学是当今众多技术发展的基石,物理教育为培养人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科学基础;并指出爱因斯坦在1905年的几项重要发现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它高度评价物理学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以及提高人的科学素质等方面的基础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了促进物理学史研究和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拟定今年十月份以前编写《中国物理学史文集》 该文集由科技大学副校长钱临照先生主编,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前物理所所长陆学善先生任顾问.一月十九日,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召开了京区物理学史工作者会议,讨论如何编写《中国物理学史文集》等问题. 在粉碎“四人帮”以后,许多物理学史专职人员和爱好者纷纷要求加强物理学史研究工作,总结我国物理科学发展的历史经验,正确评价我国物理学家,为四个现代化服务.根据这次与会同志的许多宝贵意见,《中国物理学史文集》将以中国历代物理科学…  相似文献   

14.
《物理》2007,36(12):I0001-I0004
施士元先生(1908—2007)是我国杰出的物理学教育家和核物理学研究先驱,他于1929年进入法国巴黎大学镭研究所,在居里夫人指导下从事核谱学研究.是居里夫人为中国培养的唯一的一名物理学博士。施士元先生是我国最早从事核谱学研究的学者。他1933年回国后.受聘于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前身),从此在南大执教50多年,先后任物理系教授、系主任,是南京大学核物理和金属物理学科的开创者。施先生热爱祖国,热爱科教事业.热爱物理学,为我国物理学教学事业兢兢业业、勤奋刻苦地贡献了一生.为祖国培育出一大批优秀物理学人才。2007年9月28日,施先生走完他多彩的百年人生,在南京安详逝世。施先生虽然已经离去,但他诲人不倦、平易近人.淡泊名利.不求闻达的高贵品质将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中.他为我国物理学发展所做出的宝贵贡献将永不磨灭。为永久纪念施士元先生的功绩.本刊特约施先生的多位学生、同事撰文.刊出此缅怀专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孙小礼 《物理》2006,35(6):514-516
原北京大学物理学教授郭敦仁先生,是为我国物理学教学和人才培养作出重要贡献的的理论物理学家,于2000年逝世,为了纪念他,本刊去年(2005年)约请与郭先生一起工作过的孙小礼、钟毓澍二位教授撰写了纪念文章,计划在郭先生逝世5周年之际刊出,因故延至本期,中国物理学会为纪念2005年世界物理年出版的系列图片《推动人类文明与进步的物理学》结束语中指出:“现代物理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仅有100多年的历史,一代又一代的中国物理学工作者,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和攀登,为现代物理学在在中国的生根、发芽和成长献出了全部精力,奠定了我国物理学教育、研究和应用的基础,为国家的繁荣富强、为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郭敦仁先生便是这些人中普通而又杰出的一位,他为中国物理学教育水平提高所作出的贡献,当为后人永久纪念,为了促进我国物理学的发展,《物理》杂志“物理学史和物理学家”栏目欢迎有更多表彰我国物理学教育工作者功绩的来稿。[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杨国桢 《物理》2004,33(10):778-779
由湖南教育出版社近年出版的《中国物理学史大系》(以下简称《大系》)摆在案头,极为显目.这是一套重在中国古代的科学史丛书,其名为物理学史,实则涵盖了与物理学相关的各方面知识,除了其中一卷《近代物理学史》即20世纪中国物理学史之外,其余各卷都是叙述中国古代物理学知识及其历史发展的.包括有  相似文献   

17.
邵立勤  马俊如 《物理》1992,12(6):347-354
当代高技术的发展揭开了世界科技史上新的一页.本文以六大高技术群(能源技术、材料技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为线索,综述物理学对高技术发展的巨大影响.事实证明,物理学建立的新的概念和方法以及为物理学研究所发展起来的各种特殊条件和测量手段不仅大大深化了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而且为技术和工程科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物理学的研究成果源源不断地在高技术发展中得到应用.而高技术的发展又对物理学提出层出不穷的研究课题.因而,大力加强物理重大前沿课题研究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82年中国物理学会成立五十周年之际,《物理》杂志1982年第8期和第11期登载了一批纪念我国物理学界前辈的文章.《燕京大学物理系的变迁》一文第11期中,提及谢玉铭先生在抗日战争前在燕京大学担任物理系主任培育青年的事迹.1982年谢先生还健在台湾.不意不久前从海峡对岸传来噩耗,谢先生于1986年3月20日辞世.感伤之余,不禁回忆起我和谢先生昔年的交往陈迹,以及三十年代北京(当时称北平)物理学界的一些情况. 1931年,我初到北平,在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工作.当时北平远离政治中心的南京,地处宁静,不少大学和研究所都设在这里,它是学术界人士汇…  相似文献   

19.
太阳物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景秀 《物理》1998,27(11):651-659
简要地介绍了太阳物理学研究的内容、方法和目标,着重评述了近年太阳物理学的研究进展,包括中国太阳物理研究的现状和成就,指出未解决的主要科学问题和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同志们: 为纪念我国物理学界四位老前辈胡刚复、饶毓泰、叶企孙、吴有训在开创我国物理学事业和建立中国物理学会所作出的卓越贡献,为鼓励在发展中国物理学事业,在科学技术上作出突出贡献的中国物理学工作者,中国物理学会设立了“胡刚复、饶毓泰、叶企孙、吴有训物理奖”.它包括不同方面的四种奖:胡刚复物理奖奖给在实验技术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饶毓泰 物理奖奖给在光学、声学、原子、分子物理方面 作出突出贡献的;叶企孙物理奖奖给在凝聚态 物理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吴有训物理奖奖给 在原子核和粒子物理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 第一届胡刚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