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通过双螺杆挤出机熔融共混制备了阻燃PA66/二乙基次磷酸铝(ADP)复合材料,采用极限氧指数(LOI)、垂直燃烧(UL94)测试、锥形量热仪(Cone)等研究了PA66/ADP材料的燃烧性能,同时还通过拉伸、弯曲强度测试考察了PA66/ADP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表明:ADP添加量为8%时,该体系达到了UL94V-0级,LOI值由25. 3%提高到30. 2%. PA66/ADP材料的热释放速率峰值由1 168 k W/m2下降到535 k W/m2,添加ADP能够显著地增强成炭率,增强隔热作用.  相似文献   

2.
PP/PA66原位复合材料的增强和增韧效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挤出 拉伸 注塑法制得了增强又增韧的PP PA66原位复合材料 ,以未经拉伸的普通共混材料作对照 ,研究了PA66质量含量 (cd)对材料相形态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结果表明 ,当cd 由 0 %增至2 0 %时 ,原位形成的PA66纤维数量增多 ,纤维直径及其分散性以cd =1 5 %为界先减小后增大 ,残留的PA66粒子数也增多 ;纤维数量的增多和纤维网络的发展导致材料冲击强度持续增高 ;纤维及粒子对基体的增刚作用使材料杨氏模量增高趋于极限值 ;受分散相对基体增强效应和两相弱粘结界面缺陷效应的综合影响 ,材料的拉伸强度以cd =1 5 %为界先增高后降低  相似文献   

3.
基于纳米羟基磷灰石溶胶的nHA/PA66复合粉体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开发了一种新的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nHA)/聚酰胺66(PA66)复合材料的方法。先用明胶包覆nHA棒状颗粒,再将其制备成以N,N-二甲基乙酰胺和甘油的混合液为溶剂的稳定溶胶。当nHA溶胶与PA66溶液混合时,相同的酰胺基团保证了二者之间良好的共混相容性,成功制备了nHA/PA66复合材料。X射线衍射(XRD)、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FTIR)、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能谱分析(SEM-EDS)以及差热分析(DTA)和热重分析(TG)等表征了产物的形貌、结构及成分分布。结果表明:明胶对nHA颗粒具有显著的化学包覆作用,使nHA溶胶与PA66溶液得以均匀混合,均匀分布在PA66基体中,二者以氢键结合为一体。  相似文献   

4.
通过提高双螺杆挤出机螺杆转速的方法,研究了熔融挤出过程中高剪切应力对马来酸酐(MAH)官能化三元乙丙橡胶(EPDM)与高密度聚乙烯(HDPE)共混物的接枝率、熔体流动速率及凝胶含量的影响.随着双螺杆挤出机螺杆转速的增加,强烈的机械剪切应力引发EPDM/HDPE共混物大分子链的断链反应形成大分子自由基,从而引发接枝反应制...  相似文献   

5.
利用三角形排列三螺杆挤出机(triangle arrayed triple-screw extruder,TTSE)低温原位拉伸直接挤出制备了聚丙烯/聚己二酰己二胺(PP/PA66)原位微纤复合材料.通过三螺杆挤出机内部高强度的剪切-拉伸流场,研究了不同工艺参数如PA66含量、加工温度和螺杆转速下原位微纤复合材料中纤维的直径和长径比,并分析微纤长径比对复合材料动态流变性能的影响,且着重探究微纤长径比对凝胶点形成的影响.形貌分析结果显示,工艺条件极大地影响了微纤形貌,且PA66微纤长径比随分散相含量和螺杆转速的提高逐渐增加;动态流变数据说明,随着微纤长径比的增加,复合材料低频下的储能模量明显提高且比纯PP要高,同时,低频下的损耗角正切值降低且变化趋于平缓,而Cole-Cole圆半径显著增大,此时微纤复合材料表现出类凝胶的流变行为;原位微纤自缠结形成凝胶网络,微纤长径比越大,形成临界凝胶网络所需的PA66微纤含量越低,当长径比为210时,形成凝胶点时微纤含量仅3.80 wt%.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磺化间规聚苯乙烯磺酸锌盐(SsPS-Zn)的增容作用以及sPS/PA6/SsPS-Zn三组分塑料合金的力学、热学性能和微观形态结构。结果表明:SsPS-Zn的加入明显地改善了sPS/PA6二组分合金的力学性能,在sPS/PA6/SsPS-Zn重量组成为80/20/5时,合金冲击强度最大,为14.2kJ/m^2。DMA和SEM结果表明,SsPS-Zn在合金中起到了降低微相尺寸和加强相间界面粘结的作用,可显著提高sPS和PA6两组分间的相容性,FTIR研究表明SsPS-Zn的磺酸锌基团和PA6的酰胺基之间存在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7.
PET/PA66/液晶共聚酯酰胺共混体系的流变性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SEM1、热偏光显微研究了聚对苯二甲乙二酯(PET)/聚酰胺66(PA66)/热致液晶共聚酯酰胺(LC30)三元共混物的形态结构;利用Instron3211型毛细管流变仪研究了共混物的流变性能,结果表明:PET/PA66/LC30共混物为一热力学不相容的多相聚合物体系,LC30的加入提高了PET/PA66的相容性,有效地改善了PET/PA66共混物的流变性能,PET/PA66/LC30三元共混  相似文献   

8.
SMA/蒙脱石纳米复合材料增容PA6/ABS共混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原位插层法制备苯乙烯-马来酸酐交替共聚物/蒙脱石(SMA/MMT)纳米复合材料增容PA6/ABS共混体系,并与SMA及MMT的增容效果进行比较,运用TEM、SEM、DSC及XRD研究了增容剂SMA/MMT及MMT的增容机理.结果表明,采用SMA做增容剂,体系机械性能下降;MMT可使体系拉伸强度提高,但冲击强度下降;采用SMA/MMT纳米复合材料做为增容剂,可提高共混体系的强度及韧性.TEM、XRD、DSC及SEM研究结果表明,PA6/ABS/(SMA-MMT)体系中MMT主要分布于两相界面处,ABS及PA6分子链可进入MMT层间,形成类似于共聚物结构,起到增容剂的作用,从而降低分散相粒径,增加两相界面作用力,有利于体系力学性能的提高.PA6/ABS/MMT体系中MMT主要分布于连续相PA6中,虽然对分散相粒径影响较小,但增强了PA6相强度,使得体系力学性能提高.  相似文献   

9.
赵才贤  张平  许福  姜勇  王霞瑜 《应用化学》2008,25(9):1042-0
PA6;SiO2;环氧树脂;原位聚合;纳米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10.
PP/PP-g-MAH/PA6共混物结构与可纺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DSC、SEM、纺丝成形等手段研究了增容剂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 (PP g MAH)对聚丙烯 聚酰胺 6(PP PA6 )共混物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共混物呈典型海岛型两相结构 ;增容剂PP g MAH与PA6之间的在位反应改善了PP PA6共混体系的相容性 ,使共混物中PA6的热结晶峰消失 ,PP的结晶生长速率和成核速率降低 ,可纺性提高  相似文献   

11.
PTW对PA1010/PP共混物的增容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增加聚酰胺1010/聚丙烯(PA1010/PP)共混物的相容性,提高共混物的力学性能,采用一种新型的反应型增容剂乙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PTW)进行增容,通过扫描电镜(SEM)、力学性能、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差示扫描量热(DSC)测试,研究了PTW对PA1010/PP共混物的增容作用.结果表明,随着PTW的加入,共混物的相区尺寸明显变小,当PA1010/PP/PTW质量比为70∶30∶7时,分散相尺寸细小而均匀,表明PTW有较好的增容作用.FTIR结果表明,PTW上的环氧基团和PA1010在熔融共混中发生了化学反应.DSC研究结果表明,PA1010的结晶温度随PTW的加入而降低,说明PTW对PA1010结晶有抑制作用.另外,PTW的加入使PP的结晶温度下降,当PTW质量分数为5%时出现2个结晶峰,即出现异相成核结晶和均相成核结晶,PP均相成核结晶的出现从另一个方面说明,在PA1010基体中分散相PP尺寸非常细小.当PTW质量分数为7%时共混物的力学性能最佳,干态冲击强度达到13.93kJ/m2,是未加增容剂时的2倍,拉伸和弯曲性能基本不变.PTW的增容机理在于其分子链中的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能与PA1010发生化学反应,而乙烯链段与PP有较好的亲和性,从而降低界面张力,减少相区尺寸,大幅度提高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2.
PA6/CaCl_2复合物的络合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负离子淤浆聚合制备了高相对黏度的聚酰胺6(PA6)粉末料,将其加入氯化钙甲酸溶液中制备不同的PA6/CaCl2单位链节摩尔比络合溶液.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红外分析方法研究了PA6/CaCl2复合物的络合机理.结果表明,复合物中钙原子与聚酰胺6分子链上的羰基氧原子发生配位作用,破坏了PA6本身的氢键,释放出自由NH,而氯离子则与NH形成氢键.同时通过电导率测试推测氯化钙与酰胺键之间的配合形式为四配位或者六配位.  相似文献   

13.
PSt-b-PEO增容PA6/PS共混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动态力学方法(DMA),形态学方法(SEM),研究了PSt b PEO存在下尼龙6(PA6)/聚苯乙烯(PS)共混体系的相容性.研究表明,PA6和PS的简单共混体系,分散相相畴尺寸大,相界面清晰,断裂面光滑,呈脆性断裂,相容性极差,属不相容体系.而加入少量PSt b PEO后分散相尺寸变小,界面层变厚,界面粘结力增强,表现出韧性特征.  相似文献   

14.
PP/尼龙66/聚碳酸酯/ABS共混高聚物的SEM样品制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PP/尼龙66/聚碳酸酯/ABS共混高聚物的扫描电子显微镜样品制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实验,探讨了出该材料最佳的样品制作条件。  相似文献   

15.
通过在经处理的不锈钢网(SSM)上逐层电纺制备了简易有效的聚酰胺66/聚丙烯腈/聚醚砜(PA-66/PAN/PES)复合纤维过滤材料.材料中间层采用以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溶剂的PAN/PES共混聚合物电纺而成.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和比表面积测试结果表明, 在相同纺丝条件下PES量的增加有利于减小纤维直径, 增大膜的孔隙率.同时, 通过拉伸实验测量了未带有SSM的膜的机械性能(5.857 MPa).利用PES的良好疏水性, 过滤膜表面具有相对良好的疏水效果, 接触角约为130.58°.在样品厚度尽可能相等的情况下, 通过对实际空气环境中0.3~5 μm的颗粒进行截流测试发现, PAN/PES-3的过滤效率达到且大于99%.通过机械振动和空气反吹考察了过滤膜的再生性能.此外, 还通过使用喷雾喷涂SSM研究了防分层过滤介质的基质.  相似文献   

16.
Blends of polyphenylene sulfide (PPS) containing trace amounts of branching and/orcross-linking in chain and Polyamide-66(PA-66) have been prepared by melt blending. Therheological behavior of PPS/PA-66 blends has been studied by means of capillary rheo-meter, and compared with PPS. The effects of shear rate, shear stress and temperature onthe flow of PPS/PA-66 blends and PPS are discussed. The non-Newtonian indexes andthe activation energies of viscous flow are obtain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pparentviscosity of PPS/PA-66 blends is not sensitive to shear rate and stress, but decreases withthe elevation of temperature. On the contrary, the apparent viscosity of the PPS decreasesobviously with the increasing of shear rate and shear stress, but it is increased by theelevation of temperatue.  相似文献   

17.
sPS/PA6/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讨论了间规聚苯乙烯 (sPS) 尼龙 6(PA6) 磺化间规聚苯乙烯 (SsPS H) 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和新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特征 .蒙脱土经层间改性处理后 (MTN) ,可分别将SsPS H和aPS(无规聚苯乙烯 )插入其纳米层间 ,制备出插层型纳米复合物MTN SsPS和MTN aPS .在sPS/PA6/SsPS H三组分共混体系中加入MTN SsPS或MTN aPS ,进行四组分熔融共混即可制备出sPS/PA6/SsPS H/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 .TEM测定证实了蒙脱土在基体中的层厚分布约为 5 0nm .此外 ,采用DSC、DMA、XRD及力学性能测试仪等现代分析方法对sPS/PA6/SsPS H/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详细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这种纳米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18.
PA6/HIPS/PP-g-(GMA-co-St)反应共混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扫描电镜、热分析、熔体流动速率、熔融扭矩和力学性能等测试方法研究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和苯乙烯(St)多单体熔融接枝聚丙烯[PP-g-(GMA-co-St)]对PA6/HIPS共混物的熔融流变性能、结晶行为、相形态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熔融共混过程中,PP-g-(GMA-co-St)中的环氧基与PA6的端氨基原位生成的接枝共聚物有效地降低了共混物的界面张力,提高了共混物的界面粘着力,使共聚物的流动速率降低,熔融扭矩提高;PA6分子链的规整性降低,结晶完善性变差.在PP-g-(GMA-co-St)的质量分数为10%时,共混物分散相的尺寸明显减少,力学性能得到较大提高;其中冲击强度超过纯PA6,达到HIPS水平.通过反应共混,制备了力学性能均衡的PA6/HIPS/PP-g-(GMA-co-St)共混物合金.  相似文献   

19.
新型sPS/PA6/SsPS-H塑料合金的性能和形态结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新型sPS PA6 SsPS H塑料合金的力学性能和微观形态结构 .间规聚苯乙烯 (sPS)的磺化产物磺化间规聚苯乙烯 (SsPS H)的加入明显地改善了sPS PA6(聚酰胺 6)二组分合金的力学性能 ,在sPS PA6 SsPS H重量组成为 80 2 0 5时 ,三组分合金的冲击强度最大 ,为 1 5 6kJ m2 ,约为纯sPS冲击强度的 3倍 DMA和SEM结果表明 ,SsPS H对sPS和PA6共混有良好的增容作用 ,它起到了降低合金的微相尺寸和加强相间界面粘结的作用 .此外 ,FTIR结果还表明SsPS H和PA6之间存在特殊相互作用 ,其作用方式是通过SsPS H的磺酸基将其质子转移给PA6酰胺基的氮  相似文献   

20.
MPP/PER/APP系统阻燃的PA6/OMMT纳米复合材料的燃烧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聚磷酸蜜胺(MPP)/季戊四醇(PER)/聚磷酸铵(APP)三元膨胀型阻燃剂(IFR)(其中P/PER/三聚氰胺(MA)的摩尔比为4.1/1.0/1.1)对聚酰胺6(PA6)/有机蒙脱土(OMMT)纳米复合材料(wOMMT=0.03)进行阻燃,测定了阻燃PA6/OMMT的极限氧指数(LOI)及垂直燃烧阻燃性(UL94),以锥形量热仪(CONE)测定了材料诸多与火灾安全性有关的阻燃参数,包括释热速率、有效燃烧热、总释热量、质量损失速率、比消光面积及引燃时间等,并与PA6、阻燃PA6及PA6/OMMT进行了比较,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由CONE测试所得残炭的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