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张莹 《化学教育》2008,29(6):27-29
结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以课程改革为背景,在分析"动手—动脑"学习理论精髓、学生自我效能感含义的基础上制定了评价学生自我效能感的预试量表。对该量表采用SPSS统计分析信度与效度,表明该量表在信度上是可靠的,在结构上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2.
肖伟伟  胡志刚 《化学教育》2017,38(23):68-74
综合概述目前中学化学教育领域自我效能感的研究现状,发现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化学学习自我效能感和化学教师教学效能感2方面。其中,化学学习自我效能感是主要研究对象,具体研究主题包括其相关性研究、差异性研究、培养干预研究、测量研究。化学教师教学效能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相关性与差异性2方面。未来对于化学教育领域中自我效能感的研究可以着重从4方面考虑:关注化学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研究,重视化学学习自我效能感测量工具的开发,探索培养持久有效的学习自我效能感策略,开展具体情境的教师教学效能感研究。  相似文献   

3.
盖立春  郑长龙  林娟 《化学教育》2008,29(12):42-44
使用“批判思维个人教学效能感”量表,对103名高中化学教师的批判思维个人教学效能感的发展规律和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学校类型、教师的性别、教龄和学历4种因素当中,教龄的影响最大,但不存在一个明显的分界点;教师批判思维个人教学效能感并不是随着教龄的增长而单调递增的,而是波动的;任教第13年时,教师的批判思维个人教学效能感最低。  相似文献   

4.
陈燕 《化学教育》2019,40(17):70-76
以286名职前、职后中学化学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法、访谈法、统计法,探讨中学化学教师探究教学效能感的心理结构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经因素分析发现中学化学教师的探究教学效能感存在着一定的心理结构,它包含对探究的理解、对探究教学的理解、探究与探究教学能力、对探究教学成果的期望等4个方面。教龄因素对中学化学教师探究教学效能感有显著影响,探究教学效能感随教龄的增加而表现出上升的趋势。性别、任教阶段、学校所处行政区划、学校所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学校类型等5个因素对中学化学教师的探究教学效能感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纪玉玲 《化学教育》2002,23(11):18-20
加大课堂教学改革力度,更新教育观念,突出以学生为本的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立足于学生的发展,给学生提供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学生亲自实践,在做中学,在玩中学,在快乐中学。  相似文献   

6.
李艳岭  范艳花  陶偌偈 《化学教育》2012,33(2):57-59,63
以新课程背景下河南省开封市区327名高中生为被试,以《高中生化学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为测量工具,运用SPSS16.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调查高中生化学学习自我效能感水平,探讨不同性别、年级以及成绩水平的高中生在化学学习自我效能感上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高中生化学学习自我效能感水平一般;)2)高中生化学学习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高一学生的化学自我效能感显著低于高二、高三年级,性别差异不显著;)3)高中学生的化学学习自我效能感与化学学习成绩呈显著正相关,且不同成绩水平高中生的化学自我效能感差异显著。根据被调查高中生化学学习自我效能感水平及特点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7.
熊言林  周倩 《化学教育》2013,34(9):37-41
课堂教学设计是一项十分复杂的教学活动,需要考虑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及教学媒体等诸多要素之间的联系。导图作为一种可视化的教学设计工具,能够使复杂的教学设计直观化、形象化,使教学过程层次化、简洁化,使各种教学要素信息一目了然,是课堂教学活动实施的蓝图。简介3种经典导图,并对原有形式进行拓展与延伸,提出一种新的模型——导教图。从化学新课程改革理念出发,结合“离子反应”的案例探讨了导教图在化学教学设计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8.
苏耀槐 《化学教育》1997,18(7):23-25
学生学习化学是离不开实验的,在化学教学中,让学生动脑动手,亲自进行实验,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我们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试验,认得“自由、开放的实验式”教学较为可行。  相似文献   

9.
学习投入是评价教与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先学后教”是转变教学方式的重要抓手。调查了“先学后教”教学模式下九年级学生的化学学习投入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先学后教”教学模式下化学课堂学生学习投入水平较高,其中情感投入水平最高,行为投入次之,认知投入最低;情感投入在性别变量上呈现显著差异,女生的情感投入显著高于男生。学生学习投入与学习成绩整体上呈低度相关,具体来看,与上、中游学生的学习成绩不相关,与下游学生的学习成绩显著相关。学习环境、教师教学、自我效能感因素对学生学习投入均有显著正向影响。研究结果为理解“先学后教”形态下的化学课堂学生学习投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提供了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10.
王保强  何柏 《化学教育》2014,35(1):8-10
新课程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每位教师的追求。在对课堂教学自我反思时,教师可以通过对自己提出这节课让学生获得了什么?是否每位学生都有所收获?让学生怎样获得知识的?让学生用多长时间获得?通过反思这4个问题,可以衡量和评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运用中学生化学学业成败归因量表和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抽取653名城乡中学生进行测查,对测查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中学生化学学业成败倾向于外部归因;城乡之间中学生化学学业成败归因、学业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差异;学业成败归因和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通过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这一中介变量影响学生的化学学业成绩。  相似文献   

12.
学案教学作为一种“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中日益盛行。以内蒙古地区走在教改前列的几所中学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现场听课、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初中化学学案教学的现状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学案在化学课堂上的使用频率很高,但学案教学的教学效率并没有显著提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教师对学案教学的不理解或误解,所以建议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以发挥学案教学的强大功能。  相似文献   

13.
计算机多媒体在大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叶青  陈永宝 《大学化学》1999,14(3):39-41
计算机多媒体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高新应用技术,它综合了多种电化教学的功能。目前,我系的“面向21世纪化学系列课程体系和内容的改革”课题组购买了多媒体计算机,配备了大屏幕投影仪,并已将其用于“环境化学”课堂教学中,其中录像带是由环化系教师制作的,课程是通...  相似文献   

14.
将知识教学上升为观念教学是课程改革的一种追求。观念教学对学生素质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形成科学观念是一个教师引导下的自我建构过程,为此,教学设计和实施要重视充分展开学生的活动。  相似文献   

15.
以学论教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新的课堂教学评价观。依据以学论教的内涵和特点,以“学生学的行为”、“教师教的行为”、“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实现”4方面围绕过程、内容、结果3个学习纬度,通过课堂教学评价实践的应用完善,构建了以学论教化学课堂教学评价量表;围绕量表的使用,介绍了该评价量表指标及其观测点的特点及评价注意点。  相似文献   

16.
田顺勇 《化学教育》2005,26(Z1):100-101
信息技术是现代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怎样在新课程改革中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是广大教师所面临和要探究的一个新课题。本文从课堂教学的第一步着手,探研了化学教学引入中的方法和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7.
陆典  叶建宏  曾振芳 《化学教育》2022,43(22):116-123
大学生的学业成就是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由社会认知理论、建构主义学习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可知,高校大学生的化学自我效能感应能促进自我调节学习策略的运用,对学业成就与综合素质提升具有积极效应,但仍需要进行验证。故本研究目的:探讨高校大学生的化学自我效能感对学业成就的影响性,并考察自我调节学习策略的中介作用。研究方法:采用大学生的化学自我效能感量表、自我调节学习策略量表、化学专业学业成就量表等工具,通过整群抽样的方式,对国内某高校的536名化学化工专业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的化学自我效能感与化学专业学业成就显著正相关;大学生的化学自我效能感与自我调节学习策略显著正相关;自我调节学习策略与化学专业学业成就显著正相关;自我调节学习策略在化学自我效能感与化学专业学业成就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8.
陈心忠 《化学教育》2012,33(11):28-30
化学课堂教学本真的互动应该是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扎扎实实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融入智慧和思考,让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是一种"唤醒"、一种"体验"、一种"视界融合"、一种"对话文化"。但是,在现实的化学课堂教学实践中,由于种种原因,仍然有些教师滥用、乱用互动教学,从而使教学互动被异化并走进了误区,越来越背离新课程教学互动的本义和真义,出现了非本真的现象,影响了新课程改革的贯彻和落实。  相似文献   

19.
刘秀英  吴晗清 《化学教育》2017,38(15):15-19
课堂实践考察表明,当前化学概念教学中以“规训”为主。主要原因是教学时忽视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无视概念形成的历程,忽略学生的思维过程,教师代替学生对知识进行整齐划一的总结等,导致高耗低效,师生效能感降低。基于催化剂、勒夏特列原理等案例的分析,提出概念、原理等教学的变革性策略是:从学生的已有基础出发,以实验探究或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在合作与讨论过程中展示学生不同的概念思维,让学生在主体体验中由科学事实、现象抽象出科学概念,从而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20.
以60名初三学生为研究参与者,了解教师在自行设计的物质鉴别和检验实验方案评价表中控制反馈信息数量时,对不同学业水平学生的实验方案写作表现(写作得分和写作自我效能)的影响。研究发现,不管教师是否向学生反馈具体的作答错误,低分组均显著提高写作得分和一般提高写作自我效能,而且实验班低分组在后测的写作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班低分组。当教师反馈具体的作答错误,高分组仅显著提高写作自我效能。最后提出若干教学和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