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迷人的秋景 感官的盛宴——试析济慈《秋颂》之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秋颂》是英国抒情诗的典范,也是济慈颂歌中最为成熟之作。《秋颂》之美,通过富含色彩、声音、感觉、形体的感性意象展现出来。试就此作一剖析,以揭示其永恒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
迷人的秋景感官的盛宴--试析济慈《秋颂》之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秋颂>是英国抒情诗的典范,也是济慈颂歌中最为成熟之作.<秋颂>之美,通过富含色彩、声音、感觉、形体的感性意象展现出来.试就此作一剖析,以揭示其永恒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3.
读了周若木同志的《谈杜牧的<赤壁>诗》一文(载《北方论丛》一九七九年第二期),觉得文章提出对于注释古诗的某些见解和主张,有独到之见;文中征引的若干史料,对于帮助人们理解这个诗人的作品,特别是读懂《亦壁》这首诗,不无裨益。我们表示赞赏。 相似文献
4.
黄素芬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1986,(4)
靖西,地处边陲,毗邻越南。群山环抱,奇峰挺秀,绿水常流,素有“小桂林”之誉。城东有龙潭,清波回影,树木丰茂。潭边有一“鹅”字石碑,相传为八仙之一的吕洞宾所写,真是: 鹅展英姿,一笔龙蛇惊鬼斧碑隐幽境,千年风雨叹神工城西有公园,位于城郊吉坡乡。修竹幽篁,榕荫铺地,芳草如茵,繁花似锦,四时不衰。县委招待所就建于此处,红楼月门,小桥流水,风景如画。每当正月元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课本中编排的古诗,都配有图画,这对教者在执教过程中更好地引导学生“入诗境”、“悟诗情”是很有帮助的。因此,我在教古诗《春晓》时,充分利用课文上的插图,采用了品诗、评画、构画三步教学法进行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小学语文课本中编排的古诗,都配有图画,这对教者在执教过程中更好地引导学生入诗境、悟诗情是很有帮助的.因此,我在教古诗《春晓》时,充分利用课文上的插图,采用了品诗、评画、构画三步教学法进行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黄世中 《温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2,(1)
李商隐诗以《无题》名者一十六首;《蝶》诗之二、三,胡氏《戊签》作《无题》;又洪氏《万首绝句》于《留赠畏之》之二、三,亦作《无题》:总二十首。实则商隐之《无题》诗应多于此数。“其摘首二字为题,如《碧城》、《锦瑟》诸篇,亦同此例。”(《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李集中以篇首二字为题者计三十七首,除以地名为题及题意自明者,余 相似文献
8.
李商隐“锦瑟”一诗,历代从说纷纭,莫衷一是。分析各家之说,各有失偏颇,分析李的身世和一生遭际,解读“锦瑟”,当有咏瑟,悼亡和自伤三层意思。 相似文献
9.
王梧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2)
何士光同志的《乡场上》,被评为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得到了专家和群众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许多报刊发表了评论文章,从人物到主题,都作了全面、深刻的评价。这里,我只从乡土情调上对报刊评论作一个补充,想来不会没有意义的。贵州的乡场多得很。几十百来户人家聚居着,有那么几十百来公尺长的一条窄街,四乡的农民定期在这里赶场。城里的物资 相似文献
10.
周鸿 《科技导报(北京)》2014,32(18):84-84
今日中国正在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征途上,今天的中国是要为世界提供人类生态文明样板的。意大利那不勒斯当地时间2012 年9 月6 日,联合国人居署主办的“2012 年世界人居日活动及颁奖仪式”上,中国美丽乡村--安吉县以其出色的人居环境和一流的生态环境摘得“联合国人居奖”。安吉县,是中国自1990 年参与“联合国人居奖”评选以来唯一获得此项殊荣的县城。 相似文献
11.
从教育学的立场来说,朱熹“《诗》教”的核心目标在于“导性情之正”;实施的具体途径,则是根据诗歌的特点令受教育者在《诗经》的阅读和学习中感发志意,将正性情内化为自觉的言行规范和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12.
生命是可贵的,生活是现实的。在美丽的生命世界里,人们渴望生活的多姿多彩,但是生活的天空不总是晴空万里,风和日丽,常常是乌云密布,狂风肆虐。面对芜杂多变的生活,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活法,因此就呈现出不同的世间 相似文献
13.
14.
夏明钊 《温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2,(2)
鲁迅的《秋夜有感》诗,向来众说纷纭,直到现在还是莫衷一是。正如严迪昌同志在他的《读鲁迅〈秋夜有感〉诗》一文中(载《中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一九七八年第一期)所归纳的那样:除了认为这诗是写张梓生年青时“艳遇”的“游戏说”纯属荒唐,可置之不论外,三十年来大致有这样几种看法:(一)有感于半年前“时轮金刚法会”而讽刺求神拜佛;(二)对当时“残山剩水小朝廷的内内外外,种种反动事实”的“感 相似文献
15.
《陌上桑》,属乐府《相和歌·相和曲》。诗中描述一个田头采桑女子,巧妙机智拒绝太守对她的无礼调戏。通过富于戏剧性的情节和对话,刻画了女子聪明机智、坚贞可爱的品德。“秦氏有好女,”“好”的本义是姣好漂亮的女性。刘熙《释名》云:“好,巧也。”即机灵巧智。用今天的话说,罗敷不仅人长得漂亮,而且心灵聪敏,人格美好。她的外貌是故事的肇始,心灵美铺展在情节的发展和结束。“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开篇连续推拉了一个光华的远镜头和一个绚丽的特写镜头,蒸升的旭日给罗敷的居楼涂上一层艳红的光彩,暖色调的画面,预示着一个美好人物将… 相似文献
16.
17.
黄世中 《温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2,(2)
【校】 [旧知名]“旧”,诸本同,唯《西昆发微》作“近”。【注】 [“照梁”二句)朱鹤龄云:何逊诗:“雾夕莲出水,霞朝日照梁。程梦星云:《神女赋》:“其始来也, 相似文献
18.
19.
平舟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0,(5)
一首诗是如何创造出来的 ?在诗人心灵的熔炉中要经过哪些玄妙的工序 ?这些问题可以从很多角度给予回答。如诗人的创作谈、作家的随笔、日记、心得乃至传记 ,如文艺心理学和美学等。由于角度和讨论幅度的限制 ,这些回答的系统化和针对性各有不同。在江西高校出版社出版的《诗人审美心理论稿》一书中 ,作者徐润润则试图集中解决这一问题。我们知道 ,诗人常常被称为天才 ,具有令人敬服的“神力”。其原因就在于除了诗人在个人的先天素质方面具有与众不同的地方外 ,人们还对诗人创作时的复杂心理状态缺乏系统的认识。尽管在创作学中我们可以获得…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