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气液两相内混式油喷嘴混合室内压力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压缩空气和变压器油为工质,对气液两相内混式油喷嘴混合室内压力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结构已确定的油喷嘴,影响混合室内压力的运行因素主要是油压(p1),气压(p2)及两者差值(p1-p2).实验测得了相同雾化气压下不同油压时混合室内压力的变化值,并利用数理统计的方法,整理出了这种油喷嘴混合室内压力随油压变化的关系式.从统计关系式及实验数据相关线图的比较可以看出,两者的变化关系是非线性的.实验还测得了在相同油压条件下不同雾化气压时,混合室内压力随气压的变化值,整理出了混合室内压力随气压变化的关系式.从统计规律及实验数据相关线图分析比较看出,两者的关系近似为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2.
利用水和石蜡为介质分别研究内混式两相流喷嘴的流量和雾化特性.两相流喷嘴用水为液相工质研究内混式两相流雾化喷嘴的流量特性,得到内混式两相流喷嘴内气液两相压力、流量的相互影响关系.并利用石蜡和燃料油在温度180℃下性质的相近性,用溶蜡法研究雾化效果的影响因素,通过改变气压、气液质量比研究雾化效果和喷雾场粒径分布的影响规律,为喷嘴的设计和应用提供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研究发现当气液质量比超过0.12时,其对雾化效果的影响趋于稳定,当气相压力达到0.35 MPa后,雾化粒径基本稳定在75~80μm.  相似文献   

3.
针对空冷机组在夏季高温天气不能满发的问题,采用喷雾增湿降低入口空气的干球温度.选用压力式螺旋型雾化喷嘴进行喷雾降温试验研究,包括喷嘴流量特性试验及不同喷嘴布置方式的喷雾降温试验.从试验数据得到喷嘴流量特性曲线,并且在对降温过程进行热湿交换分析的基础上拟合出以蒸发冷却为主要降温机理的降温效果关联式.通过比较喷嘴不同布置方式的降温效果,得出排间距为500mm的喷嘴布置方式降温效果略好于排间距为1 000mm的喷嘴布置方式.  相似文献   

4.
雾化喷嘴是烟气脱硫装置的核心部件,研发高效雾化喷嘴对提高脱硫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文中以空气为石灰石浆液的雾化工质,使用激光粒度分析仪和高速数码相机,对一种新型双流喷嘴的雾化及流量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到了气相压力、液相压力、浆液浓度与喷嘴雾化角、平均粒径、颗粒均匀度间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气相压力相对于液相压力和浆液浓度对雾化特性的影响更为明显;喷嘴流量随液相压力的升高而增大,随气相压力的升高而减小,浆液浓度对其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肖彬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27):6912-6917
本文结合一些相关的理论,以水、润滑油和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SDS)溶液作为液体介质,详细地研究了操作参数(压力、气液比)和液体物性(粘度、表面张力)对一种典型的内混式两相流喷嘴雾化特性的影响,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得出了一些重要结论.例如:随液体介质的粘度和表面张力的增加,喷嘴雾化质量逐渐变差,但粘度对雾化质量的负面影响要明显大于表面张力对雾化质量的负面影响。根据大量的实验数据,回归出了内混式雾化喷嘴的雾化粒度的经验关联式。经检验,在适用范围内,该公式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6.
共轨蓄压式电控泵喷嘴系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共轨蓄压式电控泵喷吡系统的喷射特性,取代传统的泵-油管-喷嘴系统,利用研制的实验装置对共轨蓄压式电控泵喷嘴的流量特性、喷油压力特性及喷油定时进行实验,由此分析影响喷射特性的各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共轨蓄压式电控泵喷嘴的特性不仅受共轨压力、增压时间的影响,转速对其也有一定的影响,而在喷射特性调节的灵活性方面,共轨蓄压式电控泵喷嘴较传统的泵-油管-喷嘴系统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理论分析的角度讨论了恒速喷嘴的工作原理,流量-压力间的依从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理论分析结果与实验数据能很好吻合,为国内自行设计恒速喷嘴提供了一份有用的资料.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水工质喷嘴挡板中,喷嘴结构与流量系数间关系的试验研究结果。在大量试验资料的基础上,得到了流量系数作为喷嘴结构函数的计算公式,可供设计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9.
压力旋流喷嘴雾化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激光粒度分析仪和高速摄像机对压力旋流喷嘴的雾化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不同喷雾压力及喷嘴孔径对雾粒索特尔平均直径(SMD)、雾粒运动速度和雾化角的影响。研究表明:雾粒SMD及雾化角不仅随喷雾压力的增大而减小,也随喷嘴孔径的减小而减小,同时,雾粒SMD在雾场轴向方向先增大后减小,最后趋于稳定;雾粒轴向运动速度不仅随着喷雾压力的增大而增大,也随喷嘴孔径及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10.
在大型多相流实验环道上进行了气体流量快速变化的瞬态特性实验。结果表明,气体流量突变产生沿管线衰减传播的压力波,它在分层流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其在段塞流中的传播速度。气体流量突变后,不同流型下其压力变化趋势相同。在气体流量突然增加的过程中,出现压力过增量;在气体流量突然下降过程中,出现压力过降量。但是,压力在两种流型中的瞬态变化机理不同,分层流中压力的瞬态变化取决于气体的惯性和可压缩性;段塞流中压力的瞬态变化过程则取决于液塞的惯性和液膜区气体的可压缩性。在气体流量瞬态变化过程中还可能出现对应准稳态过程未出现的流型。当气体流量突然增加时,在分层流的瞬态变化过程中可能出现段塞流,在段塞流的瞬态变化过程中会出现冲击性增强的高频段塞流;当气体流量突然降低时,在段塞流的瞬态变化过程中则会出现短时间的分层流。  相似文献   

11.
围压下双射流喷嘴空化初生能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射流破岩效果和深井钻井的速度,实验研究了双射流喷嘴在不同围压下的空化初生能力,并与普通锥形喷嘴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同等条件下,双射流中心喷嘴出口直径对双射流喷嘴空化初生能力影响明显;在高围压条件下,双射流喷嘴比普通锥形喷嘴具有更大的初生空化数,且大都大于1.0,而锥形喷嘴最大仅为0.43。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射流破岩效果和深井钻井的速度,实验研究了双射流喷嘴在不同围压下的空化初生能力,并与普通锥形喷嘴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同等条件下,双射流中心喷嘴出口直径对双射流喷嘴空化初生能力影响明显;在高围压条件下,双射流喷嘴比普通锥形喷嘴具有更大的初生空化数,且大都大于1.0,而锥形喷嘴最大仅为0.43。  相似文献   

13.
采用电测试验法对具有正交接管及25°周向斜接管圆柱形容器在接管横向弯矩载荷作用下的强度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考察了模型的弹性应力分布、应力集中范围、变形特征、应力比等.试验结果表明,容器在接管横向弯矩作用下,筒体接管横向截面为危险截面,横向截面受拉侧根部为最危险点;正交接管容器J1的应力比与分别承受2种方向接管横向载荷的25°周向斜接管容器J2和J3的应力比相比,模型J2的应力比最大,J1的应力比次之,J3的应力比最小.  相似文献   

14.
特低渗透油藏渗流特征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前,国内外对启动压力梯度的研究基本都集中在理论研究层面,实验研究很少.用胜利油田某特低渗透油藏的天然岩心,通过实验研究了水在特低渗岩心中的启动压力梯度及流速—压差关系,束缚水饱和度下油在特低渗岩心中的启动压力梯度及流速—压差关系.通过对实验数据回归,得出了最小启动压力梯度、拟启动压力梯度、最大启动压力梯度及描述流速—压差曲线参数与岩石气测渗透率、流体黏度的经验公式,建立了确定最小、最大启动压力梯度的图版.研究表明,特低渗地层启动压力梯度及描述流速压差曲线的参数与岩石气测渗透率/流体黏度比值有很好的相关性,拟绝对渗透率与岩石气测渗透率有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双射流破岩钻孔参数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双射流是由中心直射流和同轴的环形旋转射流形成的一种新型高效射流,用双射流能够克服门限压力与高破岩比能的制约而高效破岩。采用破岩实验研究了喷嘴锥角、叶片出口角、内喷嘴直径、喷距和压力5个主要参数对双射流破岩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喷嘴入口锥角为60°、叶片出口角为18°的喷嘴产生的射流具有较强的破岩能力;当双射流喷嘴当量直径一定时,大的内喷嘴直径获得的破岩深度较大但会减小破岩体积;实验条件下,双射流破岩的最优喷距为10~20 mm,破岩门限压力为20~25 MPa,破岩体积随压力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6.
三相泡沫阻化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三相泡沫防治煤炭自燃的新技术.利用煤自燃特性实验系统测试研究了三相泡沫处理后煤样的氧化升温速率和CO的释放速率,包括煤样煤质、三相泡沫浓度、浆液农度和颗粒粒度等因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三相泡沫对煤体的阻化效果显著。能有效地减缓煤的氧化放热速率,抑制煤温度的升高;同时也极大地抑制了CO的释放量.图6,表2。参8.  相似文献   

17.
针对中央空调中广泛使用的多翼离心风机,设计了一种新结构的椭圆形进口集流器,实验研究了这种集流器对风机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适当增加集流器出口面积有利于改进风机的气动性能,但同时噪声有所提高;相比传统集流器,具有合理参数及安装位置的椭圆形集流器能够更好地提高风机的综合性能.当椭圆形集流器的偏心角θ为0°、偏距比ε1和ε2均为0.067时,风机在变转速工况范围内的风量增加了8.8%~12.8%,总效率提高了1.7%~4.6%,噪声降低了0.4~0.6dB;当θ为30°、ε1和ε2均为0.067时,风机风量增加了2.5%~6.0%,总效率提高了0.6%~1.4%,噪声降低1.2~1.5dB.实验结果为改进前向多翼离心风机的性能提供了一条可以继续探索的途径,也可为完善该类风机的设计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表面增强型蒸发强化管,并对氟利昂制冷工质R22在该管外的沸腾换热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通过对4根不同管型的蒸发强化管进行对比,分析了不同管型参数对管外换热系数的影响.得出结论:4根强化管的总传热系数随流速变化的趋势有所不同;1^#管和3^#管的总传热系数在实验流速范围内相差不大;4^#管的总传热系数随流速的变化曲线最为平坦;2^#管是4根管子中总传热系数随流速变化最大的一根管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