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静电纺丝的方法制备了ZnS:Mn/Polyvinylpyrrolidone复合纳米纤维.使用的溶剂为水、乙醇及DMF(N,N-Dimediylfommnide),的使用有助于制备较细的纤维,电纺溶液中随着聚合物PVP浓度降低,纤维的直径变小,当PVP质量分数为6.6%时,纤维的直径是80 nm,通过荧光显微镜和荧光光谱仪的测试可以知道,该纤维能够发光.基于纤维的发光及直径较小的特性,该纤维在一维纳米光电子领域有着潜在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含铽配合物的PVP纤维的制备及发光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得了含有稀土铽配合物(Tb(AA)3Phen)的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的荧光纤维丝。通过考察纺丝液的浓度,静电纺丝过程中的电压、溶剂配比以及电导率对PVP纤维丝形貌的影响,制备出表面光滑、直径均一、尺寸大小在80~150 nm之间的纤维。荧光性能测试显示,Tb(AA)3Phen/PVP纤维的荧光强度随着Tb(AA)3Phen含量的增加而增加,稀土配合物含量为15%时,纤维的荧光强度达到最强,之后出现浓度猝灭现象;通过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等测试表明,Tb(AA)3Phen在PVP纤维中以分子簇或极小颗粒(小于10 nm)的状态存在,这种良好的分散效果减小了电子在跃迁过程中的非辐射跃迁几率,从而增强了纤维的荧光强度和荧光寿命。  相似文献   

3.
YF3:Eu3+纳米纤维/高分子复合纳米纤维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Y2O3:Eu3+纳米纤维,使用NH4HF2为氟化剂,经双坩埚法氟化和脱氨后得到YF3:Eu3+纳米纤维,再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YF3:Eu3+纳米纤维/PVP复合纳米纤维. XRD分析表明,立方相的Y2O3:Eu3+氟化后,得到了正交相的YF3:Eu3+纳米纤维,空间群为Pnma;YF3:Eu3+纳米纤维/PVP复合纳米纤维具有明显的YF3:Eu3+的衍射峰. SEM分析表明,YF3:Eu3+纳米纤维与YF3:Eu3+纳米纤维/PVP复合纳米纤维的直径分别为91±11 nm、319±43 nm,表面光滑. 用Shapiro-Wilk方法检验,纤维直径属于正态分布. 荧光光谱分析表明,YF3:Eu3+纳米纤维和YF3:Eu3+纳米纤维/PVP复合纳米纤维的最强发射峰均位于588 nm和595 nm,属于Eu3+的5D0→7F1跃迁,表明Eu3+占据YF3基质中Y3+晶格点的C2对称格位. PVP对YF3:Eu3+发光峰位没有影响,但发光强度降低;YF3:Eu3+的含量与YF3:Eu3+纳米纤维/PVP复合纳米纤维的发光强度成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4.
为了制备一种形态完美、荧光较强的无机一聚合物纤维,采用静电纺丝的方法制备了硫化锌/聚对苯乙炔复合纳米纤维,研究纤维的性质过程中使用了扫描电子显微镜、荧光光谱仪、荧光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纤维的直径大约为400nm,其形态与直径随着电纺溶液中醋酸锌的浓度改变而不同,通过荧光显微镜与荧光光谱仪可以知道该纤维具有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5.
以豆奶粉为碳源, 以有机硅烷为钝化剂, 用水热合成法制备碳点,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 以碳点与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共混溶液为纺丝液, 制备了含碳点的纳米纤维. 通过紫外吸收光谱、 荧光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表征了碳点性质. 结果显示, 所得碳点纳米纤维直径分布均匀, 形貌良好, 碳点分散溶液在340~540 nm的紫外光激发下发出强青绿色荧光, 荧光发射峰出现在550 nm处, 并且随着激发波长增加有微弱的红移.  相似文献   

6.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将聚苯胺(PANI)和稀土配合物[Tb(BA)3phen]掺杂到高分子材料(PVP)中,制备出一类新型的具有光电双功能的Tb(BA)3phen/PANI/PVP复合纳米纤维.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量色散谱仪(EDS)、荧光光谱仪及宽频介电松弛谱仪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复合纳米纤维直径为(331±43)nm.在276 nm紫外光激发下,Tb(BA)3phen/PANI/PVP复合纳米纤维发射出主峰位于491,547和585 nm的绿光,对应Tb3+的5D4→7F6,5D4→7F5和5D4→7F4跃迁.当Tb(BA)3phen∶PANI∶PVP的质量比为15∶10∶100时,复合纳米纤维的荧光发射最强,其电导率随PANI含量的增大而升高,在PANI∶PVP为50%(wt%)时,其电导率在高频(106Hz)下达1.531×10-6S/cm.  相似文献   

7.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将聚苯胺(PANI)和稀土配合物Eu(BA)3phen掺杂到高分子材料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中, 制备出新型的具有光电双功能的Eu(BA)3phen/PANI/PVP复合纳米纤维.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 X射线能量色散谱仪、 荧光光谱仪及宽频介电松弛谱仪对样品进行了表征. 实验结果表明, 复合纳米纤维直径为(270±31) nm. 在275 nm紫外光激发下, Eu(BA)3phen/PANI/PVP复合纳米纤维发射出主峰位于580, 594和617 nm的红光, 对应于Eu3+的 5D0→7F0, 5D0→7F1和5D0→7F2跃迁. 当m[Eu(BA)3phen]:m(PANI):m(PVP)=15:10:100 时, 复合纳米纤维的荧光发射最强. 复合纤维的电导率随PANI含量的增大而升高. 在m(PANI):m(PVP)=50:100时, 其电导率在高频(106 Hz)下达到1.5×10-6 S/cm.  相似文献   

8.
用同轴静电纺丝制备了含有稀土铕配合物(Eu(TTA)3AA)的芯-壳结构的丁腈橡胶/聚乙烯吡咯烷酮(NBR/PVP)超细荧光纤维。考察了在外层PVP纺丝参数不变的情况下,改变芯层丁腈橡胶纺丝液的纺丝速度、Eu(TTA)3AA含量等对纤维形貌的影响。通过研究Eu(TTA)3AA-NBR/PVP同轴超细纤维中Eu(TTA)3AA微观结构、含量与纤维的荧光性能之间的关系,发现在同轴纤维形成过程中由于溶剂的快速挥发可使Eu(TTA)3AA形成无定形结构,进而在纤维中形成分子簇级别的分散,在Eu(TTA)3AA含量为30%时,同轴纤维比Eu(TTA)3AA粉末的荧光强度提高了2倍。  相似文献   

9.
将具有可纺性的锆溶胶与质量分数为10%的PVP溶液共混,采用干法纺丝制备出ZrO2/PVP杂化连续纤维. 运用FT-IR、TG、SEM、XRD等测试技术对杂化纤维形貌、组成以及杂化程度对热处理后ZrO2纤维形态的影响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杂化纤维的长度可达数十米,直径为10~25 μm;PVP与锆溶胶分子间主要通过锆氧配位键形成杂化;热处理后的ZrO2纤维保持了原杂化纤维的形状,但直径明显减小,且随着ZrO2含量的减小,ZrO2纤维的收缩程度增加,甚至开裂;热处理后的ZrO2纤维晶粒尺寸随着ZrO2含量的减小而减小;同一ZrO2含量下,ZrO2晶粒随焙烧温度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0.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溶胶/钛酸正丁酯为前躯体,以静电纺丝法制备了PVP/Ti(OC4H9)4纤维。550℃下,空气氛中焙烧双组分纤维,得到直径60~300nm的TiO2纳米纤维。继而以气相沉积法制得碳包覆TiO2纳米纤维。用红外吸收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对纳米纤维进行了表征。与TiO2纳米纤维、TiO2纳米粉体相比,气相沉积法制备的碳包覆TiO2纳米纤维在光分解亚甲基蓝上表现出更好的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11.
以锌盐、铁盐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原料,通过静电纺丝法先制备PVP/硝酸盐复合纤维,这些复合纤维以5℃·min-1的升温速率加热到500℃并保温3h,最终得到铁酸锌(ZnFe2O4)中空纤维.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以及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等分析手段对中空纤维的晶体结构、形貌和磁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ZnFe2O4中空纤维属于尖晶石结构,高温处理后仍能保持一维结构,纤维直径在200-400nm之间,纤维壁由大小为25nm的颗粒堆积而成.室温磁化结果显示制备的ZnFe2O4中空纤维具有超顺磁性,在10kOe的磁化强度为2.03emu·g-1.  相似文献   

12.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将导电聚苯胺(PANI)和铕/铽稀土配合物掺杂到高分子基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中,制备出荧光导电复合纳米纤维。用扫描电镜(SEM)、荧光光谱仪(FL)、宽频介电松驰谱仪对荧光导电复合纳米纤维的性能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270nm紫外光激发下,铕系列与铽系列复合纳米纤维分别发出红光和绿光。同时,复合纳米纤维的电导率可以达到1.18×10~(-6) S/cm,两种复合纳米纤维同时具有优异的荧光性能及良好的导电功能。  相似文献   

13.
以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P(VdF-HFP)为成纤聚合物,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致孔聚合物,制备得到P(VdF-HFP)/PVP混合静电纺丝纤维。然后利用成纤聚合物和致孔聚合物水溶性的差异,采用超声波辅助水致相分离法,去除水溶性PVP,得到非水溶性P(VdF-HFP)骨架的多孔超细纤维。扫描电子显微镜、孔隙结构分析和显微镜相图分析等结果显示,调节混合静电纺丝纤维中PVP含量,可以得到具有不同中孔/大孔结构的多孔超细纤维膜。以P(VdF-HFP)基多孔超细纤维吸附离子液体(ILs)制备得到凝胶电解液,测试其电化学性能,结果显示由P(VdF-HFP)∶PVP=5∶3静电纺丝纤维制备的P(VdF-HFP)-ILs基多孔超细纤维凝胶电解液显示出宽电化学窗口(3.6 V)、高电导率(0.84 mS·cm~(-1))和较高的持液量(295 wt%)。  相似文献   

14.
同轴静电纺丝法在纳米中空Ti02纤维中填充Ag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溶胶,钛酸四正丁酯和PVP溶胶,银颗粒为前驱体,以共轴静电纺丝法制备了银填充的TiO2中空纳米纤维.将双组分纤维在200℃下热处理去除乙醇与表面吸附水后,继而在空气气氛中焙烧至600℃.可以得到在内表面上沉积银颗粒的TiO2纳米管,银颗粒的直径为5-40 nm,TiO2纳米管的外径150-300 nm.管臂厚10-20 nm.用红外吸收光谱(IR)、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测试手段对超细纤维进行了表征.中空纤维的直径和管壁可以通过改变电纺参数来调节.与Ag-TiO2纳米纤维、TiO2纳米中空纤维、TiO2纳米纤维及TiO2纳米粉体相比较,Ag颗粒填充的TiO2纳米中空纤维在光分解亚甲基蓝上表现出了更好的光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15.
同轴静电纺丝法在纳米中空TiO2纤维中填充Ag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溶胶/钛酸四正丁酯和PVP溶胶/银颗粒为前驱体, 以共轴静电纺丝法制备了银填充的TiO2中空纳米纤维. 将双组分纤维在200 ℃下热处理去除乙醇与表面吸附水后, 继而在空气气氛中焙烧至600 ℃, 可以得到在内表面上沉积银颗粒的TiO2纳米管, 银颗粒的直径为5-40 nm, TiO2纳米管的外径150-300 nm, 管臂厚10-20 nm. 用红外吸收光谱(IR)、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测试手段对超细纤维进行了表征. 中空纤维的直径和管壁可以通过改变电纺参数来调节. 与Ag-TiO2纳米纤维、TiO2纳米中空纤维、TiO2纳米纤维及TiO2纳米粉体相比较, Ag颗粒填充的TiO2纳米中空纤维在光分解亚甲基蓝上表现出了更好的光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16.
同轴静电纺丝法在纳米中空TiO2纤维中填充Ag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溶胶/钛酸四正丁酯和PVP溶胶/银颗粒为前驱体,以共轴静电纺丝法制备了银填充的TiO2中空纳米纤维.将双组分纤维在200℃下热处理去除乙醇与表面吸附水后,继而在空气气氛中焙烧至600℃,可以得到在内表面上沉积银颗粒的TiO2纳米管,银颗粒的直径为5-40nm,TiO2纳米管的外径150-300nm,管臂厚10-20nm.用红外吸收光谱(IR)、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测试手段对超细纤维进行了表征.中空纤维的直径和管壁可以通过改变电纺参数来调节.与Ag-TiO2纳米纤维、TiO2纳米中空纤维、TiO2纳米纤维及TiO2纳米粉体相比较,Ag颗粒填充的TiO2纳米中空纤维在光分解亚甲基蓝上表现出了更好的光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17.
通过静电纺丝技术与离子溅射镀膜法,以电纺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模板,制备了高透明的柔性金(Au)纳米纤维膜.研究表明,该柔性Au纳米纤维膜呈现无规网状分布,纤维的平均直径为291~322 nm.当Au的溅射时间为75 s时,所得薄膜的可见光透过率为92%,近红外反射率为7%,电阻率为2.9×10-3Ω·cm.该Au纳米纤维膜可转移到任何柔性基底上,且显示出优异的柔韧性,在弯曲500次后其电阻率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18.
以聚乙烯烷酮(PVP)为修饰剂,制备了CdS纳米微粒。实验结果表明PVP与CdS纳米微粒间存在着强的相互作用,PVP和CdS纳米微粒的荧光都在很大程度上发生淬灭。其原因在于作为修饰剂的PVP与CdS纳米微粒子间发生了特殊缔合.受激时形成共振激发态,电子能量弛豫被延迟。  相似文献   

19.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金属硝酸盐为原料,采用改进的静电纺丝法制备了直径均匀、表面光滑、定向排列的Co0.8Zn0.2Fe2O4/PVP纳米纤维前驱体,经热处理后得到定向排列的铁氧体纳米纤维.对前驱体纤维的热分解过程及Co0.8Zn0.2Fe2O4(CZFO)的结构、物相及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空气中经550~950℃热处理3 h后均得到纯相、结晶良好的尖晶石型钴锌铁氧体;在2000 r/min转速下收集的复合纤维形貌最佳,直径约300 nm;经750℃热处理后纤维直径约为70 nm,室温下测得饱和磁化强度为66.1 A.m2/kg,矫顽力达到最大值6.6 A/m,表明钴锌尖晶石型铁氧体单畴临界尺寸约为44 nm.与CoFe2O4相比,CZFO的饱和磁化强度升高,矫顽力下降,并且CZFO的纤维与粉末的磁特性有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20.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与高温煅烧工艺相结合,以氧化钐、氧化钇、偏钒酸铵和聚丙烯腈为主要原料,制备稀土离子掺杂的YVO4:Sm3+纳米纤维。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立叶变换红外(FT-IR)、热重-差热(TG-DTA)和荧光光谱(PL)等分析测试手段对所得样品的结构、形貌和荧光光谱性能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静电纺丝制备的有机-无机复合纤维的直径在200~250 nm之间,经过900℃热处理后,所得YVO4:Sm3+样品纤维状结构保持完好,直径减至100 nm。掺杂的稀土Sm3+离子在YVO4纤维中显示出特征发射,同时VO3-4和稀土Sm3+离子之间存在能量传递;Sm3+的掺杂浓度为2%(摩尔分数)时发光强度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