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5 K.mm-1温度梯度下,选用1,5,10 mm.min-1三种拉速率对成分为96.0%Al,1.0%Ni,3.0%Y的三元共晶合金进行定向凝固实验,研究下拉速率对合金组织演化的影响规律。通过X射线衍射和光学显微镜分析表明合金由α-Al相、Al3Y相、Al23Ni6Y4相三相组成。当下拉速率为1 mm.min-1时,合金组织呈现三相共晶结构,纵截面有定向凝固趋势;下拉速率为5和10 mm.min-1时,合金组织演变成两种二相共晶:一种是Al3Y相与α-Al相形成菊花状的不规则二相共晶组织,另一种是Al23Ni6Y4相与α-Al相形成层片状的规则二相共晶组织,纵截面上均有明显的定向凝固特征。 相似文献
2.
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并配合能谱分析研究了Mg-6Zn-3Y合金4 GPa超高压凝固组织.结果表明:在4 GPa超高压条件下凝固时,实验合金的凝固组织得到显著细化,基体α-Mg相的晶格间距有所减小;Zn在基体α-Mg中溶解度大幅提高,Y不溶于基体α-Mg;实验合金凝固组织中出现呈对称性的四瓣或六瓣花的初晶Y固溶体,该初晶花瓣形貌完整、尺寸较大,显示其充分自由生长;先发生的共晶反应的共晶组织为成“簇”分布的共晶团,共晶相呈点状或棒状;后发生的共晶反应的组织为离异共晶.超高压凝固显著地改变了实验合金的凝固过程. 相似文献
3.
4.
稀土对锡铅共晶合金定向凝固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稀土含量地锡铅共晶合金定向凝固组织的影响,发现稀土的加入使片间距减小,片支断续、不规稀土量增加使结晶组织向胞晶转变,且凝固过程中由于稀土的“亲Sn”作用,使锡铅共晶点偏移,促进初生富铅相生成,出现亚共晶生长层;稀土化合物对锡铅的凝固过程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6.
7.
通过测量不同含Ce量的Al-Si共晶合金熔体的密度、粘度和电阻率,考察了熔体的物性变化与凝固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物性变化的转折点与共晶硅形貌的改变具有对应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镧对Al—Si共晶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电子探针及X射线衍射等方法对金属型铸造和砂型铸造条件下,镧变质Al-Si共晶合金的特点和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镧对Al-Si共晶合金具有较强的变质作用;镧的加入量、熔液状态、保温时间及搅拌作用等对镧的变质效果均有影响;镧的变质具有长效性,且存在变质的“潜伏期”;镧能使合金的拉伸强度(σ_b)和延伸率(σ_s)提高,但两者不同时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9.
10.
11.
利用液态高温回转振荡粘度仪分别对共晶Fe-C合金和Fe-C-Ce合金(铈含量分别为0.08%,0.21%,0.59%)的粘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熔点以上至1420℃的范围内,共晶Fe-C合金的粘度在8.30~5.50mPa@s之间变化,而在熔点附近合金粘度的异常现象与液体合金中石墨的形成有关;铈含量大于0.21%明显降低了共晶Fe-C合金的粘度,分析表明,粘度的降低与液态合金自由体积的增加有关.Fe-C-Ce合金的粘度在1340~1370℃范围内出现反常变化,高温差示扫描量热(DSC)实验发现几乎在同样的温度范围存在异常峰位,分析表明这与液体合金内部的Ce-C化合物原子团簇有关. 相似文献
12.
13.
钇对Mg-9Al-1Si合金蠕变抗力和微观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Mg-9Al-1Si-xY合金的高温蠕变性能及其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关系。该合金中的主要强化相Mg2Si呈粗大的汉字状,分布在晶界的周围,在受到应力时,这种汉字状相与基体的界面处易产生微裂纹,降低合金的抗拉强度、塑性等力学性能。在Mg-9Al-1Si合金中加入微量的Y以后,合金的组织得到明显的细化,Mg2Si强化相形貌由粗大的汉字状转变为细小、弥散分布的颗粒状。显微组织的改善,使得Mg-9Al-1Si合金的室温和高温力学性能均有一定的提高,并明显改善了Mg-9Al-1Si的抗蠕变性能。 相似文献
14.
Ti-47Al-1.2Ce合金显微组织及稀土相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TiA1金属间化合物以其低密度 ,高比强度和比弹性模量 ,良好的抗蠕变及抗氧化能力等特点 ,已成为航天、航空、能源及汽车工业极具竞争力的高温结构材料。虽然TiAl基合金有众多优点 ,但仍存在室温塑性较低、成形性差、性能不平衡等问题 ,还需要深入研究TiAl基合金的合金化及制备工艺等方面技术 ,以此来控制并改善合金的显微组织 ,提高TiAl基合金的综合性能[1~ 4 ] 。合金化是改善TiAl基合金显微组织和性能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常添加的合金元素有V ,Cr ,Nb ,W ,Mo ,Si ,B等[5~ 7] 。稀土元素一般被用来细化材料… 相似文献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