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黄土高原地区以干旱著称,困扰该地区经济发展的难点是水。因此,开发黄河北干流,应以开发其水利水电资源为主,这既是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也是国民经济建设特别是建设山西(包括黑三角)能源电力基地的重要方面。据此作者提出,黄河北干流的开发应纳入黄河流域开发全局及地区经济建设发展规划之中。作者还提出了关于北干流工程布局的设想。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黄河下游放淤固堤技术不断提高和完善,诸多技术难题不断得到解决,远距离输沙放淤技术已相当成熟。在利用这些技术进行黄河堤防加固的同时,新的泥沙利用项目不断出现并拓展,为黄河下游泥沙处理和应用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于此同时,黄河防汛保安全和沿黄地区经济的发展也为远距离输沙技术和泥沙处理应用提出了新的要求和需求,实现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即将成为黄河放淤固堤技术的新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黄河小北干流河床横向摆动剧烈,研究其深泓摆动特点及影响因素对认识游荡型河流河床演变规律和河道整治规划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小北干流河段持续淤积期25个断面汛后实测地形资料,研究了该河段深泓摆动方向和摆动宽度的变化特点,并定量揭示了来水来沙条件、下游侵蚀基准面及河床边界条件对深泓摆动强度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小北干流河段深泓摆动方向具有往复性,摆动宽度沿程差异较大,龙门-庙前河段深泓摆动宽度大于中段和下段;上游前期4a平均含沙量和下游潼关高程的变化是影响小北干流河段持续淤积期深泓摆动强度的关键因子;建立了小北干流河段深泓摆动强度的经验公式并进行验证,用公式得到的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变化趋势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4.
董义军  王友功 《科技信息》2008,(34):383-383
黄河治理一直是我国的安民大计。这里针对“水少沙多”这一黄河难治的症结,展开讨论。指出减少入黄沙量的治本之策为采用现代工程措施,将黄土高原水土严重流失区整治成错落有致的相对平原,改变其侵蚀地理环境。同时提出了与外流域调水结合的综合治理方略.把黄河下游河道作为淮河及汉江上游洪水的入海通道,增加黄河过洪能力,小浪底水库也可乘机排沙入海。  相似文献   

5.
韩保平  娄小英 《科技信息》2011,(31):I0348-I0348
黄河问题在于泥沙,泥沙问题在于水少沙多,黄河下游河道不断淤积,河槽过洪能力逐渐下降,从而造成黄河洪水危害严重,形成历史上三年两决口,多次大改道。为此,必须认真研究引黄泥沙问题,找出处理和利用黄河泥沙的有效途径,使引黄沉沙变废为宝,造福与民。总结以下几点:第一转化为建筑材料,开发利用洪水泥沙;第二利用黄河泥沙资源改良土地和提供工程用土;第三积淤固堤,提高黄河大堤防洪水能力,利用黄河泥沙变废为宝提高黄河滩区群众及黄河职工的经济收入,取得较好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发展黄河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6.
目前,黄河小北干流陕西河务局河道管理范围迟迟不能划定,严重影响了黄河行洪安全和流域机构河道管理职能的行使。为此,提出以下建议:①加大宣传力度;②寻找流域管理和区域管理的结合点;③转变观念更新思维,勇于创新;④加大执法力度,树立流域机构的权威。⑤运用法律武器维护流域机构合法权益;⑥健全和制定与《水法》《防洪法》相配套的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7.
赵洪林  王锦峰  谷和长 《科技信息》2009,(29):I0719-I0719,I0774
黄河下游河道由于不断淤积,加固两岸大堤取土等多种因素,在近堤处形成很多低洼地。有些低洼地经常积水,杂草丛生,无法耕种,形成了近堤低洼荒地;分析了低洼对黄河防洪的不利影响;结合多年放淤固堤施工经验,探讨了利用黄河泥沙资源采用自流和机械施工淤填近堤低洼荒地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减少入库泥沙、排浑减淤及排淤三个方面回顾了水库泥沙的防治措施,提出了加强流域治理、完善排淤工程设施,加强水沙调度管理、研制新的排淤设备以及研究出库泥沙的处理办法方略,以期有助于该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黄河北干流河段径流和输沙的时空变化规律及趋势,基于2002—2021年黄河北干流水沙数据,采用Mann-Kendall检验、突变点检验、小波分析、水沙关系协调性分析等方法,对黄河北干流河段的头道拐、龙门、潼关3个水文站2002—2021年的水沙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黄河北干流河段的输沙年内不均匀程度和集中度均大于径流,并且年内特征变化更加显著;各站径流集中期主要出现在9月,而输沙集中期主要在8月和9月;流域内水沙变化的显著突变年份多发生在2005年和2017年,可能与近年大型水利工程的调控影响相关;3个水文站水沙序列主要时间尺度对应的周期分别为13、10、9 a;黄河北干流的水沙不协调性在2008年之前主要表现为水少沙多,而在2008年之后则表现为水多沙少,其中头道拐的来沙系数始终小于0.009,一直处于水多沙少的状态。总体上,研究期内黄河北干流河段径流量在不断上升,而输沙量明显减少,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水多沙少的趋势愈发显著。  相似文献   

10.
试论治理黄河下游的新途径——引海水冲刷河口段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黄河自花园口至河口常称为下游,自古以来历经多次大改道。每次改道后,由于黄河流域来沙多,随着堤防的建成和泛滥受到限制,大量泥沙在堤间堆积,使河道比降增大,最终形成地上河或悬河。又由于河道尾闾注入的黄海或渤海都是弱潮海域,大量泥沙在口门附近落淤,使河口不断延伸,引起溯源淤积,导致河床淤高,从而形成今日不断抬升的悬河。如果河口不外延,则流域来沙大量在下游淤积,最终将形成平衡纵剖面而不再淤积抬升。据张仁和谢树楠的研究[1],从30年代到70年代,黄河下游的纵剖面即已接近平衡。因此,今天黄河不断抬升的主因应是口门的外延。…  相似文献   

11.
对黄河泥沙与水质关系的研究——回顾及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河是世界上罕见的多泥沙河流,泥沙与水相互作用对黄河水质产生显著影响。根据以往研究工作,对黄河泥沙与水质的关系问题作全面的总结评述和展望,着重于4个问题:(1)黄河泥沙对污染物行为的影响;(2)黄河泥沙中的天然有机质与黄河耗氧有机物水质参数的关系和对污染评价的影响;(3)黄河泥沙中的本底量重金属与黄河重金属水质参数的关系和对污染评价的影响;(4)黄河泥沙中的碳酸盐对水质和对水质监测研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张玉琴  秦素娟  张书龙 《科技信息》2009,(33):I0300-I0300
近年来,黄河泥沙除害兴利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对此,主管部门要及时转变观念,强化对黄河泥沙资源化的认识,认真履行水行政管理职能,加强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搞好河道违规采沙预防,及早扼制无序采沙的苗头,把黄河泥沙的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以维护河务部门的合法权益,确保黄河防洪安全。  相似文献   

13.
李刚 《中国西部科技》2010,9(22):52-52,37
本文针对黄河小北干流河段河道整治工程出现的险情,结合当前的河势、流向等情况,探索出一些尽量减少险情出现的措施,使工程险情降低到最低限度,确保防洪工程安全。  相似文献   

14.
李刚  张富植 《中国西部科技》2010,9(14):56-56,62
本文根据河道工程的特点,结合黄河小北干流河道工程维修养护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管理内容、管理措施等三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和手段,以提高河道工程管理水平和使维修养护企业获得较大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5.
张明  李淑娟  赵洪福  董磊  张世勇 《科技信息》2009,(5):361-361,354
黄河干流上水文测验主要是采用吊船和吊箱测验两种,吊箱测验只适用于低水测验,中、高水期间则不能满足测验需要。水文测船在水文测验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在中、高水期间用于测验,低水期间测验也在普遍使用,有部分测站不具备吊箱测验设施的一直是采用船测的方式。  相似文献   

16.
磷是我国河流主要污染物质之一,泥沙含量对磷的迁移过程具有重要影响,但针对磷在沉积物-水界面的迁移机制理解尚不完全.黄河作为典型的高含沙量和高磷负荷河流,对于磷在河流介质的迁移过程具有重要研究意义.在2019 年10 月份选取黄河沿程18 个水样采集点位和2 个沉积柱采集点位,对水样含沙量、总磷含量(TP)和沉积物样磷形态含量(Ca-P、Fe/Al-P、OP)进行测量,结合2000—2019 年黄河主要水文站实测输沙量、含沙量、泥沙粒径数据进行分析.从时空尺度上,尽管中游河段输沙量近20 年呈显著下降趋势,但下游输沙量仍保持稳定,下游前段水体含沙量呈上升趋势.将水体含沙量与TP 含量进行协同分析,下游河段水体含沙量同TP 含量呈相反变化规律.对泥沙粒径进行分析,冲刷作用导致较大粒径沉积物再悬浮,这一过程对磷的迁移具有重要影响.对沉积物磷形态进行分析,IP 为黄河流域沉积物磷主要赋存形态,Ca-P 是IP 的主要赋存形态.研究认为,当流速慢时,水体泥沙含量低,沉积物再悬浮作用弱,Fe/Al-P 在沉积物-水界面迁移. 当流速快时,水体泥沙含量高,沉积物再悬浮作用强,下游地区沉积物和悬浮颗粒物成为磷汇.   相似文献   

17.
黄河断流的危害及治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自1972年首次自然断流以来.断流领域逐渐增加,断流历史不断加长,断流时间逐步提前,断流河不断上延,给沿黄地区的工农业生产造成了重大损失,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黄河断流的原因除近年的气候因素和黄河径流时空分布不均属自然因素外,沿河取水量逐年增加,用水管理不善等人为因素也是引起断流的重要原因,为此,对用工程的、管理的以及经济的方式治理黄河断流的可能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1 原 理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流,年输沙量16亿吨,泥沙含量和浓度均居世界之首,且又是重要的工农业用水和生活用水之水源,而排入黄河的有毒有害物质逐年增加,水体污染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锌是生命所必需的微量元素,过量或不足都会引起对生物和人类的危害.本文采用了离子交换法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研究了黄河中游水体中的泥沙对Zn的吸附作用〔1~3〕,以及黄河水pH值、泥沙浓度和粒度、Zn浓度对泥沙和Zn液—固界面作用的影响,并分别得到了不同的离子交换率-pH曲线.此项工作不仅对金属元素迁移规律等方面有理…  相似文献   

19.
张爱 《甘肃科技》2006,22(3):32-34
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中,黄河一直水患不断,加之中上游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造成下游大量泥沙淤积,每年输入黄河泥沙达16亿吨,其中4亿吨淤积在下游河道中,使黄河成为举世闻名的"地上悬河",洪灾威胁一直是两岸人民的心腹之患。2003年国家决定投资830.6亿元全面启动淤地坝工程建设,但对利用路桥和在大支流上筑坝均未立项,深感不足。如果全国都利用路桥改修淤地坝,将很快减少江河泥沙和泥石流之害,淤出很多土地,且节省投资以数百亿计。除此之外,还可以在黄河入海口拉深河床,从而形成上游拦,下游冲,使黄河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20.
文章应用系统论的观点,提出对黄河进行全流域开发治理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