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许多高中毕业生和社会青年想报考高校物理系或物理专业,但不知所开设的课程.为了满足他们的要求,本刊新辟《高校物理系基础课介绍》栏目,分期介绍普通物理的《力学》、《热学和分子物理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理论物理的《理论力学》、《热力学和统计物理》、《电动力学》、《量子力学》、《固体物理学》.  相似文献   

2.
 余瑞璜,1906年3月出生于江西省宜黄县.1929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物理系并获学士学位,1935年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攻读物理学,在诺贝尔奖获得者、X光晶体结构创始人布拉格教授的指导下完成了博士论文,于1937年获博士学位.1938年在英国北威尔士大学物理系、英国伯明翰大学冶金系进行科学研究.1939年,他携妻室儿女回国,先后在昆明清华金属研究所、清华大学物理系任教授.1948年,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从事科学研究工作.1949年7月回国任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学部委员.  相似文献   

3.
中学物理与大学物理衔接研讨会暨2015年奥赛集训总结交流会于2015年7月28日在南开大学召开,会议由天津市物理学会、清华大学物理系、《物理与工程》编辑部共同主办,天津市聚美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承办.与会人员有教育部大学物理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物理与工程》期刊主编、清华大学王青教授,中国物理学会物理  相似文献   

4.
忆两三事     
正我是一九五三年秋季到長春东北人民大学物理系读书的,当时高校处于全面向苏联学习阶段,全国高等院校進行了院系调整,东北人大物理系主要由大连工学院物理系从大连搬迁到長春的.由于全面向苏联学习,东北人大物理系专业的模板是莫斯科大学物理系,十分重视基础课,全部采用原版的苏联教材,並采用年级主任制,当时由朱光亚教授任我们年级主任,普通物理学中力学、热学分子物理部分由朱光亚教授主讲,电磁学部分由霍秉  相似文献   

5.
正2017年11月28日,中国科学院公布了2017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院士名单。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的规定,2017年中国科学院选举产生了61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16名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清华大学物理系段文晖教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段文晖,1967年1月生。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1981—1992年在清华大学学习,先后于1986、1988与1992年获得学士、硕士与博士学位。1992—1994年在钢铁研究总院做博士后。1994年至今在清华大学任教,期间于1996—1999年在  相似文献   

6.
<正>由教育部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机械工业出版社、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清华大学物理系联合主办,《物理与工程》期刊编辑部协办的《哈佛/耶鲁基础物理教学观摩课暨教学经验交流会》于2017年6月1日—3日在清华大学召开。出席开幕式的嘉宾有:美国光学学会主席、荷兰皇家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Eric Mazur教授,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耶鲁大学Ramamurti Shankar教授,教育部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  相似文献   

7.
清华大学物理系郭奕玲同志编辑的第一集《物理学史》幻灯片公开发行以来,受到了兄弟院校师生的欢迎.为满足物理教学和物理学史教学的需要,郭奕玲同志将他收集的另一部分图片资料编辑成《物理学史》幻灯片第二集,图片大多采自原始文献或外文原版书刊,有一定历史价值.这一集共300片.具体内容有: 1.力学发展史.内有哥白尼、开普勒、伽利略、牛顿等人的手迹,从他们的著作中翻拍的图片,著名力学实验等历史资料以及有关物理学家的像片和活动图片,并附有各种永动机的历史图片. 2.热学发展史.内有温度和大气压强测量的早期历史资料,拉瓦锡、戴维、伦…  相似文献   

8.
正由教育部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机械工业出版社、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清华大学物理系联合主办,《物理与工程》编辑部协办的《哈佛/耶鲁基础物理教学观摩课暨教学经验交流会》于2017年6月1日-3日在清华大学召开。共有全国80所高校的180余位物理课程教学一线教师及高校新型教学方式的实践者和研究者参加了会议。清华大学理工科各专业的部分本科生配合了观摩课教学活动。美国光学学会主席、荷兰皇家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Eric Mazur教授,美国艺  相似文献   

9.
刘莲君  张哲华 《大学物理》1994,13(8):44-45,39
将《原子物理学》与《量子力学》打通的再尝试刘莲君,张哲华,胡承正(武汉大学物理系,武汉430010)武汉大学物理系本科生的教学计划中,普通物理课程《原子物理学》、《原子核与基本粒子物理学》以及理论物理课程《量子力学》是分作三门课程授课的,课时分别是5...  相似文献   

10.
正《物理与工程》新栏目"大学与中学物理衔接"于2016年7月在第4期正式开栏.首期文章共6篇:朱邦芬院士:"减负"误区及我国科学教育面临的挑战北京大学王稼军教授:关于大学与中学物理教学的衔接问题的思考清华大学张留碗教授:中国大学物理先修课的现状与展望华东师范大学朱广天老师:现行高中选修选考模式下的大、中学物理课程衔接中国农业大学陈奎孚教授:中学物理教育应该强基础重通适——一位大学教师视角河南大学杜明荣老师:理工科专业大一新生的物理学知识基础分析为了探讨开设新栏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天津市物理学会、清华大学物理系、《物理与工程》编  相似文献   

11.
韩文娟  刘海 《物理通报》2010,(1):13-14,54
1引言 自由度概念以其广一延而深邃之内涵,一向是普通物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将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以力学中的实例为切入点,进而深入分析热学和原子物理学中涉及自由度的一些具体事例,希望裨益于教师和同学.  相似文献   

12.
冯端 《物理》2011,40(6)
今年是《物理》杂志第三、第四两届编委会(1984—1991年)主编吴自勤先生八十华诞之年.吴自勤先生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基础物理中心(现天文与应用物理系)教授,中国科学院结构分析中心开放实验室主任,他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吴自勤先生在材料科学与凝聚态物理方向上,特别是在电子显微学的多个领域进行了数十年持续不断的探索研究,取得了多项有价值的成果.70岁高龄之后,吴先生把主要精力用于著书立说,以他为主撰写出版了《薄膜生长》、《微分析物理及应用》、《分形原理及其应用》等三部专著.吴先生是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的积极组织者,在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成立后的20多年时间里,他团结和领导一批学会活动骨干,为发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吴先生任《物理》主编期间,为杂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建议《物理》杂志开辟了物理学和经济建设栏目,介绍物理学对经济建设发展的推动作用.他还花了很大力气抓杂志的讲座栏工作,亲自策划了新实验技术在材料研究中的应用、近代物理、集成电路中的物理问题等三个在读者中产生较大影响的系列讲座.《物理》杂志能有今天的成绩,与吴先生当年的努力密切相关.值此吴自勤教授80华诞之际,...  相似文献   

13.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物理专业委员会于1985年7月21日至25日在西安冶金建筑学院召开了第二次全体会议.第一次专业委员会全体会议是于1984年8月在成都市召开的,会议通过了物理专业自学考试计划,并确定1985年暑假讨论并通过物理专业《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四门课程考试大纲,以及乙类普通物理课程考试大纲(适用于工科160学时左右课程)和丙类普通物理课程考试大纲(适用于农医120学时左右课程). 为开好物理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就上述六门课程事先分别邀请了部分高等院校物理教师参加了考试大纲草案讨论会,为全…  相似文献   

14.
贾玉民  杨宗立 《物理实验》1994,14(3):122-123
对普通物理实验课增设论文习作的探讨贾玉民,杨宗立,隋峰(陕西师大物理系)一、为什么要增设论文习作十多年来我们对普通物理实验课从教学体系、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改革,使学生的实验能力有了较大提高.但是,在指导学生完成毕业(学士)...  相似文献   

15.
周培源教授风范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课堂记趣 周培源教授是我国有杰出贡献的教育家.周老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理论物理学家.我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王竹溪教授、彭桓武教授都是周老的学生.周老是怎样教导他的弟子呢?这里披露一些“秘闻”.1.第一课 我在中学念高中物理的时候,就听说全世界只有12个半学者能真正懂得爱因斯坦的相对论.1947年9月,我以敬慕清华大学的民主风尚和学术空气的心情而转学到该校物理系二年级,在这里上的第一课,就是被称为“半个懂得相对论”的周培源教授所开设的理论力学. 从初中、高中到大学的普通物理,牛顿力学都念过三遍了,这能讲出什么新内容呢?然而…  相似文献   

16.
李晟 《物理》2004,33(10):727-727
由海外华人物理学会组织,上海交通大学物理系主办的第四届全球华人物理学家大会于6月28日至7月1日在上海成功召开,会议主题是物理学前沿与物理学教育.上海交通大学校长谢绳武教授和海外华人物理学会前任主席、美国南加州大学物理系张图南教授共同出任本次会议主席.全球华人物理学家大会由海外华人物理学会发起,前三届大会分别于1995年在  相似文献   

17.
 余瑞璜教授是我国老一辈著名物理学家,吉林大学物理系的创始人.他执著于科学和教育事业、赤诚报效于祖国,数十年如一日,在固体物理学的X光晶体结构和电子理论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卓著成就.热爱祖国 献身科学1929年,余瑞璜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物理系,同年在清华大学物理系任教.在军阀混战、国无宁日的年代,余瑞璜目睹了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蹂躏.作为一个爱国热血青年,他于1935年毅然走上了出国留学、寻求中国强盛的“科学救国”道路,去英国曼澈斯特大学攻读物理学.1938年在英国北威尔士大学物理系、英国伯明瀚大学冶金系进行科学研究工作.在这段时间里,他的导师布拉格教授曾建议他到其父老布拉格教授领导的英国皇家研究所去工作.这对余瑞璜来说,不仅意味着事业上有发展,而且生活上也有保障.  相似文献   

18.
清华大学物理系夏学江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14年2月1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夏学江教授为我国大学物理教育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为缅怀夏学江教授,本刊特设专栏刊登纪念夏学江教授的文章.  相似文献   

19.
1995年前后,《物理与工程》的前身《工科物理》杂志编辑部只有夏学江教授和一位职工,还先后有几位物理系教师兼职参加少部分编辑部工作.1996年前后间我有幸在夏先生指导下参与了部分编辑部工作,得到他的言传身教,亲身感受到他的名师风范和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20.
清华大学西校门内流淌着一条小河,河的西岸曾经有一座院落,它是高炳坤老师十年前的住所,河的两岸曾留下了许许多多的高炳坤老师漫步的脚印.景物依在,人却西归,高炳坤老师于2011年10月1日永远地走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