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2个配位聚合物{[Mn(Hbidc)(2,2''-bpy)(H2O)2]·1.5H2O}n1)和{[Cd(Hbidc)(phen)][Cd(phen)2Cl2]}n2)(H3bidc=苯并咪唑-5,6-二羧酸,2,2''-bpy=2,2''-联吡啶,phen=菲咯啉),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元素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和热重对配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配合物1是一维无限zig-zag链结构,可以通过O-H…O和N-H…O氢键的相互作用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配合物2也是一维无限链结构。此外,测试了配合物12的固体紫外吸收光谱和研究了配合物2的固体荧光性能。  相似文献   

2.
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2个配位聚合物{[Mn(Hbidc)(2,2''-bpy)(H2O)2]·1.5H2O}n1)和{[Cd(Hbidc)(phen)][Cd(phen)2Cl2]}n2)(H3bidc=苯并咪唑-5,6-二羧酸,2,2''-bpy=2,2''-联吡啶,phen=菲咯啉),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元素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和热重对配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配合物1是一维无限zig-zag链结构,可以通过O-H…O和N-H…O氢键的相互作用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配合物2也是一维无限链结构。此外,测试了配合物12的固体紫外吸收光谱和研究了配合物2的固体荧光性能。  相似文献   

3.
采用水热合成的方法,在以5-(4-羟基吡啶基甲基)间苯二甲酸(H2L)作主配体、4,4''-联吡啶(4,4''-bpy)和1,2-二(4-吡啶基)乙烯(bpe)作辅配体的条件下,得到2种新颖的Zn(Ⅱ)配位聚合物{[Zn(L)(4,4''-bpy)0.5]·2H2O}n1)和{[Zn(L)(bpe)0.5]·2H2O}n2)。配合物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的方法进行了结构分析,并进一步通过红外光谱(IR)、元素分析、PXRD和热重分析(TG)的方法进行了表征。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展现出的是一种三维三重互穿网络;聚合物2为二维双层结构,并进一步组合成了三重平行互穿的2D→3D的空间网络。此外,研究了配合物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4.
采用水热方法,用2种联苯四羧酸配体(2,4-H4bpta和3,5-H4bpta)和4,4''-联吡啶(4,4''-bipy)或2,2''-联吡啶(2,2''-bipy)分别与MnCl2·4H2O和CuCl2·H2O反应,合成了一个具有一维双螺旋链结构的配位聚合物[Mn(μ3-2,4-H2bpta)(4,4''-bipy)2]n1)和一个二维层状配位聚合物{[Cu(μ4-3,5-bpta)0.5(2,2''-bipy)(H2O)]·H2O}n2),并对其结构和磁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构分析结果表明2个配合物分别属于单斜晶系,P21/cC2/c空间群。配合物1具有一维双螺旋链结构,而且这些一维链通过O-H…N氢键作用进一步形成了二维超分子网络。而配合物2具有二维层状结构。研究表明,配合物1中相邻锰离子间存在铁磁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5-甲基-3-吡唑甲酸(H2MPCA)为主配体,桥联配体4,4'-联吡啶(4,4'-bpy)和吡嗪(pyz)为辅助配体,合成了2个新的配合物{[Co(HMPCA)2(4,4'-bpy)]2·5H2O}n1)和{[Ni(HMPCA)2(pyz)]·5H2O}n2),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结构分析、热重分析等对其进行了表征。配合物1属于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ccn,配合物2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c。在12中,金属离子都位于一个扭曲的八面体配位环境中,分别由4,4'-联吡啶(1)和吡嗪(2)两端的氮原子桥联2个相邻的金属离子,形成一维链状聚合物。考察了配合物12的热稳定性、荧光性能和磁性。  相似文献   

6.
采用溶剂热的方法,将配位模式丰富的多羧酸有机配体5-(2-硝基-4-羧基苯氧基)-间苯二甲酸(H3ncpoi)与Cd2+离子以及不同的辅助配体原位组装而成4个新的配位聚合物晶体:[Cd(Hncpoi)(2,2''-bpy)(H2O)]n1),{[Cd2(Hncpoi)2(bpyp)(H2O)4]·3H2O}n2),{[Cd2(Hncpoi)2(azpy)(H2O)2]·2H2O}n3),{[Cd2(Hncpoi)2(dpe)(H2O)2]·2H2O}n4),其中H3ncpoi为5-(2-硝基-4-羧基苯氧基)-间苯二甲酸,2,2''-bpy为2,2''-联吡啶,bpyp为1,4-二-吡啶基-4-亚甲基-哌嗪,azpy为4,4''-偶氮吡啶,dpe为1,2-二-(4-吡啶基)乙烯。对4个配合物进行了X射线单晶衍射、粉末衍射,元素分析、热重、荧光光谱等表征。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2具有一维链状结构,而配合物3,4则具有二维(4,4)格子层状结构,一维链和二维层之间通过分子间作用力连接成三维超分子结构。进一步研究表明,辅助配体的构型、配位方式等对晶体结构具有决定性作用。与此同时,对几个配合物的荧光光谱进行分析,发现不同的辅助配体对配合物的荧光性能有着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以2,4-二氯苯乙酸、4,4''-联吡啶分别和硫酸镁、氯化钙和硝酸镉反应,采用自然挥发法制备了3个配合物[Mg(DCBA)2(H2O)4]·3(4,4''-bipy)(1)、[Ca(DCBA)(H2O)4]·DCBA·H2O(2)和[Cd(DCBA)2(H2O)2]·2H2O(3)(DCBA=2,4-二氯苯乙酸,4,4''-bipy=4,4''-联吡啶),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稳定性和X射线单晶衍射的表征,研究了配合物3的荧光性质。结果表明,配合物1、23均为零维结构,其中,配合物1中存在O-H…O、O-H…N、C-H…O、C-H…Cl和O-H…π氢键作用,而配合物23中存在O-H…O和C-H…Cl氢键作用,并以此分别形成了3D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8.
以2,4-二氯苯乙酸、4,4''-联吡啶分别和硫酸镁、氯化钙和硝酸镉反应,采用自然挥发法制备了3个配合物[Mg(DCBA)2(H2O)4]·3(4,4''-bipy)(1)、[Ca(DCBA)(H2O)4]·DCBA·H2O(2)和[Cd(DCBA)2(H2O)2]·2H2O(3)(DCBA=2,4-二氯苯乙酸,4,4''-bipy=4,4''-联吡啶),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稳定性和X射线单晶衍射的表征,研究了配合物3的荧光性质。结果表明,配合物123均为零维结构,其中,配合物1中存在O-H…O、O-H…N、C-H…O、C-H…Cl和O-H…π氢键作用,而配合物2和3中存在O-H…O和C-H…Cl氢键作用,并以此分别形成了3D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9.
黎彧  曾福燃  周峰  李善吉 《无机化学学报》2020,36(11):2124-2134
采用水热方法,用醚氧桥联的三羧酸配体(H3dpna)和四羧酸配体(H4deta)为主配体,2,2''-联吡啶(2,2''-bipy)和菲咯啉(phen)为辅助配体,分别与CuCl2·H2O、ZnCl2和MnCl2·4H2O反应,合成了2个二维配位聚合物{[Cu3μ4-dpna)2(2,2''-bipy)2]·4H2O}n1)和{[Zn3μ4-dpna)2(2,2''-bipy)2(H2O)2]·6H2O}n2)以及2个一维配位聚合物{[M2μ4-deta)(phen)2(H2O)]·3H2O}n(M=Mn(3),Zn(4)),并对其结构、荧光和光催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构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12属于单斜晶系,P21/cC2/c空间群。由于采用了不同的金属离子,配合物12呈现不同的二维层结构。配合物34为异质同心结构,均属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配合物34都具有一维链结构。另外,研究了这些配合物的荧光和对有机染料亚甲基蓝的光催化降解性能,结果表明配合物24可以高效地降解亚甲基蓝。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水热方法,用2种联苯四羧酸配体(2,4-H4 bpta和3,5-H4 bpta)和4,4''-联吡啶(4,4''-bipy)或2,2''-联吡啶(2,2''-bipy)分别与MnCl2·4H2O和CuCl2·H2O反应,合成了一个具有一维双螺旋链结构的配位聚合物[Mn(μ3-2,4-H2bpta)(4,4''-bipy)2]n1)和一个二维层状配位聚合物{[Cu(μ4-3,5-bpta)0.5(2,2''-bipy)(H2O)]·H2O}n2),并对其结构和磁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构分析结果表明2个配合物分别属于单斜晶系,P21/cC2/c空间群。配合物1具有一维双螺旋链结构,而且这些一维链通过O-H…N氢键作用进一步形成了二维超分子网络。而配合物2具有二维层状结构。研究表明,配合物1中相邻锰离子间存在铁磁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不同的含N辅助配体咪唑(ImH)和5-(4-吡啶基)四唑(4-PT)的存在下,将3,4-吡唑二羧酸(H3pdc)与相应的Mn(Ⅱ)/Zn(Ⅱ)金属盐反应制得2种配合物:[Mn(Hpdc)(ImH)(H2O)]n(1)和[Zn(Hpdc)(4-PT)(H2O)3]·2H2O(2)。在一维配位聚合物1和单核配合物2中,Hpdc2-配体分别采用μ2-κ∶O,N;κ∶O'',O″和O,N-螯合的配位模式,而且12中的ImH和4-PT辅助配体均为单齿配位。在O—H…O和O—H…N分子间氢键的作用下,配合物1中的1D聚合链堆积成了三维的超分子结构。2中,相邻[Zn(Hpdc)(4-PT)(H2O)3]单元在O—H…O和O—H…N分子间氢键的作用下堆积形成2D结构,这些2D层状结构与结晶水分子进一步连接形成了三维超分子结构。此外,还考察了配合物12的荧光性能以及配合物1的电化学性质。  相似文献   

12.
在不同的含N辅助配体咪唑(ImH)和5-(4-吡啶基)四唑(4-PT)的存在下,将3,4-吡唑二羧酸(H3pdc)与相应的Mn (Ⅱ)/Zn (Ⅱ)金属盐反应制得2种配合物:[Mn (Hpdc)(ImH)(H2O)]n(1)和[Zn (Hpdc)(4-PT)(H2O)3]·2H2O (2)。在一维配位聚合物1和单核配合物2中,Hpdc2-配体分别采用μ2-κ∶O,N; κ∶O'',O″和O,N-螯合的配位模式,而且12中的ImH和4-PT辅助配体均为单齿配位。在O—H…O和O—H…N分子间氢键的作用下,配合物1中的1D聚合链堆积成了三维的超分子结构。2中,相邻[Zn (Hpdc)(4-PT)(H2O)3]单元在O—H…O和O—H…N分子间氢键的作用下堆积形成2D结构,这些2D层状结构与结晶水分子进一步连接形成了三维超分子结构。此外,还考察了配合物12的荧光性能以及配合物1的电化学性质。  相似文献   

13.
采用水热方法,用半刚性三羧酸配体(H3cpta)和菲咯啉(phen)或2,2''-联吡啶(2,2''-bipy)与CoCl2·6H2O反应,合成了一个一维链状配位聚合物[Co(μ2-Hcpta)(phen)(H2O)]n1)和一个二维层状配位聚合物[Co3μ5-cpta)2(2,2''-bipy)2]n2),并对其结构和磁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构分析结果表明2个配合物均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配合物1具有一维链状结构,而且这些一维链状结构通过C-H…O氢键作用进一步形成了二维超分子网络。而配合物2具有由三核钴单元构筑的二维层状结构。研究表明,配合物12中相邻钴离子间存在反铁磁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水热方法,用2,3-二羟基-对苯二甲酸配体(H4DTA)和2,2''-联吡啶(bipy)分别与MnCl2·4H2O和CdCl2·H2O反应,合成了2个三维配位聚合物[M(μ4-H2DTA)(bipy)]n(M=Mn(1)、Cd(2)),并对其结构、荧光和催化性质进行了研究。单晶结构分析结果表明2个配合物同构,均属于正交晶系,Pnna空间群。配合物12都具有三维框架结构。另外,研究了2个配合物的荧光和催化性质。研究表明,配合物1在硅腈化反应中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5.
以5-甲基-3-吡唑甲酸(H2MPCA)为主配体,桥联配体4,4’-联吡啶(4,4’-bpy)和吡嗪(pyz)为辅助配体,合成了2个新的配合物{[Co(HMPCA)2(4,4’-bpy)]2·5H2O}n(1)和{[Ni(HMPCA)2(pyz)]·5H2O}n(2),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结构分析、热重分析等对其进行了表征。配合物1属于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ccn,配合物2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c。在1和2中,金属离子都位于一个扭曲的八面体配位环境中,分别由4,4’-联吡啶(1)和吡嗪(2)两端的氮原子桥联2个相邻的金属离子,形成一维链状聚合物。考察了配合物12的热稳定性、荧光性能和磁性。  相似文献   

16.
采用水热方法,用4,4''-二甲基-2,2''-联苯二甲酸配体(H2dbda)和菲咯啉(phen)、2,2''-联吡啶(2,2''-bipy)分别与ZnCl2或Cd-Cl2·H2O反应,合成了3个零维双核配合物[Zn2μ-dbda)2(phen)2(H2O)2](1)、[Zn2μ-dbda)2(2,2''-bipy)2](2)和[Cd2μ-dbda)2(2,2''-bipy)2(H2O)2]·2H2O(3),并对其结构、荧光和光催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构分析结果表明3个配合物分别属于三斜和单斜晶系的P1P21/n空间群。配合物1~3都具有零维双核结构,而且这些双核单元通过O-H…O氢键作用进一步形成了三维超分子框架。研究表明,配合物1~3在室温下能发出蓝色荧光。另外,研究了3个配合物对有机染料亚甲基蓝的光催化降解性能,结果表明配合物3可以高效地降解亚甲基蓝。  相似文献   

17.
采用水热方法,选用4,4''-(吡啶-3,5-二基)二苯甲酸配体(H2pdba)与菲咯啉(phen)、2,2''-联吡啶(bipy)或2,2''-联咪唑(H2biim)分别与ZnCl2、NiCl2·6H2O和CoCl2·6H2O在160 ℃温度下反应,合成了2个二维层状配位聚合物{[Zn(μ3-pdba)(phen)]·H2O}n1)和{[Ni(μ3-pdba)(bipy)]·3H2O}n2),以及1个具有一维链结构的配位聚合物{[Co(μ3-pdba)(H2biim)(H2O)]·H2O}n3),并对其结构和催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70 ℃条件下配合物1在Henry反应中显示出较好的催化活性。优化了反应参数,对反应底物范围也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合成和表征了2个吡唑-3-甲酸过渡金属配合物[Cu2(pca)2(H2O)6]·2H2O(1),[Mn(Hpca)2(phen)]·3H2O(2)(H2pca=吡唑-3-甲酸;phen=菲咯啉)。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1属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它是一个畸变八面体的双核铜配合物;配合物2是一个畸变八面体的单核锰配合物。配合物12分别通过分子间的O-H…O,N-H…O氢键形成了三维网状结构。配合物1在二氧化碳的环加成反应中显示出了良好的催化效率(转化率高达97.4%;选择性高达98.9%)。  相似文献   

19.
采用水热方法,用半刚性三羧酸配体(H3cpta)和菲咯啉(phen)或2,2''-联吡啶(2,2''-bipy)与CoCl2·6H2O反应,合成了一个一维链状配位聚合物[Co(μ2-Hcpta)(phen)(H2O)]n1)和一个二维层状配位聚合物[Co3μ5-cpta)2(2,2''-bipy)2]n2),并对其结构和磁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构分析结果表明2个配合物均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配合物1具有一维链状结构,而且这些一维链状结构通过C-H…O氢键作用进一步形成了二维超分子网络。而配合物2具有由三核钴单元构筑的二维层状结构。研究表明,配合物12中相邻钴离子间存在反铁磁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0.
采用水热合成的方法,在以5-(4-羟基吡啶基甲基)间苯二甲酸(H2L)作主配体、4,4’-联吡啶(4,4’-bpy)和1,2-二(4-吡啶基)乙烯(bpe)作辅配体的条件下,得到2种新颖的Zn(Ⅱ)配位聚合物{[Zn(L)(4,4’-bpy)0.5]·2H2O}n1)和{[Zn(L)(bpe)0.5]·2H2O}n2)。配合物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的方法进行了结构分析,并进一步通过红外光谱(IR)、元素分析、PXRD和热重分析(TG)的方法进行了表征。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展现出的是一种三维三重互穿网络;聚合物2为二维双层结构,并进一步组合成了三重平行互穿的2D→3D的空间网络。此外,研究了配合物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