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通过水热/溶剂热合成的方法制备了3个Zn(Ⅱ)/Co(Ⅱ)配合物{[Zn(H_2L)(H_2O)_3]·H_2O·0.5H_4L}_n(1)、{[Co(L)_(0.5)(4,4'-bpy)]·0.5H_2O}_n(2)和{[Co(L)_(0.5)(pbmb)(H_2O)]·H_2O}(3)(H_4L=5,5'-(hexane-1,6-diyl)-bis(oxy)diisophthalic acid,4,4'-bpy=4,4'-bipyridine,pbmb=1,1'-(1,3-propane)bis-(2-methylbenzimidazole))。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为一维链结构。2为拓扑符号为(6~4·7·8)(6·7~2)的三重穿插网络结构。3是拓扑符号为(4·6~2)(4~2·6~2·8~2)的(3,4)-连接的二维网络结构。配合物1呈现出较好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2.
田锋  沈楠  何明阳 《合成化学》2023,(3):169-176
通过水热法成功合成了两个新的基于(β-Mo8O26)4-构型的无机-有机杂化材料,分子式分别为{[Ni(β-Mo8O26)(H2O)4](H2Fbix) 2H2O}n(1)和{[Co(β-Mo8O26)(H2O)4](H2Fbix) 2H2O}n(2)(Fbix=2,3,5,6-四氟-二(1,4-咪唑-1-甲基)苯)。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X-射线粉末衍射、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元素分析等对该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晶体结构分析表明:化合物1和2为同构化合物。在化合物1中,扭曲八面体构型的NiII与两个β-[Mo8O26]4-单...  相似文献   

3.
在室温下合成了3个新的配位聚合物{[Zn(4?Nbdc)(btx)]·2H2O}n(1·2H2O)、[Zn(btx)1.5(1,3?bdac)]n(2)和{[Zn(mbtx)(1,3?bdc)(H2O)2]·H2O}n(3)(btx=1,4?二(4H?1,2,4?三唑)苯,mbtx=1,3?二(4H?1,2,4?三唑)苯,4?Nbdc=4?硝基邻苯二甲酸根,1,3?bdac=间苯二乙酸根,1,3?bdc=间苯二甲酸根),测试了配合物的单晶结构,并从元素分析、红外和粉末衍射等方面进行表征。单晶X射线衍射表明,配合物1是二维(4,4)网格结构,配合物2和3都是一维链状结构。配合物2中的π?π作用将一维链连接成三维网格结构。在配合物3中,分子间氢键将一维链连接成二维网格,2套二维网格在分子间氢键的作用下相互穿插得到2D+2D→2D的网格结构。同时,还研究了3个配位聚合物的荧光和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关磊  刘泽汉  任冰洁 《合成化学》2019,27(11):904-908
以4,5-二羟基苯-1,3-二磺酸钠(Na2H2L)和4,4′-bipy为原料,采用水热法与Co(NO3)2反应合成了新的含氮配体钴配合物[Co(4,4′-bipy)(H2O)4]·H2L·2H2O(1)(H2L2-=4,5-二羟基苯-1,3-二磺酸根离子,4,4′-bipy=4,4′-联吡啶),其结构和组成经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热重分析表征。晶体结构解析表明:钴离子与4,4′-bipy和水分子配位,形成扭曲的八面体配位构型。H2L2-配体没有配位,仅起平衡电荷作用。在结构单元中,[Co(4,4′-bipy)(H2O)4]2+, H2L2-和自由水分子之间通过氢键相连。配合物的荧光发射峰与配体相比发生了蓝移,最大发射峰位于357 nm。  相似文献   

5.
通过乳酸衍生物和3-溴-4-羟基苯甲酸的组合得到对映体3-溴-4-(((1R)-1-羧基乙基)氧基)苯甲酸(R-H2bba)和3-溴-4-(((1S)-1-羧基乙基)氧基)苯甲酸(S-H2bba)。以其为手性合成子在水热条件下分别与1,3-二(吡啶-4-基)丙烷(1,3-dpp)和Ni2+反应,构建了对映手性配位聚合物{[Ni(R-bba)(1,3-dpp)(H2O)0.5]·1.5H2O}n(HU12-R)和{[Ni(S-bba)(1,3-dpp)(H2O)0.5]·1.5H2O}n(HU12-S)。结构分析揭示HU12-R和HU12-S是具有dia网络特征的三维螺旋骨架。在骨架中,阴离子配体R-bba2-和S-bba2-分别与Ni2+中心连接在一起围绕2,螺旋轴得到一对小的对映螺...  相似文献   

6.
周亚  陈勇强 《合成化学》2020,28(9):810-814
通过溶剂热合法,制备了两种新的Zn2+配位聚合物{[Zn(bib)(bdc)]•DMF}n(1)和{[Zn(bib)(bpdc)]•H2O}n(2)(bib=1,3-双(1-咪唑)苯,H2bdc=1,4-苯二甲酸,H2bpdc=4,4'-联苯二甲酸,DMF=N,N-二甲基甲酰胺)。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确定了两个配合物的结构:配合物1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是一种由bib和ndc2-配体混合连接二维网络结构,配合物2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表现出了二重互穿二维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7.
以1,1’∶4’,1’’∶4’’,1’’’-四联苯-2,4,2’’’,4’’’-四羧酸(H4L)和4,4’-联吡啶(4,4’-bpy)为配体,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一维锌配位聚合物[Zn2(H2L)2(4,4’-bpy)2(H2O)]n(1),并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和热重分析等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单晶结构分析表明1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配合物1含有2种配位构型不同的锌离子,分别处于扭曲的三角双锥{ZnNO4}和八面体{ZnNO5}几何构型中。配合物中2个H2L2-配体之间通过锌离子相互连接,构成了无限的一维zigzag平面结构。荧光传感实验表明配合物1的荧光能够被2,4,6-三硝基苯酚和氟啶胺猝灭,且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抗干扰性也非常好。  相似文献   

8.
在溶剂热条件下,以不对称三羧酸5-(6-羧酸-2-萘基)-间苯二羧酸(H3L)为配体合成了2个镉的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Cd3L2(H2O)3]·6DMF}n(1)和{[Cd3L2(H2O)4]·3DMA}n(2)。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粉末衍射,热重和红外光谱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构分析表明,1和2形成3,6-连接的三维结构,其拓扑符号分别为:(45.64.86)(432和(612.83)(632。此外,还对2个化合物进行了荧光分析。  相似文献   

9.
以4,4'-联苯二羧酸(H2BPDC)和4,4'-联吡啶(BPY)作为混合有机配体,Zn(II)或Co(II)作为中心金属离子,通过溶剂热法合成了两种新型配合物[Zn3(bpdc)3bpy]n(1, CCDC: 1843824)和[Co3(bpdc)3bpy]n(2, CCDC: 1887332),其结构和性能经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光谱(FT-IR)、粉末X-射线衍射(PXRD)、热重分析(TG)和N2吸附/脱附测试表征。结果表明:两种配合物具有相似的三维孔状结构,由Zn(II)或Co(II)以四配位和六配位呈现四面体和八面体空间几何构型;1和2均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在77 K,氮气吸附条件下,配合物1的BET比表面积为5.584 m2/g,吸附总孔体积为0.024 cm3/g,吸附平均孔径为13.932 nm。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Cd(Ⅱ)配聚物[Cd3Na2(btec)n(1)和{[Cd3Na2(btec)2(H2O)2]·4H2O}n(2)(H4btec=1,2,4,5-苯四甲酸). 单晶结构解析结果表明, 配聚物1和2的不对称单元中均包含2种晶体学不等效的Cd(Ⅱ)离子, 分别为六配位和八配位, 均通过btec4-基团桥连成具有3D无限结构的配聚物. 二者区别在于: 2个配聚物中Na(Ⅰ)离子的配位环境不同, 且配聚物2中存在游离水分子. 表面光伏技术研究结果表明, 2个配聚物在300~500 nm范围内呈现出明显的光伏响应, 表明它们具有一定的光-电转换能力. 对配聚物的表面光电压谱(SPS)与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进行了关联, 并对配聚物进行了X射线衍射(XRD)和热重(TG)分析.  相似文献   

11.
张力嫱  王莹 《合成化学》2019,27(2):109-113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一种新型的镍配合物{\[Ni(bipy)(H2O)4]·(H2Dhbs)2·(H2O)4}n(H2Dhbs=2,5-二羟基苯磺酸,bipy=4,4′-联吡啶),其结构和性能经FL, IR,元素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和TG表征。结果表明:bipy与镍离子配位,形成链状结构。H2Dhbs-配体没有参与配位,仅起平衡结构电荷的作用。在结构单元中,\[Ni(bipy)(H2O)4]2+, H2Dhbs-和自由水分子之间通过氢键连接。与配体相比,配合物的荧光发射峰发生了红移,最大发射峰位于464 nm,荧光寿命为2.081 7 ms。  相似文献   

12.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一种新型多酸基无机-有机杂化材料{[Co(btp)(Hbtp)(H2O)3](PW12O40)·3H2O}n(1),并对化合物1进行了结构测定。X射线单晶衍射结果显示,Co(Ⅱ)离子通过btp配体连接形成一维链,[PW12O40]3-游离于相邻一维链相互交叉形成的孔隙中,从而扩展成三维结构。热重分析表明化合物1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此外,还对化合物1的质子导电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1在358 K和98%RH条件下的质子电导率为6×10-5 S·cm-1。  相似文献   

13.
合成和表征了4种新型配合物[Cu2(TPHA)(NO2-Phen)1](ClO1)2·H2O、[Cu2(TPHA)(Me-bpy)1](ClO1)2、[Mn2(TPHA)(NO2-Phen)1](ClO1)2·2H2O和[Mn2(TPHA)(Me-bpy)1](ClO1)2(TPHA:对苯二甲酸根阴离子;NO2-Phen:5-硝基-1,10-菲绕啉;Me-bpy:4,4'-二甲基-2,2'-联吡啶).测定了配合物的变温磁化率,并求出了交换积分J分别为-5.04、-6.52、-0.68及-0.73cm-1.  相似文献   

14.
氢氧化钠与己二胺四甲叉膦酸(H8L)在水溶液中反应合成了一个新型的配合物[Na3(H6L)2(H2O)8][Na(H2O)6]·8H2O(1),其结构经IR和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结果表明1属P-1空间群,晶胞参数a=7.705 9(1) , b=11.655 6(2) , c=18.119 7(3) ,α=97.247(1)°,β=94.797(1)°, γ=101.827(1)°。 1中部分钠离子通过与四膦酸配体中的氧原子配位,形成一维链状结构{[Na3(H6L)2(H2O)8]-},该阴离子链的电荷被孤立离子团[Na(H2O)6]+平衡。在未配位的膦酸基团、氨基、配位水分子、结晶水分子之间的氢键相互作用下,化合物堆积形成一个结构致密的三维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15.
采用水热合成方法制备了2个基于Keggin型杂多酸的无机-有机杂化物, 化学式分别为{[Cu2(4,4′- bipy)4(H2O)4](SiMo12O40)·18H2O}n(1)和{[Cu2(4,4′-bipy)4(H2O)4](PMo6W6O40)·18H2O}n(2)(bipy=bipyridine). 结构分析 表明2个化合物同构, Cu2+是六配位, 分别与4个4,4′-bipy上的N原子和2个水分子上的O原子结合, 形成 [Cu(4,4′-bipy)2(H2O)2]n2n+二维层状结构. 杂多阴离子通过静电与配位阳离子[Cu(4,4′-bipy)2(H2O)2]n2n+作用交叉排列在层间. 通过红外光谱、 粉末X射线衍射和固体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等对化合物的性质进行了表征. 研究了所合成化合物对水溶性染料亚甲基蓝的降解活性, 发现2种化合物对于亚甲基蓝均表现出显著的光降解活性, 并对它们的催化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通过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滴定、稳态荧光猝灭和溴化乙啶竞争键合实验研究了Ru(Ⅱ)配合物[Ru(bpy)(H2iip)2](ClO4)2{bpy=2,2′-联吡啶, H2iip=2-(吲哚-3-基)-咪唑[4,5-f][1,10]-邻菲罗啉}的酵母RNA键合性质. 结果表明, 二者键合模式为嵌入键合, 其键合常数为7.09×106 L/mol, 比小牛胸腺DNA的键合常数大, 且比同类配合物[Ru(bpy)2(H2iip)](ClO4)2的酵母RNA键合常数大.  相似文献   

17.
通过溶剂热法合成了2种三维微孔锌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其分子式为[Zn3(DBA)(OH)(1,10-phen)2]n (1)和{[Zn2(HDBA)(4,4′-bipy)1.5]·H2O}n (2)(H5DBA=3,5-二(2′,4′-对羧基苯基)苯甲酸;1,10-phen=1,10-菲咯啉;4,4′-bipy=4,4′-联吡啶)。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为三核锌基金属单元的三维微孔骨架,配合物2为双核锌基的微孔结构。与2相比,配合物1在水中具有较强的发光性能,可作为检测Fe3+、Cr2O72-和丙酮分子的发光传感器,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灵敏度。  相似文献   

18.
设计、合成了2种配合物:[Ca(Phen)(Nap)2]n(1)和[Mn2(Phen)2(Nap)4(H2O)](2)(Phen=菲咯啉,HNap=1-萘甲酸)。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和热重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测定了配合物的激发光谱、发射光谱,以及配合物对人肺癌细胞(NCI-H460)、人乳腺癌细胞(MCF-7)、人肝癌细胞(HepG2)的体外抑制活性;利用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分光光度法研究了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配合物1、2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具有很好的镜像关系,且配合物2的斯托克斯位移大于配合物1;配合物对3种癌细胞都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但是2更优于1;配合物1和2与小牛胸腺DNA以静电作用发生沟面结合,结合常数分别为5.83×103和6.46×103L·mol-1。  相似文献   

19.
采用水热方法合成了4种Sm3+配合物, 即{[SmZn(2,5-pdc)2(tp)0.5(H2O)]·2H2O}n(1), [Sm2Zn2(C6H5COO)10(Imh)2(H2O)2](2), {[Sm2(NO2C6H4COO)6(H2O)4]·H2O}n(3)和{[SmN(CH2COO)3(H2O)2]·H2O}n(4)[2,5-pdc=2,5-吡啶二羧酸根, tp=对苯二甲酸根, C6H5COO=苯甲酸根, Imh=咪唑, NO2C6H4COO=对硝基苯甲酸根, N(CH2COO)3=氨三乙酸根]. 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确定了其晶体结构. 在室温下测定了其红外光谱、 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以及在近红外区和可见区的发射光谱. 结果表明, 4种配合物在近红外区或可见区均出现Sm3+离子的特征发射. 这是形成配合物后, Zn-配体部分和配体对Sm3+离子发光的敏化作用所致. 此外, 讨论了不同有机配体或d过渡金属离子对Sm3+离子发光的影响, 并分析了配合物中Sm3+离子的近红外发射带位移、 劈裂和加宽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报道了结构新颖的异三核配合物[Co{Cu(μ-L>(N3)2}2(H20)2]·2H2O的合成和晶体结构(H2L:2,3-二羰基-1, 4, 8, 11-四氮杂十四烷).三核配合物由含有草酰胺外延桥基的大环铜(Ⅱ)配合物作为"配合物配体"与金属钴离子(Ⅱ)反应得到.晶体属单斜晶系,P2(l)/c空间群.a=0.77172(4) nm, b=1.531 30(3) nm, c=1.47298(7) nm,β=98.540(2)°, V=1.72137(13) nm3,Z=2,R=0.0843.晶体中包含三核配合物单元和溶剂水分子,并通过分子间氢键连成一维链状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