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1,3,5-三(4-羧基苯基)苯(H3BTB)为配体,通过溶剂热法得到一种三维四重穿插结构的镉基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e2NH2)[Cd(BTB)(DMF)]·DMF·H2O(Cd-MOF)。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粉末X射线衍射、红外分析、元素分析和热重分析表征了其组成和结构。荧光研究结果表明:Cd-MOF在含有丙酮或Fe3+离子的溶液中均表现出荧光猝灭现象,其检测限(体积分数和浓度)分别为0.6%和0.89 μmol·L-1,线性检测范围分别为2.0%~2.8%和0~0.05 mmol·L-1。时间响应实验和可循环利用实验显示Cd-MOF可长时间、稳定且高效地检测丙酮和Fe3+离子。  相似文献   

2.
以廉价的豆腐残渣为碳源,用简单的水热合成法,在不同的温度下成功制备了水溶性的发射蓝光的碳纳米粒子(Carbon nanoparticles,CNPs)。通过AFM、Uv-vis、FTIR、NMR、XPS及荧光光谱对碳纳米粒子的结构和光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制备温度升高,CNPs的荧光量子产率(Quantum yield,QY)增加,当温度达到240℃时,QY可达15.24%。该CNPs荧光探针对Fe3+的检测表现出了良好的灵敏度和选择性,检测限低至50 nmol/L。同时,CNPs荧光探针能够实现真实水样及细胞内Fe3+的检测,在传感及生物成像领域具有潜在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设计、合成了一种香豆素类荧光探针CF470,该探针通过引入高水溶性且选择性与Fe~(3+)配位的多羟基基团实现了纯水体系中Fe~(3+)的检测。当在探针体系中加入Fe~(3+)后,其强烈的蓝色荧光在2 min内就可被完全猝灭。探针不仅对Fe~(3+)快速、高选择响应,而且由于引入了亲水的多羟基基团具有良好的水溶性。更重要的是,探针对活细胞低毒、生物相容性好,被成功应用于活细胞中Fe~(3+)的成像。  相似文献   

4.
以罗丹明B和间氨基吡啶缩合反应得到新型罗丹明B衍生物L1,并用1H NMR,IR,HRMS-ESI及X射线对其结构进行了确证.通过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目标物L1在水溶液中与金属离子的识别特性.结果表明目标物L1作为荧光探针可选择性的比色识别Fe3+,并且受常见离子的干扰较小.探针L1的荧光强度与Fe3+浓度(1×10-6~9×10-6 mol/L)呈较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5.
以柠檬酸、甲酰胺与浓硝酸为原料合成了绿色荧光碳点(CDs),对其物相、形貌及荧光性能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其在离子检测及荧光标记方面的应用。结果表明:所合成的CDs呈现良好的水溶性;当以360~460 nm波长的光激发时,该CDs发出明亮的绿色荧光,并且发射峰的位置不随激发光波长而改变,其量子产率高达44.2%;同时,该绿光CDs对pH敏感,体系pH值在4.5~8.5范围内时,其归一化荧光强度与pH间有较好的线性关系;此外,该绿光CDs对Fe~(3+)有较好的选择性响应,在0~1 000μmol·L~(-1)范围内,体系的荧光淬灭效率(I0/I)与Fe~(3+)浓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9.8μmol·L~(-1)。  相似文献   

6.
利用γ-环糊精(γ-CD)、氢氧化钾、甲醇和水,制备了γ-CD-MOFs,并使用X射线粉末衍射、热重分析和扫描电镜对其结构、稳定性和形貌进行表征。由于γ-CD-MOFs的结构中含有一维孔道,在其孔道中引入黄光发射的罗丹明6G (R6G)染料,获得了荧光复合材料R6G@γ-CD-MOFs,并探索了其对不同金属离子的荧光响应情况。实验结果表明,R6G@γ-CD-MOFs能够从12种金属离子中选择性传感Fe3+离子,在2×10-4~2.0×10-2 mol·L-1范围内其荧光猝灭常数(Ksv)为1.03×104 L·mol-1。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碳点(CDs)的荧光性质(包括荧光产生机理、激发光/酸度依赖性、化学稳定性、抗光漂白性和上转换荧光)、合成方法(水热合成法、溶剂热法、超声波振荡法和微波消解法),重点讨论了其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包括对重金属离子、合法和违禁食品添加剂、农药和兽药残留、食品中营养成分和病原体的检测,并对CDs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以草木炭为碳源,采用一步水热法合成荧光碳点(CDs)的方法,并将所合成的CDs应用于农田水中绿麦隆的检测。探究了草木炭添加量、过氧化氢浓度、反应p H值、水热温度、水热时间等因素对合成CDs的影响。所合成的CDs最大激发和发射波长分别为340 nm和450 nm,发射光谱随激发波长的增大基本无红移。傅立叶红外光谱结果表明:CDs表面存在大量羟基(—OH)和羧基(—COOH)基团。绿麦隆对合成的CDs表现出选择性荧光猝灭,可应用于绿麦隆的检测。该方法对绿麦隆测定的线性范围为0. 15~3. 15mg·L~(-1),相关系数(r~2)为0. 999 3,检出限为0. 05 mg·L~(-1)。方法用于实际样品分析,加标回收率为93. 3%~112%,相对标准偏差(RSD)不大于4. 9%。实验考察了与绿麦隆结构相似的农药和常见阴阳离子对CDs荧光强度的影响,并对绿麦隆对碳点的猝灭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荧光碳点在分析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点是一种具有强荧光、低毒性、荧光波长可调、无光闪烁等特性的新型荧光纳米粒子。经过近年来的发展,碳点的制备方法逐渐多样化,合成过程更加快捷、简便;使其在生化传感、环境检测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该文简述了碳点的特性及制备方法,综述了荧光碳点在金属离子、阴离子、有机小分子及生物大分子检测中的研究进展,最后提出了其发展过程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11.
李玲芳  王琦 《无机化学学报》2020,36(11):2055-2062
以半胱氨酸为原料,通过一步热解法制备了荧光碳点(CDs),并采用透射电镜(TEM)、动态光散射(DLS)、X射线能谱分析(XPS)、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和荧光光谱(FL)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碳点平均尺寸为3.12 nm,且表现出了良好的荧光特性。银离子能够与碳点结合进而通过光诱导的电子转移有效猝灭碳点的荧光。青霉胺得益于其与重金属离子的配位作用,能够与银离子结合使得后者离开碳点表面从而实现荧光恢复。基于此,我们建立了银离子辅助的碳点荧光点亮型识别青霉胺的新方法。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8~500 μmol·L-1,检出限为5.62 μmol·L-1。该荧光体系用于尿液样品测定,回收率在97.17%~102.05%范围内。  相似文献   

12.
以9-蒽醛为荧光基团,吗啉环和吡唑环为识别基团,合成了一种新型荧光探针1,5-二苯基-3-(10-(吗啉甲基)蒽-2-基)吡唑啉(PMAP),利用1H NMR、13C NMR和单晶衍射表征其结构,通过荧光发射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其离子识别性能。结果表明,探针PMAP对Fe3+、Cu2+具有良好的识别效果,荧光量子产率分别从0.14降到0.05和0.04,溶液颜色从淡黄色变为蓝色。PMAP与Fe3+/Cu2+以1∶1的化学计量比形成配合物,检测限约为1μmol·L-1。同时,干扰实验表明PMAP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能。在实际样品中的应用表明,PMAP传感器能有效地检测实际水样中的Cu2+和Fe3+。另外,根据Fe3+、Cu2+和H+不同组合时PMAP的量子产率构建了分子水平上的三输入NOR逻辑门电路。  相似文献   

13.
铁是人体的必需过渡金属元素,体内铁离子平衡的紊乱与多种疾病相关。发展铁离子探针,实现细胞和生命体中铁离子时空分布的跟踪与成像,对铁离子生理功能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我们将BODIPY荧光团与三联吡啶通过乙烯基偶联,构建了新型Fe~(2+)螯合型探针BTPY,通过比色法与荧光法结合,实现了Fe~(2+)的特异性检测。探针最大激发波长582 nm在可见光区,荧光发射波长678 nm在近红外区,满足活体近红外成像的初步要求。BTPY与Fe~(2+)/Fe~(3+)结合导致吸收波长由573 nm红移至607nm,溶液颜色由红色到蓝色。其他金属离子的结合不发生明显吸收峰和颜色变化。同时,Fe~(2+)引起BTPY荧光猝灭而Fe~(3+)对BTPY荧光不造成明显影响,实现了Fe~(2+)与Fe~(3+)的区分。  相似文献   

14.
Water-soluble fluorescent carbon dots (CDs) were synthesized by a hydrothermal method using citric acid as the carbon source and ethylenediamine as the nitrogen source. The repeated and scale-up synthetic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of macroscopic preparation of CDs. The CDs/Fe3+ composite was prepared by the interaction of the CDs solution and Fe3+ solution. The optical properties, pH dependence and stability behavior of CDs or the CDs/Fe3+ composite were studied by ultraviolet spectroscopy and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Following the principles of fluorescence quenching after the addition of Fe3+ and then the fluorescence recovery after the addition of asorbic acid, the fluorescence intensity of the carbon dots was measured at λex = 360 nm, λem = 460 nm. The content of ascorbic acid was calculated by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changing fluorescence intensity. The CDs/Fe3+ composite was applied to the determination of different active molecules, and it was found that the composite had specific recognition of ascorbic acid and showed an excellent linear relationship in 5.0–350.0 μmol·L−1. Moreover, the detection limit was 3.11 μmol·L−1. Satisfactory results were achieved when the method was applied to the ascorbic acid determination in jujube fruit. The fluorescent carbon dots composites prepared in this study may have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s in a rapid, sensitive and trace determination of ascorbic acid content during food processing.  相似文献   

15.
以啤酒为碳源,通过水热法合成了一系列啤酒基荧光碳点,其中以齐鲁工业大学自酿啤酒合成的碳点相比其他品牌啤酒合成的碳点具有更好的发光效率。该碳点表现出发射波长随激发波长变化而变化的性质,最大发射波长为475 nm,呈现蓝色荧光。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技术、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等对碳点结构及其光学特性进行了表征。基于Fe3+对碳点的特异性荧光猝灭,建立了灵敏的Fe3+检测方法,线性范围为0.3 ~ 45 μmol/L,检出限达91 nmol/L,并成功用于实际水样中Fe3+浓度的分析。所合成的碳点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细胞膜穿透性,可用于细胞内Fe3+的可视化成像分析和多色细胞成像。  相似文献   

16.
以N,N-二(2-吡啶甲基)胺(DPA)为识别基团,设计合成了一种用于检测Zn2+的荧光增强型探针WN,在CH3CH2OH/TrisHCl(1∶9,V/V,pH=7.4)缓冲溶液中研究了它对Zn2+的识别特性。实验结果表明,WN对Zn2+有较高的选择性和灵敏度,它们之间的结合比为1∶1,对Zn2+的检出限为1.14×10-8 mol·L-1。WN能够快速地可视化检测Zn2+,在HeLa活细胞中对Zn2+的荧光显微成像表明WN可应用于生物体的检测。  相似文献   

17.
N,N-二(2-吡啶甲基)胺(DPA)为识别基团,设计合成了一种用于检测Zn2+的荧光增强型探针WN,在CH3CH2OH/Tris-HCl(1:9,V/V,pH=7.4)缓冲溶液中研究了它对Zn2+的识别特性。实验结果表明,WN对Zn2+有较高的选择性和灵敏度,它们之间的结合比为1:1,对Zn2+的检出限为1.14×10-8mol·L-1。WN能够快速地可视化检测Zn2+,在HeLa活细胞中对Zn2+的荧光显微成像表明WN可应用于生物体的检测。  相似文献   

18.
利用溶剂热法, 基于氢氧化钾的插层作用制备了荧光氮化碳量子点(g-C3N4 QDs). 所获得的氮化碳量子点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和荧光稳定性.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照片显示, 氮化碳量子点的粒径约为2.3 nm;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红外光谱(FTIR)结果表明, 氮化碳量子点表面存在大量的亲水基团; 荧光发射光谱(PL)结果表明, 氮化碳量子点具有激发波长依赖性. 基于三价铁离子(Fe3+)对荧光氮化碳量子点荧光的猝灭现象, 构建了一种用于检测Fe3+的荧光传感器, 在Fe3+浓度为5~100 μmol/L范围内, 检测体系表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 检出限约为0.5 μmol/L, 实现了对Fe3+的高效、 灵敏、 选择性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