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通过分析光线经棱镜的折射规律,为测量两虚光源的间距(d)值提供了一种较为简单的方法,实验表明该方法能提高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2.
双棱镜实验中两虚光源间距的最佳测量位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推导,找到双棱镜干涉实验中虚光源间距的最佳测量位置,从而减小间接测量引入的误差,提高测量精度.实验结果表明,理论分析与实验相一致.  相似文献   

3.
对光线经Fresnel双棱镜折射后形成的虚光源的位置进行理论计算与实际测量。结果表明:虚光源之间的距离d的测量误差是“双棱镜法测光光波长”的主要误差。  相似文献   

4.
计算出了两虚光源的坐标位置。分析讨论了在测光波长的实验中,用会聚透镜成像法得到的实验结果偏大的原因,是由于狭缝发出的单心性光束经双棱镜折射后,变成了像散性光束,测到的两虚光源的像之间的距离实际上是两虚光源的子午焦线之间的距离。为了减小系统误差,应该采用双棱镜移位法。  相似文献   

5.
双棱镜干涉法测量光波波长实验中有许多可变量,它们对实验的结果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选取适当的实验参量对做好本实验很重要。本文通过实验的方法,重点讨论了狭缝的宽度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狭缝到双棱镜之间的距离对相关参量的影响,并给出了最佳参量的选择,以便实现实验结果的精确化。  相似文献   

6.
针对学生在双棱镜实验中常出现的问题,对其产生原因进行了理论分析,并以具体实列指出了正确的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7.
双棱镜干涉实验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双棱镜干涉实验存在干涉条纹调节难度大、与实验误差大的原因的基础上,给出了快速调出干涉条纹的方法,采用拉大棱镜与狭缝、目镜与狭缝之间的距离,与一次成像测两虚光源间距的方法,减小了实验误差。  相似文献   

8.
针对双棱镜干涉实验中二次成像法存在的缺陷,提出一种新的测量光波波长方法:等大成像法.通过对等大成像法原理阐述、误差理论分析,并与二次成像法作比较,得出该方法的优点:原理简单、操作简便、测量精度较高.该方法也是对二次成像法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  相似文献   

9.
对双棱镜实验中的一个特殊现象:与干涉条纹并存的直边衍射花样进行了分析和论证。  相似文献   

10.
从实验的角度出发,对菲涅耳双棱镜棱脊面向单缝和背向单缝两种置放方式进行实验探究,通过对多次实验数据的分析、对比,得出只有当两次实验中的狭缝到菲涅耳双棱镜的距离L相同时实验结果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11.
针对双棱镜干涉实验中大像难以观察到的情况,通过理论推导得出凸透镜焦距的界定范围。便于教师和仪器生产商选择合适的凸透镜。确保了实验的成功,完善了教材中关于凸透镜焦距的定义域。  相似文献   

12.
基于双棱镜的全息照相实验方法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息照相实验中,习惯使用固定分光比的分光镜将一束激光分为参考光和物光两束,但由于分光比不能随意调节,造成实验结果不够理想.采用双棱镜代替分光镜,可以改变分光比不能随意、调节的局限,提高了全息照相的可操作性和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将研究性实验教学应用到双棱镜测波长实验中的尝试与探索,从仿真实验、真实实验、查找资料、改进实验到创造性设计实验,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4.
用激光楔形板剪切干涉,测量干涉条纹的间距,得出了双棱镜的折射棱角。对测量结果进行了讨论,并与劈尖法结果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5.
用三种方法讨论部分相干光理论中,在既考虑光源线度又考虑谱线宽度情况下,扩展准单色光杨氏干涉条纹的光强分布。  相似文献   

16.
目前市场上已有的棱镜导光管均为国外产品,且价格极高.为此,作者研制了一种新型无缝棱镜导光管.该导光管采用拉制工艺制成,没有缝隙且成本较低,仅为国外棱镜薄膜价格的15%左右.当光源位于导光管的轴线上时,无缝棱镜导光管能够将光源的光线以全反射的方式向前传播,提高了光线的传输效率,因此它具有效率高、成本低的特点.文中详细介绍了光线在该系统中发生全反射的原理和过程,并简单介绍了该系统在高温高湿的混凝土养护室中的应用.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为养护室提供合适的工作照度,且降低了维护成本并提高了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哲学史上,光构成了我们经验的本体论,柏拉图光的隐喻是从认识论层面的分析,老子的道本体论是从本体论层面对光的分析,奥古斯丁则是从境界论层面对光的分析。这里的光指的是自然光(尤其是太阳光),它参与我们的存在,形成的是光—物—人的模式。虚拟实在也是以光为本体论,但这里的光是人造的电力之光,我们在虚拟实在中所经验到的就是人造光的不同组合,因而在认识论的层次上,光直接进入了我们的意识中;本体论的层面上,它自身构成一个世界;境界论的层面上,构成的是体验,而不是经验。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虚拟与现实的关系,不同于我们日常所说的虚拟世界同物理世界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