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根据氧化还原理论,总结了广义氧化还原滴定的终点误差公式。该公式包括原来的酸碱滴定、沉淀滴定、配位滴定和氧化还原滴定的终点误差公式,以便于滴定分析进一步系统化。  相似文献   

2.
氧化还原滴定理论处理的一种通用方法魏永巨,李克安,童沈阳(北京大学化学系,100871)氧化还原滴定的计量关系远比酸碱与络合摘定复杂,因而,严格的理论处理比较困难 ̄[1]。特别是涉及到不对称电对的氧化还原滴定,通常难以对滴定过程中各组分的平衡浓度及相...  相似文献   

3.
氧化还原滴定是分析化学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但氧化还原滴定的理论处理尚不如酸碱与络合滴定理论处理那样完善,有的问题还处于研讨之中。本文拟对氧化还原平衡处理方法中出现的两个新概念——电子活度与半反应平衡常数谈一谈看法,并对氧化还原平衡的图解法提出作者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了改造氧化还原滴定分析方法的标度,从而逐步建立统一的滴定分析标度计算式,提出了相对电子浓度Re-的概念,基于此发展了以p Re-为监测标度的氧化还原滴定方法新理论。该理论描述了氧化还原半反应的平衡,推导了氧化还原滴定标度p Re-的计算通式,探索了该标度在滴定过程中的一般变化规律,重新梳理了指示剂的指示原理。以Ce4+滴定Fe3+溶液为例,演绎了如何简单绘制滴定曲线、计算滴定突跃范围、判断可否直接准确滴定,讨论了氧化还原反应条件平衡常数Kτ?’的大小对滴定分析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关于氧化还原滴定的终点误差讨论较多,但发表的一些终点误差公式大都较为复杂,不便记忆运用,一般也仅限于计算终点误差。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导了以ΔPe表示的氧化还原滴定终点误差通用公式,形似林邦误差公式,既可以计算终点误差,又能判断滴定的可行性,还能计算突跃范围,适  相似文献   

6.
熊国华  刘虹 《大学化学》1994,9(5):21-25
本文讨论了氧化还原分步滴定的有关条件,导出了其电位判断式,并对分步滴定的终点突跃和指示剂的选择问题进行了探讨,给出了分步滴定的应用示例。  相似文献   

7.
氧化还原滴定终点误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文清 《大学化学》2001,16(4):54-56
借助导数及双曲正弦函数性质建立了一种处理两电对均为对称电对的氧化还原滴定终点误差的新方法。导出了包含敏锐指数的氧化还原滴定终点误差公式。据此讨论了滴定突跃范围及滴定可行性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滴定分析教学中,为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利用Python语言设计开发了图形用户界面(GUI)氧化还原滴定学习软件。软件将氧化还原滴定体系分为对称型和不对称型滴定反应2种类型,通过自定义或选择内置的氧化还原滴定体系后,仅需设置滴定参数和选择滴定介质,即可实现滴定反应程度的自动判断和滴定曲线的静态显示或动态可视化绘制。此外,依据曲线图像还可实现化学计量点、滴定突跃范围和滴定误差的计算,具有较强的开放性、灵活性和普适性,便于教师教学和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软件界面设计简洁,操作方便,用户无需安装和专业编程知识,可直接在Windows平台上运行。  相似文献   

9.
对氧化还原滴定过程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树林 《化学研究》1998,9(3):54-58
提出了氧化还原的分布系数、滴定分数、缓冲容量和敏锐指数的新概念 ,并推导和讨论了它们的函数表达式 ,建立了氧化还原滴定过程的曲线方程。它有助于进一步对氧化还原滴定过程研究的计算机化和自动化。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利用物料平衡和林邦副反应思想分别推导出n1=n2和n1≠n2两种情况时的氧化还原滴定曲线方程,然后应用Origin软件对所推导的不同曲线方程进行解析,建立起以溶液电势E为因变量,滴定分数a为自变量的函数关系,并绘制其滴定曲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