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二氯化六氨合镍(Ⅱ)配合物的脱氨反应动力学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氯化六氨合镍(Ⅱ)配合物的脱氨反应动力学机理;二氯化六氨合镍(Ⅱ);脱氨动力学;热分析;非等温法  相似文献   

2.
在碱性介质中于 2 5~ 40℃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二过碘酸合镍(Ⅳ)配离子(DPN)氧化氨基乙酸的动力学.结果表明:反应对DPN为准一级,对氨基乙酸为正分数级.准一级速率常数(kobs)随[OH-]增加而增加:随[IO4 -]增加而减小,无盐效应并未检出自由基存在,我们假设了一过碘酸合镍(Ⅳ)配离子(MPN)是氧化剂的活性物种,提出包括DPN和MPN存在前期平衡的氧化反应机理,进而求出反应的活化参数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阳极溶出伏安法研究氨羧配合物,采用最小二乘曲线拟合和统计权重平均等程序处理实验数据,测定了三乙四胺六乙酸(TTHA)、氨三乙酸(NTA)和乙二胺四乙酸(EDTA)与Pb(Ⅱ)、Cd(Ⅱ)和Zn(Ⅱ)离子所生成的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和组成。测定结果与文献值相符。  相似文献   

4.
进行了VCl_2(PPh_3)_2甲醇溶液光还原氮和放氢反应动力学的研究,提出了肼是氮还原为氨的中间物的动力学证据。说明Ⅴ(Ⅱ)络合物是活性物种。氮分子的光还原氢化反应的可能机理是:以形成线形桥式双核钒(Ⅱ)的双氮基络合物活化,受氢原子攻击,形成配位的二亚胺和游离的肼,肼再还原质子化变成氨。  相似文献   

5.
用紫外-可见光谱研究了钴(II)、镍(II)、锌(II)的1,1,1,5,5,5-六氟-2,4-戊二酮-二水配合物[M(hfac)2(H2O)2,M=Co、Ni、Zn]与5,10,15,20-四(五氟苯基)卟啉[H2tpfpp]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反应生成金属卟啉[M(tpfpp)]的反应动力学.在金属配合物大大过量时,反应对卟啉为一级.其表观一级速率常数随钴(II)、镍(II)配合物的浓度增加先增加、而后趋于稳定,而表观一级速率常数随锌(II)配合物的浓度增加线形增加.根据实验事实,讨论了反应的机理,得到了相应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6.
在pH值为9.5~9.9的氨-氯化铵的缓冲溶液中,镍(Ⅱ)、铜(Ⅱ)、镉(Ⅱ)、钴(Ⅱ)、锌(Ⅱ)形成氨合络合物,而银(Ⅰ)、铋(Ⅲ)、铁(Ⅲ)、铁(Ⅱ)、汞(Ⅱ)、汞(Ⅰ)、锰(Ⅱ)、铅(Ⅱ)、锡(Ⅳ)、锡(Ⅱ)、钒(Ⅴ)、铝(Ⅲ)、钛(Ⅳ)等生成各种形式的沉淀。用甲醇-乙醇-氯化铵-氨-水体系(pH9.0~9.1),在硅胶H薄层板上,可以实现镍(Ⅱ)、铜(Ⅱ)、镉(Ⅱ)、钴(Ⅱ)、锌(Ⅱ)的分离。双硫腙显色后,用CS-930双波长薄层扫描仪测定含量。线性范围:锌0.01~0.20微克,铜0.01~0.25微克,镍、镉、钴0.01~0.30微克。  相似文献   

7.
用绝热量热法研究自由基聚合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用Dewar聚合釜研究均相自由基聚合动力学 ,并测定动力学和热力学有关参数 .先用动力学机理已知的甲基丙烯酸甲酯 (MMA)或苯乙烯 (St) / 2 ,2′ 偶氮二 ( 2 ,4 二甲基戊腈 ) (DAVN) /甲苯系统验证绝热量热法的可靠性 ,再用该法研究了动力学机理未知的系统 ,氯化二烯丙基二甲基铵 (DADMAC) / 2 ,2′ 偶氮双(氯化 2 丙基铵 ) /水体系 .用所测动力学和热力学参数计算而得的结果与实验值吻合良好 ,且所测MMA和St的有关参数与文献值也能吻合 .  相似文献   

8.
在碱性介质中,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二羟基二(过碘酸根)合镍()(DPN)氧化β,γ-丁二醇(β,γ-BG)的反应动力学及机理.结果表明,反应对DPN为准一级,对BG为正分数级;在保持准一级条件([BG]0[DPN]0)下,表观速率常数随着[OH-]的增加而增大,随着[IO4-]的增加而减小,无明显的盐效应.据此提出了包括BG和二羟基一(过碘酸根)合镍(Ⅳ)(MPN)形成加合物的前期平衡的反应机理,用假设反应机理推出的速率方程可解释全部实验现象,进一步求得速控步骤的活化参数.  相似文献   

9.
邻羟基苄胺-N,N,O-三乙酸(HBATA,H3L)为1种带苯氧乙酸基团的氨羧螯合剂。我们曾报道过它的一些过渡金属络合物在溶液中的稳定性、络合物晶体结构及其与Fe(Ⅲ)的络合反应机理,并探讨了Mo(Ⅵ)、Mo(Ⅴ)与其在水溶液中的络合平衡。本文在10℃、Ⅰ=0.5mol/LNaCl、pH3.31~4.16条件下用截流分光光度法研究了Mo(Ⅵ)-HBATA络合物与Cu2+的交换反应动力学,并确定了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出了以双(2-氨基乙基)醚为骨架的氨羧螯合剂类作为选择性螯合剂,更迭镧系元素的螯合物稳定常数序列,改进用阳离子交换法分离锕-镧系混合物的新设想。报道了该类络合剂DETAPN,N,N′-三乙酸-N′-3-丙酸-双-2-氨基乙基醚的合成方法、阴离子质子常数、它和镧系元素的络合物稳定常数。讨论了该离子交换法在分离锕-镧系元素上应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田宝芝  黄枢 《有机化学》1989,9(2):163-166
报导了用氨或胺衍生的N,N-胺二乙酸类化合物与苯并-15-冠-5和多聚磷酸反应, 探讨了这种体系的反应特点, 所用的N,N-胺二乙酸为分析化学上几种常用的氨羧络合剂—亚氨二乙酸(IDA)、氨三乙酸(NTA)、乙二胺四乙酸(EDTA)和1,2-环己二胺四乙酸. 它们分别与苯并-15-冠-5在多聚磷酸中加热后, 均生成了一种相同的非酰化产物亚甲基双(4'-苯并-15-冠-5), 而未分离出酰化产物.  相似文献   

12.
邻羟基苄胺—O,N,N—三乙酸(o-Hydroxylbenzylamine-O,N,N—Triaceticacid)简称HBATA(见图)是一种既含有氨羧酸又含有醚氧羧酸二种配位基团的配位剂。在报告(Ⅰ)首次合成了HBATA,测得其与碱土金属和钴(Ⅱ)、镍(Ⅱ)等配合物的稳定常数。报告(Ⅱ)中表明HBATA为五齿配体。为了进一步确定HBATA与一些金属离子的配位性能,尤其是其中醚氧原子的配位作用,作者将制得的钴(Ⅱ)与HBATA  相似文献   

13.
在15±0.2,25±0.2,35±0.℃及0.1MNaClO_4存在下,用pH法测定N-(间取代苯基)氨基乙酸(m-RC_6H_4NHCH_2CO_2H,简称m-RPhG,R=H,CH_3,CH_3O,Cl,NO_2)与铜(Ⅱ)、镍(Ⅱ)在30%(V/V)乙醇水溶液中的逐级生成常数,并求得其热力学参数。结果表明,与N-(对取代苯基)氨基乙酸的情况相似,N-(间取代苯基)氨基乙酸的铜(Ⅱ)、镍(Ⅱ)配合物的稳定常数与其配位体的碱性强度间以及在热力学参数与配位体的碱性强度间均存在线性关系。结果还表明,配合物的生成焓与配位体的中和焓以及络合物的生成熵与配位体的中和熵亦均呈直线关系。  相似文献   

14.
优选亚氨基二乙酸螯合树脂D463,系统考察了其对废水中镍-氨络合离子的吸附性能与机理。研究表明,镍离子吸附量随氨浓度升高而先升高后降低;采用Langmuir等温方程获得的镍离子最大吸附量为2.206mmol/g;氨与镍离子分别在120min和500min左右达到吸附平衡,准一级动力学方程和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均可对镍离子的动力学曲线进行较好的模拟,氨和镍离子吸附量比随时间的进行先增大后减小。结合液相形态以及固相FT-IR和XPS分析,推测镍-氨双组份的吸附过程存在竞争与促进的交互作用:碱性体系中氨与镍离子形成阳离子络合物,促进镍离子的吸附,过量氨与镍离子竞争相同的树脂吸附位点,表现为相互抑制作用,但游离镍离子与树脂的螯合作用更具优势。该树脂对重金属的吸附回收具有广谱性。镍-氨和铜-氨体系动态吸附曲线表明镍离子和铜离子的穿透点分别为260BV和520BV,且1BV 12%硫酸和1BV的水可彻底再生D463,证明D463在含高氨废水中分离回收重金属离子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萃取催化光度法测定痕量锰及其反应机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在弱酸性介质中,以氨三乙酸为活化剂,利用锰(Ⅱ)催化高碘酸钾氧化二苯卡巴肼的指示反应,用卒取平衡控制反应时间和水相中二苯卡巴肼的浓度及反应程度,建立了萃取催化光度法测定痕量锰的新方法。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10~50μg/L;检出限为8.7x-8g/L。用于水、茶叶和粮食中痕量锰的测定,结果满意。探讨了反应机理,建立了动力学方程式。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N2H4在间-四(邻-硝基苯基)四苯并卟啉铁(Ⅲ)、钴(Ⅱ)、锌(Ⅱ)和镍(Ⅱ)配合物[MTP(o-NO2)TBP,简称MTBP]修饰石墨电极上的催化电氧化反应,测得该系列金属四苯并卟啉的催化活性的顺序为Co(Ⅱ)TBP>ClFe(Ⅲ)TBP>Ni(Ⅱ)TBP>Zn(Ⅱ)TBP≈石墨,考察了Co(Ⅱ)TBP和ClFe(Ⅲ)TBP催化联氨电氧化反应的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OH-和N2H4在ClFe(Ⅱ)TBP修饰电极上的反应级数分别为2和1,而在Co(Ⅱ)TBP修饰电极上的均为1.根据电化学参数提出了可能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7.
用紫外-可见光谱研究了1,1,1,5,5,5-六氟-2,4-戊二酮-钴(Ⅱ)二水[Co(hfac)2(H2O)2]与5,10,15,20-四(五氟苯基)卟啉(H2tpfpp)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反应生成钴卟啉[Co(tpfpp)]的反应动力学.在钴(II)配合物大大过量时,此反应对卟啉为一级,且其表观一级速率常数随钴(Ⅱ)配合物的浓度增加先增加、而后趋于稳定.根据实验事实,讨论了此反应的机理,得到了相应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18.
用紫外-可见光谱研究了钴(II)、镍(II)、锌(II)的1, 1, 1, 5, 5, 5-六氟-2, 4-戊二酮-二水配合物[M(hfac)2(H2O)2, M=Co、Ni、Zn]与5, 10, 15, 20-四(五氟苯基)卟啉[H2tpfpp]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反应生成金属卟啉[M(tpfpp)]的反应动力学. 在金属配合物大大过量时, 反应对卟啉为一级. 其表观一级速率常数随钴(II)、镍(II)配合物的浓度增加先增加、而后趋于稳定, 而表观一级速率常数随锌(II)配合物的浓度增加线形增加. 根据实验事实, 讨论了反应的机理, 得到了相应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19.
萃取催化晃度法测定痕量锰及其反应机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孙登明  阮大庆 《分析化学》1998,26(12):1485-1489
研究了在弱酸性介质中,以氨三乙酸为活化剂,利用锰(Ⅱ)催化高碘酸钾氧化二苯卡巴肼的指示反应,用萃取平衡控制反应时间和水相中二苯卡巴肼的浓度及反应程度,建立了萃取催化光度法测定痕量锰的新方法。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10 ̄50μg/L;检出限为8.7×^-8g/L。用于水、茶叶和粮食中痕量锰的测定,结果满意。探讨了反应机理,建立了动力学方程式。  相似文献   

20.
N-苯氨基乙酸和 N-萘氨基乙酸与铜(Ⅱ)和镍(Ⅱ)在25℃时生成络合物的逐级生成常数曾用电势滴定法予以测定。实验在30%(体积)乙醇溶液中及有0.10M 高氯酸钠存在下进行。为便于比较,也在相同条件下测定氨基乙酸与铜和镍的络合物。N-苯氨基乙酸络合物的稳定性最小,由于络合剂的硷性太弱之故。实验结果表明镍的络合物具四面体结构,N-萘氨基乙酸镍的顺磁性亦证明此点。铜(Ⅱ)与氨基乙酸和 N-苯氨基乙酸的络合物为平面型结构(dsp~2,共价键),但 N-萘氨基乙酸铜却因位阻效应而改变其平面型结构,可能为四面体或变形的 dsp~2型结构。在30%乙醇溶液中,由于溶剂的介电常数降低,络合物的稳定性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