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土壤含盐量对作物的生长有较大影响.分析土壤盐分动态变化对防止土壤次生盐渍化和提高农怍物产量有较大意义.对塔里木盆地南缘克里雅河流域于田地区典型盐溃化地进行两次野外调研,在GPS定点,土壤采样及室内分析的基础上,借助Excel,SPSS等统计软件对研究区不同时期土壤含量盐及pH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土壤平均pH为9.18,属于碱土,盐分含量表聚强烈,同3月份比较,5月份土壤剖面盐分含量及pH呈上升趋势.土壤阳离子主要以Na+、K^+、Ca^2+和Mg^2+为主,各阴离子在土体中的含量依次为Cl^-〉CO3^-〉SO4^2-〉HCO3^-,以氯化盐最为活跃,硫酸盐次之,碳酸盐较稳定.以0cm-20cm为例对盐离子进行相关性分析可知,3月份和5月份各离子之间及各离子与总可溶性盐之间的相关性水平不同.  相似文献   

2.
在野外考察、GPS定点和土壤采样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统计特征值、相关分析等方法,对新疆阿图什市格达良乡土壤盐离子含量、土壤总碱度与离子含量的关系以及盐离子间相关性进行了分析,从而对该区土壤盐渍化现状及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 表明,该地区土壤pH值大于8(平均值为8.43),属于碱性土壤.土壤含盐量较高,荒地区0~15 cm土层盐分含量最大,平均值达到12.36%;耕地区0~15 cm土层盐分含量2.28%.土壤阳离子主要以Ca2+ 、Mg2+、K+、Na+为主,土体中的含盐量为 K++Na+>Ca2+>Mg2+,阴离子在土体中的含盐量为SO42->HCO3->Clˉ,而 CO32ˉ在实验中未检测到.荒地土壤中0~15 cm的土层SO42-与K++Na+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达到0.99,从而进一步说明该区土壤盐渍化为硫酸盐型.该区土壤盐渍化是在自然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下形成的,通过节水灌溉、完善灌排系统等措施可有效的改良盐渍土.  相似文献   

3.
福建厦门城市绿化受到过高的土壤含盐量的影响.为了减少土壤盐分过高对绿化植物生长的负面影响。我们对厦门岛西海岸市区绿地28个土壤剖面总盐、Na^ 、Cl^-含量及其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厦门岛西海岸绿地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突出,土壤平均含盐量为1.86,变化范围为0.28~9.33,有70%左右的土壤剖面发生不同程度的次生盐渍化.表层(0-20cm)、中层(20-40cm)和底层(40-60cm)土壤平均含盐量分别为1.67、1.88和1.97。这说明从整体上来讲厦门岛西海岸市区绿地土壤处于脱盐状态.但这并不排除局部地点的积盐状态;土壤属NaCl型盐渍土。总盐中78%以上由Na^ 和Cl^-组成.这必须引起园林绿化部门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沙棘人工林对黄土高原区土壤的改良作用,采用烘干法和环刀法对裸地、草地和沙棘3种植被类型的土壤物理性质进行测定,分析0~40 cm土壤含水量、土壤容重、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6个土壤物理性质指标,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植被类型与土壤物理性质的差异性,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物理性质差异显著,与裸地相比,沙棘能够显著提高土壤含水量、最大持水量和非毛管孔隙度,并能显著降低土壤容重;沙棘土壤含水量、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及非毛管孔隙度显著高于草地,土壤容重显著低于草地;沙棘人工林土壤物理性质优于裸地及草地,沙棘人工林在土壤持水性、土壤改良及土壤抗侵蚀能力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对研究区土壤质量提升具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5.
城市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动物的分布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上海市徐汇区为例,探讨了在农田、废弃地和绿地三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动物的分布特点.调查期间共获得大、中、小型土壤动物2006个,共25个类群.在农田中,弹尾类、螨类是优势类群;在废弃地中,双翅类幼虫、螨类、弹尾类和线虫类属于优势类群;绿地中,线蚓类、弹尾类为优势类群.线蚓类、螨类和弹尾类在农田、废弃地和绿地中同时出现的概率要大于其他类群,表现为弹尾类>螨类>线蚓类.在群落结构方面,废弃地中的优势度指数在几个月份中一直低于其他两种类型;绿地优势度指数比较高,均匀性指数和多样性指数不高;而农田10,11月的优势度指数高于绿地.  相似文献   

6.
在野外考察、GPS定点和土壤采样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统计特征值、相关分析等方法,以格达良乡为例分析了阿图什市盐渍化土壤中有机质现状及有机质与盐分之间的相关性,并对耕地土壤有机质分级.结果表明,格达良乡耕地区有机质含量大于荒地区;除荒地有机质在0~15cm土层属强变异性以外,无论是荒地还是耕地,各个土层的变异性属中等变异性.通过对耕地土壤样品分析结果的统计,全乡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范围在0.517%~3.331%之间,平均值为1.79%;土壤有机质评价为4级的耕地,属较缺型.对于有机质与盐分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荒地区表层有机质含量与Mg2+含量达极显著相关;耕地区不管哪个土层、哪个因素之间的相关性都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土壤盐渍化是产生坝上高原盐尘暴的主要物质来源,干涸湖区土壤盐渍化防控对于京津冀地区空气质量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以坝上高原察汗淖尔干涸湖区为例,探究地下水位埋深和溶解性总固体(Total dissolved solids,简称为TDS)与土壤盐渍化的影响,确定土壤盐渍化的地下水位防控阈值,为地表土壤盐渍化治理提供依据。室内实验获取研究区土壤含盐量、沙粒、粘粒百分含量,地下水TDS值,野外调查地下水位埋深,收集研究区蒸发量、降雨量资料,利用皮尔逊相关系数法及协方差矩阵分析选取线性关系较小的影响因素,绘制回归曲线探究土壤含盐量与地下水位埋深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TDS值为0~1000mg/L、1000~3000mg/L、3000~6000mg/L、6000~23000mg/L及0~23000mg/L时,土壤发生盐渍化的阈值分别为4.08m、5.47m、6.84m、7.94m、7.37m;TDS值为0~3000mg/L时土壤基本不发生盐化。TDS值为3000~6000mg/L、6000~23000mg/L及0~23000mg/L时土壤盐化阈值分别为2.05m、2.44m、1.97m。本研究利用回归分析,确定察汗淖尔流域平原区各TDS分区不同盐渍化程度对应的地下水位埋深,可针对性进行地下水位调控。  相似文献   

8.
对鄂尔多斯高原皇甫川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微量元素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皇甫川流域土壤中Zn的含量普遍较低,远小于缺Zn临界值;Fe的含量在多数土壤中亦较低,小于缺Fe临界值;而Cu和Mn的含量却较高,大于临界值.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根系集中分布的10~20cm土壤层中的元素含量除Mn以外,其他三个元素基本上以恢复样地最高,这说明恢复效果比较明显,土壤的养分状况已经有了明显的好转.各类土壤微量元素的剖面分布比较复杂,没有明显的规律性.不同微量元素的含量在植物不同生长期、不同样地表现出不同的变化特征,只有Fe元素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动态.  相似文献   

9.
以长株潭亚热带红壤地区为研究区,采用碱液(NaOH)吸收法对植物非生长季节(2011年12月-2012年5月)水田、旱地、马尾松林地和草地4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呼吸速率进行了测定,并结合水热等因子,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呼吸速率的时间差异进行了因果分析.研究结果表明:4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呼吸速率日变化呈单峰曲线,与气温变化趋势一致,水田和旱地土壤呼吸速率在中午最高,马尾松林地和草地土壤呼吸速率在晚上最高;在季节变化中,12月至5月份土壤呼吸速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但马尾松林地土壤呼吸速率1月份低于12月份、4月份低于3月份,草地则2月份低于1月份、4月份低于3月份;4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平均土壤呼吸速率由大到小依次为:草地、马尾松林地、水田和旱地;土壤呼吸率主要与气温、土壤温度、湿度、植被生长特性、生物和人类活动等相关.  相似文献   

10.
通过Cs示踪和土壤粒度分析, 着重探讨了河北坝上地区土地利用与土壤风蚀的关系, 揭示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侵蚀强度为沙质丘陵草原 > 耕地 > 退耕还草地 > 人工林 > 石质丘陵草原, 提出了对研究区保持石质丘陵草原现状、保护原有人工林等植被恢复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崇明东滩围垦区,采用Licor-8100A土壤碳通量观测系统及分层去根法,连续测定5种土地利用类型(芦苇湿地、白茅湿地、幼龄林、中龄林和农田)的土壤呼吸、异养呼吸和自养呼吸,以及0~10 cm表层土壤温度、体积含水率和电导率等环境因子,系统地比较了崇明东滩围垦区不同用地类型土壤呼吸及其组分的差异.结果表明:(1)幼龄林、中龄林和农田样地的土壤呼吸显著低于芦苇湿地和白茅湿地样地;(2)幼林龄、中林龄和农田样地的异养呼吸占比显著高于芦苇湿地和白茅湿地样地;(3)土壤呼吸及其组分与土壤温度呈显著的指数关系,但与土壤含水率和电导率的相关性较弱.与残存湿地相比,不同的农林利用方式显著降低了围垦区土壤呼吸,但大幅增加了异养呼吸,这可能说明土壤有机碳库在围垦20年后仍处于净损失状态.因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提升该区域土壤的碳固持能力.  相似文献   

12.
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尺度上,某一区域的土地退化(如盐渍化等)及演变必然会导致该区域范围内土壤特性的空间变异性。本文运用RS/GIS技术,采用相关分析、传统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渭一库绿洲土壤含盐量、矿化度、电导率、含水率、PH值、八大离子等土壤特性的时空变异情况,揭示其绿洲土壤特性的时空变异规律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以便更准确地了解土壤特性时空变异和区域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城市化地区土壤碳库,既受到人类活动的强烈影响,同时又深刻地影响着城市化地区的碳循环过程.本文在采集北京市西北部典型城市化地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样本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的土壤碳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样本土壤总碳质量分数w在0.918%~2.546%之间变动,城市林地、人工草地、山区林地样方的土壤总碳w较高,裸地最低,不同类型土壤差异并不十分显著.土壤有机碳w的变幅为0.196%~1.728%,不同类型土壤差异较为明显,最高为城市林地,其次为山区林地,最低为裸地;垂直方向上,自上而下土壤有机碳w有明显减少的趋势,但裸地和园地的这种特征表现不明显.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变幅为9.617~52.915(t.hm-2),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差异较明显,最高为林地,此次是园地,最低为裸地;同类型样方土壤有机碳密度,大致有城市内部高于城市边缘的趋势.土壤无机碳w的变化幅度为0.087%~1.275%,城市内部或城市用地样方,高于城市外围或农业用地样方.而土壤碳氮质量比的变幅在10.905%~98.953%之间,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异,裸地表现出异常的高值,其次是人工草地,而耕地、园地、城市林地和...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中国苏北沿海地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动物的多样性及其生态分布特征,为该地区土壤动物系统研究以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用手拣法和干漏斗法,对苏北沿海3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杨树人工林、杨-农复合林、农田)下的土壤动物群落组成与多样性特征进行研究。【结果】土壤动物群落在杨树人工林、杨-农复合林、农田中均以蜱螨目(Acarina)、弹尾目(Collembola)动物为优势类群,占全部捕获量的82.48%,是组成该地区土壤动物群落的主体; 土壤动物个体数量随季节呈现一定规律性,即夏>秋>春>冬; 土壤动物垂直分布上,表聚性明显; 在群落多样性方面,杨树人工林土壤动物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与Pielou均匀度指数最高,杨-农复合系统土壤动物的丰富度(Margalef指数)最高,而农田土壤动物的Simpson优势度最高,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指数最低。【结论】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影响了土壤动物的组成与多样性特征,复合经营和适度干扰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动物的丰富度; 但是人为干扰强度较大时,会降低土壤动物的多样性和均匀度。  相似文献   

15.
3GA土壤调理剂对盐渍化土壤和枸杞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宁夏引黄灌区土壤盐渍化问题,提高盐渍化土壤质量和土地生产力,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BGA土壤调理剂对盐渍化土壤的理化性质和枸杞生长发育的影响,评价了BGA土壤调理剂的施用效果.结果表明,与不施肥相比,施用BGA土壤调理剂改善了盐渍化土壤的理化性状,促进了枸杞生长发育,极显著地提高了枸杞产量,增加了枸杞施肥效益.与配方施肥相比,施用BGA土壤调理剂改善了盐渍化土壤的理化性质,显著地提高了枸杞产量,增加了枸杞施肥效益.枸杞属多年生灌木,BGA土壤调理剂后期效果及长期施用BGA土壤调理剂对盐渍化土壤的理化性质和枸杞生长发育性状的影响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甘肃土壤盐渍化的特点及其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面分析了甘肃省盐渍化土壤的分布特点、形成原因及其危害的基础上,阐述了甘肃省盐渍化土壤改良方面的主要经验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甘肃省盐碱化土壤改良的思路与建议,提出了盐碱壤治理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动物对土壤氮矿化季节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苏北沿海地区3种土地利用类型(杨树人工林、农田、杨农复合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不同驱除土壤动物处理(撒萘驱除所有土壤动物、撒噻唑磷驱除土壤线虫、未驱除即对照),采用顶盖埋管法测定土壤矿质N含量及净N矿化速率,研究土壤动物对N矿化季节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NH+4-N、NO-3-N、土壤总矿化N(TMN)含量均呈显著的季节变化(P<0.05),驱除线虫和所有土壤动物显著降低了不同季节的土壤NH+4-N、NO-3-N和TMN含量,但并没有改变它们的季节变化基本趋势。3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NH+4-N含量的季节变化均表现为夏>秋>春>冬; 对于NO-3-N和TMN含量的季节变化,杨树林和杨农复合林均表现为夏>秋>春>冬,而农田则表现为秋>夏>春>冬; ②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净N矿化速率季节差异显著(P<0.05),杨树林和农田的净N矿化速率最大值出现在秋季(分别为0.25、0.29 mg/(kg·d)),杨农复合林净N矿化速率最大值出现在夏季(0.45 mg/(kg·d))。驱除线虫和驱除所有土壤动物显著降低了所有土壤利用类型春、夏、秋季的土壤净N矿化速率(P<0.05),而未改变杨农复合林净N矿化速率的季节变化趋势。驱除所有土壤动物改变了杨树林和农田的净N矿化速率的季节变化趋势,杨树林和农田驱除所有土壤动物的季节变化表现为夏>秋>春>冬,而对照表现为秋>夏>春>冬。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表明,季节和驱除土壤动物处理对净N矿化速率有显著的交互作用(P<0.01),表明驱除土壤动物可能会影响净N矿化速率的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18.
以贵州喀斯特峰丛盆地区的清镇红枫湖石漠化治理示范区为研究区,运用野外调查取样和实验检测分析方法,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研究区土壤性质及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石漠化发展的物理化学过程。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表现为:经果林草地国家天然保护林耕地封山育林灌草丛撂荒地,经果林是示范区毛管持水量最高的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容重介于0.6~1.27 g/cm~3之间,土壤容重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上主要受人为干预影响较大;土壤总孔隙变化规律为:撂荒地耕地灌草丛封山育林国家天然保护林草地水田,撂荒地、封山育林地的非毛管孔隙比例较高,占总孔隙的34.45%~55.42%;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p H值在7.3~7.8之间;国家天然保护林和封山育林地的总氮含量较高,土壤相对肥沃,土壤总钾含量均值在2.734 3~9.166 5g/kg。  相似文献   

19.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水土保持特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富阳、安吉、平江和沐川连续两年对集约经营型竹林、粗放经营型竹林、天然次生林、针叶林、经济林、农耕地等6种植被类型试验样地进行地表径流和侵蚀产沙观测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植被类型地表径流差异显著,天然次生林年地表径流量和径流系数最小,其次是针叶林、集约经营型竹林和经济林,粗放经营型竹林年地表径流量、径流系数较大。农耕地年地表径流量、径流系数最大,是天然次生林的3~8倍。(2)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植被类型土壤侵蚀模数差异也表现出相似规律。天然次生林土壤侵蚀模数最小,其次是针叶林,粗放经营型竹林、集约经营型竹林和经济林较大。农耕地土壤侵蚀模数最大,是天然次生林的3~9倍。(3)我国东部-西部梯度上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水土保持特征差异显著。东部地区的地表径流系数和土壤侵蚀模数均显著低于中西部地区。这与我国东部、西部不同的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现状相关。 关键词:土地利用类型;水土保持;地表径流;径流系数;土壤侵蚀模数;东-西部梯度  相似文献   

20.
用环刀法进行野外采样,并结合室内实验方法,对祁连山南坡高山草原等7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物理性质、枯落物持水量、土壤持水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7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密度均为上层小于下层,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的土壤密度由大到小为退化草地、高寒草甸、荒漠草原、高山草地、山地草原、沼泽草甸、湿地.土壤的总孔隙度均为上层大于下层,总孔隙度和土壤的最大持水量由大到小为湿地、山地草原、沼泽草甸、高山草地、荒漠草原、高寒草甸、退化草地.枯落物持水量最大的是湿地(57 t/hm~2),山地草原(35 t/hm~2)次之.自然含水量随土层的加深而减小,整体分布在6%~50%,最大的是沼泽草甸,湿地次之,最小的为荒漠草原.湿地、沼泽草甸、山地草原的土壤物理特性及其水源涵养功能明显好于退化草地、荒漠草原和高寒草甸.除退化草地和荒漠草原物理特性间的相关关系不显著外,其他的都较为显著(P<0.01或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