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余宇 《科技信息》2010,(27):240-240,235
本文从地理方面以及一些风土人情、语言特点等方面分析了陕北民歌风格形成的原因.论述了陕北民歌中号子、信天游和小调的分类及风格特点.在演唱中主要的一些演唱技巧和演唱形式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2.
王鸣  李湘 《咸宁学院学报》2005,25(4):167-168
民歌传递人民大众的心声,是天地万物赐予人类的精华.民歌的风格与色彩,主要由地城环境决定.总体而言,以陕北为代表的西北地区民歌热情奔放、质朴刚健;以咸宁为代表的鄂南民歌则显得柔和细腻、委婉含蓄.  相似文献   

3.
张辽艳 《科技信息》2011,(16):277-277
陕北方言赋予了陕北民歌鲜明的地方特色,无论是陕北民歌的演唱,还是陕北名歌的创作,都与陕北方言紧紧相依,密不可分。独具特色的陕北方言使陕北民歌呈现出其独特的魅力,将陕北的地貌特征、历史文化和陕北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表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4.
陕北是一块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孕育出了几千年灿烂悠久的黄土文化。陕北民歌是黄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陕北民歌依附于陕北方言,陕北方言对于陕北民歌有着重要的作用。陕北方言中一些特殊的语音现象使陕北民歌的演唱呈现出独特的魅力;而土色土香的陕北方言词汇大大增强了陕北民歌的表现力,另外陕北方言词法运用的一些特点,让陕北民歌生动而充满情趣,使其在曲调、节奏、节拍等方面有了独到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陕北民歌作为陕北民间艺术的重要文化形态之一,不仅是当地人们重要的生活娱乐方式,更是我国文化资源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随着国家现代化的不断发展,世界一体化的进程不断深入,陕北民歌的生态安全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严重威胁。如何减少或消弭陕北民歌的安全问题,是我们建立文化强国所必须面临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6.
在陕北行走,听得最多的自然是陕北话。陕北话总体上发音比较低沉——不像陕北民歌那样高亢激越。而且,陕北人说话似乎口齿比较含混,你费劲地听也很难听懂。其实任何一个外地人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听本地人说话  相似文献   

7.
陕北民歌是陕北人民生活的艺术史,承载着陕北人民的苦难与欢乐、沉痛与幸福.作为对贫瘠生活的补偿,陕北百姓以最嘹亮的歌喉去唱响他们大胆无畏、热烈深沉、出尘脱俗、凄凉无奈的绝美爱情.生长于斯的现实主义作家路遥,深受陕北民歌的熏染,亦将讴歌爱情沉潜为艺术创作的自觉.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洛阳历代出土铜镜、陶俑、三彩俑巧妙的造型艺术构思和精湛的工艺制作技术,从而展现了洛阳出土文物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9.
儿歌,是人的一生中最早接触的文学样式。它以其积极健康的内容题材、生动活泼的艺术形式、琅琅上口的儿童语言,充满了学龄前儿童的生活空间,供儿童听赏、玩、悟。同时儿歌又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深深地吸引着孩子,启迪着孩子的智慧和人生,陪伴着孩子渡过欢乐的童年。  相似文献   

10.
陕北民歌草木比兴与《诗经·国风》的相似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诗经·国风》和陕北民歌的比较研究,说明陕北民歌作为当今民歌比兴艺术的载体,因文学内部的发展继承规律和人们的生存环境等原因,与《诗经·国风》中的那些古老民歌形成了遥远的呼应。认为二者之间有着很强的相似性与可比性。  相似文献   

11.
邱易东的儿童诗在意象化、情景化、非规则搭配、非对称组合、虚实转换等方面,显示出他独特的艺术魅力,既能够让儿童接受,也能够给予成年读者以美感.  相似文献   

12.
含蓄是白族民歌的重要艺术特色之一,作为白族民歌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它以深蕴的方式体现白族人民多姿多彩的生活和思想感情,给人品评不尽的韵味。本文拟对白族民歌中的含蓄手法进行详细分类并论述其所达到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与水墨画相同,青花瓷艺术设计的"料分五色"技法,与中国水墨画有着异曲同工的效果。莲荷是青花装饰中较为常见的纹饰之一,具有一定的暗寓和象征意义,其水墨式单色体系所表达的审美形式和艺术魅力,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4.
少数民族民歌研究的艺术人类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少数民族民歌具有重要的艺术人类学意义。它有利于新兴的艺术人类学摆脱传统美学对精英艺术的过度关注和对民间艺术、群众性艺术漠视的狭窄思想束缚,拓宽美学研究的视野和领域,使美学得到民间审美经验和大众审美经验的启发、汲取边缘文化的活力和来自听觉艺术的审美经验,从而弥合美学与草根文化之间的裂痕,激活中国美学对本土艺术与现实文化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5.
李青云 《科技信息》2007,(20):256-256,279
《陌上桑》和《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东汉乐府民歌的双璧。《陌上桑》不仅文笔流畅,词彩华美,韵律和谐,更值得引人注目的是它塑造了一个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罗敷。罗敷不仅有美丽的外表,更有着美丽的心灵,是内美与外美和谐统一的鲜明形象。在她身上体现了劳动人民美的理想,从而具有极高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6.
雷丽霞 《科技信息》2010,(12):I0285-I0286
引言 裂纹釉的自然裂纹为陶艺家们提供制作上的变革,从而产生了新的艺术风格,也为艺术家们寻回了施展才华的广阔空间,同时也给当代陶艺带来了新的艺术活力。裂纹釉所呈现的那朴素、自然和粗拙的原始美,让陶艺家们有步入另一片艺术新天地的快感。1.釉的发展历史1.1釉的出现最早的釉在公元前一万二千多年由埃及人所发明,  相似文献   

17.
乌丽罕 《山西科技》2008,(2):100-101
文章阐述了科尔沁蒙古族民歌深刻的思想内容、独特的艺术形式及鲜明的地区色彩.  相似文献   

18.
谢艺平 《科技信息》2008,(9):205-205
中国是世界上漆文化发展历史悠久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产漆最多、用漆最多的国家。早在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文化时期,漆艺就已经发端。经史料查阅,1987年在浙江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了一只朱漆木胎碗.它是迄今为止中国乃至世界发现的最早的漆器,证明了漆器出现在7000多年前,河南信阳长台关出土的战国漆瑟,彩绘有狩猎乐舞场景和神怪龙蛇形象的漆画,也有2000余年的历史;1984年在安徽马鞍山雨山出土的1700年前的三国时期的朱然墓发现了多幅漆画,其中的《官闱宴乐图》,帝王贵妃、高官舞女达50余人,栩栩如生,堪称杰作:著名的还有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汉代漆棺上的绘有上百个神人怪兽的漆画、山西大同北魏司马金龙墓描绘着贞妇烈女故事的漆屏风画以及明清大量的屏风漆画等。在历史的长河中,漆画艺术几经盛衰始终以含蓄、雅致、浑厚、灵动的自然之美,传承至今,受到世人的赞美与推崇。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就如何去感悟和欣赏中国古典雕塑卓越的艺术魅力谈一谈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20.
徽州民歌作为中国民歌音乐文化中的一支,其艺术表征十分明显,在歌词、内容、旋律以及音乐架构方面凸显其独特的音乐魅力。徽州民歌具有内容丰富、体式淳朴且古韵悠长、旋律动人、形式多种多样等优点。文章分析了徽州民歌内容、旋律、歌词等方面的艺术特征,发现徽州民歌在传承上存在传承主体减少,传承环境改变等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是要尊重传统,突破创新;同时艺术工作者要大力宣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