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一、实验的装置用一块长115厘米,宽15厘米,厚1厘米的长方形木板(最好用五合板),在它的上面挖去四块,做成像图1所示的样子,装在木座上做为支架。在支架中央的前面刻好米尺刻度或固定一米尺(图1)。  相似文献   

2.
(一)如图所示,把装满水的大试管倒插在装着水的烧杯里,然后用木夹夹住并固定在支架上,加热使烧杯里的水沸腾。当烧杯里的水沸腾时,试管内的水面就下降,直至与烧杯里的水面在同一水平面为止。由这个实验可以说明100℃的水,它的饱和蒸汽压强等于1标准大气压强。  相似文献   

3.
我依据罗兰实验的原理,设计了一个比较简单的直接证实“磁现象的电本质”装置,还可以直接验证安培定则等。现介绍如下。将塑料杯(瓶)(如塑料茶杯、塑料药瓶、装乳白胶的塑料瓶等)底的圆心对准电动机(最好是交流电动机,如玩具电机就可以用)主轴的固定好,并将电动机固定在支架上;将一小块兽毛皮的毛向外粘在支架上,作为毛刷。如图所示。  相似文献   

4.
在抽掉空气的牛顿管中做自由落体实验时,有个美中不足的地方,即在急速倒转牛顿管的过程中,小物体已开始沿管壁下滑.因此不能很好地显示自由下落.为了克服缺点,可作一个小小的改进. 先将小铁片和绑有一段细铁丝的小羽毛装入管内,再将管子竖直装在支架上,然后抽去管内空气.用磁铁将小铁片、小羽毛沿管壁吸到管的顶端,再迅速移开磁铁,我们就能很清楚地看到小铁片、小羽毛同时开始下落并同时落到牛顿管的底端.牛顿管实验的改进@胡银泉$江西师院  相似文献   

5.
触电保安器     
非物理类专业的理科学生往往缺乏电工学方面的实验技能。例如,化学系有的学生进实验室做毕业实习,就连一块电源接线板也不会装。因此,我们在非物理类专业学生的普物实验中,安排了简单电工安装和温度自动控制两个电工学方面的实验。这两个实验分别用三相及单相交流电源供电,在实验过程中,有的学生有时不自觉地违反操作规程,造成触电事故。为了确保实验时学生的  相似文献   

6.
通常做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偏转的实验是通过导线把线圈悬挂在支架上,这样偏转角度小,甚至不偏转.为了实现新课标中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笔者利用身边常见材料制成可进行学生分组探究安培力的实验装置.  相似文献   

7.
 历史上关于避雷针的发明,有一段广为人知的故事。1752年,46岁的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用绸子做了一个风筝,并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天气里用麻线把风筝放上天空,麻线下端系了一把金属钥匙,当雨水把麻线浇湿以后就变成了导电体。这时,他把手靠近钥匙,突然看到电火花在钥匙和手指之间跳过,同时,手指感到一阵刺痛。这个实验证明了天空中打雷实际上就是一种大规模的放电现象。由此,使富兰克林想到,如果在高大的建筑物上装一根金属导线,导线下端接地,根据尖端放电的原理,就可避免建筑物遭到雷击的危险。这就导致了避雷针的发明。  相似文献   

8.
一、1822年安培所做的实验 1832年法拉第宣布他发现了电磁感应之后,安培声称,实际上他在1822年就已经发现了一个电流能够感应出另一个电流.事实确是如此.1822年的晚夏,安培在日内瓦重做了他在1821年7月做过的实验.他的助手是他老朋友的儿子奥古斯特·德莱里弗(Auguste dela Rive),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图1中,DRE是一个固定在支架上的线圈,它是由很多匝绝缘导线绕成的;F和B是线圈的引线,用来与伏打电堆相连;HIG是一个由很细的铜条弯成的铜环,并利用一根穿过线圈的细线把铜环悬挂于P,且使铜环正好同心地悬挂在线圈里面.1821年的实验是将线…  相似文献   

9.
初中物理课本上小孔成象的实验,是在暗室中观察蜡烛火焰的倒立象。这个实验只局限在暗室内做,而且只能观察火焰的倒立象。本文介绍的一个小孔成象的实验,装置简单易行,白天在没暗室的条件下,在课堂上也能观察到,并且还能够观察外界的景物如房屋、树木、人等的倒立实象。一、实验装置装置如图1所示。把两个圆纸筒套在一起,实验时人的眼睛在一端观察,在筒内蜡纸上能出现倒立的实象。套在外面的圆纸筒称为外筒,是用直径为5.5厘米装100张誊写蜡纸的  相似文献   

10.
将“弹簧振子实验”由验证型改进为探索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就如何把实验型改为探索型实验做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1.
一、引言 我们设计了一种应用示波器显示弹簧振子各种振动的波形,并可观测振动的振幅频率和位相的实验装置,以求对这方面的教与学有所帮助.二、实验装置和基本原理 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A为一圆筒形支架(实际上借用朱利氏称支架更好),支架上有托架B、托架上放置一广口烧杯,杯底置一圆形铜板C(铝板亦可),通过一导线连接至一3~6伏电源的负极。杯上再装挂上一与铜板C平行的另一铜板D(二者距离6~10厘米),铜板D通过导线接至上述电源正极.铜板D上开有两个小孔,小孔直径约为1厘米.振动弹簧紧挂在支架的挂钩M上,弹簧下端连接一电极F,并使之无阻…  相似文献   

12.
铆合钣受热变弯的实验,采用沈阳仪器厂制造的铆合钣(苏式的),可见度大有增加,但利用这种仪器进行实验时,为了使学生能看到指针的偏转,把铆合钣装在铁架上,只能一面在上另一面在下(如铜片在上,铁片在下;或相反),然后用酒精灯加热,这样进行实验,上下两块金属片受热不同,就不能说明“在同样情形下,固体不同,膨胀的大小也不同”的结论。我在教学过程中把这个仪器加以改进,克服了上述的缺点,现介绍如下,希同志们指正。  相似文献   

13.
在初中讲阿基米德定律时,我是采用了下述的方法,进行课堂演示的。圆形测力计一个,附件(载物盘)一个、本生瓶(或称溢筒)一个、小烧杯两个、重物一个。实验时如图所示,将圆形测力计A架在方座支架上,载物盘B装在A的上部挂钩上,将  相似文献   

14.
秦宏伟  陈鲁 《物理实验》1997,17(1):17-18
一、两种自制验电器制法一用剪刀剪下铝质饮料罐的侧面展开成为一张大约14cm×40cm的薄片.如图1所示在铝薄片上剪下A、B两部分.把A片弯成如图2所示的形状,放在倒立的玻璃杯底部,并用胶带纸粘牢.再如图2装上B片,因为B片上部重,要从其顶部剪下小片,直到它平衡为止.这样,一个简单的验电器就制成了.实验时如图2所示把D处当做通常验电器直杆上的金属圆球,就可安排各种静电实验了.实验时须注意房间和玻璃杯必须是干燥的,以免电荷漏掉.制法二用大叶片做支架,放在倒扣的玻璃杯上(如图3所示).从口香糖的包装纸上取下一条金属箔…  相似文献   

15.
苏灵平 《物理通报》2012,(3):119-120
在黑板上能做物理实验吗?看起来有创新,其实只要把实验器材固定在黑板上,物理实验就能在黑板上演示了.  相似文献   

16.
《物理》1957,(5)
将两根同样内径的厚玻璃管以厚橡皮管连接起来,平行地固定在支架上,可作“使饱和汽变未饱和汽”的实验。开闭装置就是在玻管顶端装一小段硬橡皮管,皮管上加两个螺旋夹子。(图1) 实验之先,要做好这样的准备工作。提高右侧开管,使水  相似文献   

17.
初三物理中液体对流演示实验,往往因烧瓶中投入高锰酸钾时晶粒就溶解在水中,在未加热前就出现混浊现象,观察液体对流现象就不清晰。为此作如下改进。先在烧杯内装大半杯冷水,并放在支架上,用一小薄块的脱脂棉把高锰酸钾晶粒包  相似文献   

18.
流线体实验在流体力学中是最关重要,而且也是最饶兴趣的。不过这些实验做起来比较困难,目前有些学校设备有限,没有专用的仪器,因此多半把此类实验略掉,这样就常使学生因看不到现象而感到困惑。现在我把办法简单效果明显的实验方法介绍如下: 1.用具: (1) 长方形玻璃板两块。大小为200×150  相似文献   

19.
平行通电导线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演示实验,在一般教材中都有介绍.把两根竖直长导线平行地悬挂起来,导体中电流方向相同,互相吸引;导体中电流方向相反,互相排斥.按教材所述的实验装置去做,现象不明显.通常将两条平行的锡箔带用金属夹板固定在支架上,通电时,箔带与...  相似文献   

20.
叶毓祥  闻敏 《物理实验》1993,13(3):130-130
在普通物理教材中,常描述将橄榄油浸在水同酒精的混合物中,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橄榄油取球形的实验。我们改用色拉油,重做了这一实验,效果相同。为进一步探讨,我们又设计了如下的新实验。实验一一般书上是叙述油滴悬浮在水和酒精混合液中的实验,我们设想这个实验倒过来做,让水和酒精的混合物悬浮在色拉油中,是否取得相同的效果?但事实并非完全如此。将色拉油装在烧杯中,用注射器将密度合适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