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对1991~1996年江淮地区梅雨大暴雨期的高、低层流场进行合成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梅雨期暴雨时,在对流层上部,由于青藏高原向东扩、在高压东侧出现偏北大风轴,由此构成的高空辐射区随着高压的东移而东移,它常常位于低空急流前端的上空、形成上层东北风,下层西南风的特殊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2.
从1981、1982和1984三年中6月历史天气图发现,长江流域附近24小时大于100毫米以上的降雨区位于高空200hPa南亚高压北缘的气流发散区中。这种气流发散有两种类型:一类是槽后发散型;另一类是槽前发散型。分析得出与这种高空气流发散相联的高空辐散是梅雨锋上雨带形成和暴雨发展的促发因素。诊断判明200hPa的辐散主要由惯性平流风的散度所决定,而850hPa的辐合主要是对流风散度起支配作用。由于惯性平流作用是地转平衡破坏的因素,而垂直运动是流场与质量场调整到地转适应的因素,由此证明,暴雨区中低层的辐合是对高层辐散的响应,也表明暴雨发展的促发因素是高层的辐散。作者也发现,暴雨出现前,高层等压面的高度有明显下降,这是由高空辐散引起空气柱质量的减少所致。本文提议,梅雨发生发展的预报应着眼于梅雨锋云带上空由高空气流发散引起的辐散。  相似文献   

3.
利用1990~1999年共10年浙江及其邻近地区梅汛期降水113个典型个例的多要素客观分析场和物理量诊断场与不同区域日降水量场分别进行相关分析,计算从过程发生前24 h到发生期间4个不同时刻的动力热力因子与分片日降水量之间的相关系数,重点揭示浙北梅汛期暴雨前期气象信号及其时间演变特征,并分析比较浙北与浙南区域暴雨前期信号的异同,为改进梅汛期暴雨分片预报提供物理依据.  相似文献   

4.
利用严重影响浙江东南地区的2005年05号台风的雷达和地面加密风场资料,分析对比台风中尺度暴雨过程中雷达回波与实况降水、中尺度地面流场与暴雨之间的关系,结果得到:多普勒雷达近地面强回波带或中心往往达到50dbz时,与一小时的强降水区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暴雨中心区也与地面加密的中尺度流场中出现的中尺度气旋性环流和汇合气流有关,强暴雨区落在同时刻中尺度涡旋或汇合线附近.当台风移近大陆时,靠近沿海地区的地面流场中尺度涡旋特征并不明显,主要表现在台风近地面偏东南气流出现分支,形成偏东与偏东南气流,有利于在沿海地区形成局部气流汇合并引起或增强对流.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的高分辨输出结果,分析了近地面流场特征及演变,证实了暴雨带近地面流场中存在气流汇合,它在沿海地区台风暴雨过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一次低涡东移机制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1999年6月25日到29日发生在长江中下游流域的低涡活动进行中尺度四维同化模拟,分析发现低涡在形成后,前期高能舌未东伸,高空辐散中心与低涡中心重合或略偏后于低涡中心,低涡不东移,当高空急流中心东跃,高低空急流开始耦合时,低涡开始东移,当低涡移到高低空急流的耦合区时,低涡东移并强烈发展。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建筑地基基础规范》《建筑桩基技术规范》所确定的桩基承载力计算公式和参数影响。通过工程实例的对比分析,得到了两个承载力的差异程度,并对桩基规范的基础设计提出了建议的简化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7.
利用自动站观测资料、探空资料和全球预测系统(global forecast system,GFS)分析资料,结合统计分析、合成分析、对比分析以及物理量诊断等方法,对5个福建登陆北上并严重影响杭州的台风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福建登陆北上影响杭州的5个台风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福建登陆北上越过30°N(北上台风),另一类是刚进入浙南就减弱为低压(1010号莫兰蒂台风)。北上台风对杭州造成了大风和暴雨双重影响,而1010号莫兰蒂台风主要带来的是暴雨。(2)在北上台风对杭州产生较大影响时,其合成台风中心位于福建中部地区,东南风低空急流和偏南风低空急流显著,杭州处于台风环流第一象限两支急流的交汇处,利于产生暴雨、大风;而在1010号莫兰蒂台风对杭州产生较大影响时已减弱为热带低压环流,其北部倒槽与西风带冷空气相结合是产生特大暴雨的主要原因,低压环流与副高之间的偏南风急流也有利于暴雨形成。(3)两类台风虽然部分指数和空间热动力结构相近,但北上台风的水汽条件和动力条件更好,而1010号莫兰蒂台风在冷空气切入和斜压性增强作用下,具备更高的对流有效位能,出现对流性强降水的可能性更大。  相似文献   

8.
利用自动站观测资料、探空资料和全球预测系统(global forecast system,GFS)分析资料,结合统计分析、合成分析、对比分析以及物理量诊断等方法,对5个福建登陆北上并严重影响杭州的台风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福建登陆北上影响杭州的5个台风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福建登陆北上越过30°N(北上台风),另一类是刚进入浙南就减弱为低压(1010号莫兰蒂台风)。北上台风对杭州造成了大风和暴雨双重影响,而1010号莫兰蒂台风主要带来的是暴雨。(2)在北上台风对杭州产生较大影响时,其合成台风中心位于福建中部地区,东南风低空急流和偏南风低空急流显著,杭州处于台风环流第一象限两支急流的交汇处,利于产生暴雨、大风;而在1010号莫兰蒂台风对杭州产生较大影响时已减弱为热带低压环流,其北部倒槽与西风带冷空气相结合是产生特大暴雨的主要原因,低压环流与副高之间的偏南风急流也有利于暴雨形成。(3)两类台风虽然部分指数和空间热动力结构相近,但北上台风的水汽条件和动力条件更好,而1010号莫兰蒂台风在冷空气切入和斜压性增强作用下,具备更高的对流有效位能,出现对流性强降水的可能性更大。  相似文献   

9.
利用气象常规观测资料和加密的地面资料,分析了发生于2005年9月3日的昌化特大暴雨过程.此次暴雨过程是在昌化三面环山,东面平原的有利地形条件下,由于登陆减弱并滞留在江西境内的台风“泰利”与北部西风带低槽相结合,同时受东南部海面上“彩蝶”台风外围环流影响而产生的.分析表明:台风“彩蝶”外围边界层偏东气流与地形的影响,使得昌化地区近地面出现中尺度辐合线并逐渐发展为中尺度涡旋,有利于触发对流的发生,随着暴雨的发生发展,地面辐合逐渐减弱并转为辐散;台风“泰利”和“彩蝶”的对流层中低层气流汇合,加强了偏南气流,它与北部西风带低槽的结合,有利于浙西地区中层的辐合,由此产生上升气流向上输送暖湿空气,并与高空槽前的辐散气流构成了中尺度的反环流圈特征;在多系统和多尺度的影响下,是造成昌化特大暴雨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研究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ortical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CSEP)与皮节体感诱发电位(Dermatomal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DSEP)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0例临床和影像学(CT或MRI扫描)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2组进行CSEP和DSEP检查,前40例行CSEP,后40例行DSEP,2组结果与手术对比。结果:第一组CSEP检查阳性率为45%,第二组DSEP阳性率为82.5%(P≤0.01),DSEP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阳性率较CSEPP显著增高的主要原因是检查方法正确,更加符合解剖,定位更直接。结论:DSEP检查在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中较CSEP的阳性率有明显的差异,在临床上DSEP有更重要的定位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将Rough集理论应用于web信息提取模型,从而将结构含糊的Web资源,转换成了结构化信息,并以“法律”关键词搜索的Web网页为例,量化在特定标签属性上进行全文搜索的结果页面与关键词之间的近似程度。  相似文献   

12.
在任意实的Banach空间中,对于2个有限族广义依中心意义的渐近非扩张非自映像,引入了一种新的带误差修正的广义Ishikawa迭代序列.并在适当条件下,多次巧妙地应用数学归纳法等工具,证明了该迭代序列强收敛于2个映像族的公共不动点.其结果改进和推广了近代许多相关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将重组基因rtPA及其突变体rtPAm分别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 his上,通过平板筛选,双酶切和PCR鉴定获得阳性克隆子,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经IPTG诱导,表达出的两种tPA蛋白都形成不可溶的包涵体.SDS PAGE结果显示两种tPA蛋白分子量为4.0×104左右,表达产量较高.包涵体经尿素变性,透析复性后柱层析纯化,纤溶平板法测定激活纤溶蛋白酶的活性,结果显示rtPAm比活性比rtPA高70%左右.  相似文献   

14.
江淮流域持续性暴雨过程水汽输送状况初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取江淮流域5个持续性暴雨过程,利用NCAR/NCEP再分析资料对水汽通量进行分析,结合HYSPLIT模式中空气质点倒退运动轨迹的计算,揭示此类强降水事件中海量水汽的源地、输送通道的统计特征和通道建立的天气系统条件:水汽多起源于南印度洋低纬度地区,越赤道气流、阿拉伯海急流、孟加拉湾急流和我国东南沿海低空急流在输送过程不同时期对于输送路径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亚洲夏季风系统的印度季风低压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强度和位置也影响着输送路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形成该类过程的水汽输送条件的初步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15.
采用干湿指数方法对近2000 年来湖北干湿气候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本地区的气候湿润状况波动明显,气候的相对干燥与湿润大致以2 个世纪为周期反复交替出现.近代尽管水旱灾害频繁,但仍属于近2000年来气候演变过程中的正常振动,气候的干湿状况总体上维持在一个比较正常的水平上.湖北气候干湿变化与我国海河流域的干湿变化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同世界其它地区相比,与北美西部更接近些,与欧洲和非洲的同步性则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自然灾害是人地关系最为显性的自然事件.通过检索《中国基本古籍库》及《爱如生数据库·中国方志库》,整理了中国古文献记载中自然灾害导致的"死者万计"事件的发生频次,利用最小二乘法、小波分析和M-K检验等方法,分析其时空特征及发生原因.结果表明:历史时期"死者万计"事件频发,共有217a,主要类型为疫灾、饥灾、飓风、水灾.魏晋南北朝为第1个小活跃期,明清集中了总年数的60.8%,为第2个活跃期,并且秋季和夏季出现次数最多.10a频次呈极显著的波动上升趋势,最大值在1580~1589年,分为频次最少-缓慢上升-频次平缓-快速上升4个阶段,1820年发生增多突变.灾害演化过程中存在26,7和4a共3个周期.空间分布差异明显,以江苏、浙江为主的长江中下游和以河南为主的黄河中下游是2个高频中心,且各省灾害结构不同.气候的寒冷与异常、季节变化、灾害结构、人口规模、社会动荡、朝代更替等是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引入双共轭指数对,利用权函数和实分析方法,建立了一个含多参数混合核的Hilbert型积分不等式和它的等价式,证明了它们的常数因子是最佳值,并浅谈了其应用,得到一系列特殊且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基于交通流实测数据,针对三车道高速公路杭州湾大桥路段内侧两条车道因施工而封闭时的情形,建立元胞自动机交通流模型.根据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和车辆行驶特点,细致划分了施工路段各区域,采用不同的换道规则来模拟不同区域中车辆的换道行为,区分车型和司机性格差异,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良好,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通过数值模拟,研究发现封道时流量和速度随着进车率增加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并且流量还会因施工区域长度的增加而下降.此外,通过分析封道时的道路服务水平评价指标与交通流特征值之间的关系,得出在三级服务水平以上时,道路通行能力能得到基本的保证,以此推荐了极限流量值,可为高速公路封道时的交通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第二类柯西奇异积分方程因涉及复奇异因子往往造成求解困难,而适用第一类奇异积分方程的高效数值方法并不能推广至第二类奇异积分方程,即便是第二类奇异积分方程,其数值解法仍是一个难题.为此提出了构造第二类奇异积分方程解析解的一种新方法.通过分解柯西奇异项,并利用雅克比多项式的正交性,推导针对右端载荷项为单项式(monomial)的递推解析解,进而借助级数展开的方法推广至一般的载荷问题.提出的基于递推的解析解构造方案,能完美地结合maple软件编程,从而提供一种方便、快捷、有效的算法.由给出的算例可见,本方法适用于处理界面断裂或接触分析问题中含复数奇异因子的复杂情形,从而为研究该类典型力学问题提供了一种可供选择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