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肠杆菌的共振散射光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了大肠杆菌的共振散射光谱.它在470nm、510nm和730nm产生三个瑞利散射峰.当激发波长为470nm(6.38×1014Hz)时,大肠杆菌溶液在470nm(6.38×1014Hz)和940nm(1/2×6.38×1014Hz)分别产生一个瑞利散射峰和一个1/2分频散射峰;当激发波长为510nm(5.88×1014Hz)时,在510nm产生一个共振散射峰;当激发波长为730nm(4.11×1014Hz)时在365nm(2×4.11×1014Hz)和730nm(4.11×1014Hz)分别产生一个2倍频散射峰和一个共振散射峰.分频散射和倍频散峰与共振散射峰具有相似的散射行为.大肠杆菌的浓度在0.074~38×108个/mL范围内与共振光散射强度I470nm、I510nm、I730nm成良好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荧光素(nu)的共振光散射(RLS)光谱的形成机理与影响因素.在中性和碱性条件下,Flu溶液的共振散射光显著增强.实验发现,随着溶液pH的增加,Flu溶液的RLS光谱与其荧光光谱、吸收光谱在强度大小、最大吸收峰位移上变化趋势一致.荧光素的荧光激发光谱与发射光谱有部分重叠,共振散射峰处于荧光激发峰与荧光发射峰之间.在光偏振实验中,测得共振散射光的偏振度P≈0.020.碱性环境中,随Flu溶液浓度的增加,其RLS光谱和荧光光谱的变化情况,同样表明两者之间有密切联系.上述实验结果揭示Flu的共振散射光就是共振荧光.  相似文献   

3.
罗家刚  刘忠芳  刘绍璞  胡小莉 《化学学报》2008,66(23):2604-2612
在0.0035~0.0045 mol/L硫酸介质中, 牛血清白蛋白(BSA)、人血清白蛋白(HSA)、卵白蛋白(OVA)和血红蛋白(HGB)等蛋白质以带正电荷的阳离子存在. 它们能借助于静电引力和疏水作用力与配阴离子[HgI4]2--反应形成结合产物, 此时将引起共振瑞利散射(RRS)、二级散射(SOS)和倍频散射(FDS)显著增强, 并且出现新的散射光谱. 其最大RRS, SOS和FDS波长分别位于390, 760和390 nm附近. 在一定范围内, 三种散射增强(ΔIRRS, ΔISOS和ΔIFDS)与蛋白质浓度成正比, 方法具有高灵敏度, 三种方法对于不同蛋白质的检出限分别在5.7~15.9 ng/mL (RRS), 8.2~15.4 ng/mL (SOS)和11.2~22.1 ng/mL (FDS)之间, 均可用于痕量蛋白质的测定. 本文研究了[HgI4]2-与蛋白质相互作用对RRS, SOS和FDS光谱特征和强度的影响, 考察了适宜的反应条件, 并以RRS为例考察了共存物质的影响, 表明方法有良好的选择性. 据此, 利用[HgI4]2-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发展了一种用共振光散射技术、灵敏度高、简便、快速测定蛋白质的新方法. 本方法可用于血清和人尿中总蛋白质的测定.  相似文献   

4.
化学体系中随机共振现象的特性、机理、本质和应用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前沿课题。综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非线性化学实验室,在化学体系随机共振现象的理论研究中,所取得的主要成果,并阐述化学体系随机共振现象研究中所提出来的若干重要问题:非均相化学体系中随机共振;化学体系中内信号随机共振;化学体系中多重随机共振;化学体系中随机共振的调制;化学体系中色噪声作用下的随机共振;化学体系中时空随机共振;耦合化学体系中随机共振;化学体系中双参量随机共振。  相似文献   

5.
骆开均  晋军  谢明贵  蒋青  徐玲玲 《化学学报》2007,65(10):977-982
合成了一组不同碳链的胆甾醇酯侧链卟啉配体和金属Zn配合物. 研究了它们的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 将这些卟啉配体以一定浓度掺杂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中制成固体薄膜, 发现由于在卟啉环上引入了手性的胆甾醇酯侧链, 卟啉化合物在soret带和Q带均有较强的CD吸收, 这种现象可能是卟啉环上的四个手性胆甾醇酯侧链与四苯基卟啉环发生偶合作用. 进一步还发现这些卟啉化合物的圆偏振吸收性质与在PMMA中的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6.
在连续介质理论基础上, 根据Jackson的能量积分公式导出非平衡态静电自由能和溶剂化能的正确表达式. 引入“弹簧能”概念, 对平衡态和非平衡态的静电能构成给出了合理解释, 即此能量由溶质自由电荷和溶剂极化电荷的自能、 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和极化电荷的“弹簧能”构成. 对目前几种代表性的非平衡溶剂化理论进行了论证和比较, 指出其中存在的基本理论问题. 根据新的非平衡溶剂化能建立了电子转移反应溶剂重组能的双球模型、 光谱移动的单球孔穴点偶极模型, 多级展开方法和非平衡溶剂效应的数值解方法.在Poisson方程求解中引入类导体屏蔽模型, 建立了任意孔穴极化电荷数值解方法并应用到Closs-Miller电子转移体系, 得到与实验值吻合的溶剂重组能, 解决了传统非平衡溶剂化理论高估溶剂重组能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根据铝阳极氧化初期不同阶段Al-H2SO4体系的界面特征建立多个光学模型,并采用有效介质近似解析了高时间分辨率的原位椭圆偏振光谱数据,详细获得铝阳极氧化初期的Al2O3-Al界面层、Al2O3阻挡层以及多孔层组成、厚度变化的动态信息.根据光学模型及计算结果,可以清楚地分辨铝阳极氧化过程中的阻挡层形成、孔洞萌生、孔洞发展以及多孔层稳定生长等4个阶段.在多孔层稳定生长阶段,阻挡层厚度及多孔层孔隙率几乎不变,而多孔层厚度随时间线性增长,其速率为5.8nm·s-1.  相似文献   

8.
用荧光光谱和共振光散射光谱对甲硝唑与牛血清白蛋白的作用进行了对比研究, 测定了该反应的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 探讨了甲硝唑对牛血清白蛋白荧光和共振光散射猝灭的机理. 利用热力学参数确定了分子间的作用力性质;根据非辐射能量转换机制, 确定了甲硝唑-牛血清白蛋白间的结合距离. 采用同步荧光技术考察了甲硝唑对牛血清白蛋白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通过测定延迟荧光和偏振光谱,研究了乙烯基二苯酮(VBP).乙烯基萘(VN)均聚物,共聚物在77K玻璃态稀溶液中的三重态能量传递,聚乙烯基萘(PVN)可发出强的延迟荧光,证明分子链上存在着三重态迁移和T-T湮没.它和VBP的共聚物Co(VBP-VN),在本工作的组成比条件下,由于"BP"基团高的系间窜越能力和链上基团间的能量迁移导致萘的延迟荧光消失.从二苯酮(BP)发色团光强度序列:BP>Co(VBP-St)>P(VBP),也证明因T-T湮没的存在,使P(VBP)的光强度降低.此外,PVN,PVBP及其共聚物的荧光,光偏振度小于对应的小分子,进一步证实了分子链上的能量迁移.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不同光源、光照时间、反应物浓度等对绿色银胶形成的影响,分别制备了绿色银胶和黄色银胶.透射电镜显示,它们的平均粒径分别为100nm和40nm.绿色银胶在393.9nm和713.3nm处有两个吸收峰;黄色银胶在419.3nm处有一较宽的吸收峰.它们的最强共振散射峰位于470nm处;绿色银胶在340nm和80nm还有两个小共振峰.  相似文献   

11.
概要介绍椭圆偏振光谱 (SE)的原理与特点 ,并用椭偏光谱测定了一组结晶度不同的无取向PET薄膜的光学常数谱 ,研究半结晶性高聚物PET不同结晶形态对其光学性能的影响 ,发现随结晶度的增加 ,其光学常数显著增大 ,并趋于晶态的光学常数 .光学性质的改变可能与微晶的尺寸有关  相似文献   

12.
对称二苯乙烯衍生物非共振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质理论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采用PM3,INDO/CI理论方法,系统研究了对称二苯乙烯系列衍生物的几何构型及电子光谱,计算结果与实验值基本吻合。在此基础上用完全态求和公式计算了分子的非共振三阶非线性光学系数,并从微观上探讨了不同分子结构的电子离域作用对材料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何玲洁  庄伯涛 《结构化学》1997,16(2):129-132
  相似文献   

14.
石玉芳  白杨  孙金鱼  李军  赵明根 《应用化学》2019,36(9):1035-1043
合成了3个新型同分异构芘基查尔酮:1-(芘-1-基)-3-(吡啶-2-基)-2-丙烯-1-酮(3a)、1-(芘-1-基)-3-(吡啶-3-基)-2-丙烯-1-酮(3b)和1-(芘-1-基)-3-(吡啶-4-基)-2-丙烯-1-酮(3c)。 通过核磁共振波谱仪(NMR)、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和液-质联用仪(LC-MS)等技术手段表征3个化合物的结构、热稳定性和线性光学性质和三阶非线性光学吸收性能。 结果表明,在532 nm和180 fs条件下,化合物3a-3c均表现出超快三阶非线性光学响应,化合物3c的非线性吸收系数分别是化合物3b和3a的1.14和2.67倍。 运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计算了化合物3a-3c的非线性光学性质及其电子性质,结果表明,化合物3c分子具有最大的静态第一超极化率(β0)(2830.9 a.u.),并具有最小的最高占据分子轨道(HOMO)-最低空分子轨道(LUMO)之间的能隙(3.11 eV)和最小的跃迁能(ΔE)(2.67 eV),这与N原子在吡啶环上的位置有关;分子内部均存在电荷转移现象。 3个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光谱在450 nm以上无吸收,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在激光防护方面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用共振Rayleigh散射(RRS)、倍频散射(FDS)、二级散射(SOS)并结合吸收光谱研究了刚果红(CR)与阿米卡星(AMK)的相互作用. 在弱酸性条件下, CR与AMK借静电引力、疏水作用力和电荷转移作用形成1︰1离子缔合物, 导致RRS, FDS和SOS光谱显著增强, 并出现新的RRS, FDS和SOS光谱. 最大RRS, FDS和SOS分别位于563, 475和940 nm, 散射强度在一定范围内与AMK的浓度成正比. 此方法具有很高的灵敏度, 对于AMK的检出限(3σ)分别为4.0 ng·mL-1 (RRS法), 3.6 ng·mL-1 (FDS法), 1.9 ng·mL-1 (SOS法). 此方法也有较好的选择性. 据此发展了一种用刚果红测定AMK的共振散射新方法. 并用于人血清和尿液中AMK的测定, 回收率在95.5%~105.5%之间. 采用量子化学方法计算了反应前后生成焓、电荷分布、平均极化率等的变化, 探讨了反应机理和散射光谱产生及增强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磷钼杂多酸-罗丹明S体系的共振散射光谱研究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1  
蒋治良  李芳  梁宏 《化学学报》2000,58(8):1059-1062
在0.14mol·dm^-^3H~2SO~4介质中,PO~4^3^-,MoO~4^2^-与罗丹明S形成磷钼杂多酸-罗丹明S三元缔合物,在610nm处产生一灵敏的共振散射(即瑞利散射)光谱峰,磷浓度在0.2~20μg·dm^-^3范围内与共振散射光强度呈良好线性关系。实验结果表明,本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等特点,用于水和茶叶试样中磷酸根的测定,结果与示波极谱法的测定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7.
银(Ⅰ)-苯羟乙酸光反应的共振散射光谱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0.04mol/LH2SO40.01mol/L苯羟乙酸介质中,Ag+被紫外光还原生成银胶,苯羟乙酸被光氧化生成苯甲醛.银胶于525nm处产生一灵敏的共振散射峰,银浓度在0.1~4.0μg/mL范围内与共振散射光强度呈良好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为0.05μg/mL.该法已用于废水中银的测定.并采用共振散射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及示波极谱等探讨了光化学反应机理和共振散射现象.  相似文献   

18.
He-LiH体系转动非弹性碰撞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在单双迭代耦合簇CCSD(T)势能面的基础上,运用密耦方法讨论了He-LiH体系的转动非弹性碰撞.计算结果表明,对LiH分子j=0→j′跃迁,跃迁截面主要由各向异性的短程相互作用和长程的“软”排斥共同作用的结果,未见明显的长程吸引势贡献.态-态跃迁总截面表现出振荡结构,长程“软”排斥分波只对j=0向j′=1、2、3的跃迁总截面有较大贡献,而j′≥ 4跃迁的积分截面则几乎由各向异性的短程部分贡献.  相似文献   

19.
在pH 4.5的HAc-NaAc缓冲液中,茜素红(ARS)-镧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形成三元离子缔合物,导致共振瑞利散射(RRS)、二级散射(SOS)和倍频散射(FDS)显著增强,光谱最大散射波长分别位于373 nm 620 nm和310 nm.体系的光散射强度与BSA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增强,线性范围分别是RRS...  相似文献   

20.
在pH 3.2的邻苯二甲酸氢钾-HCl缓冲液中,酸性铬兰K(ACBK)-OP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形成三元离子缔合物,导致共振瑞利散射(RRS)、二级散射(SOS)和倍频散射(FDS)的显著增强,光谱最大散射波长分别位于420,678和340nm。体系的光散射强度与BSA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增强,RRS在0~3.5 mg/L,SOS在0~3 mg/L,FDS在0~3 mg/L范围内对BSA的检出限分别为0.3,0.7和0.8μg/L,据此建立了测定BSA的共振线性(RRS)和共振非线性光散射(RNLS)分析法。以RRS法考察了酸性铬兰K-OP与白蛋白形成三元缔合物的适宜条件、影响因素等。方法可用于合成样品及血清样品中蛋白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