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有机膨润土制备及性能表征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用湿法工艺,分别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十八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与钠基膨润土,进行离子交换反应合成了有机膨润土。以红外光谱、X-ray衍射和差热分析等手段对改性膨润土进行了结构表征,讨论了不同的季铵盐对有机膨润土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表面活性剂离子进入膨润土晶片层间,使其晶片层间的亲水环境改变为疏水环境并增大晶片层间距离,为制备高聚物/膨润土纳米复合材料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CTMAB和PDMDAAC有机改性膨润土的制备及其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Yu HQ  Yan LG  Xin XD  Du B  Wei Q  Fan YH  Bi CF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1,31(5):1393-1397
以天然膨润土为原料,进行提纯钠化,得到钠化膨润土,测定了其膨胀容、膨润值、胶质价、吸蓝量、阳离子交换容量等指标,使提纯钠化后的膨润土性能更加优越.分别以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CT-MAB)和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DAAC)作为有机插层剂制备了两种有机改性膨润土,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  相似文献   

3.
采用水溶液均聚合方法,制备了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单体(2-丙烯酰胺基)乙基十四烷基二甲基溴化铵(AMC14AB)的均聚物,使用荧光探针法、表面张力测定及电导测定法,重点考察了均聚物P(AMC14AB)在水溶液中的胶束化行为与表面吸附现象. 在水溶液中,均聚物P(AMC14AB)呈现单分子链胶束的聚集形态,具有零临界胶束浓度,从开始加入P(AMC14AB)起,水溶液中随即产生单分子链胶束,不存在Krafft温度. P(AMC14AB)在溶液表面也发生表面吸附,使水的表面张力下降,即P(AMC14AB)也具有表面活性;随着浓度增大,表面吸附量增大,水的表面张力持续下降;当表面吸附达饱和时,表面张力~浓度曲线上出现突变点,该点定义为饱和的表面吸附浓度,而不应该再称为临界胶束浓度. P(AMC14AB)单分子链胶束溶液对疏水有机物(甲苯)的增溶情况,明显不同于普通小分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溴化铵(CTAB)的多分子胶束溶液,甲苯增溶量~P(AMC14AB)浓度的关系曲线上无突变点,而且对甲苯的增溶能力高于CTAB的多分子胶束溶液.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不同条件下乙醇、丙醇和丁醇对十四烷基三甲基溴化铵(TTAB)溶液粘度行为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无KBr存在下,TTAB溶液相对粘度随着醇的加入线性增加,说明醇分子没有增溶到TTAB胶束之中;在KBr存在下,TTAB溶液相对粘度随着乙醇的加入不断减小,但是会随着丙醇和丁醇的加入出现最大值,说明丙醇和丁醇的加入会促进TTAB胶束的增长;在KCl存在下,丙醇和丁醇的加入对TTAB胶束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一种可能的解释是:KBr的存在促进了TTAB胶束的增长.因此,TTAB胶束内核的疏水程度有所增加,导致在特定浓度条件下丙醇和丁醇溶解到胶束中进一步促进了TTAB胶束的增长.  相似文献   

5.
以魔芋葡甘聚糖为载体,以硝酸铈铵作引发剂,用甲基丙烯酰氧乙基-十四烷基-二甲基溴化铵为活性单体进行接枝共聚反应制备季铵盐型魔芋葡甘聚糖衍生物。用核磁共振,红外光谱,DSC和激光粒度Zeta电位仪对接枝产物进行了表征和测定,用悬菌定量实验研究了其抗菌性能。结果表明:(1)甲基丙烯酰氧乙基-十四烷基-二甲基溴化铵通过其双键接枝到魔芋葡甘聚糖表面,接枝率随着季铵盐单体的用量增加而提高;(2)魔芋葡甘聚糖的零电位在pH 4.5,魔芋葡甘聚糖季铵盐衍生物的零电位在pH 9.9,季铵基的引入使其零电位发生了较大的位移;(3)所制备的魔芋葡甘聚糖季铵盐衍生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白色念珠菌在振荡作用15 min后,平均杀菌率分别为99.99%,99.99%和98.13%。  相似文献   

6.
本文系统研究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三甲基溴化铵和硝酸铵盐的表面现象和自聚集行为.采用电导法和表面张力法研究在不同温度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三甲基溴化铵的表面性质和热力学性质.通过表面张力测定得到临界胶束浓度、吸附自由能、胶束化的自由能、最小分子面积和表面过量浓度.该研究表明,胶束化过程是自发放热反应.电导测定结果确定了临界胶束浓度、电离程度和反离子结合度.加入硝酸铵盐至表面活性剂溶液后,临界胶束浓度降低,电离程度和反离子结合度增加,更加有利于胶束化过程的自发.该研究对进一步理解电解质和表面活性剂之间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系统研究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三甲基溴化铵和硝酸铵盐的表面现象和自聚集行为. 采用电导法和表面张力法研究在不同温度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三甲基溴化铵的表面性质和热力学性质. 通过表面张力测定得到临界胶束浓度、吸附自由能、胶束化的自由能、最小分子面积和表面过量浓度. 该研究表明,胶束化过程是自发放热反应. 电导测定结果确定了临界胶束浓度、电离程度和反离子结合度. 加入硝酸铵盐至表面活性剂溶液后,临界胶束浓度降低,电离程度和反离子结合度增加,更加有利于胶束化过程的自发. 该研究对进一步理解电解质和表面活性剂之间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利用插入化学法,将金属卟啉配合物——四苯基卟啉合银(Ⅱ),组装到改性磷酸锆(十二烷基三甲基铵磷酸锆)无机层状物中.配合物与改性磷酸锆作用后,层状框架的层间距由3.00nm调整到1.96 nm,卟啉的Soret吸收带和发射光谱都出现明显的位移,其中最大吸收由421 nm红移到429 nm,最大发射由651 nm红移到65...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胺、氯化十六烷基吡啶等10种表面活性剂对测定铝时的增感效应。结果表明,在实验所选择的表面活性剂中,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铝有明显增感作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对铝有抑制作用,而特殊表面活性剂对铝没有作用。以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胺(CTMAB)为增感剂,研究了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铝镍合金样品中铝的工作条件、CTMAB用量、溶液介质和浓度及共存离子干扰的影响。测定铝的线性范围为0.10~2.0g·L-1,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6%,标准加入回收率在97%~103%之间。  相似文献   

10.
CdTe量子点/膨润土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降解甲基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CdCl2和Na2TeO3为反应物,抗坏血酸为还原剂,通过湿化学法合成CdTe量子点/膨润土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荧光光谱及紫外-可见光谱等分析技术对其结构及光学性能进行表征.以汞灯为光源,甲基橙为目标污染物,研究了CdTe/膨润土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活性.实验表明:在甲基橙溶液初始浓度为10 mg/L时,经汞灯光照反应60 min后,CdTe/膨润土因光催化反应对甲基橙的降解率为66.23%,优于CdTe量子点光催化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