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振国 《光谱实验室》2008,25(3):409-411
本文采用采样罐采样预冷浓缩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环境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气相色谱-质谱法.  相似文献   

2.
非挥发性溶质对共沸物沸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测定了 10种非挥发性溶质对甲醇 -四氢呋喃共沸物沸点的影响 .发现与共沸物平衡的气相组成因非挥发性溶质不同发生了不同的变化 ,但所有非挥发性溶质都引起共沸物沸点升高。运用热力学原理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讨论 .理论分析及对分析结果的实验检验表明 ,少量非挥发性溶质总引起共沸物沸点升高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在南方某癌症高发县5个乡镇10个村进行布点取样,采集深层地下水与浅层地下水共计20个水样。采用吹扫捕集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测定水样中13种挥发性有机物(VOCs),检出二氯甲烷、三氯甲烷、苯和四氯化碳4种VOCs,其浓度分别为0.36—13.52、0.41—18.71、0.57—11.75μg/L和1.56—214.62μg/L。1个水样中苯和16个水样中四氯化碳超过GB 5749-2006规定的限值。采用优化的USEPA风险评价模型,对VOCs进行人体健康风险评价,其非致癌风险指数0.0073—0.7100,致癌风险水平1.98×10-6—1.99×10-4,全部水样的致癌风险水平超过10-6水质监控值,1个水样的致癌风险水平超过10-4的可接受水平。四氯化碳对非致癌风险指数和致癌风险水平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4.
共沸蒸馏法制备AMH纳米材料及其机理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苯、正丁醇和丙酸有机溶剂能与水形成共沸物的特性,采用共沸蒸馏法制备氢氧化铝镁固体材料,即分别将有机溶剂与溶胶共沸蒸馏,脱除溶胶中的水份,再真空干燥,研究了制备机理和对产品性能的影响。发现苯和正丁醇可有效地阻止干燥过程中硬团聚问题,制成了粒径为30 ̄50nm的纳米粉体材料,其机理是靠降低粒子间毛细管力来减少聚集作用的,产品的晶态,热失重和等电点等性能与直接干燥法产品的相同,丙酸与胶粒表面羟基虽能  相似文献   

5.
李振国  王志 《光谱实验室》2009,26(4):870-871
采用固相微萃取技术萃取水中的挥发性有机物,用气相色谱-质谱仪检测。  相似文献   

6.
HS-SPME-GC/MS测定饮用水中三卤甲烷分析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测定饮用水中三卤甲烷的分析条件如固相微萃取的萃取时间、萃取温度、溶液的离子强度及 p H值等进行了优化。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 5— 15 0 μg/ L,相对标准偏差为 5 .4 %— 8.2 %。  相似文献   

7.
板式蒸发器非共沸工质换热与压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针对单工质或近共沸工质的板式蒸发器研究已有开展,但对于非共沸工质的尚未见报道;本文结合实验 数据,欲将已有实验关联式推广到非共沸混合工质,经过比较发现,Hsieh的应用近共沸工质R410a的换热系数关联式 能很好的适应大温度滑移的混合工质,另外本文对摩擦压降关联式的系数经过适当的修正后也能应用于该工质。  相似文献   

8.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S/SPME/GC/MS)联用技术对凤丹白和凤丹粉两种鲜花的挥发性成分进行研究,比较分析两种凤丹鲜花挥发性成分.两种凤丹鲜花中共检测出50种挥发性成分,其共有的挥发性成分有27种.在凤丹白鲜花中检测出41种挥发性成分,占挥发性总成分的89.00%,主要为碳氢类、醛类、醚类、醇类、酚类和酯类化合物,分别占挥发性总成分的55.78%、21.15%、9.22%、2.32%、0.27%和0.26%;在凤丹粉鲜花中检测出36种挥发性成分,占挥发性总成分的89.00%,主要为碳氢类、醚类、醇类、醛类、酯类和酚类化合物,分别占挥发性总成分的78.76%、4.07%、2.72%、2.70%、0.42%和0.33%.两种凤丹鲜花挥发性成分及含量差异比较显著,差异性成分主要表现为:凤丹白含有(R)-3,7-二甲基-6-辛烯醛、壬醛、正己醛、2,2,4,6,6-五甲基-庚烷等,而凤丹粉含有6,9-十七烷二烯.  相似文献   

9.
非共沸混合工质自复叠热泵循环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单级压缩式热泵冷凝温度与蒸发温度之差一般为40~50℃,非共沸混合工质自复叠循环具有工作温差大的优点,将其应用于热泵循环,则可产生较大的供热温差。该文通过搭建一个空气源自复叠热泵实验台,利用NIST公司的制冷剂物性数据库Refprop7,绘制出了混合工质的温度-浓度图。经过实验,分析了自复叠热泵循环工作温差的影响因素,得出了自复叠热泵气液分离器简单分离对增大工作温差的作用有限,增加工质的相对挥发度也不能显著改善热泵的运行性能等结论。并进一步得出了增设分凝设施可显著增大工作温差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非共沸工质的冷凝换热特性,本文基于Nusselt理论,建立了竖直圆管内非共沸混合蒸汽的冷凝模型,研究了不同质量比例的R134a/R245fa在不同条件下的冷凝换热特性,结果表明:混合蒸汽质量比例不同,两种组分的露点温度不同,混合物的冷凝特性不同,低沸点组分的气-液相份额差是表征传质阻力的关键因素;混合蒸汽质量比例、质量流速、壁面温度、压力是影响非共沸混合工质冷凝换热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GC-MS分析川赤芍挥发油成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川赤芍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检测并分析其化学成分,用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结果鉴定出37个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86.15%.主要成分为苯甲酸、牡丹酚和邻甲基苯酚.  相似文献   

12.
苏码罐采样预浓缩-GC-MS测定空气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苏码罐采样技术,预浓缩系统与GC-MS联用,优化了系统的测试条件,建立了测定环境空气中41种挥发性物的监测方法.用于环境空气和室内空气的监测,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3.
SPME/GC/MS分析小一点红挥发性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联用技术对小一点红挥发性成分进行研究。共鉴定出25种化学成分,占挥发性总成分的91.99%。小一点红主要挥发性化学成分是β-月桂烯(51.18%),3,7,11,15-四甲基-2-十六烯-1-醇(21.55%),β-水芹烯(8.42%),n-十六酸(2.48%)等。  相似文献   

14.
何平  程力  杨占南  高言明  赵超 《光谱实验室》2010,27(5):1783-1785
分析金钱蒲挥发性化学成分。利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金钱蒲挥发性成分进行研究。共鉴定出47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性总成分的95.64%。金钱蒲主要挥发性化学成分是爱草脑(66.9%),桉叶素(6.19%),α-石竹烯(4.01%),γ-萜品烯(2.79%),β-榄香烯(2.58%),β-水芹烯(2.22%)等。  相似文献   

15.
SPME/GC-MS分析冷水花的挥发性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联用技术分析冷水花挥发性化学成分。共鉴定出61个化学成分,占总挥发性成分的98.42%。冷水花挥发性化学成分主要是1-甲基-5-甲烯基-8-(1-异丙基)-[s-(E,E)]-1,6-环癸二烯(20.03%),石竹烯(13.38%),1-萘胺(5.27%),愈创兰油烃(5.20%),N-(4-羟苯基)-丁酰胺(5.12%),α-法呢烯(4.73%),1-甲基-1-乙烯基-2,4-二丙烯基-环己烷(4.59%)等。  相似文献   

16.
利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联用技术对荷花玉兰挥发性成分进行研究。共鉴定出48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性总成分的85.76%。荷花玉兰主要挥发性化学成分是反式-香叶醇(38.11%),苯甲醇(4.99%),3,7-二甲基-1,6-辛二烯-3-醇(4.33%),松香芹酮(3.24%)等。  相似文献   

17.
精油中挥发性成分GC/FTIR与GC/MS联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SDE)法获得了香紫苏(Salvia sclarea L.)精油,利用气相色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联用(GC/FTIR)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相结合的手段,对其挥发成分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着重讨论了GC/FTIR在精油分析中的应用研究。通过不同波数官能团(Gram-Schmidt)重建红外光谱图、红外光谱差谱技术及质谱等相互验证的方法,大大提高了香紫苏油挥发成分的定性分析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尿中MDMA和MDA的三氟乙酰化-GC/MS/MS分析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于晓娟  李国平 《光谱实验室》2009,26(4):1051-1053
建立了尿中MDMA和MDA的、用环己烷提取的、三氟乙酸酐衍生化的、GC/MS/MS检测的分析方法。方法操作简便快速,检测MDMA最灵敏的检出限为4ng/mL,检测MDA最灵敏的检出限为2.0ng/mL。方法的回收率为73%—94%,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