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教学是一种积极的双边活动,它不仅包括知识的传授,而且包括学生对知识的领会与掌握。知识不能机械地传.教师的职责不仅是给学生提供知识,而且要能推动与刺激学生从事一定的思维活动,因为掌握知识的过程是学生自己的积极思维过程。只有通过自己的积极思维,才能使知识钻到自己的血肉里去成为生活的级成部分。因此我们说教学工作是“教”和“学”的统一整体,是不能分割的。一堂课不论教师如何积极的讲解,若是学生没有参加活  相似文献   

2.
在每学期的教学計劃中,我總是寫着“啓發式的教学方法”。什麼叫做啓發式的教学方法呢?我並弄不清楚,反正自己觉得啓發式此填鴨式好,一定是合乎教育原理的方法。起初我是怎样体会启发的呢?就是在上課開始,不直接說出課題,而是用些小问题引出  相似文献   

3.
启发性提问应围绕教学目的来进行,提问的内容和方式都应该为目的服务。 (一)启发性提问的目的,据我了解,约有下列四方面: (1)巩固旧知识例如:①结合实物——铝制水壶进行提问:“铝壶可以煮水,是根据了铝的哪些性  相似文献   

4.
化学通报自去年2月号起,开展了中学化学教学专题的讨论。我认为这是非常适时和必要的,因为截至目前为止,不少同志在教学法上特别是在积极启发学生思维活动方面,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有些同志对于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认识,还不够明确;有的同志怕耽误时间,影响进度,因而不敢进行;也有的说:“方法是好,就是不知如何下手”。有些同志总然是作了,但由于考虑不够,因而效果不高,流于形式。通过这样讨论,可以使广大读者,得以尽  相似文献   

5.
看到化学通报上公布了三个讨论题,感到非常地高兴,的确这三个问题正是我们当前在化学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愿意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与同志们共同研究。怎样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呢?我感到首先必须在备课时努力钻研教材,只有用系统的化学知识来武装学生才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完成我们的教育任务,否则,如果脱离了系统的化学科学知识,而去寻找专为培养学生思维的材料,结果必然会使学生得些零碎、片断的知识。在钻研教材时,除了着重科学内容外,我感到必须钻研教材的内在联系,即需要教学生用那些正确的思想方法去获得这些知识。如讲  相似文献   

6.
利用直观教具进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特征。在教学中使用直观教具,仅是教学中的一种手段,而不是教学的目的,因为它只能给学生感性知识。因此,必须通过这种感性认识,充分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从而提高到理性认识,才能使学生自觉地掌握那些知识。否则就不能使学生自觉地接受知识,因而影响了知识的巩固,也就削弱了直观教具的作用。有些学生,对过去曾用实验证明而学得的知识,理解得不够透澈,甚至很快遣忘,就是由于过去不能很好地利用直观教具,充分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形成利用直观教具形式主义的倾向所致。那末怎样利用直观教具充分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从而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呢?总的说来有两个主要因素:一是与利用直观教具怎样配合启发、分析、讲解,一是与怎样恰当地提出记发性问题等有关。兹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实验教学,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有助于提高中学化学教学质量。一、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化学要通过认真做实验,精心观察实验现象,获取感性材料,再通过分析思考,使认识产生飞跃,掌握化学概念,学习化学理论,也就是要运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课堂上启发学生思维活动是我们目前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中比较重要的一环。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启发学生思维活动呢?下面谈一下我的—些不成熟的体会。一、首要的问题是教师熟悉教材要从钻研教材中掌握概念体系与概念间的联系,才能有准备地、有诸创地提出逻辑性的思维问题;为学生思维活动指出道路而达到发展学生思维力的目的。如初中化学课本第一章,讲物质是由分子构成,分子运动快慢产生物质的物理状态的变化。这个概念是与第三章中氧气、空气都可以用加大压力与降低温度方法使之变为液体的概念(不仅氧、空气、一切气体变成液体都如此)成为体系而有内在联系的。因而教师在讲述氧、空气的上述物理性质时,应该避免直接了当地说明。而是要把这两个概念联  相似文献   

9.
主席開会詞:同志們!今天(1955年11月13日)“化学通報”邀請北京市部分中学化学老師來開“中学化学教学專題討論会”。这是我們的第一次討論。討論的題目是關於“启發学生積極思維、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問  相似文献   

10.
在化学教学实践中,应该体现列宁的认识论即“由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再由思维到实践”这一原则。因此不管教师采用哪一种实验教学法,都必须重视促进学生的思维,将生动的直观和抽象的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要达到这一目的,我的体会是:首先,在进行实验时,不仅要教会学生正确地观察,同时还应引导他们运用看到的事实进行思考,使能从感性知识的积累达到理论上的概括。如研究单质溴的性质时,我让学生观察盛有少量溴水和液体溴的试  相似文献   

11.
在教学中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使学生能自觉地掌握知识,是今天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但如何通过具体教材来贯彻这一原则呢?我现在把我在高中化学“硝酸的制法”一课里,如何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过程及分析写在下面,供同志们参考。这种讲法不一定正确,希望能得到批评和指正。  相似文献   

12.
在我们教学中,时常会碰到一些这样的学生;他们是缺乏思考能力,惯于死记硬背,或是理论不能结合实际,知其当然,不知其所以然。比如有的学生,把什么是氧化物的定义背的很熟,但当你让他提出具体东西时,他竟会把氯酸钾(KClO_3)说成是氧化物。这类错误的产生,一方面是由于学生的学习方法存在问题教师应加强指导;但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上特别是在教法方面也还存在着问题。——旧的、单纯的是先生讲学生听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主观主义教条式的教学方法以及其他单纯报告式的教学方法等等,都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因  相似文献   

13.
李子林 《化学教育》1999,20(Z1):34-36
学习与创造离不开思维,思维是发展智力与能力的核心。  相似文献   

14.
(一) 根据教学大纲和课本分析全学期教材内容,可分为几部分?它们的内在联系、系统性和逻辑性如何? 例如,高三这一学期教材内容可分为三部分:(1)电离学说;(2)金属元素各论;(3)有机物的一部分。教师在这里就不得不考虑到: 第一部分电离学说 1)为什么要讲阿伦尼斯的机械电离学说而不提出离子水化作用的概念。 2)此学说后来在金属各章中起了什么普遍作用。 3)如何运用电离学说解释溶液中(或熔融状态)物质的变化,并联系到以前学习过的物质的结  相似文献   

15.
我校化学实验的设备(仪器和药品)可以说是比较完备的,不但现用的高中化学教本中所有的演示实验几乎完全可以做到,而且经常可以进行分组实验。我们通过了课堂的演示实验,使同学得到对物质和化学反应的感性知识,从而产生正碓的概念、观念、和理论总结;然後通过了实验室内的分组实验,给同学亲自动手,使他们更进一步地了解实验的目的,了解仪器构造及其用途,并培养他们熟练技巧以及对於物质及化学反应更具体的概念。这样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同学们从书本上所获得的知识成为更具体的、有理解的、牢固的、和真实的。当学生每次进行化学实验的时候,从他们喜悦的表情,沉着的态度,紧张的工作中知道他们对於化学实验是非常认真的,这使我们的内心感到非常  相似文献   

16.
方斌 《化学教育》1985,6(4):9-12
中学化学课本中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内容的特点是既多又杂,学生上课学习时似乎容易“懂”,但课后容易遗忘,难以综合运用。因此,学生不得不花去许多时间与精力进行机械的识记,造成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不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朱征 《化学教育》2014,35(15):76-80
结合在英国中学听课学习的切身感受,对比了英国与我国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方面的差异,介绍了实验在英国中学化学教学及评价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中的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18.
过去本刊介绍过关于改用植物油或煤油代替酒精产生高温的设计很好。但实验室里,在许多情况下,还要常常用到酒精喷灯。关于使用座式(即纽巴尔式)酒精喷灯,我有一点体会如下:座式酒精喷灯用完以后,通常是把盖子旋开让它熄灭。这样做,灯虽然熄了,但壶里的酒精蒸气都要白白地跑掉。为了避免这种浪费,在使用之前可以尽量少加酒精;然而少了,又往往不够用,被迫再加一点。  相似文献   

19.
朱月香 《大学化学》2017,32(5):61-64
简要介绍了晶体结构的各部分内容的特点,重点讨论了点阵和结构基元这一关键点的讲解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中学化学教学大纲已经颁发开始试用,它基本上是根据苏联化学教学大纲为蓝本编订的。最初我看到苏联化学教学大纲的时候,发生了很多问题: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有些教材要重复的讲,像周期律、酸、硷、盐,原子结构理论,金属等。为什么金属元素举出来的那样少?经过仔细研究才看出它的完整的系统性、直观性和量力性。不只照顾了科学的系统更重要的是照顾了教学系统,重复是按照学生的接受能力逐步加深,非常适合各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在我过去的教学中,学生不只一次的提出‘我们学了化学感觉所得到的知识非常零散好像章与章之间没有很多的关系’当时也试图将课本的教材加以调整使它系统化,但无论怎样调排仍然不能弥补这个缺点。现在有了这个教学大纲,对今后教学将减少许多困难。大纲中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