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厦门大学是我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由华侨创办的大学,也是目前我国唯一地处经济特区的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建校85年来,学校秉承“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成为一所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居国内一流、在国际上有广泛影响的综合性大学。在新的历史时期,党和国家做出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构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成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这为以建设“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目标的厦门大学带来了新的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挑战。日前,记者就如何发挥研究型大学的作用,推动产学研紧密结合等问题采访了厦门大学杨勇副校长。  相似文献   

2.
加强产学研结合推动企业自主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前,党中央已经确定了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这标志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大调整,必将引发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施这一战略,重中之重是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3.
<正>为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的高效配置,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及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广州市科技和信息化局出台了相关文件,整合多种产学研资源,  相似文献   

4.
《辽宁科技参考》2007,(9):40-44
近年来.在技术国际化和各国公司技术专业化发展的背景下.出现了一种重要的技术创新国际化模式.即政府支持、研究机构和企业共同参与的大项目联合开发创新。这种模式的特点是:一般以政府支持的、对产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大项目为载体。采取跨部门大联合,由学术界、科技界和企业界共同参与。这是一种跨国的“产、官、学、研”联合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5.
产学研结合不是一个新名词,更不是一个新事物。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就起步探索产学研结合,它是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已被写进党的十五大工作报告。党的十七大报告在谈到实现国家的创新战略目标时,特别强调指出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  相似文献   

6.
建设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是全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产学研结合可以极大地促进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科建设的发展,促进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以及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因此,大力开展产学研合作是非常必要的。如何更好地开展产学研合作,使产学研结合充分发挥对科技进步的推动作用,而不是流于形式,研究产学研合作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提出把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作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突破口。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注重协同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8.
创新不是一个人来独立完成的,也不是一个单位,是涉及到全球范围内整合资源才能完成的事情,所以创新往往是一个社会行为。我国目前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通过产学研结合来实现自主创新。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报告里就特别提出了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重点要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系。要使企业真正成为三个主体——研发投入主体,创新活动的成果主体,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要求全面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这个非常重要,这是50年来中国第一次非常明确地把全面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的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核心技术和核心竞争力是我国专家学者、企业家和政府官员等当前关注的重要问题。人们在不同的范围强调的侧重面则有所不同。科技界,特别是大学和科研院所更加强调拥有和掌握“核心枝术”是关键中的关键;经济界.特别是企业则强涮“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长盛不衰的法宝。这两者彤似不同,实质上既有共通点又存在非常大的差异。当我国把“以企业为核心,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作为国策时,  相似文献   

10.
当前区域性农业院校面临着“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构建产学研联合创新体系”的现实问题,可采取构建学科-专业-产业链、构建科研与教育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主动服务企业生产、依托校企联合多形式培养人才等举措予以应对.  相似文献   

11.
我国产学研结合的创新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产学研结合已成为世界各国技术创新,特别是高新技术领域创新的主流模式,是当今经济发达国家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成熟经验。当前,在科技经济一体化浪潮的推动下,世界各国的产学研结合正呈现模式不断创新、规模不断扩大、层次不断提离、机制更加灵活、环境更加多变的发展态势。但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市场环境复杂多变的新形势下,由于产学研合作各方利益目标的差异性,我国的产学研结合出现了动力不足、机制缺失、效益不离的局面。 此次战略研究栏目,我们请四位作者从各自专业领域出发,结合亲身体验,分析国内产学研合作的现状,介绍国外产学研结合的经验,探讨我们应该建立怎样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如何建立新型的产学研合作模式等。希望他们的思考能对您有所启迪,也欢迎您踊跃来稿,参加我们的讨论(投稿信箱:magazine@cutid.com)。  相似文献   

12.
一、当代国际经济竞争特点是创新竞争 经济全球化发展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世界各国和地区都在迎接全球化的挑战,寻找发展机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参与国、推动国和得益国,而且是得益较多的国家之一.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时,我国的外汇储备只有100亿美元,2005年的外汇储备已经达到了8000多亿美元,在这13年中,我国的外汇储备增长了约80倍.  相似文献   

13.
构建以企业为创新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低碳服装产业创新体系是促进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展低碳服装产业的有效措施.如何发挥创新体系中企业的主体建设作用、高校研究机构的支撑作用及创新体系的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是保证创新体系成功运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产学研结合新模式 学科集群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产学研结合的新模式2007年6月10日,国家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等部委联合召开会议,正式启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试点工作。科技部党组书记、副部长李学勇在讲话中指出,开展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试点工作,是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技术创新体系的有效载体和重要抓手。"产业技术创新战  相似文献   

15.
加强产学研结合 促进科技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学研合作的话题由来已久,各种全面的阐述已经非常多,我在这里就大学与产业的互补互动关系、产业自身结合的问题以及中介机构在产学研合作中发挥的作用等三个方面和各位进行探讨。同时结合清华科技园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的实践,探讨产学研合作对于发挥中关村创新优势、推动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家“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的提出,产学研结合工作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高校是产学研合作中的重要创新源头,为了充分展示高校在产学研合作中发挥的巨大作用,本刊将分行业对高校产学研结合工作进行专题报道。本期集中报道农业类特色高校的产学研结合工作,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合肥市产学研结合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节  陈伟  袁程  苏多清 《安徽科技》2007,(12):26-27
如何建立合适的产学研机制,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优势,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率,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合肥市为例,对产学研结合的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服务于地方经济的产学研结合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正在进行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模式不同,适应的学校和专业也不同。地处广西北部湾沿海的北海职业学院,为在泛北部湾经济的浪潮中得到发展,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正在探讨适合我院发展,服务于地方经济的产学研结合体系。  相似文献   

19.
产业和学科协同发展构建开放的产学研合作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实现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这一伟大目标的关键路径就是要依靠政府引导,在宏观调控下紧密合作。多年来,由于合作机制、环境的不完善,我国产学研合作更多地属于“被动型”合作。没有兼顾产业和学科的平衡、没有形成多向互动的网络形态、更没有从根本上发挥出产学研结合对综合竞争力提升的巨大推动作用。在知识经济全球化、网络化、开放化与协同化的今天,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越来越依附于经济主体的高度互动与合作,开放式的跨组织合作与创新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流。  相似文献   

20.
鉴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差异与非均衡,不同地区的区域发展创新体系构建有着自己的特殊性。在中国西部的欠发达地区,存在着区域创新产出低、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弱化、创新体系要素互动性不够等区域创新发展及体系上的诸多瓶颈与制约因素。基于对比分析视角,从创新主体、创新制度、创新技术、产业集群、知识吸收等方面提出欠发达区域创新体系的构建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