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XRD),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SEM),化学分析光电子能谱分析(ESCA),并结合原子吸收测量,研究了钒在普通石墨管中石磨探针表面上发生的固相化学反应。结果表明,钒化合物在灰化阶段即可转化为热稳定性较高的碳化物,原子化的最后步骤为碳化物的热分解。  相似文献   

2.
元素在探针表面上的原子化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针原子人经法是一种新技术,本文系统地总结了用探针原子化法研究Au(1B),Sr(ⅡA),Cd(ⅡB),Al(ⅢA),La,Sm,Fu(ⅢB),Ge,Sn,Pb(ⅣA),Sb,Bi(ⅤA),V(ⅤB),Cr,Mo(ⅥB),Mn(ⅦB),Fe,Co,Ni,Pt(Ⅷ)等20个元素的原子化机理了起源于卤化物分解的元素有Au与Pt,起源于氧化物分解的元素有Cd,Al,La,Sm,Eu,Ge,Mn与Fe。  相似文献   

3.
4.
石墨探针原子化法测定土壤中的微量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5.
本应用探针恒温原子化技术,系统研究了铍的分析性能,比较了不同类型石墨管和探针材料的测定效果。应用固体悬浮进样,直接测定了地质样品中的痕量铍,方法的RSD为3.3 ̄5.2%,检测限为5.1×10^-12g铍。  相似文献   

6.
7.
8.
9.
V—舟石墨炉中原子化效率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石墨炉中吸光度正比于原子吸收层的有效长度导出原子化效率的计算公式,基于两种方法求得的原子停留时间,计算了两种原子化效率(β1和β2)它们给出了在原子化阶段进入分析区分析原子总数的分数,测量了V-舟石墨炉内Ga和T1在不同原子化温度时β1和β2值,讨论了原子蒸气消失过程对原子化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石墨炉的原子化效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评述了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石墨炉原子化效率的研究进展,叙述了基础理论、各种原子化效率公式以及βm,βi(exp),βi(cal)间的关系,讨论了原子化效率研究中需要进一步改善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12.
金从电热原子化器表面原子化的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间接免疫过氧化酶法观察实验性呼吸窘迫综合逢兔肺泡隔纤维连接蛋白,发现其染色颗粒分布散乱无序,失去正常的“串珠样结构”;沿肺泡上皮腔面排列的张条状Fn大段断裂。同时,血浆Fn持续低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白蛋白及胶体渗透压升高,肺泡水肿液中发现较多Fn染色颗粒,后者可能是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片晚期易发广泛肺纤维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石墨炉内的温度及其分布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给出了在不同炉管和不同平台炉以及采用硝酸镍和抗坏血酸作基体改进剂条件下镓的原子化温度曲线。提出了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镓时原子化机理,探讨了基体增敏作用的机理。  相似文献   

15.
16.
17.
本文评述了氢化物-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的新进展。内容包括发展沿革、氢化物输入石墨炉方式、氢化物分解和沉积、原子化机理、干扰和应用等部分。指出同时把石墨炉作为氢化物沉积和原子化的工具这种新的联合方式,是近年来氢化物原子吸收法的引人注目的进展,将会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和应用。本法的主要优点是气相和液相干扰很少。参考文献25篇。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一定气孔性的石墨探针直接收集大气微粒物质(APM),然后,立即采用石墨探针炉原子吸收法测定收集在探针上的APM中痕量烟。方法准确,灵敏,简便,快速。在0-50ng/ml范围内,铟的浓度与峰面积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铟的浓度大于300ng/ml时,产生记忆效应。铟的特征量为4.8pg,检测限为21.5pg。分析标准参比材料,铟的回收率为92.4-108.4%,相对标准偏差为8.1%。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多孔石墨探针直接采集大气微粒物质(APM)后,立即用石墨探针炉原子吸收法测定收集在探针上的APM中镉。实验表明,面积吸光度与镉的浓度在0-50μg/L呈良好线性关系。镉的特征量和检测出限分别为2.48和1.86pg,其相对标准偏 2.06%,分析标准参比其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90.15-99.29%和4.09%。方法准确、灵敏、快速、简便。  相似文献   

20.
角形平台原子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一种全新构型的、用于石墨炉原子化技术中的平台——角形平台。这种平台不仅对全热解石墨管(TPGT)完全适用,同时也适用于其它类型的石墨管(如普通石墨管(GT)、镀层管(PGT)等)。文章通过一系列实验说明了使用这种平台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