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用再沉淀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的有机纳米微粒子—杯[4]芳烃纳米粒子(CN),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其平均尺寸约为40 nm, 与杯[4]芳烃分子相比具有较好的荧光性能。在弱酸性条件下,适量的Fe3+能使其荧光发生明显猝灭,荧光猝灭值与Fe3+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据此建立了一种测定Fe3+的荧光新方法。在最优化条件下,测得Fe3+的线性范围和检出限分别为1.0×10-6~2.4×10-5 mol·L-1和3.1×10-7 mol·L-1。将其应用于水样中三价铁离子的定量分析,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偏差都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
本文合成,提纯并初步鉴定了十种外向式杯「4」芳烃偶氮衍生物类新试剂,试验了其吸收光谱性质,测定了其酸碱离解常数。  相似文献   

3.
4.
荧光光谱法研究对-二甲氨甲基-杯[8]芳烃与DNA相互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首次采用阿霉素作荧光探针研究了水溶性对-二甲氨甲基-杯[8]芳烃(简称杯[8]胺或CX8)与小牛胸腺DNA相互作用,并考察了溶液的pH值、离子强度及解链DNA对DNA和杯[8]胺相互作用的影响。实验发现,DNA能猝灭阿霉素的荧光,向该体系中加入杯[8]胺时荧光又逐渐增强,这说明杯[8]胺能与DNA的磷氧负离子强烈作用。通过Scatchard图等进一步分析发现,杯[8]胺对DNA-阿霉素的影响表现为混合模式,一方面,在中性或酸性的条件下,杯[8]胺能中和DNA上的磷氧负离子,导致DNA收缩,从而影响DNA的构象,使嵌入的阿霉素从DNA中部分游离出来,荧光增强;另一方面,杯[8]胺与阿霉素也存在静电位点竞争。  相似文献   

5.
用荧光法研究了水溶性对-二甲氨甲基-杯[8]芳烃与二苯胺磺酸钠的相互作用。发现当对-二甲氨甲基-杯[8]芳烃加入到二苯胺磺酸钠溶液时,二苯胺磺酸钠的荧光峰发生了明显的蓝移,荧光增强,可能的作用机理是二苯胺磺酸钠中的磺酸根与对-二甲氨甲基-杯[8]芳烃中带正电的氮原子之间有较强的静电作用,二苯胺磺酸钠进入了对-二甲氨甲基-杯[8]芳烃的疏水空腔。同时研究了几种有机溶剂对包结物的荧光强度的影响,初步探讨了其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对磺酸基杯[4]芳烃(1),并用荧光光谱滴定法研究了不同温度下(1)在柠檬酸缓冲溶液(pH=5.92,0.1 mol·L-1)中对吖啶的包结行为.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当加入(1)后,吖啶的荧光峰有红移,且荧光强度随着所加的(1)浓度的增大而发生猝灭.结果显示二者形成了1∶1的稳定包合物.计算了在15.0,20.0,25.0及30.0℃下的包结稳定常数,它们依次为3.08×105,4.45×104,2.58×104和8.90×103,并计算了热力学参数△G,△H和△S.结果说明反应是放热的且是焓变驱动的.其包结机理可能为吖啶部分进入了对磺酸基杯[4]芳烃的空腔中,且吖啶稠环的质子化的N原子与(1)的一个SO3-基团之间以较强的静电作用成键;在此强静电作用的驱动下以及较弱的范德瓦耳斯力、疏水作用的辅助下主客体形成了1∶1的配合物.  相似文献   

7.
利用硫杂杯[4]芳烃衍生物与罗丹明乙二胺发生酰化反应,合成了2个具有双罗丹明基团的1,3-硫杂杯[4]罗丹明乙二胺酰胺衍生物.在实验条件下,衍生物与Fe3+均能形成1:1配合物,配合物的形成诱导了衍生物分子中罗丹明基螺环开环,而表现出良好的荧光和比色探针性能.1,3-硫杂杯[4]罗丹明酰胺-2,4-酯对Fe3+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8.
采用荧光光谱法在室温下研究了酸性(pH=2.00)、中性(pH=7.00)及碱性(pH=9.00)条件下对磺酸基杯[4]芳烃(SCX4)、对磺酸基杯[6]芳烃(SCX6)及对磺酸基杯[8]芳烃(SCX8)与儿茶素的包合作用.固定儿茶素浓度,逐渐改变对磺化杯[n]芳烃的浓度,儿茶素的荧光强度有规律地降低,表明主-客体包合物的形成.同时用最小二乘法进行非线性拟合计算出包合常数,初步验证了对磺化杯[n]芳烃与儿茶素1:1的包合模式,并且室温条件下,SCX8在pH=9.00的磷酸缓冲体系中对儿茶素的包合能力最强,包合常数为2.769×104L·mol-1.  相似文献   

9.
潘革波  万立骏  白春礼 《物理》2004,33(3):190-192
文章介绍了最近作者对杯芳烃及其C60络合物有序阵列的研究结果,以多孔的杯[8]芳烃阵列为模板,通过主客体相互作用,在Au(111)表面上成功构筑了高度有序的C60阵列,这一结果为富勒烯等功能分子有序阵列的制备、表面可控组装以及纳米信息存储器件的构筑等提供了又一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水体中重金属污染因威胁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而被受广泛关注。荧光探针由于具有快速高效检测重金属的特性,一直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通常,荧光探针在结构上包括对待测物质起识别作用的受体和能产生信号响应的荧光体,并逐步形成了内在型、共轭型、系综型和模板辅助自组装型等四种结构类型。近年来,基于受体和荧光体在表面活性剂胶束内自组装而形成的胶束自组装型荧光探针因结构简单、易于制备、能直接应用于水环境等特点逐渐受到重视。以对铜离子具有优异结合性能的对叔丁基硫杂杯[4]芳烃(TCA)为受体,以芘、荧蒽、蒽、菲、苝等分子为荧光体,通过表面活性剂胶束自组装制备针对Cu2+检测的胶束自组装型荧光探针,采用参比法测定了胶束自组装荧光探针的荧光量子产率,采用稳态荧光法测定了胶束聚集数,同时通过计算荧光猝灭率分别考察了荧光体种类、复配表面活性剂等因素对该探针的Cu2+检测性能的影响情况。实验结果显示,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曲拉通100(TX-100)、聚氧乙烯月桂醚(Brij35)等三种不同的表面活性剂对探针荧光体的荧光量子产率产生了明显影响,测得的荧光探针荧光量子产率介于0.25~0.47,且三者逐渐增大,说明表面活性剂改变了胶束内荧光分子芘所处微环境的极性,且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对微环境极性的影响程度有所差异,微环境极性的增强对极性更大的激发态芘具有更强的稳定作用。而受体TCA的加入对荧光体所处微环境极性影响较小,未对荧光量子产率产生较大影响。但TCA的加入使探针的胶束聚集数明显减少,这归因于具有两亲性的受体TCA分子通过胶束自组装进入并分散在表面活性剂分子层中,形成共胶束结构,从而改变了表面活性剂分子的聚集状态。荧光体变更对荧光探针的Cu2+检测性能有显著影响,在同样条件下,以荧蒽、蒽、菲作为荧光体的探针检测Cu2+所得到的荧光猝灭率远高于芘、苝,这主要是因为不同荧光体在从激发态返回基态时辐射跃迁所释放能量不同,其能量与受体TCA识别Cu2+所需能量之间的匹配度越高,荧光猝灭率越大。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之间的复配能明显提升荧光探针检测性能,当非离子/阴离子、非离子/阳离子型复配表面活性剂之间的复配比例分别为7∶3和1∶1时荧光猝灭率达到最大值,且均高于单一表面活性剂时的荧光猝灭率。这说明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复配的最佳比例存在较大差异,但均有效地增强了受体与荧光体的分散性及自组装性能,提高了对Cu2+的检测性能。研究结果将为新型胶束自组装荧光探针的设计和应用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1.
采用超声分子束技术,以飞行时间质谱仪,在410~371nm内着重检测了不同波长、不同能量的激光对气相Si(CH3)4分子多光子电离(MPI)飞行时间(TOF)质谱产物分布的影响。根据实验结果,对Si(CH3)4分子多光子解离电离可能经历的通道和反应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由NMR弛豫测量提供了在环已烷溶剂中聚苯乙烯侧基苯环凝聚缠结的证据.文中用HyperChem程序中的分子力学和分子动态学的分子模型计算对真空状态中凝聚态下聚苯乙烯([CH2CH]n,n=6,18,21和60)的构象进行了计算.结果如下:1)聚苯乙烯(头-尾相接,当n=6在240℃(熔点)下进行不同时间的分子动态学拟合后,冷却到室温(25℃).随着拟合时间的增长,体系的平衡能量逐渐降低,结构中苯环的重叠更加明显.在拟合时间不太长(小于20ps)的情况下,体系即达一稳定构象状态.此时,聚苯乙烯中部份相邻的苯环以一对一对的形式基本上重叠,两苯环间相距~0.3nm;但各对苯环的方向各异.延长拟合时间(60-100ps)体系能量更低,出现相邻三个和四个苯环相互重叠的现象;升高拟合起始温度到1727℃,可以缩短拟合时间得到同样结果.2)为使计算结果更能符合真实高聚物,必须增大n值.由于计算速度所限,只能进行不太长时间的计算,取n=18,21和60的结果与n=6时完全一致.3)头-头或尾-尾相接的聚苯乙烯(n=6)在相同的条件下不能得到类似结果,相互平行的苯环均相距在0.6nm以上.计算结果充分说明凝聚态聚苯乙烯的构象存在有相邻侧基苯环(2,3,4个)呈相距~0.3nm的重叠状态,但重叠在一起的聚集体取向不尽相同.它为聚苯乙烯中存在有短程有序的凝聚缠结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带RF长链的麦芽糖在DMSO中的溶液构象。从一系列NOESY谱算得8对H-H之间的距离。分子力学计算中,根据能量最低原则,算得φOC1'OC4角为89.4°,中φOC6C5O(及φOC6'C5'O角)角为-177.2°时的构象最为稳定,从这一稳定构象读得的相应8对H-H间的距离与NOESY的结果符合。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化学溶液法在钇稳定的二氧化锆(Y-stabilized ZrO2,YSZ)单晶基板上制备了La1-xNaxMnO3(LNMO)膜并对其输运性能进行了研究.X-射线衍射(XRD)结果表明,所获得的LNMO膜为高度(h00)取向;输运结果表明,所制备的LNMO膜表现为外延膜的性能,且La0.7Na0.3MnO3薄膜在300K、0.5T磁场下可获得~5%磁阻值.  相似文献   

15.
Interactions involving calixarene and its derivatives are of major importance due to their widespread applications as unique hosts. Fluorescence from a common probe pyrene is used to study interactions involving calix[4]resorcinarene [1a] and its tetra-morpholine derivative [1b] in 1 M aqueous NaOH. These compounds efficiently quench the pyrene fluorescence. A comparison with the fluorescence quenching behavior of N-methylmorpholine clearly indicates the presence of long-range interactions involving 1a and 1b; the interactions are specific to the calixarene molecular framework. This is not the case for a tetra-nitro-substituted calix[4]arene [2b], an electron/charge acceptor quencher, as p-nitrophenol also shows similar interactions with pyrene. Effectiveness of cesium as the quencher of pyrene fluorescence is reduced in the presence of electron/charge donating 1b; fluorescence enhancement is observed upon addition of cesium as the concentration of 1b is increased in the solution. The role of calixarene framework in interactions involving such compounds is established.  相似文献   

16.
王祥三 《计算物理》1996,13(2):173-180
根据强混合型河口海域的水流条件及边界条件特点,针对温排水污染源,从物理机制上提出了三维-多层二维平面扩散综合模型,并对实际河口海域流速场和温度场进行了模拟计算。  相似文献   

17.
4-芳氨基取代喹啉的13C NMR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谭成权 Pedro  J 《波谱学杂志》1998,15(2):163-168
报道了16种新的4-芳氨基取代喹啉的13C NMR谱.应用13C NMR等谱确定了这16种新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并对全部谱峰进行了归属,初步探讨了分子结构对13C NMR化学位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谭成权 《波谱学杂志》1998,15(4):379-382
报道了11种新的3-卤代喹啉的13C NMR谱.应用13C NMR等谱确定了这11种新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并对全部谱峰进行了归属,初步探讨了分子结构对13C NMR化学位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用Pd(OAc)2与PPh3在四氯甲烷中反应,合成了配合物PdCl2(PPh3)2?CCl4,得到单晶,用X-ray衍射确定了单晶结构.应用电子顺磁共振-自旋捕获(EPR-ST)技术研究了其反应的机理.捕获了含碳自由基中间体,提出了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