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基于核四极矩共振(Nuclear Quadrupole Resonance, NQR)炸药探测原理,对探测系统中拾取信号的关键部件射频线圈进行了优化设计,并确定了小型螺线管型线圈的直径、长度和匝数. 试验测试表明,此线圈射频场均匀性好、信噪比大、灵敏度高,可以快速准确探测到NQR信号,验证了线圈设计理论的有效性和制作方法的可行性. 该设计方法对提高隐藏炸药探测的准确率以及不同试验条件下射频线圈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基于核四极矩技术的爆炸物检测原理及信号处理方法.系统分析了NQR信号检测中主要误差来源,提出多种方法消除NQR信号处理中检测误差,主要包括相关累加消除随机噪声;单通道自适应消除振铃影响;相关性检测抑制同频干扰.实验表明相关检测可有效提高NQR信号信噪比,提高微弱NQR信号检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一种基于Apollo信号控制台的核四极矩共振(NQR)炸药探测方法,描述了系统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和实现方法,并给出了对RDX的测试试验结果. 试验表明该方法可实现对RDX信号的探测.  相似文献   

4.
核四极共振隐藏炸药探测信息库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核四极共振(Nuclear Quadrupole Resonance, 简称NQR)技术探测炸药时,实验复杂,参数繁多. 原子核参数、脉冲参数、环境参数等各参数对炸药共振频率及探测信噪比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针对长期以来国内外一直没有统一的炸药信息库,测试数据无法有效记录和管理的现象,在全面分析各参数与共振频率之间关系的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隐藏炸药探测信息库. 该信息库能有效的收集和记录炸药参数信息,为今后炸药测试数据的统计分析提供统一规范的数据支持.   相似文献   

5.
基于小波阀值消噪的硝铵NQR信号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硝铵(AN)核电四极矩共振(NQR)信号通过傅立叶变换频域分析缺乏信号时域信息的特点,对硝铵NQR信号进行时频分析,达到从强背景噪声下检测出NQR信号的目的. 引入小波分析阀值去噪的方法对硝铵NQR信号进行处理. 对处理后数据与标准信号之间的相关系数进行分析. 实验结果表明小波阀值去噪方法可以成功检测到硝铵的NQR信号.  相似文献   

6.
NQR炸药检测系统中激励脉冲拖尾的抑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核四极矩共振(Nuclear Quadrupole Resonance简称NQR)炸药检测系统的基本原理及检测过程中面临的如何消除激励脉冲信号拖尾对NQR检测信号的影响问题. 文中采用了在发射电路中增加消振铃电路来消除激励脉冲拖尾的方法,并给出了电路分析和实验结果. 经实际应用验证,该种方法对消除激励脉冲拖尾具有较好的效果,提高了系统的探测能力.  相似文献   

7.
基于核四极矩共振原理的炸药探测方法研究与实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介绍了一种基于核四极矩共振(Nuclear Quadrupole Resonance, NQR)原理的炸药探测方法及其基本原理和其用于炸药探测的依据,提出了一种可行的基于核四极矩共振原理的炸药检测系统,描述了其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及实验方法,并给出了对黑索金(RDX)、梯恩梯(TNT)、奥克托今(HMX)、太恩(PETN)和特屈儿(TETRYL)炸药的测试实验结果. 实验表明该方法可行,能实现对以上炸药的探测.  相似文献   

8.
针对基于核四极共振技术的爆炸物探测系统实际要求提出一种抑制振铃拖尾的天线设计方法. 该天线探头由高Q值调谐电路、阻抗匹配电路以及振铃拖尾抑制电路组成. 电路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天线探头可以有效地抑制振铃拖尾,缩短天线的恢复时间,大大提高探测系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核四极矩共振(NQR)是一种固态射频谱分析技术,可用于检测高危险爆炸物. 然而NQR信号本身非常弱,并且易受线圈的热噪声和外部射频干扰的影响,低信噪比限制了NQR的实际应用. 该文提出一种改进的微弱NQR信号检测算法. 首先利用Hankel矩阵方式下奇异值分解的方法,有效地抑制射频干扰和噪声,并将NQR信号分离出来. 然后提出了一种基于MUSIC谱估计的非线性最小二乘检测器,它既保证了高的频率分辨率,又大大降低了运算量. 仿真数据和实测数据结果表明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氮-14远程核四极共振谱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满足检测与探头有一定距离的含氮化合物的核四极共振信号,本文研制了一台结构简单,造价低廉的核四极共振操测仪.它利用了脉冲付里叶变换技术,可将获得的核自由感应衰减信号或者回波信号进行相干累加.整个系统分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前者由射频脉冲放大器(约500W脉冲输出功率),探头,接收机,MCS-96型单片机和PC机构成.后者由单片机上的脉冲序列程序与PC机上的数值信号处理程序组成.利用这台谱仪,可以在几十秒时间内得到距离探头线圈10cm内的典型 ̄(14)N样品的核四极共振谱.  相似文献   

11.
放大自发辐射(ASE)光源是非高斯型光谱光源, 干涉时不可避免地产生旁瓣信号, 特别在测量大小与分辨率相差不大的细胞分子时影响尤为明显。利用小波变换去噪功能, 采用Daubechies 10小波对干涉信号进行3层分解, 各层频率信号分别采用不同阈值进行去噪, 不仅可大大减少旁瓣影响, 还能保留大部分主瓣信号, 结果表明该方法有利于提取有用信息。通过对颗粒样品的测量表明, 测量样品厚度大约为30 μm, 证明了该系统具有分辨率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The reaction 14C(6Li, 6He)14N was investigated with 93 MeV 6Li ions in an angular interval of 7–26°. Angular distributions were analysed for the four most intense groups of 6He nuclei, corresponding to transitions to the ground (11+) and the excited (12+, 21?, 41?) states of 14N. In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a mechanism of the spin-isospin excitation was suggested in the DWBA frame with the finite range of interaction and recoil in the light system (6Li6He) taken into account. In the calculations both shell-model wave functions and transition densities obtained in the theory of finite Fermi systems (FFS) were used. From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ory and experiment the Landau-Migdal force constant g′ is estimated in order to obtain some information on the degree of nuclear proximity to the threshold of pion condensation.  相似文献   

13.
Absolute differential cross sections for the 13C(d, n)14N reaction were measured at deuteron bombarding energies of 4.5, 5.0 and 5.5 MeV. Spectroscopic factors and statistical compound-nucleus contributions are obtained by treating the observed cross sections as an incoherent sum of distorted-wave Born approximation and compound-nucleus contributions. Energy-averaged spectroscopic factors are derived. An anomaly is observed in the yield for the 2.313 MeV T= 1 state.  相似文献   

14.
赵新才  吴云峰  方亮  王昱琳 《光子学报》2014,40(12):1839-1844
利用短时傅里叶变换计算速度快的特点,先对瞬态位移干涉仪信号进行预处理,得到速度的轮廓范围.据此估计小波变换中尺度因子的范围,然后用连续小波变换的方法对信号再次进行处理,用此方法分析计算机模拟出的位移干涉信号,恢复的速度相对误差小于2%.对高速爆轰实验中的位移干涉信号分别采用短时傅立叶变换、小波变换和二者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分析,并记录三者的计算速度.实验表明,第三种方法能准确地恢复出物体的速度历史,计算误差在系统要求的范围内.本文综合计算速度和计算误差两方面的考虑,选择了适合于瞬态位移干涉信号处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16.
基于谱线检测的发射线星自动识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中田  邱宽民  杨金福 《光学学报》2008,28(6):1101-1105
针对我国即将建成的大型巡天项目(LAMOST),给出了一种基于谱线检测的发射线星自动识别方法.主要步骤:1)通过获取谱线特征匹配值进行恒星谱线整体估计;2)利用提取出的恒星谱线特征检测恒星的巴耳末(Balmer)线;3)对获取的特征匹配值采用阈值法,并结合恒星Balmer线的检测结果,进行发射线里判别.通过对SDSS DR4所有光谱进行识别,共获得了242条具有恒星发射线的特殊天体.根据星表查询结果,这些天体包括发射线星、激变变星和一些未知特殊天体等.大量真实光谱数据实验表明,本文方法可有效识别发射线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