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采用Pd(PPh3)2Cl2-CuI为催化剂,Ph3P为配体,4-溴-1,8-萘二酸酐为原料,在乙醇溶液中高收率地合成了4-苯乙炔-1,8-萘酰亚胺和4-对甲基苯乙炔-1,8-萘酰亚胺荧光新化合物。光谱研究表明,它们的最大紫外吸收波长(λUV,max)分别为374,380 nm,最大荧光发射波长(λFL,max)分别为446,462 nm,且有较高的荧光量子效率。电致发光性能测试表明,器件的最大发光亮度达到2250 cd/m2,是一类有潜在应用价值的小分子发光材料。  相似文献   

2.
李松  饶竹  郭晓辰 《光谱实验室》2012,29(4):2102-2108
采用5个浓度水平样品并通过7家实验室进行协同评定试验,验证了土壤中萘、苊、苊烯、芴、菲、蒽、荧蒽、芘、苯并(a)蒽、屈、苯并(b)荧蒽、苯并(r)荧蒽、苯并(a)芘、二苯并(a.h)蒽、苯并(g.h.i)苝、茚并(1.2.3-cd)芘等16种多环芳烃分析方法的稳定性与准确性。测量结果经一致性和离群值检查后,土壤中16种多环芳烃在5.00—1000ng/g浓度水平范围内,重复性标准差为5.78—14.8ng/g,再现性标准差为16.2—23.8ng/g,单个样品中的1-氟萘替代物质量监控指标回收率分别为72.7%—105%,检测方法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3.
《发光学报》2021,42(9)
以3-羟基-2-萘甲酰肼和4-二苯氨基苯甲醛为原料,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萘甲酰腙铜离子荧光探针L(N′-(4-(二苯胺基)亚苄基)-3-羟基-2-萘酰肼),并通过~1H NMR、~(13)C NMR、HR-MS、IR和X射线单晶衍射法对L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在H_2O/DMSO(V∶V=3∶7,pH=7)溶液体系中,可以高选择性和高灵敏性识别Cu~(2+)。通过质谱法、核磁滴定和DFT计算对L与Cu~(2+)可能的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通过将L掺杂到聚丙烯酰胺(PAM)中,制备了凝胶(PAML)。研究表明,PAML对Cu~(2+)有很好的吸附性能,且不受其他离子的干扰,对水中Cu~(2+)去除率可以达到96.99%,并且在紫外灯下通过肉眼很容易进行区分。之后通过SEM-EDS对PAML吸附前后的微观形貌和成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邓昌爱 《光谱实验室》2011,28(4):2107-2110
在稀硝酸介质中,以2-(3-羧基苯偶氮)-7-(4-氯-2-膦酸基苯偶氮)-1,8-二羟基-3,6-萘二磺酸(CPA-mK)作为显色剂,建立了一种测定微量铀的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在最佳实验条件下,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35mg/L,检出限为0.026mg/L,应用该方法测定煤灰样品中的铀,其相对标准偏差为1.8%-3....  相似文献   

5.
标准芳烃及其混合溶液的同步荧光光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云  杨爱玲 《光子学报》2014,39(11):1976-1981
为了提供区分标准芳烃的实验依据,并为环境中芳烃污染检测提供参考.对10个标准芳烃样品(萘、芴、蒽、菲、荧蒽、苊、芘、1,2-苯并[A]蒽、苯并[k]荧蒽、苯并菲)及其混合溶液(蒽、萘、芴混合溶液,苊、荧蒽、菲混合溶液和芘、1,2-苯并[A]蒽、苯并[k]荧蒽、苯并菲混合溶液)的同步荧光特性进行了分析,获得10种标准芳烃标志峰最好时对应的Δλ值及其标志峰位.在此基础上,通过同步荧光光谱分析区分了三种标准芳烃混合溶液的组分,实验发现对蒽、萘、芴混合溶液,Δλ=3 nm时最易区分三种组分|对苊、荧蒽、菲混合溶液,Δλ=3 nm或Δλ=10 nm均可区分三种组分,相对而言,Δλ=10 nm更简便些|对芘、1,2-苯并[A]蒽、苯并[k]荧蒽、苯并菲混合溶液,Δλ=5 nm时是最好的,但也仅能区分芘、1,2-苯并[A]蒽、苯并[k]荧蒽三种组分,苯并菲不确定.  相似文献   

6.
比较了甲苯、萘、蒽在与1.4-二氰基苯(DCB)形成激基复合物能力上的差别,估算了它们与DCB形成激基复合物的活化能分别为0.48、1.07、1.22kcak/mol。根据其荧光光谱、活化能和激发态分子电子云密度的分布,指出影响激基复合物形成的因素,除了电子电离能和电子亲和力外,还有激发态分子的电子云密度分布和分子的体积效应。在与DCB形成激基复合物的能力上应该是甲苯>萘>蒽。苯环与苯环相重叠可能是比较有利的互叠方式。  相似文献   

7.
胃复康亦称苯那辛(benactyzine),化学名为二苯羟乙酸β-二乙氨基乙酯。其盐酸盐的结构式为。本品为抗胆碱药[1]。它与苯烷托品和“1164”(系获国家二等发明奖的一种新的酶抑制重活化剂)组成复方,经动物实验和临床证明对于防治有机磷化合物中毒有明显效果,可制成速溶粉剂或配成溶液  相似文献   

8.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研究s-联萘基-芘分子结构、联萘二面角、能隙、电子的圆二色(electronic circular dichroism, ECD)光谱等性质,系统考察其溶剂效应和取代基效应.研究发现,在苯、四氯化碳、氯仿、环己烷和水五种溶剂中,s-联萘基-芘分子的结构和ECD光谱等性质均相似.然而,在氯基、甲基、羟基、甲氧基和苯基五种取代基中,苯基取代基可以调节s-联萘基-芘分子的结构和ECD光谱等性质.  相似文献   

9.
标准芳烃及其混合溶液的同步荧光光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提供区分标准芳烃的实验依据,并为环境中芳烃污染检测提供参考.对10个标准芳烃样品(萘、芴、蒽、菲、荧蒽、苊、芘、1,2-苯并[A]蒽、苯并[k]荧蒽、苯并菲)及其混合溶液(蒽、萘、芴混合溶液,苊、荧蒽、菲混合溶液和芘、1,2-苯并[A]蒽、苯并[k]荧蒽、苯并菲混合溶液)的同步荧光特性进行了分析,获得10种标准芳烃标志峰最好时对应的Δλ值及其标志峰位.在此基础上,通过同步荧光光谱分析区分了三种标准芳烃混合溶液的组分,实验发现对蒽、萘、芴混合溶液,Δλ=3nm时最易区分三种组分;对苊、荧蒽、菲混合溶液,Δλ=3nm或Δλ=10nm均可区分三种组分,相对而言,Δλ=10nm更简便些;对芘、1,2-苯并[A]蒽、苯并[k]荧蒽、苯并菲混合溶液,Δλ=5nm时是最好的,但也仅能区分芘、1,2-苯并[A]蒽、苯并[k]荧蒽三种组分,苯并菲不确定.  相似文献   

10.
拉曼光谱的16种多环芳烃(PAHs)特征振动光谱辨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密度泛函理论中B3LYP/6-311++G(d, p)方法对美国EPA优先控制污染物中的16种多环芳烃(PAHs):萘、苊烯、苊、芴、菲、蒽、荧蒽、芘、苯并[a]蒽、稠二萘、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苯并[a]芘、二苯并(a, h)蒽、二苯并[g, h, i]芘以及茚苯(1, 2, 3-cd)芘进行结构优化,并计算拉曼光谱振动频率和去偏振度,在此基础上辨识多环芳烃的拉曼特征光谱。研究显示,16种PAHs的拉曼振动主要分布在3个频区:200~1 000 cm-1(指纹区)、1 000~1 700和3 000~3 200 cm-1(基团频率区),3个频区主要振动归属分别为环变形(ring def),碳碳伸缩(CCStr)、碳氢摇摆(CHw)及其耦合振动(CCStrCCw),碳氢伸缩(CHStr)。进一步分析显示,指纹区16种PAHs的去偏振度随苯环变形振动对称性增强而降低,在该频区去偏振度最小的频移处苯环呼吸振动的对称性最强,指纹区的峰强也在此处出现最大值。任意PAHs在指纹区的最强峰之间的波数差较大,在显微拉曼光谱的可分辨范围内,因而利用指纹区的去偏振度和最强峰可将16种PAHs逐一识别。烷烃、烯烃、炔烃、醇类和酚类、脂肪醚、芳基烷基醚、醛类、酮类、羧酸、酯类、胺类、腈类、酰胺类、酸酐、芳烃的振动频率和峰强分布不完全一致,利用PAHs与这几类物质拉曼频率和峰强分布的差异可以逐一排出干扰。  相似文献   

11.
中心对称萘酞菁分子二次谐波产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三种萘酞菁化合物LB膜的制备,并通过二次谐波产生的方法研究了单个对称取代的萘酞菁化合物及双(四叔丁基萘酞菁)铒的二阶非线性光学特性,并对它们的产生机理进行了简单的讨论.单个对称取代的萘酞菁化合物,它们的二次谐波产生机制为磁偶极子耦合机制,双(四叔丁基萘酞菁)铒的二阶非线性光学特性起源于电四极子模型,且它的二阶非线性极化率χ(2)(或超极化率β)大于单个萘酞菁化合物.  相似文献   

12.
1,1′-和1,2′-二萘甲酮结构的光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红外光谱仪 (FTIR)、紫外分光光度计 (UV)对在无水AlCl3 存在下萘与草酰氯反应合成的1 ,1′ 和 1 ,2′ 二萘甲酮的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 ,1′ 和 1 ,2′ 二萘甲酮结构 (对称性 )上的差别表现出FTIR、UV光谱图上的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3.
文章提出了一种通过修饰STM针尖使其功能化,调节扫描隧道显微镜(STM)的扫描偏压范围,实现对分子能级的选择性成像的方法.二萘嵌苯分子在Ag(110)表面上自组织形成的有序单层膜主要是通过分子的π电子态成像,而被二萘嵌苯分子修饰的STM针尖的能级失配于基底上吸附的分子的能级,从而只对分子的部分能级成像.这个结果为有机界面电子输运测量提供了一种更好的能级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14.
应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分子内电荷转移荧光探针1-酮-2-(对二甲氨基苯亚甲基)-四氢萘(KDTN)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KDTN能与牛血清白蛋白形成稳定的络合物从而猝灭BSA的荧光,疏水作用是结合反应的主要作用力,二者的结合常数为3.274 2×104 L·mol-1,结合位点数n=0.938 9(30 ℃时)。同时考察了KDTN的加入对BSA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先前报道的2,7-二苯芴酮具有不寻常的,伴随150 nm荧光红移的聚集诱导发光现象. 通过重复实验,发现这种异常行为由合成的2,7-二苯芴酮中少量2,7-二苯芴(DPF)造成. 固态纯2,7-二苯芴酮分子在528 nm处确实有强烈的荧光,是在二氯甲烷稀溶液中的4∽5倍(542 nm),但在固体中是蓝移而不是红移. 合成的2,7-二苯芴酮固体的荧光增强和波长红移现象由少量2,7-二苯芴杂质造成. 在稀溶液中,2,7-二苯芴的荧光远强于2,7-二苯芴酮且波长较短,当2,7-二苯芴酮中含有痕量(约1%)2,7-二苯芴时,主要的荧光峰来自于2,7-二苯芴. 因为2,7-二苯芴的吸收峰与2,7-二苯芴酮重叠,所以2,7-二苯芴的电子能可以转移到2,7-二苯芴酮上. 随着浓度的增加,因为2,7-二苯芴与周围2,7-二苯芴酮分子的距离更近,能量转移会变快. 这造成了2,7-二苯芴的荧光猝灭(356和372 nm)和2,7-二苯芴酮的荧光增强(溶液中542 nm,固体中528 nm). 因此,在高浓度溶液或者固体中,仅有542或528 nm的荧光峰出现,356和372 nm 处荧光峰消失.  相似文献   

16.
温和条件常温常压下 ,苯胺与CS2 在AlCl3 催化作用下反应 ,对反应混合物用乙醇进行重结晶获得白色片状晶体 ,GC/MS分析表明该晶体为异硫氰酸苯酯。然而 ,用熔点测定、HPLC/MS/MS ,FTIR ,UV和1HNMR等手段对此晶体进行分析 ,确定其为二苯硫脲。结合GC/FTIR谱图 ,研究了二苯硫脲的质谱裂解机理。实验结果表明二苯硫脲质谱裂解中可能发生了中性丢失 ,丢失了中性分子苯胺 ,生成的异硫氰酸苯酯分子离子由于π电子共轭而致稳。此机理同样能合理解释二苯脲和二萘硫脲的GC/MS谱图中只出现异氰酸苯酯和异硫氰酸萘酯分子离子峰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应用二维核磁共振对2-甲基重氮萘醌在四氢呋喃和二氧六环中光解反应的产物:2-甲基-4-螺(2′-四氢吡喃)萘-1-酮 (3)、2-甲基-4-(2′-四氢呋喃基)-1- 萘酚 (4)、2-甲基-4-螺[7′-(1′,4′-二氧杂环庚烷)萘-1-酮 (5)、2-甲基-4 -[2′-(1′,4′-二氧杂环己基)]-1-萘酚 (6)和二(2-甲基-萘 -22-冠-6) (7)的1H和13C NMR谱进行了全归属.  相似文献   

18.
溶液自由基ESR谱的计算机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溶液自由基电子自旋共振(ESR)原理,用高级BASIC语言编写了溶液自由基谱的模拟程序。自由基的ESR能级用一级近似求解,谱线的线型采用洛仑兹和高斯型的混合线型函数,程序规定体系中核自旋量子数可从1/2到7/2,不等性核的数目最多可达10组,每组中等性核的数目原则上不受限制。通过二萘嵌苯阳离子自由基和硝基苯负离子自由基谱模拟二个例子加以说明,模拟结果是满意的。  相似文献   

19.
苯并氧化呋咱稳定性和异构化的DFT和ab initio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运用B3LYP/6-31G(d)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对苯并氧化呋咱、邻二亚硝基苯及其间的异构化反应进行了计算研究。结果表明,苯并氧化呋咱的分子总能量比邻二亚硝基苯的低;由苯并氧化呋咱异构为邻二亚硝基苯的正向反应活化能(Ea+=51.0kJ/mol),与文献实测值(58.6kJ/mol)较接近,而其逆向反应活化能(Ea-=4.6kJ/mol)很小,从而揭示了苯并氧化呋咱比邻二亚硝基苯更稳定·此外,进行了HF/3-21G、HF/6-31G(d)和MP2/6-31G(d)//6-31G(d)水平下相应的计算,发现B3LYP-DFT的结果较abinitio为优。谐振动频率的B3LYP/6-31G(d)计算还支持了邻二亚硝基苯为苯并氧化呋咱“自-自”互变重排反应的中间体。  相似文献   

20.
Tl(Ⅲ)-Cu(Ⅱ)-EDTA-H2O2-DPC体系反应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光度法研究了在弱酸性介质中 ,Tl(Ⅲ ) Cu(Ⅱ ) EDTA H2 O2 DPC体系的反应机理。实验结果表明 ,该体系的反应机理是基于Tl(Ⅲ )置换出Cu(Ⅱ ) EDTA络合物中的Cu(Ⅱ ) ,Cu(Ⅱ )催化H2 O2 氧化二苯碳酰二肼生成二苯卡巴腙 ,然后Cu(Ⅱ )与二苯卡巴腙络合 ,生成有色络合物被氯仿萃取 ,在有机相中其络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 550n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