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目前电能表制造企业在应用条形码作为信息获取方式在实际生产中带来的问题,且现有RFID标签无法满足电能表制造实际应用需求,提出将PCB集成化RFID标签引入到电能表的生产制造中。根据制造企业面临的问题给出了制造系统的具体功能结构,结合PCB集成化RFID阐述了智能化制造系统的应用流程,并对其中PCB集成化RFID标签天线的设计给出了介绍。根据试点应用证明该系统能够提高流水线信息获取效率,减小出错的概率,实现了电能表制造企业生产制造的透明化与后台信息管理的透明化。  相似文献   

2.
针对传统的图书借还系统只能通过条码扫描,获取信息,一直存在工作效率低、用户信任度下降的问题。提出并设计了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智能图书借还终端系统,该系统利用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采集馆内图书、读者以及书架等信息,采用天线条码标签对智能图书馆内的图书进行监控,实现对图书借还信息进行终端操作,设计了系统软件,并通过实验进行了对比分析,实验表明对RFID系统的硬件和软件测试对传统条码技术的问题有了相对应的解决,从而达到提高智能图书馆借还书和借还终端系统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无源超高频射频识别系统路径损耗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佐磊  何怡刚  李兵  朱彦卿  方葛丰 《物理学报》2013,62(14):144101-144101
基于射频识别技术原理及Friis传输方程, 导出了自由空间下无源超高频射频识别(RFID) 系统路径损耗表达式. 结合菲涅耳区理论, 分析了菲涅耳余隙及阅读器天线至标签间距两因变量条件下 第一菲涅耳区受阻隔对RFID系统路径损耗的影响, 并提出了双斜率对数距离路径损耗模型. 在开阔室内环境下, 测试了菲涅耳余隙及阅读器天线至标签间距变化时的系统路径损耗. 测试结果表明: 菲涅耳余隙大于第一菲涅耳区半径1.5倍时, 刃形障碍物对系统路径损耗影响较小; 相比传统对数距离路径损耗模型, 双斜率模型标准差减小10%. 关键词: 射频识别 路径损耗 菲涅耳区 线性回归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已有的基于RFID的身份识别系统,往往仅从系统角度来设计系统,没有和计算机视觉技术结合,从而无法进一步提高安全性能。为了解决此问题,文中设计了一种基于LSSVM(Least Square Support Vector Machine, LSSVM)和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的智能门禁身份认证系统。首先,设计了系统总体框架并描述了身份认证原理。然后,对系统的RFID子系统,微处理器和接口均进行了详细设计和描述,在此基础上,将计算机视觉技术加入到识别过程中,采用多层RBM组成的深度神经网络对人脸进行自动特征提取,通过比较差异算法训练深度神经网络,最后,根据RFID标签和提出的人脸特征,采用多个LSSVM进行人脸识别,并将投票结果作为最终识别结果。通过部署实验进行测试,结果证明文中设计的系统能实时有效地对智能门禁进行身份认证,与其它方法相比,具有识别率高和识别效率高的优点,具有较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RFID移动机器人室内定位中的标签扫描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六边形分布模式的RFID无阻塞扫描控制方案,用于机器人的室内定位系统设计和误差检测。首先,将RFID标签根据六边形模式进行分布,减小位置估计的静态误差;然后,阅读器利用固定信道分配(FCA)方法给每个标签分配ID,使阅读范围内标签ID都不相同;最后,当阅读器读取信息时,发送查询请求给范围内的标签,标签根据自身ID决定应答时隙,避免冲突。实验结果表明,相比基于树的扫描控制方案,本文方案能够降低标签/阅读器的复杂度,同时具有较小的位置估计误差和扫描延迟,可帮助机器人实现精确定位。  相似文献   

6.
基于马尔科夫链的射频识别防碰撞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侯周国  何怡刚  李兵 《物理学报》2011,60(2):25211-025211
分析了自适应Q值算法的防碰撞原理以及射频识别(RFID)通信的时序,定义防碰撞过程的识别效率、识别速度和标签数目及Q值的数据状态(Q,n).在此基础上讨论并建立了多标签的状态转移过程的马尔科夫链模型.通过蒙特卡罗统计方法,对马尔科夫链模型求解,得出识别效率和识别速度.用软件无线电测试方案实现防碰撞测试,有效地实现了RFID防碰撞过程的识别效率和识别速度的量化分析.模型仿真结果和测试数据的一致证明了测试模型的有效性和测试方法的正确性. 关键词: 射频识别 防碰撞测试 马尔科夫链 时隙计数器  相似文献   

7.
探讨了人参与和主导的信息融合技术,阐述了人所承担的重要作用和人在环中的信息融合实现方式,针对应用提出一种目标综合识别模型,建立了人机协作的识别融合处理框架,以及预处理、数据关联、证据综合、融合推理、识别判定等环节的处理模型,充分结合人的认知思维与机器高速精确计算的优势,为解决相关实际问题提供一种可行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8.
针对在无线射频识别(RFID)卡生产过程中会采用不同材质或不同颜色的柔性基板的情况,提出了一种利用CCD扫描图像灰度均值作为反馈信号来控制光源光强进行自动调节的方法,以获取不同柔性基板的高质量的特征标志线图像.给出了用FPGA实现该技术的方法,介绍了使用QuartusⅡ设计的光强自动调节电路的各个功能模块,给出了仿真验证结果,并在实验平台上对RFID柔性基板进行了实际的应用测试.该技术已成功应用在RFID卡封装设备的自动纠偏控制系统中,运作良好.  相似文献   

9.
徐卫 《应用声学》2016,24(5):302-304
射频识别(RFID)技术随着物联网的兴起而得到迅速发展,超高频RFID技术因其识别距离远、识别速度快、有较强的防碰撞能力而被广泛应用。与RFID技术相比,RFID测试技术相对比较滞后,RFID测试还主要是基于参考标签或参考读写器的定性测试。为了实现RFID读写器的射频参数和协议一致性的定量测试,设计了一种基于射频处理和软件无线电(SDR)的超高频RFID读写器检测仪。该检测仪属于手持式设备,体积小、功耗低、重量轻、功能强大、且操作简便,满足超高频RFID读写器批量生产和现场保障的测试需求。  相似文献   

10.
李新春  于永鑫 《应用声学》2012,(6):1619-1621
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简称RFID)与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简称WSN)融合形成的无线传感识别(Wireless Sensor Identification,简称WSID)网络,既可以识别物体携带标签的的信息,还可以检测物体周围环境的信息,将成为物联网的一个发展趋势;基于EPC体系架构提出一种WSID网络的体系架构,并详细介绍了此体系中间件的设计;运用复杂事件处理技术实时地处理来自分布式RFID读卡器和传感器的大量数据,WSID中间件通过筛选、分组、汇总和构建复杂事件,为用户提供更有意义的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