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建立型钢混凝土柱简便、廉价、准确及易于使用的理论分析工具为目的,将非线性推覆分析方法运用到型钢混凝土柱的非线性分析,首先建立了型钢混凝土柱的非线性推覆分析模型和材料本构关系,然后利用此模型和本构关系编制了非线性推覆分析程序,最后使用本程序对已有试验数据的型钢混凝土柱进行计算,通过试验结果和理论计算结果的比较验证了程序的可靠性,结果表明:非线性推覆分析方法用于型钢混凝土柱的理论分析其概念明确、原理简单、容易实现、结果准确、耗时少、计算费用低,可以用于实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正宁波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李俊华教授著的《火灾高温及高温后型钢混凝土结构性能》,2019年2月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作者结合试验、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系统地介绍了火灾高温及高温后型钢混凝土结构性能。全书共分为11章,包括:火灾高温及高温后型钢混凝土粘结滑移性能、常温下带栓钉连接件型钢混凝土纵向剪力传递性能、火灾高温及高温后带栓钉连接件型钢混凝土剪力传递性能、非均匀火灾下约束型钢混凝土柱抗火性能、火灾后型钢混凝土梁受力性能、火灾后型钢混凝土柱受力性能及加固修复、火灾后型钢混凝土柱抗震性能及加固修复、火灾后型钢混凝土柱-型钢混凝土梁节点抗震性能及加固修复、火灾后型钢混凝土柱-钢筋混凝土梁节点抗震性能及加固修复、火灾后型钢混凝土柱-钢梁节点抗震性能及加固修复、火灾后型钢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研究。本书内容翔实,可供从事结构抗火性能研究的师生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3.
冻融后型钢与混凝土间的黏结滑移对型钢混凝土结构在冻融环境下的受力性能具有重要影响,为了研究冻融循环后型钢混凝土的黏结强度与滑移特性,对9个常温及冻融后的型钢混凝土短柱试件进行推出试验.结果表明:冻融循环作用后,型钢混凝土各特征黏结承载力与特征黏结强度下降,而保护层厚度增加,使试件端部与柱身裂缝减少,试件的承载力提高.同时冻融前后的型钢混凝土荷载—滑移曲线与黏结—滑移曲线具有大致相同的形状,并在总结规律的基础上构建了冻融型钢混凝土的黏结-滑移本构模型.结合本次试验数据与以往常温及冻融后的型钢混凝土有关试验数据,回归得到冻融型钢混凝土的各黏结强度特征值与相应滑移计算方法,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符合性较好.  相似文献   

4.
基于离心钢管砼柱试验结果,通过理论分析并简化,提出了离心钢管砼构件偏心受压强度计算公式,并和实测强度进行了比较,表明符合性较好。  相似文献   

5.
进行了3个IS0834标准火灾作用后钢筋混凝土柱力学性能试验和3个常温下的对比试验,考察火灾作用对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柱和偏心受压柱破坏形态、变形特点及剩余承载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火灾后钢筋混凝土柱在荷载作用下的破坏形态和常温下基本相同:在混凝土强度和升温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随着偏心率的增加,试件的承载力降低;火灾后偏压柱的截面应变分布基本符合平截面假定,但试件的抗弯刚度和极限承载力显著降低,经历90min的火灾作用后,试件的剩余承载力大约只有常温下极限承载力的25%~37%.  相似文献   

6.
采用本课题组二次开发的基于三维实体退化虚拟层合单元理论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程序,通过对十层"九宫格平面"RC框架结构分别在底层内柱、边柱和角柱失效情况下梁板柱空间协同竖向抗连续性倒塌全过程仿真分析与研究,得出与失效柱相连的梁格区域楼板几乎始终处于偏心受拉状态,明显呈现"板膜偏拉"受力机制;与失效柱相连的贯通梁主要呈现"梁抗弯"机制,局部处于"偏心受拉"状态,始终未出现"压拱"和"悬链线"特征以及梁板柱呈空间协同竖向传力方式和整体抗倒塌机制等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7.
以剪跨比、轴压比和空心率为主要变化参数,对压-弯-剪复合受力下的方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柱力学性能进行试验研究,并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对方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柱压弯剪试验所得的横向剪力(V)-剪应变(γ)关系曲线和破坏模态进行模拟计算,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典型算例对内外钢管和夹层混凝土各自承担的荷载以及轴压比对横向剪力(V)-横向位移(Δ)关系曲线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内外钢管的约束,夹层混凝土的抗剪能力比素混凝土要强很多,延性也得到很大的改善;而由于夹层混凝土承担了大部分剪力,内外钢管承担的剪力反而小于双层空钢管。随着轴压比的增大,方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的抗剪承载力和延性都下降,其中夹层混凝土承担的剪力比例增大,内外钢管承担的剪力比例减小。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8.
目前套筒灌浆连接在装配式结构中运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研究火灾后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混凝土柱的抗震性能, 通过有限元软件Abaqus与Python程序结合对预制混凝土柱火灾后的抗震性能进行模拟, 并经试验其结果得到验证. 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混凝土柱的滞回特性、骨架曲线, 研究了剪跨比、轴压比、受火时间等因素对火灾后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混凝土柱耗能能力、延性系数、承载力等抗震性能指标的影响. 结果表明: 受火时间越长, 试件的滞回曲线捏拢现象越明显, 峰值荷载明显降低, 受火60、90、120min后, 峰值荷载分别降低26.2%~34.4%、31.8%~43.2%、39.9%~50.3%. 火灾损伤会影响预制试件的延性, 受火60、90、120min后预制试件的延性系数分别减小4.2%~28.4%、13.9%~35.8%、25.4%~33.5%. 火灾后, 预制柱的耗散能系数降低, 降低趋势与现浇试件相似; 初始刚度随着火灾时间的增长明显降低. 通过参数分析, 建立了火灾后套筒灌浆连接预制柱的承载力公式, 为火灾后同类构件承载力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混凝土强度对钢筋增强钢管混凝土短柱(R-CFST)轴压性能的影响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中,将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作为主要参数,制备了6种混凝土强度的R-CFST、钢管混凝土和普通钢筋混凝土等54根圆形截面短柱试件.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了混凝土强度对受力性能、破坏模式、延性、套箍效应和峰值荷载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钢筋的贡献,R-CFST轴压性能的退化不随混凝土强度的提高而增加,具有较好的塑性性能;钢筋对R-CFST延性、套箍效应和强度的改善随混凝土强度的提高而变得更加明显;混凝土强度的提高不造成破坏模式的改变;高强度混凝土填充时配置适量钢筋可以有效增强R-CFST的受力性能;给出的计算公式能合理计算R-CFST承载力.  相似文献   

10.
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对于钢筋混凝土墙和柱的正截面设计原理基本一致,但因截面形状有所不同,实际应用时计算方法有所区别.本文比较了有关墙柱正截面简化计算的差异,并提出了应用公式时应注意的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11.
运用有限元分析法, 评价镁合金、钛合金、不锈钢3种不同材料在治疗胫骨干骨折的力学性能差异. 以Dicom格式导入Mimics 20.0软件中建立胫骨三维模型, 并运用Geomagic与Solidwork软件制作胫骨骨折内固定模型, 将上述模型导入Workbench 2020软件中, 赋予材料属性, 给予轴向载荷、扭转载荷2种加载模式, 分析3种材料的应力和位移. 在600N轴向加载模式下, 钛合金内固定应力为(117.42±0.07)MPa, 位移为(0.73±0.11)mm; 镁合金内固定应力为(117.11±0.04)MPa, 位移为(0.82±0.08)mm; 不锈钢内固定应力为(117.53±0.03)MPa, 位移为(0.62±0.13)mm. 在30N?mm扭转加载模式下, 钛合金内固定应力为(174.50±0.33)MPa, 位移为(0.75±0.07)mm; 镁合金内固定应力为(168.75±0.15)MPa, 位移为(0.82±0.16)mm; 不锈钢内固定应力为(176.23±0.51)MPa, 位移为(0.61±0.13)mm. 结果表明: 2种不同加载模式下3种不同材料的内固定结果数值差异不大, 镁合金内固定与钛合金内固定、不锈钢内固定力学性能相似, 而镁合金更亲和人体, 可以代替传统医用金属材料用以治疗胫骨中段骨折.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箱型柱-H型钢梁节点在强震时的脆断机理和延性节点构造, 对4个隔板贯通式箱型中柱-H型钢梁节点试验(1个常规节点和3个对接焊缝扩大头及梁翼缘圆孔削弱型节点)进行了低周往复循环加载试验和基于结构钢椭球面断裂模型及偶联的椭球面屈服模型的断裂分析. 结果表明: 隔板贯通式箱型中柱-H型钢梁常规节点在应力高度集中的梁翼缘对接焊缝处脆断; 扩大头构造消除了对接焊缝沿梁翼缘宽度的几何突变, 降低了对接焊缝的应力集中程度和脆断风险; 梁翼缘上开设的圆孔构造促使塑性铰形成于远离节点区的梁削弱截面; 对接焊缝扩大头及梁翼缘圆孔削弱型节点的承载力较常规节点降低5.5%~9.4%.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一个关于薄钢片动态撕裂试验能量分析法.在摆锤冲击试验机上按原始的实验方法获得了起始动态断裂韧性R0,dyn,和动态撕裂模量Tdym,为了比较对同样材料进行了静态撕裂试验,以研究加载率V对断裂基本功ГC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加载率1mm/min到300mm/min的变化范围内,断裂基本功Гc随加载率的对数略有下降.由于屈服应力随加载率而增加,作R0,dyn和Tdyn的比较时,观察到动态断裂韧性较之静态结果有一个明显的下降.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开45?缺口剪切压缩试样, 比较研究GCr15马氏体钢在准静态压缩和高速冲击下样品断裂面的温升机制. 结果显示两种加载状态的断口上都发现了大量的局部熔融, 说明温升均超过1500℃. GCr15马氏体钢的塑性很低, 然而在剪切应力主导的试样上, 两种加载的剪切面均发生了很大塑性应变. 试样断裂瞬时所释放的能量以及裂纹面间的大滑移摩擦导致局部温升超过熔点. 分析结果表明, 两种加载模式下产生的熔融物均由残余奥氏体和孪晶马氏体组成. 受热的影响, 熔融物下面的基体组织经历了动态再结晶, 从而形成马氏体和奥氏体等轴晶. 因此,在剪应力主导的应力状态下, 马氏体钢的剪切断裂机理与加载速率无关, 高速冲击与准静态加载下的断裂模式和机理没有本质区别. 断裂瞬间产生局部温升促使材料熔融, 这是该材料剪切断裂的特性. 本文结论对GCr15马氏体钢剪切主导断裂机理的认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利用一维Hopkinson压杆实验设备,对603、675两种装甲钢的动态压缩力学性能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测试,在此基础上建立了2种装甲钢的Bodner-Partom本构方程,经程序计算与实际试验结果对比,表明本构方程能够较好地反映材料在动载荷条件下的力学行为.  相似文献   

16.
冲击载荷下剪切断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Hopkinson压杆技术对单边平行双裂纹试样倒向加载,在较大的加载率范围,对Ti6Al4V钛合金和40CrNiMoA两种材料的动态剪切断裂行为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存在两类韧性剪切断裂模式,即常规的韧性剪切型断裂和绝热剪切断裂.常规剪切型断裂模式的断裂韧性KⅡd随加载率的提高而增大,而绝热剪切型的断裂韧性KⅡd则随加载率的提高而减小,并且,当加载率增大至某一临界值时,常规的韧性剪切断裂模式将转变为绝热剪切断裂破坏模式.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一定约束条件下的多处理器阵列重构问题是一个热点问题,并已被证明具有NP难度.对于可重构处理器阵列容错上界(最大可用处理器阵列的大小)问题的求解,由于其理论上的难解性,多年来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对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求解算法并给予了理论上的论证.该算法通过分析阵列中的删除行与收获的逻辑列之间的关系,阐明了影响逻辑列总数的瓶颈条件.通过使用未损坏处理器(在逻辑上)替换损坏的处理器,突破限制逻辑列增长的瓶颈,逐步增加逻辑列数,最终计算出问题的新上界.仿真实验表明,与同类最新算法相比,在规模为128×128的处理器阵列上、处理器错误率在10%的情况下,原上界被降低了8.68%.最佳情况下的改进高达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